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秋实曲腿虚实,两手抱门。黑衣汉子身子晃了两下就冲过来,顺着这一冲前拳就晃出来了,这拳不直,是稍微偏外一摆圈回来的,但幅度不大。这拳显然打不着,裴秋实没费劲就闪过去了,但是此人紧跟着又上了两拳,接着又是两拳,一直追着裴秋实的耳门后脑打。
裴秋实自然防护着,并伺机反扑,但是这人的动作太快了,而且身子跳纵着围着裴秋实侧移。裴秋实要不狼狈逃窜的话就只能硬撑着。那人也不跟他接手,就是一个点的砸,进进退退难以接触,而且一旦退去的时间总是浑身团缩,防守严密,裴秋实没找着那人破绽。
不是没有破绽,而是实在空不出手来,也没时间进取。
瞅个空子,裴秋实后拳拍挡,前手打出。那人的拳头还是那么一摆带勾,但是回手的时间顺着裴秋实的胳膊一划拉就给裴秋实把拳压偏了。也不罗素,回手一带又是一圈。
裴秋实再挡的时间就显得有点笨拙了,虽然护住了头脑但是身子明显已被撼动。裴秋实不是逃窜的风格,硬撑着也得架住,这一较劲身子就死板起来,很被动地随着那人转圈。
千招万招,不如一快,慢了就没了时机。但是再快一招用老,被人提早防备,也会出现漏洞。裴秋实数着来拳的节奏,慢慢适应下来。那人一拳摆来,裴秋实双拳迎击,同时摧步上身,就要出反背捶。这是一个套招,一但这一拳打上,后边撑捶穿掌都就跟着用出来了。
裴秋实的拳法根基是十字劲,那一竖自然就是顶拔下沉的中轴之力,那一横就是两手前顶后挣的崩炸之力。而在一步动作中将两臂随着摇身晃膀走起变化,就会产生出很多套招,但通常是三手一套。冠以这其中的道理,后头后详细分解。
这一撇初是虚,算是引手接手,但对方没有防护,打上也是实,不管打上打不上,只要有机会,后一穿就是实,直刺咽喉。按说这一撇是在接手手防御手拦住对手进攻手之后才砸的,可是裴秋实一直就没机会跟人接手,所以只能硬砸。
可惜就在这一虚一实之间,那人右拳回圈压住,后手拳顶着裴秋实那一穿直捣过来,就给裴秋实把那进攻一线给占住了,贴着翻背捶就照裴秋实咽喉上去了。
裴秋实感觉到不对,两手合抱,想拦住那人拳头,但还是晚了。就感觉磕磕楞楞一个铁锤打透了一般戳在自己右掌跟下巴上。“磅”一声,裴秋实感觉下巴都掉下来了,下巴挂钩震得生疼,右手骨节碎裂一般的麻木疼痛,火辣辣的。这是慌乱之间用手掌连同手臂硬挡在咽喉上,与下巴一起挤住,左手胡乱一拨,谢天谢地,咽喉要害算是护住了。
但身子已经一个趔趄,脑子“嗡嗡”的响,视线也有点模糊。下意识里裴秋实左臂抱头,运气护身,这就准备硬抗了。果然,就感觉沉闷一拳实实在在砸在侧脸外地胳膊上,脑袋又是一震,裴秋实的身子就墙一般倒下去。
就倒下的同时,那人左手一拳又捣在裴秋实肚子上。
这还不算完,眼见裴秋实的身子栽下去了,那人一个高蹦起来,虽然不高,但还是把力量带起来了,挥右臂就往下砸,正对着裴秋实的后脑。
青面想上一步救护,刚一动步又退回去了,这个时间谁救也晚了。
听见马登科喊了一声:“砸死他!”
