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小沙皇。大小沙皇并立,免得拥彼得一派的人反对。苏
菲亚公主则是“摄政女王”,处理一切朝政。
众人计议已定,苏菲亚立即聚集火枪营,再召集全体王
公大臣,将这新法子宣示出来。她又向众大臣担保,决不任
意罢免各人的职司,凡是拥护这办法的,一律升赏。众王公
大臣见自己权位利益并无所损,又不坏了前朝的规矩,当下
均无异议。
“拥苏派”中有人首先引导,向苏菲亚女摄政王躬身行礼,
余人尽皆跟随。
苏菲亚大喜,命人去请弟弟伊凡到来,又将小沙皇彼得
从酒窖中放了出来,两人并为大小沙皇。她自己坐在两个弟
弟的下首,百官奏事,升赏黜陟,都由女摄政王裁决。其时
伊凡十六岁,彼得十岁,年幼识浅,一切全听姊姊的主张。
苏菲亚大权在握,心想此事那中国小孩大官厥功甚伟,若
不是他接连想了几个巧妙主意出来,自己此刻还是被关在猎
宫之中,再过得几个月,皇太后娜达丽亚多半会逼迫自己落
发为尼,在尼姑庵中幽闭一世。想到这悲惨命运,温暖的夏
天立时变成严冬,当下把韦小宝传来,大大称赞。
韦小宝心想我那些法子,在中国人看来半点也不希奇,我
在中国是个臭皮匠,到了罗刹国却变成了诸葛亮,真正好笑。
他正想吹几句牛皮,忽然一想不妙,这个罗刹公主倘若从此
要我做“罗刹诸葛亮”,把我留在身边,从此不放我回去,那
可乖乖不得了,便道:“女摄政王娘娘,你做了摄政王,将来
再做女沙皇,那就容易得很了。只须遵守一件事,人人就都
服你。”
苏菲亚问道:“甚么事?快快说给我听。”
韦小宝道:“一言既出,三头马车难追。”原来罗刹人的
马车,以三匹马拖拉,不同中国人之四马拖拉,因此中国的
“驷马难追”,在罗刹国成了“三头马车难追”。
苏菲亚不懂,问道:“甚么三头马车难追?”韦小宝道:
“说过了的话,一定要算数。我们中国皇帝说的话,叫做皇帝
的金口,那是决计反悔不得的。”苏菲亚恍然大悟,笑道:
“我答应过你的事,你怕我反悔,是不是?亲爱的中国小孩,
罗刹女摄政王的说话,是宝石口,比你们中国皇帝的金口还
要贵重。”
当下她以大小沙皇之名颁下谕旨,封韦小宝为管领东方
鞑靼地方的伯爵,又命大臣写了一通国书,致送中国皇帝,由
韦小宝送去,再派一名俄国使臣,带领两队哥萨克骑兵护送,
金银财物,赏赐了不少。韦小宝贿赂她的那十几万两银票,也
都捡出来还他。此外并有许多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均是貂
皮、宝石等罗刹国的贵重特产。
这时苏菲亚已选了好几名罗刹国的俊男相陪,再也不来
同韦小宝亲热。但韦小宝辞别那一天,苏菲亚想起这几个月
来的恩情,又感激他建策首义的大功,甚是恋恋不舍。
据俄罗斯正史所载,火枪手作乱,是在五月十五至十七
的三日之中。五有廿九日,火枪营在苏菲亚指使之下,上书
请伊凡和彼得并为沙皇,请苏菲亚公主摄政,裁决军国大事。
乱事大定,已在六月中旬。
其时天气和暖,韦小宝跨下骏马,于两队哥萨克骑兵拥
卫之下,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向东疾驰,和风拂面,蹄声盈
耳,左顾俏丫头双儿雪肤樱唇,右盼罗刹国使臣碧眼黄须,貂
皮财物,满载相随,当真意气风发之至,心想:“这次死里逃
生,不但保了小命,还帮罗刹公主立了一场大功,全靠老子
平日听得书多,看得戏多。”
中国立国数千年,争夺帝皇权位、造反斫杀,经验之丰,
举世无与伦比。韦小宝所知者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些皮毛,却
已足以扬威异域,居然助人谋朝篡位,安邦定国。其实此事
说来亦不希奇,满清开国将帅粗鄙无学,行军打仗的种种谋
略,主要从一部《三国演义》小说中得来。当年清太宗使反
间计,骗得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了大将袁崇焕,就是抄袭
《三国演义》中周瑜使计、令曹操斩了自己水军都督的故事。
实则周瑜骗得曹操杀水军都督,历史上并无其事,乃是出于
小说家杜撰,不料小说家言,后来竟尔成为事实,关涉到中
国数百年气运,世事之奇,那更胜于小说了。满人入关后开
疆拓土,使中国版图几为明朝之三倍,远胜于汉唐全盛之时,
余荫直至今日,小说、戏剧、说书之功,亦殊不可没。
