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比较喜欢听女歌手唱爱情,比如李娜,她的歌声有一种尽心去爱、充满不落的渴求的激情。又比如葛洛丽雅·伊斯特芬的歌,她的《欢乐时光》、  《爱你太深》、《天意》丰润、滑顺,用歌声诠释了人类彼此的关爱与感动,爱情的神秘诱人,以及浓厚的感恩色彩。
  有一年去香港,曾有人问我是否有意为几首曲子填写爱情方面的歌词,被我婉拒。好的情歌歌词,如同爱情一样不可强求,它的灵感应该是带有天赐色彩的。更何况,空有好词好曲,若无大气磅礴的歌手来传唱,也是徒劳。
  葛洛丽雅·伊斯特芬的歌之所以能催人泪下,很大的因素是她对人生与爱情的顿悟和热情。这个歌手曾遇上过一次毁灭性的车祸,医生断言她将终身瘫痪,永不能生育,结果她克服重创,浴火重生般地复出,并且奇迹般地生下了爱情的结晶,  一个天使似的女儿。这样坚强而有生命力的歌手,开口歌唱对生命、对爱情的领悟,从心灵中
  散发的激情澎湃,那番丰厚的心灵底蕴,就连石头也会被打动,别说是常人。
  最令人难忘的是在新德里听一个印度艺人唱情歌。那是个老人,七十来岁,从衣着看他,又穷又老,但他的目光清清白白,歌声诚挚而又苍劲,他边唱边拨动着手中的木琴,那种弦乐完全排斥技术主义,是最为自然和简单的:如同马蹄落地;如同叹息;如同一阵小风拂过;如同铁匠在劳作、鸟在扇动翅膀,在这样的拙朴的伴奏下,一往情深的歌声响起……
  在情感生活淡薄的现今世界,一首好的情歌仍能让人刻骨铭心,流连忘返,它昭示着人类关于美妙爱情的梦想永远不会幻灭,一代一代,听者如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跑银行
按国人的习惯,也许视跑银行为隐私的一种。有一次我去银行办事正撞见一位熟人在存款,犹豫着是否要上前请安,就见对方扭过头去假意没认出我。其实又何必呢,不论取款还是存款都是一种甜蜜的活动。特别是捏着钱兴致勃勃去存款的人,是既有余钱又晓得为将来盘算的,那种人属于扎根于尘世的乐观主义者,真是值得恭喜。
  坦率说,我并不太爱跑银行,进门就觉得笨拙,搞不清利率,有时还填错单子,而银行职员则是严格的,有的脸色还带着华尔街的神气。不过有一次的经历却让我对银行职员刮目相看,那回我把钱送进柜台,那人竟退回我两百元,我拒不承认自己马大哈到点钱也出错的地步,便又坚决地将钱推进去。他见我如此礼让,只得将款子再清点一番,无疑,必错的是我,不过这个错误使我进账钱财,所以还错得蛮幸福。
  另有一次因临时急用,我去银行提前支取,这时的心理活动较为复杂,总有些惭愧,仿佛有点出尔反尔,不守信用。偏偏那银行职员又逼问一句:你是叫某某某吗?口气里似乎带点潜台词,好像我不该叫这个名字似的。后来才知,她的儿子是我的读者,此问正为了验明正身。正是那次跑银行,我被一位老人拉住,她说她不识字,让我替她填存单。她穿着旧衫,手中攥着一沓卷边的钱,叫我分四个名字存。我以为是化名,结果她告诉我那是她四个儿子的名字,她说这些钱都是她小票换大票,慢慢积攒起来,想存着作为百年之后给儿子的心意。我看着那位颤巍巍的老人,泪水险些落下来。这位衰老的母亲总想留下些什么给孩子,可能给的她在数十年中几乎都奉献殆尽了,包括亲情、关爱、庇护,然后就是最后一次的尽其菲薄的所能,人呵人,母亲呵母亲,总是这样。
  以前的时候,银行还时兴叫号。由报号员007、008地吆喝,听了很觉不适;我的一位朋友说她也不喜欢变成代号,提议说还不如改用十二生肖来替代。我起初还觉得这设想别出心裁,富有童心,但转念一想又觉更为不妥,若是报号员大叫:猪!狗!那不是骂人一样么?好在现在文明多了,一对一办理银行业务,大厅里还设保安呢。
  说到这保安,保护安全功不可没,然而个别的先生却实在不成样子:穿制服、戴帽子,外表还算斯文挺拔,然而骨子里却透出粗鲁,公务在身的闲人最可怕,有的保安打量储户时飞眼扫人腰包,日光放肆得仿佛在审查那些钱财来路正否。听说银行都设有监控器,建议这些先生放几盘带子观赏一下自己易惹事端的礼仪。
  从两年前,我就怂恿女儿将零花的小钱存进银行,她起初不肯,觉得钱放在口袋中摸得着特别实在,后来听说钱能生出利息,就开始财迷心窍,拿了点小稿费就急巴巴地存进去。有一次她看到存钱的那家银行搬迁了,惊慌得不得了,惟恐人家变卦不认账。
  存款跑银行将来也确实会有风险。然而每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以存款人的家长之身份跑银行时总感特别的安详,也许是看着女儿走进常人的生活模式中去了。世界上有一千条理由说常人的生活很平庸,而却有一万条理由说明常人的生活很实在,包括偶然跑一趟银行。
  

送我厚礼的那个人
那个人是女性,自称是我的同行。说实在的,她的创作热情常常令我汗颜:对她来说,世上的事涂涂抹抹最轻松,她兴致勃勃地伏案疾书,文稿一摞又一摞,而且,她还自配插图,大笔挥挥,隔一阵就出版一本大作,她那样的劲头和才华让我不由心怀嫉妒。
