《老兵不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兵不死-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果在电车上被裴级三的手下认出并捕获。

    在狱中刘文修不堪酷刑折磨而被迫叛变,裴级三通过刘修文的供词抓获了负责交通的军统特工任国伦。

    任国伦被捕后也随即叛变,一根导火索由此被点燃,参加刺杀日本天皇特使行动的军统特工人员陆续被捕。

    先后被捕的有军统华北区区长薄有凌,军统第一行动组成员麻克敌、邱国丰,第二行动组组长周良辅,第一情报组组长张清江,组员张承福、金琅、刘心一等。

    军统在北平的特工人员损失大半,几乎陷入到瘫痪状态。

    王亮道:“讲到这里,或许有人提出疑问了。先前的蟊贼马元凯为什么会主动承认是自己刺杀的日本天皇特使呢?”

    “日伪当局也想从中找出答案,难不成马元凯还同军统有关联?”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在监狱里马元凯遭受到了日军的严刑拷打好和残酷拷问,他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却又心有不甘。

    为了能够被后世记住,他索性自称是刺杀两名特使的杀手,这无疑同急于破案的汪伪警察局一拍即合,炮制了假的口供。

    在滚滚历史洪流中,马元凯注定还是被湮没的。

    王亮道:“咱们先不讨论其他人,就说说麻克敌吧。麻克敌,枪法好,胆量大,但最大的缺点是不够冷静,急于立功。一名合格的特工,光有高涨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对于充分把握形势和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

    王亮清楚地记得,在高月保、乘兼悦郎两特使被刺杀后,汪伪当局理所当然要进行大搜捕,全面封锁北平城。

    当时的北平大街小巷所有路口,都有宪兵特务把守了,并且要检查良民证。宪兵特务们随时随地都会闯进居民家中,翻箱倒柜地搜查刺客。

    甚至连地板、土炕都要拆开搜索。

    许多无辜的居民被逮捕,还遭受酷刑。

    一个礼拜之后,才允许居民进出城门。

    王亮和兄弟们也就是借这个机会迅速脱身的,在特工生存法则里,离开北平是最理智的作法。

    但麻克敌因功受到军统局本部的褒奖,备受鼓舞,坚持要留在北平城内继续为党国建功立业,于是便住在了北海后海他哥哥的家里,渴望再立新功。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麻克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说到这里,王亮不由得黯然伤神。

    那是一个与自己同时代的人啊。

    几十年过去了,王亮仍然能够记得麻克敌的模样和声音,身上虽然有一股匪气,但在那个充斥着日伪恐怖气息的年代,他敢同日伪当局对着干。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日军对麻克敌的诉状,除了1940年11月29日刺杀日本天皇特使的事件之外,诉状中还提到他们在通州兵变中针对日本平民的虐杀、强奸、抢劫等罪名。

    当然,这些都是由日本人编造出来的,都是子虚乌有的。

    随后北平日本宪兵队特别搜查班接手了这个案子,并对麻克敌进行了残酷的审讯。

    连续被折磨了一个星期后,麻克敌供认了刺杀的经过,并交代了抛弃枪支的地点北海公园的湖中。

    十二月份,隆冬,湖水冰冷刺骨。

    日军花大价钱雇佣苦力下水摸寻枪支未果,随后意识到麻克敌是在耍他们,丧心病狂的日军再次对麻克敌进行拷打询问。

    最终在其家中的墙壁缝隙中起获了那把驳壳枪。

    经过验证,发现的那把驳壳枪发射的子弹和高月保肠内子弹的旋孔一致,成为定案的重要证据。

    不久,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召开的军法会议上,判处麻克敌等人死刑。

    1941年2月15日麻克敌被枪杀于天桥刑场。

    讲到这里,便是故事的结束。

    王亮不由得立正,向这几位牺牲的中**人敬礼。

    这便是那个年代的军统特工,他们是一群有志青年,他们不甘愿接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和压迫,他们有胆量有魄力同日本人做斗争。

    哪怕最后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0338 约定好的直播

    0338 约定好的直播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军统华北区区长薄有凌,军统第一行动组成员麻克敌、邱国丰,第二行动组组长周良辅,第一情报组组长张清江,组员张承福、金琅、刘心一。。。。。。”

    “这便是那年,我的,我们的故事。。。。。。”

    王亮的故事讲完了,现场掌声久经不息。

    或许,等这一期的节目播出,会对无数人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冲击。

    军统,一个让人听了后毛骨悚然的名字。

    殊不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壮烈牺牲而不为后人所知呢?