裴秋实果然是条好汉,经验丰富。他知道保持心智上多么的重要,舍了肚子也得护着这丝清醒。就这一栽之间,裴秋实右腿撑住,重心随机晃了回来,扎马调胯,身子打摆。迎着那人的腹肋一头就摆回去,双拳齐楚,连身带肘正顶在那人肋部,两拳甩开,右拳自上圈下砸向那人面门,两拳甩开又合在一起,像一把钳子就打在了那人下巴与面门上。
以牙还牙,那人万万没想到裴秋实会有这一手,按说万无一失了。这时听到台下有人喊了一声:“霸王折缰!”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跟着就有人开始喊好。
实际裴秋实所学,就是所谓的“千法万法,当刚则刚”。他所学是在基础大劲之后,有六个基础的法力方式,也是根基规律,在这几个法子之上,组合出来八个基本变化,也是最顺手最容易挥的招式。按说这些招式都不是硬开硬用的,多是在挨膀挤靠的前提下粘连黏随巧拿化打的基础上顺手挥而出,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但如今裴秋实并没机会贴近挥,只能硬用。而当刚则刚,正硬了拳架刚猛这一点。此拳讲究开门坐堂,“进窄身之形,走鹞子穿林之势,接接连连六肘头招,一路光明照满堂”。
那六力成法,又叫开门法,八招成法,又叫八大招。六开八招,动如崩弓,若炸雷,崩撼突击,三盘连摧。
这霸王折缰在裴秋实这一支里,本不算大招,这是从劈挂里边来的。在此拳完善的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别门拳术精华,其中就学了劈挂拳,学了就不还了。
此拳也有几支,自康熙年之后便名声大噪,显世的一支应了“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拳打八方极远”两句,名为八极拳。
都道八极拳短崩刚猝,劈挂放长击远,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互为弥补。时机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在于他们根基相仿,也就是能合在一起的地方。可以弥补的拳太多了,为什么偏偏选择劈挂。
貌似八极大马短拳,劈挂活步放膀,实际这只是外观,他们的法力方式都是丹田力,劲往四处炸。
八极有个特别的拳型,是拳心含空,四指螺旋之型相叠,然后拇指捏住压紧,这也是所谓的巴子拳。即便八极出掌,也多是并拢曲指的暴掌。这种卷住筋稍的手法,可以在肩肘关节放松的状态下将筋绷住,腕子固定。
运用起来摇身晃膀,劲虽打透放出,却能灌注于整条臂膀,如此刚固而灵活,如同铁鞭铜锤一般,大有无坚不摧之气势。
劈挂放长,气势贯通,长击冷抽,回环折叠,虚实往返。将整条臂膀完全放松,如同鞭子一般,力量达于指掌,非但劲远,而且势沉,合以铁砂掌之后无疑是两条猛鞭,而且变化灵活,可以从各个角度进攻。
因为八极埋身短打,吃跟埋根,摧人根基,所以是一字大马步。劈挂闪身而进,避实就虚,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所以快步似钻。
但两拳都是以丹田为本营,身似鞭杆,手似鞭梢,不过一个是铁鞭,一个是软鞭,所以可以灵活互换。
霸王折缰,实际是劈挂里边的动作,比这要巧一些,八极借过来之后,合了自身马步根基,灌与铁鞭之上,劲就厚实了很多。攻击点就从鞭捎灌注到了整条手臂,乃至身体。
所以后来一些支别也就以霸王折缰与迎风朝阳手组合,也称了大招之一。
与朝阳手组合,就是所谓的先压制对方,周全的前提下再施展此招,但是此时见着时机,也就不必再找寻实际,敌人已然门户大开,直接用时势力更猛,观其气势,又唤作霸王硬折缰。
十字劲的奥妙非但是左右互换,那就跟波浪鼓没区别了,而是在撑顶后挣之中将筋骨拉开,这在猛然力的时间,身子可以向四面八方炸开一般,硬打出一道透劲,也就是所谓的炸力。