  那个人有时也令人感动,谁欣赏她,或是对她的作品说上一两句好话,她便心花怒放。有时还慷慨地拿出珍贵的文稿相送。隔好久,还会念叨起称赞她的人的名字;倘若遇上对她作品不屑一顾,或是对她本人不敬的人,那也没关系,她有点马大哈,也不太懂得去怨恨,过一会就忘了,仍认为自己的作品妙不可言。
  那个人的最大美德就是对人好,特别友善,热情似火。别人约她去做客,她总是心急火燎,每次都提前抵达;她若约了别人上门,也同样毫不松懈,早早打电话过去,小声恳求道:  “不要迟到噢!”在她看来,朋友或亲人就该多多聚会,共度美好时光。
  还有一次,那个人在商店里遇上一个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那个人一句英文也不懂,而老外一句中文也不懂,但他们却一见如故。那个人为老外指了路,两个人借助手势互通姓名,还攀谈了一阵,临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飞吻”了一个。这似乎有点过于亲昵了,不过,那个人就是奔放,不掩饰自己的好感。她的外交手腕让人发现,还有比语言沟通更深得人心的东西。
  那个人每日早出晚归,是个大忙人,可邻居家一只叫尼克的小狗走失了却使她夜不能寐,她担心尼克找不到食物,怕它被不爱它的陌生人拐走。她还为邻居难过,一只活生生的小狗突然不见了,而它的小狗窝还在,只是空着,冷冷清清,主人的心应该会空落落的吧?那个人为这件事把心操碎了一百遍。
  那个人的守信用我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我与她约定在车站碰头,偏巧那天我外出开会,而那又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会,待我走出会场已离约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我想那个人一定是独自回家了。路过车站我望了一眼,却发现那个人仍站在夜色中,因为脚站累了而不停地交换站姿。与她做伴的,只有一棵忠诚的树。
  不过,那个人有时也麻烦,冷不丁会提出一串问题,这些问题大到宇宙天体,小到鸡毛蒜皮。看你被问倒,她分外高兴,没准会把答案告诉你,原来她有时是存心找茬,考考你。有些问题尽管你回答精确,但也不必自鸣得意,因为她不会满足,仍会一个劲地追问下去,直至你词穷。假如哪一次你不肯服输,搪塞了她的提问,这下,你倒霉了,她会牢牢地记住你的愚蠢。
  那个人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人,但对待生活,她爱憎分明,并不比我们这些复杂的人逊色,而且,她知道怎样获得幸福。不过,近来她好久没出作品了,她在忙更重要的事:她想给盲人设计一种有美妙响声的衣服,穿上它们,人们就能关注到世上的盲人,并成为他们的眼睛和亲人,她看见盲人笃笃地敲着棍子,心里就不好受。
  当然,那只是个美丽的梦想。那个人有太多的奇思怪想,她常常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喃喃自语,享受梦想。
  那个人其实没送过我什么礼物,她一般不送人什么奢华的礼物,她送出的厚礼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返璞归真,什么是快乐和美好,什么是一个人的初衷。
  那个人那一年才八岁。那一天,当我欣赏着她自己装订出版的作品时,她把小头颅倚着我的肩,甜甜地睡着了,她是那么信赖我,信赖这个世界,她的真情又是一份丰厚的礼物:让我们相信,我们也能做一个给世界带来厚礼的特别真挚的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花朵的梦想
有位记者在新千年即至时,打起背包,去世界各地采访一些少年儿童,想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谈谈对将来的看法,不出意料,这些年轻人很乐于吐露真言,只是,他们呈现的有关将来的梦想灰蒙蒙的,充满了战争、贫困、疾病以及厄运的阴影,令人惊讶。
  有的孩子说世界将变得很冷很冷,白天像黄昏一般,黄昏就如现在的黑夜,而黑夜则变得漆黑一片,如同钻进黑洞;还有的孩子说,人类将变得像机器人,没什么聪明与愚蠢,只要在头皮里装块芯片,人人都与天才无异;另有孩子说,将来会有战争,还会有战犯以及更多的罪犯,很多人找不到好工作,他们会因为羡慕他人的钱财而沦为盗匪。
  这些孩子的可怕的梦虽有一部分是出自于天真无忌,有一点脱口而出的成分,但总体上看,还能察觉他们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心怀恐惧与不安。他们心情惶然,充满忧愁,他们看到了负面的东西,牢牢记住。
  世界的确是如此不完美,战事时有发生,能源危机、大气污染、自然灾害、毒品,它们像毒蛇一样缠着人类;更何况,还有人间的悲欢离合、成长的不适、生活的动荡,这些都会是催人悲观的因素,人生哪有完全如意的呢?
