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学徒 读后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学徒 读后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小男孩汤姆和他的师父史布克,邪恶势力的代表主要是女巫师麦凯琳。当汤姆刚当学徒不久,女巫麦凯琳的孙女玻妮&;#8226;丽泽尔怂恿她的美丽侄女艾丽丝教唆汤姆,放跑了被史布克囚禁在地牢里的麦凯琳,从此便开始了麦凯琳的复仇,开始了汤姆与麦凯琳之间正邪两股势力的战斗。

  汤姆是驱魔人史布克的最后一个徒弟。在史布克连续试了29个徒弟之后,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满足史布克的心愿和要求。只有12岁的小汤姆通过考验留了下来。他是他父亲的第七个儿子,而他父亲也是排行老七。这是做驱魔人的必要条件。可小汤姆并非生来就能像史布克一样,习惯过着孤独、恐怖的生活。 

  麦凯琳与丽泽尔是当地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女巫。她们所到之处,人们都不敢在夜里出门。而麦凯琳女巫为了满足她修炼的需求,到处抓村里小孩并吸干他们的血。汤姆为了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冒着生命危险,追捕麦凯琳;凭着巨大的勇气和从老师史布克学到的对付女巫的经验,将麦凯琳打入她最怕的河水中。

  《最后的学徒》中的汤姆,是一个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极为普通的小孩。他有孩子一样的天真、无邪,甚至在没有当学徒之前,夜间不敢呆在自己睡的房间里。他唯一的魔法是拥有第七个儿子生的第七个儿子的天赋。当汤姆成为他的徒弟时,向老师求教驱魔法术,老师却明确地告诉汤姆,“我们不使用魔法,我们驱魔主要的工具是我们的常识、勇气,以及保持精确记录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从过去的事件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他没有神器,也没有咒语,靠的是一身胆气和智慧与最邪恶的女巫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他有常人的天真与胆怯,每当他要临阵脱逃时,就会有人告诫他一个男人的责任和驱魔降妖的使命。

  追求不泯的童心或许是人类的本性。尤其在今天,尔虞我诈的职场纷争中、灯红酒绿的欲望和诱惑中、勾心斗角的官场中,什么才能让我们抛弃这一切,再回到那个纯真的童年时代,再回到那个遥远回忆的年代呢?我想惟有《最后的学徒》,

  尤其是那些整天沉浸于网络和虚拟世界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请,看看《最后的学徒》,无疑是让他们回归天真与纯真的最佳选择。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静下心来,打开那个古老而又新奇的故事吧。他或许带给你一个新的天地,让你的心灵得以净化,让在阅读中微微一笑,让你在繁忙中小憩片刻,让你身心愉悦,心旷神怡。

《最后的学徒》掀起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考
今天,当《最后的学徒》再次走进中国,即将再次掀起一场魔幻小说的高潮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和对比东方古老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西方魔幻小说与东方武侠小说

  我们曾经一度迷于古龙、金庸等名家的武侠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 这曾经是我们一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津津乐道的事情。如果说中国,也有科幻可以与他们的魔幻小说相媲美和抗衡,比如倪匡的小说,科环中渗透着神奇,神奇中掺杂着科学的成分,从而让我们在愉悦中体验到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对古代历史通过用现代的手法进行了演绎,在对历史事件的穿插中宣扬着东方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而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故事来源于现实,又超越实现,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手法进行着渲染,从而去描述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情节。

  西方的魔幻小说,从一开始就是着眼于平凡现实中的似乎是真实的故事,所以,总是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心灵深处的呼唤。

  二、西方魔幻小说人物与武侠人物的对比

  小人物的成功,英雄式的惊天动地,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式的英雄崇拜和西方追求个体自由和崇尚个人价值的截然不同,这在魔幻小说和东方武侠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西方式的英雄总是在一个独立的群体中进行奋斗,而中国式的故事总是众多人物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显示出了东方文明由来已久的注重集体和团队精神的历史。

  三、所宣扬的价值之别

  透过这些故事情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异正是来源于东西所秉承的价值理念所造成的一种体现和反映。东方文化历来重视中庸之道,含蓄的精神内涵的体现。所以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隐含着无限契机与生机。正如“道,可道,非常道”一样,在“山冲水复疑无路”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西方文化一直强调个性的宣扬,以及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极大推崇,所以,其故事总是在一种直线式斗争中走向胜利。

  四、故事情节之不同

  中国式故事情节总是在恢宏的场面中把故事描述的跌宕起伏,在人物的复杂关系中塑造各种形象,同时以无数精美的背景进行烘托,比如建筑,比如诗歌,比如食品,比如服饰等等。相比而言,外国的那些故事却在单一的线索和情节中,衬托出孤立人物的伟大和宏伟。

  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别开生面,这也正是中国式小说吸引人之处,总能令人拍案叫奇。

  五、魔幻、迷信与神话

  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待,国外的魔幻世界就是一个迷信的天地。而迷信对于中国来说,从历史上就不陌生。可是我们的关于迷信的小说,总也脱离不了人们对其世俗的蔑视。而我们的关于“迷信”的描述似乎总是不能战胜那个看似不存在的世界里的神圣鬼怪。或许正是这一点,让我们的迷信或者神话总是无法走出中国的界限,获得大家的认同。

  而我们的神话故事又是来源于遥远的传奇,同时总是玄乎离谱,于是又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天堂。

  正是扎根的基础和土壤的截然相反,使得我们的作品的流行和欢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没理由不相信《最后的学徒》在中国,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闪烁出灿烂的光辉,成为我们神秘古老文化的有益补充,同时相得益彰,相互映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