炸力一出,就很难被擒拿或者被沾身了,打人也是一击毙命。
“擒拿短打,急计并行”。不知道裴秋实到没到这个境界。
(这里要给某家拳揭揭底了,虽然我不怎么心疼,但是市面上还是没怎么现过的,里边都是人家秘传的老谱。而且跟其他几支能对应上,貌似还要贴切一些。很多学者疑惑的地方,都能顺着找到根本的答案。这门拳也是大拳种了,我也不敢给人家乱搅,但也不会百度搜搜,听一家之谈就乱感慨。所以我会择要贴一些要论,有练这个拳的,可能会对上,也许跟自己家的说辞不一样,但不一样不要紧,听个新鲜。要各位兄弟感觉还可以,投下票吧;这套谱没有广为流传,而且来之不易,他们很保守,是我跟他们师徒间以切磋为手段,连打带引给人家套出来的东西了,比徒弟得着的还多,按说有点不道德,好在已经是莫逆之交了。实际我这个书即使写成纯写实的,也很多内容,但我的目的不是卖弄技巧,是真正记录点东西,学拳的读者如果能引起点思考也好。
人该是有心的,不求别的,只希望各位不要负我好意,因为后边很多家的描写,是真揭底了。有上部队铺垫,下部的风格,就会展示很多外在的东西,而且比较细致。有的拳讲究悟性,有的拳讲究苦练,下部书我会从拳技跟拳法上去讲解,有读着感觉有点收获的人,当感谢人家分享拳谱的本家。至于分歧,等自己真得理解了,练到了,再看时,估计就没有分歧了。不然这家人冤枉了,教了东西不讨好。这就是保守的根
………【第十九章 霸王请客提领手】………
第十九章霸王请客提领手
裴秋实现了真身,懂行的一看就是知道是合了劈挂的八极拳。一旦用上了第一招,后边即使打死了对方也是一直连下去,没有完了。
天下套招千千万万,把计尊奉的是迎门三不过的打法,一二三,准稳狠。这是周全之策,也无须再多。裴秋实不管那一套,怎么顺手怎么来。
黑衣人一扬脸,血丝追着嘴巴鼻子就流出来了,一张嘴牙齿都红了,嘴皮里子已被裴秋实打烂了。
裴秋实也不乐观,狠吞了几口气压住,不影响喘息。心里非常欣慰自己没有因为招式而忽略了练功。裴秋实早先没受什么挫折,而且对父亲的叮嘱也有了逆反心理。是后来在教授老猫猴的时间才开始真正重视的,因为他功力不如老猫猴,若只用开门法与招式,根本玩不过老猫猴,老猫猴也一再告诫他,定要用功。所以他跟老猫猴也说不上谁是谁老师,只能说感情莫逆。
倒是很多时候是老猫猴在教他,但是老猫猴又屈尊称他为师,裴秋实少时只贪图虚荣,以为来日方长,有事还刁难这个老徒弟,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那么聪明的一个人物,说死就死了。
老猫猴一死,裴秋实在世上也没有知己,更加奋练功,竟真人让他早日达到了一个高度。
此时裴秋实脑袋的劲儿缓过来了,但是下巴,手背疼得厉害。动了动下巴没有感觉,似乎已经张不开嘴了。
二人又重新拉开架势。古有力对凤吟道:“这人很可能是狼兵后裔。”见凤吟没怎么听懂,又解释道:“广西那边的,跟逆有关系,传说长毛起家是靠他们打的天下。苏任达跟他们有来往。”
袁凤吟想起来了,当初三叔从德州回来后提起过,说老猫猴姓苏,临走的时间因为跟南京有了买卖就没陪他去直隶,当时见过一个腿功非常了得的长毛侍从。
那人稍作调整又虎视眈眈地逼进裴秋实,似乎只是甩了一把汗,这疼劲就没了一般。但这回他收了拳换成腿,那腿与那拳极为类似,也是自外摆圈而回,但这力量就大多了。却见前腿一进,后腿一拖,腰胯就将那腿大棒子一般带起来,腿往里走但劲往下砍。
裴秋实见腿来了也没躲,只一提腿避过膝侧要害,想硬撑一腿予以还击,没想到那人一腿抽上如刀背砍上一般,疼入骨髓。一腿就将裴秋实的身子抽斜了,没等裴秋实站稳,一倒步又是一腿,接着跟那拳似的,接连就上了六腿。膝侧,大腿后筋,大转子轴,软肋,上上下下就给踢了一遍。
直踢得裴秋实连连闪躲,裴秋实一但出现上步的预兆,那人就回腿提膝一脚蹬开,叫人好生窝火。
裴秋实虽然闪躲着没挨实在,但是左式换右式,右式换左式,也没想出破解之策,左一半的身子就渐渐有点麻木。