(按:俄罗斯火枪手作乱,伊凡、彼得大小沙皇并立,苏
菲亚为女摄政王等事,确为史实。但韦小宝其人参与此事,则
俄人以此事不雅,有辱国体,史书中并无记载。其时中国史
官以未曾目睹,且蛮方异域之怪事,耳食传闻,不宜录之于
中华正史,以致此事湮没。)
第三十七回辕门谁上平蛮策
朝议先颁谕蜀文
韦小宝带回罗刹国使臣,不一日来到北京。康亲王、索
额图等王公大臣见他归来,无不又惊又喜。那日他带同水师
出海,从此不知所踪,朝廷数次派人去查,都说大海茫茫,不
见踪迹,竟无一艘兵船、一名士兵回来。康熙只知他这一队
人在大洋中遭遇飓风,已经全军覆没,每当念及,常自郁郁。
消息报进宫中,康熙立时传见。
韦小宝见康熙满脸笑容,叩拜之后,略述别来经过。康
熙这次派他出海,主旨是剿灭神龙教、擒拿假太后,现下听
说神龙岛已经攻破,假太后虽未擒到,却和罗刹国结成了朋
友。康熙自从盘问了蒙古派赴昆明的使臣罕帖摩后,得悉吴
三桂勾结罗刹国、蒙古、西藏三处强援,深以为忧,至于尚
耿二藩及台变郑氏反较次要。他见韦小宝无恙归来,已是喜
欢得紧,得悉有罗刹国使臣到来修好,更是大悦,忙细问详
情。
韦小宝从头至尾的说了,说到如何教唆苏菲亚怂恿火枪
营作乱、如何教她立两个小沙皇而自为摄政王时,康熙哈哈
大笑,说道:“他妈的,你学了我大清的乖,却去教会了罗刹
女鬼。”
次日康熙上朝,传见罗刹使臣。朝中懂得罗刹话的,只
有韦小宝一人。其实罗刹话十分难学,他在短短几个月中,所
学会的殊属有限,罗刹使臣的一番颂词,十句中倒有九句半
不明白,他欺众人不懂,当即编造一番,竟将当日陆高轩所
作的碑文背了出来,甚么“千载之下,爱有大清”,甚么“威
灵下济,不赫威能”说了几句。他一面说,一面偷看康熙脸
色,但见他笑眯眯的,料知这篇碑文倒也用得上,便朗声念
道:“降妖伏魔,如日之昇。羽冀辅佐,吐故纳新。万寿百祥,
罔不丰登。仙福永享,并世崇敬。寿与天齐,文武仁圣。须
臾,天现……”一背到“天现”两字,当即住口,心想再背
下去可要露出狐狸尾巴来了,说道:“罗刹国小沙皇,摄政女
王,敬问中国大皇帝万岁爷圣躬安康。”
这些句子,本是陆高轩作来颂扬洪教主的,此时韦小宝
念将出来,虽然微感不伦不类,但“并世崇敬”、“文武能
圣”等语,却也是善祷善颂。众大臣听得都不住点头。
康熙知道韦小宝肚中全无货色,这些文辞古雅的句子,决
不能随口译出,必是预先请了枪手做好,然后在殿上背诵出
来,却万万想不到竟是称颂邪教教主的文辞,给他移花接木、
顺手牵羊的用上了。
那罗刹使臣随即献上礼物。罗刹国比辽东气候更冷,所
产玄狐水貂之属,毛皮比之辽东的更为华美丰厚。满洲大臣
都是识货之人,一见之下,无不称赏。康熙当即吩咐韦小宝
妥为接待使臣,回赐中华礼品。
退朝之后,康熙召了汤若望和南怀仁二人来,命他们去
见罗刹使臣。南怀仁是比利时国人,言语和法兰西相同,那
罗刹使臣会说法兰西话,两人言语相通。南怀仁称颂康熙英
明仁惠,古往今来帝王少有其比,说得那使臣大为折服。
次日,康熙命汤若望、南怀仁二人在南苑操炮,由韦小
宝陪了罗刹使臣观操。那使臣见炮火犀利,射击准确,暗暗
钦服,请南怀仁转告皇帝,罗刹国女摄政王决意和中国修好,
永为兄弟之邦。
罗刹使臣辞别归国后,康熙想起韦小宝这次出征,一举
而翦除了吴三桂两个强援,功劳着实不小,于是降旨封他为
一等忠勇伯。王公大臣自有一番庆贺。
韦小宝想起施琅、黄总兵等人,何以竟无一人还报,想
必是因主帅在海上失踪,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红人,皇上
震怒,必定会以“失误军机、临阵退缩、陷主帅于死地”等
等罪名相加,大家生怕杀头,就此流落在通吃岛附近海岛,再
也不敢回来了。满洲兴兵之初,军法极严,接战时如一队之
长阵亡而部众退却奔逃,往往全队处死,至康雍年间,当年
遗法犹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无敌。韦小宝于是派了两名
使者,指点了通吃岛和神龙岛的途径,去召施琅等人回京。
这日康熙召韦小宝到上书房,指着桌上三通奏章,说道:
“小桂子,这三道奏章,是分从三个地方来的,你倒猜猜,是
谁的奏章?”韦小宝伸长了头颈,向三道奏章看了几眼,全无
头绪可寻,说道:“皇上得给一点儿因头,奴才这才好猜。”