    在得知麻克敌被捕入狱消息的时候另有任务在身王亮已经到苏联了,即便是想营救也是无能为力。

    特工,一点点的疏忽大意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他们一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当里就知道的。

    这么危险,他们还是选择了这条路,只因为他们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纵观刺杀日本天皇特使的惊天一击,虽然改变不了中日的总体实力对比,但无疑让骄横的日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让北平人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无数的抗日爱国志士相继倒下了,又有无数的抗日爱国志士站起来了,他们与日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王亮突然想起了些什么,道:“哦,我再补充一点。在日本投降后。军统方面找到了当年负责麻景贺等人审讯和行刑的日本军官,后得知麻克敌等烈士的尸骨被埋在天桥刑场的乱坟中。”

    “军统派人进行挖掘,挖出了一堆又一堆,当时的水平根本无法进行辨认。只能把烈士们葬在一起,立了一块墓碑。”

    “麻克敌的妻子白鸿珍,在丈夫被处死后,回到冀省保市的娘家居住。日本投降后返回北平,军统方面安排居住。1946年春,戴笠到北平,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军统庆功大会,表彰并追悼为抗战而死的军统人员,并要求烈士家属参加,白鸿珍参加了大会。白鸿珍后来被安排在军统北平站当收发员,后去了台省。”

    历史是复杂的,推云拨雾,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相。

    王亮把能说的都说了,他的目的不在于给军统洗地,而是想把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英烈让后来人知晓。

    不管他们的信仰如何,至少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录制结束,回到家的王亮打开了直播。

    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对今天的《中国故事大会》进行一个推广宣传,这是李展秋的请求,参加节目多了,王亮也明白了这样一个套路。

    另一件事情便是最新一期的《国家英雄》在昨天晚上的黄金档播出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师职军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第二位师职军官、请记住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

    随着这一个又一个的片段经过剪辑整理播放出来,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一个又一个解放军高级军官倒在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却不被人知晓。

    广大观众们一时间竟无语凝噎,除了“震撼”真的想不出用别的什么词来形容更加合适。

    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从师政治部副主任到后勤部部长再到团长、团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均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361团,团长、副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参谋长均壮烈牺牲!

    尘封的历史被打开,尘埃散去,留给后人的,是震撼。

    一时间,网上一片又一片的热议。

    也有不少网友私信王亮,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

    考虑到是这种情况,王亮便决定近特意开次直播,解答下网友们的疑问,这是早就约定好了的。

    评论区,直播开始多没有多久就有上万条评论在滚动。

    “向前辈们致意崇高的敬意!”

    “永远不要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如果他们没有牺牲,他们会有光明的前途,他们的家人也不会悲伤和痛苦一辈子。致敬!”

    “奋勇杀敌好男儿,家国情怀魂魄在。”

    “向烈士敬礼!向老兵致敬!”

    “无法磨灭的印记!致敬中**人,尤其是那个时代的中**人,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

    “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占据媒体,只是怕被遗忘。偏偏被遗忘的就是当年热血青春的那群人。就应该多点报道,让更多的子孙后代记得今天安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不能因为经济建议而忘记为经济建设带来安全保障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也不能为了现在和平的大环境而低调宣传,因为这个和平的大环境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网友们表达最多的,还是敬意,对于先烈们发自肺腑的敬意。

    “亲爱的弟兄们,你是否累了?怎么就躺在地上,凉吗?亲爱的战友,你已化作伟岸的山峰,那翠绿的松林就是那身经过峰火的军装。近四十年过去了,娘亲老了。你的身后是你的国,如今更是国富民强!你笑了,这是你的倒下换来的,为国你忠!为民你义!为娘你孝!烈士们永垂不朽,英雄们永远年轻!一一永远想念为国献身的人们,我英雄的军人!”

    “王烘宁团副身上的字条写着宁死不降真感人!真正的**员,跟着这样领导奋勇杀敌,死而无憾!”

    “祖国、属于人民,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向英雄致敬!向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致残的战士致敬!向失去亲人的军烈家属致敬!”

    “无论何时我们永远缅怀烈士,英烈千古。”

    “这些师、团级干部基本都是在开战的第一、二天就牺牲了,很悲壮。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远离战争,但又不怕敌人把战争强加给我们。”

    “牺牲的这些人都是老四野的干部啊!”