按说裴秋实上步的法子为搓提之法,迎着迎面骨就往上搓,也不高,一搓继落,落步就碾。这要搓实在碾相应了,那对方是胫骨脚趾肯定都已碎裂了。但是练是练,用时用,莫说被人踢得有点迟缓,就是正常之时也不敢冒然使用。
看那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倒腾,幅度不大但是气势逼人。拳法指导“拳不打定处”,指导归指导,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裴秋实豁出去了,也不见手接手了,双臂一探,松肩放长,两臂鞭子一般朝那人面门就劈过去。右手一个反背抽耳挂子,那人抬手一挡,左手顺着一耳刮子又过去了,抽出右手反回来朝人左脸又一耳刮子,抽左手压住对手胳膊一拨,抽右手又一耳刮子。如此暴雨砸芭蕉一般地抽得“噼里啪啦”直响。
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套子,顺机应变地压着黑衣人的拳脚,不使他的拳脚出来,用连续无间断的进攻使其顾此失彼,一直给对方打出破绽。
那人双手护头,沉住气换着步法寻找时机。他退裴秋实就追,丝毫不让步一直赶着那人在场子上转去来。
骑马马追进,六肘头开门。裴秋实那本谱上,跟流传的开门八极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但主要是名词不同,内涵几乎相当。他称虚步为骑马步,马步落实为坐马步,骑坐马追进护裆,又吃跟埋根。
根就是下盘,吃住或者拦住对方下盘。拳头上有一套基础的攻防套路,练时比较简单,二人互用,一旦感觉上了身,挥起来却变化无穷。回归到起始,六肘头里含有六肘六拳头,一攻一防,中间过渡又各有巧妙,若细数衍生则没有定数,所以谱上有言:学会六肘头,遇敌交手不用愁。
就交手中,又有四手四袖之分。四手为四个阶段,见手、引手、接手、断手。拳法出手就是十字手,
十字手跟十字劲是两个概念,一个方便变化的手型,左右互变,总结为四种方式,为穿袖、挽袖、抹袖、褪袖。合以六大开,就如同小九九法则,可以无限组合叠加,但根基都是十字炸力。
这其中勾勾连连,勾搂变打把敌翻,裴秋实家拳谱的头一句就是“武当高道擒拿短打数把记”。
但是那人移动不跟裴秋实接手,裴秋实也打不实在,这就是理论与实战的差距之处,通常的比武切磋,实际就是在不同拳法之间,不断印证,渐渐将两者拉近,合二为一。
但就此时,双方都是兑上命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切磋,在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早晚会力气耗尽受制于人。
果然,裴秋实的动作渐渐迟缓起来,有一点迟疑都会被人利用,何况反应迟缓。黑衣人瞅准空子做了一个古怪的动作,他单掌前推,同时提膝而起,向后退了半步,当裴秋实上来时,他又换了另一边提膝推掌退了小半步,倒腾两下就将裴秋实阻在外围,但又退得不远,按他的功夫,只要一步就冲回来了。
裴秋实吧敢大意,谨慎之中看到了时机,那人也看到了时机,就在这时那黑衣人后手一穿变成前手,后腿提膝一抬变成了前腿,并未登出,而是护肘裆腹。手分前后搂头就抓过来,裴秋实贴着他胳膊也搂头穿过去。黑衣人用的什么名堂裴秋实不知道底细,但按自家拳法来看,明显是个“抱、提”二字,只要被他搂上脖颈两臂箍住下拉,手跟前臂只要合上就能形成合力,无疑是给对方的脖子上了一道枷锁。脖子是很脆弱的,人是无根之木,关键都是在头上,只要黑衣人夹住裴秋实稍微一晃,裴秋实再稳的根基也得动摇,而且眼前将一片黑暗。到那个时候,胸骨断裂,脾脏破裂的就是他了。
这是下了狠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