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秋实还是不想相信,他胳膊走缠抱,以棍子滚裹着化凤吟的来力,但凤吟那来力似乎跟胳膊都没关系,他步子都没过身,离开自己还有距离,并不存在捆腿锁腿或者脚踏中门,而就是随便的蹭,步子都是散乱了。
裴秋实真郁闷了,眼见被推出了场子无能为力,他想过出手打凤吟,但每出手都感觉被阻挡回来了,而且脚下不稳,力也无力,硬抗了几下要不是凤吟暗暗拉着自己,早不知道摔到哪里去了,感觉脚都软了,或者大地在动。糊里糊涂就被请出来了。
凤吟一抱拳:“多谢裴兄弟成全。”
裴秋实心里暗暗骂了凤吟句好听的,但是非常惊奇,没有脾气。不服中又含着无限的怀疑与惭愧。天下之大,山外有山,感觉到差距了。
其实迎门解带主要是因为功夫深,而这个功夫深跟凤吟这个功夫深又有不同。那个再下功夫,终究是在快准之上耗费精力。若凤吟这般出手就让人拔根裹了,什么都出不来了。这是阴柔的,快起来自然也是封住了打,而且一步到位,这就是硬打硬进无遮拦,与其说硬打应尽无遮拦,不如说硬打硬进难遮拦。
兵器也一样,袁凤吟不玩大枪,就是花枪,与拳一路“封闭四枪”。
当出手时就出手,当收场时则收场。也差不多了,大事要紧。
………【第九十二章 人到难处想宾朋】………
第九十二章人到难处想宾朋
一切如闹剧般开场,又如闹剧般收场。用不着凤吟去管,伯芳跟青面就处理了。
伯芳从未感觉拳法竟有如此奥妙,恍惚之间连胜数战。但伯芳却越打越没意思,感觉这比试不公平,定是对方当着弱势不敢出手,即或敢出手,也为了保命而不敢下手,即便敢下手,也因为士气已无不能挥。
就先前那小步快拳之人,一个粗糙的劈砸,还是模仿裴秋实的三环套月,要领全不知,这就接不住了。又一貌似弓马扎实,臂膀有力之人,一步之后竟滚翻而出,真是蹊跷。
伯芳越战越勇,架子一撑不必走动都管用,有几人竟然无从下手,杠力即偏,翻手而出,观者难自己也不知。
伯芳的身子越打越带劲,但心里越打越没意思,感觉是对手在欺骗自己,道声“累了”索性下了场,独自琢磨胜人之理,还是不得其解。
这几战让伯芳又膨胀又迷惑,甚至动了偷袭童安祺、试探裴秋实的想法。
练拳时吭哧吭哧的一会就累了,而比武时闹腾了一下午,身子还不绝疲乏,伯芳开始偷偷看几个跟他交过手的人,观察他们脸上带出的反应,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有同感者。
晚饭前凤吟恰到时机地宣布了“招贤贴”,又宣布了瑞昌将完全撤股撤人与“庆隆”分家,庆隆之前的业务以及与瑞升昌的业务瑞昌概不干涉,各行其路。但与庆隆镖局依然是相与同盟之好,若有求助依然按绿林亲一分的规矩来办。
至于养庆隆老人老,身股依然全份这些,因为是门内之事,也就只字未提,但江湖上已然知晓瑞昌已完全独立。
其实瑞昌分不分家,对江湖上本无什么影响,但这个时间分家,却转换了一个问题,就是“守家”失职之故乃是瑞昌庆隆好规不严,分配不当之故,对华北第一镖局而言并无名誉损失。而事实也是如此,自此瑞昌是瑞昌,庆隆是庆隆,合作了几十年的买卖分道扬镳。
这其中实际有两个根本问题,一是股东参与号内管理,二是镖师出山并非一门。
而这两样,却是西帮商人恪守之经验要规,股东不得干预管理,东家的儿孙亲戚也不能进入商号,全权交与掌柜处理,这样就少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
而伙计也是从十几岁就经过选拔考试去商号学习,苦练十年可以协办业务,然后才有机会当上掌柜。而同一字号除非特殊情况外聘挖墙脚寻求掌柜,通常只有自家号上培养的子弟才有资格当上掌柜。外家而来即便收了也不得重用。这也避免了很多问题,最简单的就是为了不生二心,没有外债。