0339 具有战略思维的老兵

    0339具有战略思维的老兵

    当然,评论区里不乏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网友,在王亮的带动下,他们谈起了自己对于那场战争的印象。

    评论区中,昵称叫“红旗不倒”的网友格外引人注目。

    红旗不倒:“在一九七九年二月份开始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十多年时间里,我正好在部队任职。”

    “也正好是二月十七日,对越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天,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235工厂调到解放军陆军第四师新组建的高射炮部队报到。”

    一些对于军工十分了解的网友脱口而出:“解放军7235厂,疆省和静县城造纸厂!向在那个年代驻守边疆的军人致敬,向老兵敬礼!”

    “向红旗不倒致敬。”

    “敬礼!”

    “老兵,不死!”

    “老前辈,谢谢您!”

    “老兵万岁。”

    红旗不倒的身份一亮,引来不少的致敬,对于老兵的尊重。

    面对赞誉,红旗不倒很淡定,近十年的战地生涯,早已经让他看透了一切。

    他继续道:“到陆军第四师新组建的高射炮部队报到的时候,部队全体官兵正在进行作战动员大会,时刻准备上前线。”

    “当时的周边形势是中苏还处于敌对状态,我们驻疆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苏方的突然袭击。”

    “因此,虽然全军的野战部队差不多都到南线轮战过,最终还是未调动我部。只是抽人组成了侦察大队参战,就是人数不多的参战人员,在战争的中后期,牺牲的比例也很高。”

    “我记得北疆八师师部大院里树立着十多块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的墓碑,那是属于奔赴南线没能归来的战士的。活生生的人,你记忆中的人,一去就没能活着回来。军人,穿上军装,就意味着一切都不属于自己。”

    红旗不倒继续说着,其他的评论自觉地停了下来,网友们都静静地听着这位名字叫红旗不倒的前辈的感慨:“老首长讲的的这十五位牺牲了的师、团干部,他们有父母,也有妻子儿女,但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国家。他们为战士们,为基层干部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今天,全国人民安享太平。但我们万万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国献身的烈土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妻儿老小,不要让这些英雄们流血,让他们的家人流泪。”

    “战争迟早有一天还将来临,社会要善待广大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尤其是两参人员(参战、参加核试验),他们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烈土们,安息吧!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兵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字字珠玑,给了网友们深切的启发。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为什么有些人偏要默默无闻,偏要无私奉献,不仅仅献出青春,到最后还把生命给献了出去?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整个过程中,王亮一言不发,也在认真地听着红旗不倒的讲述。

    字里行间,王亮能够闻到那种沧桑的味道,自己的身上也有,闭上眼睛,王亮甚至能够想象到这位老兵当年穿军装时的样子。

    曾经的也日子闪亮又明媚,而你我已经分享了青春的美味。

    曾经的日子伤感又苦涩,而你我一起承受了身心的疲惫。、

    风去花谢风来花开,曾经的日子只是在沉睡。

    风去花谢风来花开重逢的日子,总是不期而会。。。。。。

    针对网友集中提出的问题,王亮汇总后干脆来了一个越战详析,当然,zh。/这是一个以军事家和战略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王亮道:“1979年2月至3月份,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很多特殊性,在新中国对外作战历史上短期作战出现这么多高级别指挥人员阵亡很罕见。”

    “由于我军多年没有打仗,从上到下各级都十分缺乏经验,命令下的突然,在准备方面也就仓促,作战过程很多是具有象征意义以占领城池为目标的攻城战,战场沿边境全线平推,没有发挥出我们很擅长的运动战,时间短、战线长,战役目标多次更改,连我们的高层也是估计不足,加上进攻战本身伤亡就比防御战大,我们对山区进攻战缺少经验等。”

    这次王亮分享的都是干货,也确确实实是在那场战争中所存在的问题。

    王亮并没有选择回避。

    “实际上按照当年的那种传统作战方式,无论怎样打最后的战果也不会有很大差别。回头来看,如果现在进行二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我设想最有效的办法是先对北越那几个像样点的城市,你比如说高平、谅山等,以及越一些军事设施进行大规模空袭,瘫痪其指挥、情报机构和战备设施。”

    “然后对2号、4号和其它战备公路沿线进行持续性的空袭,消除地面部队运动战的威胁,再出动机械化地面部队占领公路沿线的城市、县城和周边重要据点并摧毁存在的军事设施,然后以这些据点为依托向周围地区发展,发挥空、地优势寻机消灭越军的有生力量,最后再出动空军炸毁和清除北越山区那些小县城和边境附近的军事设施。”

    网友们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