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虚劈,连做了三下杀头的姿势。
韦小宝笑道:“啊,是了,是大……大奸臣吴三桂、尚可喜、
耿精忠三个家伙的奏章。”康熙笑道:“你聪明得很。你再猜
猜,这三道奏章中说的是甚么?”韦小宝搔头道:“这个可难
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齐来的么?”康熙道:“有先有后,日
子相差也不很远。”韦小宝道:“三个大奸臣都不怀好意,想
的是一般心思。奴才猜想他们说的话都差不多。”
康熙伸掌在桌上轻轻一拍,说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
尚可喜这老家伙呈上的,他说他年纪大了,想归老辽东,留
他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我就批示说,尚可喜要回辽东,也
不必留儿子在广东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了消息,便先后
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说道:“这是吴三桂这老小子的,
他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
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情之疏,已蒙恩览,准撤全藩。
仰持鸿慈,冒干天听,请撤安插。’哼,他是试我来着,瞧我
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独个儿干,而是联络了尚可喜、耿
精忠三个一起来吓唬我!”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这是耿精忠的,他说:
‘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只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
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前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
征二十余载,仰恳皇仁,撤回安插。’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
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一面
说不能罢兵,一面又说恳求撤回。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
眼里吗?”说着气忿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韦小宝道:“是啊,这三道奏章,大逆不道之至,其实就
是造反的战书。皇上,咱们这就发兵,把三个反贼都捉到京
师里来,满门……哼,全家男的杀了,女的赏给功臣为奴。”
他本想说“满门抄斩”,忽然想起阿珂和陈圆圆,于是中途改
口。
康熙道:“咱们如先发兵,倒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
说甚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
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
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韦小宝道:“皇上料事如神,奴才拜服之至。好比唱戏:
皇上问道:‘下面跪的是谁啊?’吴三桂道:‘臣吴三桂见驾。’
皇上喝道:‘好大胆的吴三桂,你怎不抬起头来?’吴三桂道:
‘臣有罪不敢抬头。’皇上唱道:‘你犯了何罪?’吴三桂道:
“奴才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胆的东西!