对于凤吟来说,失了庆隆多年的根基与经验,重新组建队伍谈何容易,这无疑是训练新人。而也就这个急需用人之计,才更能考验掌柜的眼光与远见。
袁凤吟很快在子弟里选出了一班人马,这些名额在心里已悄悄排清。自己身兼股东与镖头之职,因而以身作则,以号规门规严格约束自身权利。
鬼五为大掌柜,处理一切业务,配副手助理。盖克文为二掌柜,负责号上业务。吕国伟为外务掌柜,负责联络商家,拓展业务。
袁成化为狗掌柜,负责犬马的养护。裴秋实为大夫,协助料理牲口健康,兼拳教师,负责面试入聘拳师。
童安祺为随队账房,负责路上财物。袁百禄为大锅头,负责路上饮食。
东路镖师由吕奕霖、张文雷带队,南路镖师由范世纲、郑千钧带队。镖师大先生为孙青铜,负责培养新人。
袁凤吟为股东亲管业务,寻找驼队大领房,筹划远线出镖。伯芳为贴身伙计,处理杂务。
向楠,权且做个号规先生吧,负责监督新人考核,不必随队出镖了。
另有其他掌柜账房若干,皆由推荐应试所出。南线镖师可与任海山处借人,东线镖师可与李太和处借人,西路依然是庆隆镖局的业务,不做干涉。至此,基本稳定。
快刀斩乱麻,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夜里便开始唱大戏,夜里唱戏不怕吵,主要是搞的武戏。这是与拳师一路拳脚不同的拳脚,翻来舞去,那身子又柔又有力,根基比拳师还要好,难怪都说“好把式不如赖戏子”,此言不虚。
看那三张搭摞的八仙桌,小凳一搭,反着跟头就能上去,一个跟头又稳稳地落下来。赵子龙马陷陷坑,一个排脚跌岔,前腿腿肚子仆地,后腿开胯而跪,身子硬提而起,起又装作不能起,那腿分叉在地分分合合高高低低,这不是一般的柔韧与腿力,那单腿起蹲一个接着一个,俯身蜈蚣蹦,自台东到台西,台西到抬东,台下众多拳师自叹不如。
有那手快者,一位变脸高人,头戴缨盔,身着靠甲,手提金丝黑披风,以袖遮面,于台上穿梭往复,脸谱青面獠牙,袖子一挥再看时却能换得一张脸,那面目直喜怒哀乐所显不等,模仿之妙,变化之快,叫人拍案。
演得是古人旧事,讲的是义气千秋,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缸一炷香。
晚上坐打白天唱,准备热闹三天。说是为三魁周年,实际也是凤吟告别家乡的纪念了,自后就真的要常年在异国他乡了。
四爷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现,这一次他却带回来一个特别重要的人。凤吟初见此人颇感惊艳,举案齐眉不敢正视,心中不禁为之一动。
向楠只是打了个照面,便料知四爷用意,打马狂奔而去,暂且不知去向。
此人带着父愿来到袁家,只愿圆了指腹之愿,见了凤吟之后稍有不满却颇感欣慰,不敢不满。
只求相夫教子,与之偕老。
一切来的总是那么的快,来得不打招呼。一个很简单的见面,却如此难以抉择。凤吟分别四爷,浑浑噩噩将自己埋入人海之中,只求这台上唱打之声,能让自己短暂忘记眼前的一切。
既是为周年,就得有哭腔。最后压轴的却是周口流传的豫剧越调四股弦,戏是《刘金定下南唐》,又叫《哭四门》,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被于洪困于南唐高君保救驾,路经双锁山,被女大王刘金定掳进山寨求婚,高假意答应,刘要高对天誓,高誓后,寻机逃奔,由于背弃誓言,得下“卸甲风”。刘金定闻讯奔赴南唐,刀杀四门,用法术火烧妖道于洪,嚼灵草救活高君保,结为夫妻。
高亢明快,淳厚质朴,吐字清晰,紧打慢唱,这段唱里带出的典故极为复杂,哭腔里唱出了痛失千秋忠义的哀伤,离别千古知己的相思,都是绝唱。
万般滋味皆在其中,只叫人感慨万千。裴秋实、孙青铜都想到了许多,还有悄悄赶来的向楠以及庆隆号的拳师,都被深深触动。安排这场戏,可谓用心良苦。
伯芳本来不喜欢这些咿咿呀呀,但却跟着哼哼,找着唱本记下了这段唱词:
王站城楼泪盈盈,昼夜思想不派兵。想当初王下河东多骁勇,风吹河花满江红。
至如今红日又被乌云蒙,蛟龙困在浅水中。龙渴想起长江水,人到难处想宾朋。
余下商周看唐宋,我把那前朝古人明一明。
想高阳禹王心苦痛,成汤王又哭关龙逢。丧绝龙殷纣哭闻仲,殷蛟殷洪哭商龙。
老苏户哭的妲己女,失蓟州哭坏宋全忠。比干丞相哭梅逢,赤三绝山下哭孔名。
文王哭的伯夷考,山已绳又哭邓九公。黄飞虎连失三条命,西歧哭坏姜太公。
齐王哭的终无盐,终无盐娘娘哭田缨。颜回死圣人心苦痛,论台旁圣人哭难容。
圣人死哭坏贤子贡,公冶上又哭孝曾容。无考叔庄王假悲痛,寿绵山哭坏晋文公。
伯树牙想哭哭管仲,秦穆公又哭悭叔公。子期死哭坏俞伯牙,左伯桃哭的是羊角兄。
扶王坚魏廖功劳重,虞姬死霸王哭范正。汉高祖哭的樊太勇,韩信又哭桓文公。
哭平帝汉王中和用,老王莽哭的是许士英。殷和木哭的要起驾,马子章宫门哭陈朋。
更遇福之燕子岭,追龙寺刘秀哭裴通。扶董卓柴郎丧了命,商悒死哭坏小孔融。
曹府典韦把命送,失荆州哭坏了二关公。东吴的孙权哭丁奉,哭周瑜小娇手捶胸。
落凤坡刘备哭庞统,西蜀鄂州哭子龙。东罗王哭的陶岳用,杨无敌台上哭宾朋。
杨广假意哭杨勇,裴雷通一愿哭秦琼。老徐策法场哭薛猛,程咬金法场哭三公。
陈敬思哭的李太勇,唐公又哭徐茂公。
……
而凤吟,却在这告别中听出了勇往直前,张开怀抱深拥大地,故土,再见故土。
恩师,感谢恩师。
此曲带着乡音萦绕不绝,本部书也在此曲调之中告以尾声。
………【尾章 风云满地起龙蛇】………
尾章即序章风云满地起龙蛇
《三国演义》开篇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道出了世事轮回,盛衰更替之理。
有分者皆因合之失道失势无智无信,能合者则为得道得势,有智有信。
支撑道与势者,乃为德、强二字,能德者自然心正为先,能强者自然勇武为本,而后方能谈及用。而可与道势并行者亦有邪途,乃于乱局之中分辨利害,巧妙调和,借他人力为我所驱,借他人势为我所用,则为权术。
有分合而不能长久者,皆因“封建”。“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因病根在此,故分合之之事可更替衰败腐朽,亦归与衰败腐朽,所谓重蹈覆辙,时间长短耳。
而今东西融汇,百家争鸣,大清也在探求救国之道,各方义士也在探求救国之道,空乏内外皆难持久,不过垂死挣扎。
而在这最后的挣扎之中,有革命先烈看到了共和之光。而革命义举也由一人一族的英雄之义,转为中华民族的共和之义。
历史的车轮运转到此,却已碾压出了厚实的封建根基,那封建思维深入人心难以提出。言举大义不过暂时求存之法,封建忠孝之行。
这思想如厚积的乌云遮天蔽日弥漫四野,朝内贤达之士在努力周旋延续残喘,朝外贤明之人也在四下奔走寻求活路。
因中原起义逐渐平复,清朝大办洋务运动,多少迎来了几日阳光,而引线却一触即。
同治十三年底,刚刚亲政两年的傀儡皇帝同治,爱新觉罗·载淳驾崩,四岁醇亲王子载湉继位,国号光绪,慈禧两度垂帘听政。
中国洋务运动小有起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腐朽梁柱重做粉刷,略略有了耳目一新之景象。