韦小宝!’我就一个箭步,上前跪倒,应道:‘小将在!’皇上
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带领十万大兵,讨伐反贼吴三桂去者!’
奴才接过令箭,叫声:‘得令!’飞起一腿,往吴三桂屁股上
踢去,登时将他踢得屁滚尿流,呜呼哀哉!”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想带兵去打吴三桂?”
韦小宝见他眼光中有嘲弄之色,知道小皇帝是跟自己开
玩笑,说道:“奴才年纪这么点儿,又没甚么本事,怎能统带
大军?最好皇上亲自做大元帅,我给你做先锋官,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浩浩荡荡,杀奔云南而去。”
康熙给他说得心中跃跃欲动,觉得御驾亲征吴三桂,这
件事倒好玩得紧,说道:“待我仔细想想。”
次日清晨,康熙召集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议军国
大事。韦小宝虽然连升了数级,在朝廷中还是官小职微,本
无资格上太和殿参与议政。康熙下了特旨,说他曾奉使云南,
知悉吴藩内情,钦命陪驾议政。小皇帝居中坐于龙椅,亲王、
郡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韦小宝
站在诸人之末。
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给中和殿
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巴泰,说道:“三藩上奏,恳求撤藩,该当
如何,大家分别奏来。”
诸王公大臣传阅奏章后,康亲王杰书说道:“回皇上:依
奴才愚见,三藩恳求撤藩,均非出于本心,似乎是在试探朝
廷。”康熙道:“何以见得?你且说来。”杰书道:“三道奏章
之中,都说当地军务繁重,不敢擅离。既说军务繁忙,却又
求撤藩,显见是自相矛盾。”康熙点了点头。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白发白须,年纪甚老,说道:“以臣
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著,皇上甚为倚重,
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康熙道:
“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
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
‘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那更加说得明白了。
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韦小宝暗暗纳罕:“这老家伙好大的胆子,在皇上跟前,
居然老子长、老子短的。皇上却也不生气。”他可不知这老子
是古时的圣人李耳,却不是市井之徒的自称。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
之事,不免生灵涂炭。你们说朕如下温旨慰勉,不许撤藩,这
事就可了结么?”
文华殿大学士对喀纳道:“皇上明鉴:吴三桂自镇守云南
以来,地方安宁,蛮夷不扰,本朝南方迄无边患,倘若将他
迁往辽东,云贵一带或有他患。朝廷如不许撤藩,吴三桂感
激图报,耿尚二藩以及广西孔军,也必仰戴天恩,从此河清
海晏,天下太平。”康熙道:“你深恐撤藩之后,西南少了重
镇,说不定会有边患?”对喀纳道:“是。吴三桂兵甲精良,素
具威望,蛮夷慑服。一加调动,是福是祸,难以逆料。以臣
愚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户部尚书米思翰道:“自古圣王治国,推重黄老之术。西
汉天下大治,便因萧规曹随,为政在求清净无为。皇上圣明,
德迈三皇,汉唐盛世也是少有其比。皇上冲年接位,秉政以
来,与民休息,协和四夷,天下俱感恩德。以臣浅见,三藩
的事,只是依老规矩办理,不必另有更张,自必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圣天子垂拱而治,也不必多操甚么心。”
康熙问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