同时期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大有成效,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制度,迅崛起。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开始对外侵略。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出逃,先到太原后至西安,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列强已在瓜分中国,却只是徐徐而进,逐步蚕食。资本主义侵略,就是殖民做生意,要有得赚有得谈。中国虽说一盘散沙,而一旦四野狼烟大家便都没得赚没得谈。因而必然需要中国落后而稳定,稳定则需要满清,一旦满清垮台必将引来各省独立军阀割据,届时难以收拾。
这,就是满清面对列强的欺辱无能为力,却又一直残喘不死的根本原因,绝非“同治中兴”所能支撑,此如同养猪,投资建设买卖武器都是取之用之奴役之的殖民生意而已。
而统一稳定,也是代表清政府和谈的李鸿章除了乞怜之外可以与列强谈判的唯一筹码,也是丢人而无力的砝码,因为这也是满清家国天下不能断送的主旨。
战乱、饥饿、愚昧、受洋人欺负……垂死反抗可以有,而反抗之后又如何,即使是为民主自由呐喊,而国民的心思又如何。国力难强,人心难合,一切都是那么难,而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倡导民主,先顺应时下,再兴举大义。
“人生在世如乱麻,谁为圣贤谁奸邪?霜雪临头凋蒲柳,风云满地起龙蛇。”这是十九岁的袁世凯返回项城坐享祖业,组织文社时留下的咏怀诗之章句。
弱、穷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一声不谈和议事,千秋惟有左文襄。”而今左宗棠也在为粮饷犯愁。建设需要钱,打仗需要钱,平复起义需要钱,而起义正是因为没有钱。
左宗棠自筹军饷,寻得官商合作的道路,扶持商人展又赖于商人筹款,在得到难得的稳定之后,远征西疆,收回了西疆一百六十万国土,牢守国门,这才奠定了而今中国中东的局面。
当时的商人,在最后的时机里,也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待遇。掐指一算,当时里还可以振奋人心,津津乐道的,也唯有左宫保收复国土与晋商大举进军俄罗斯这几宗了。
在新局面新形态下,又有一些具有野心,或者在局面下造就的雄霸之人,穿破火焰荆棘,看到了另一个景象。
还是十三岁的一位项城少年,曾写下若干言志诗词,虽然平仄音韵不协,但却气概不凡,透着草莽王霸之气,也颇能表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隐隐蕴藏的另一股蠢蠢欲动的势力,袁世凯:“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人言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而有晋商的地方又少不了形意拳。其实在很多老掌柜的记忆里,掌柜后人的言语里,都还记得护院拳师,出镖拳师,他们如掌柜一样,同为下人,不过因为技艺的出类拔萃,自伙计逐渐提升进而代理协助财东展商号而已。
而因为自身独到的技艺与人格魅力,让他们的事迹“可使有勇、可使有智、可使有德、可使有志”,因而在**的笑谈里,多了一份敬仰与尊重,而作为一家训教流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