  人的天性中有忧郁,因为我们的心灵是那么敏感,我们更容易体察人生的遗憾与悲苦,也就是说,我们的目光往往更容易看到“失去”而不易看到“获得”;我们索要的永远超过我们所能够得到的。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就是这样的灰蒙蒙,她说人活着没意思,总会苦得不成样子,最后去死;她有美好的歌喉却不唱歌,说再唱也没有黄鹂鸟唱得好;她有丰盛可口的一日三餐却对着它们说:无非是酒肉穿肠过。
  她看不到她的“获得”,她没发现因为有死亡所以生才更壮丽;因为有“不幸”所以幸福才值得格外珍视。
  我看过一张凯文·卡特拍摄的非洲的照片,一个浑身肮脏、饿得奄奄一息的女孩倒在地上,半闭的双目里露出几丝弱光,她双手前伸,抠在泥地里,艰难地一步一挪地朝食品发放中心爬去。凯文·卡特,这个南非摄影家看到那女孩时,在放声痛哭中摄下这张苦难的照片。
  为何那个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女孩没有生存的质疑呢?与其说这是出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还不如说是一种人活下去的勇气,一种人类精神的光华。
  人的精神的芳香使得沉重的人生变得富有意义。我们的梦里应该有这种色彩:熠熠发亮的,引人前进不辍的,而且,不是为了存在,而是立足于创造,把世界变得完美些。
  这个梦的颜色其实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高远美好的梦,给人以开阔的视野,丰厚的动力,能使人看到蕴于痛苦之下的幸福、黑暗过后的黎明。于是,人类不再害怕与惊讶,也不甘于陷在悲观的低吟浅唱中。
  当然,对将来的担忧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能登高一步,看一看过去、现在与未来,便会发现,人类已面临过无数的灾难与浩劫,然而,它们并未损伤我们人类的锐气,反而磨砺了我们。人总是能够战胜这一切的,包括自身的怯弱。
  若能看到这一点,看到我们在失去中的获得、在苦难中的坚强、在幸福中的勃发、在创造中的辉煌,那么,我们的梦将是绚丽的。
  世界的颜色是多彩的,因为有了会追求会创造的人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女儿心
做女孩那会儿,我和女伴们时常会不由自主地谈及各自的母亲,像是一档固定的节目。母亲在我们眼里都有些落伍:心肠很好,但喜欢唠叨,常令人啼笑皆非。只有两个女伴例外,其中一个说她的母亲实在可气,无论她如何如何孝顺,母亲总是偏心爱她的哥哥,从不在意她,这很伤她的心,她是永远也争不到母亲的宠爱。另一个女伴的母亲我们都见过,她是个小个子,但目光锐利得出奇,有点火眼金睛,她管女儿管得极严,女儿稍一违背她的意旨她就乱吼,有时还用手打女儿的头。
  就在那一阵,有个女伴被一个年长的男子骗了,她伤心欲绝,说她不想痛苦地活在世上。她看淡了人生,甚至半夜从家里跑出去,整夜地在路边徘徊,盘算着选择怎样的死法。大家劝她,说什么她都咬着嘴唇摇头。这时,有个人说了句:  “做妈妈的目睹孩子的死会有多难过!”
  顿时,那位心灰意冷的女伴泪如雨下,她那眼看要撒手归去的灵魂被拽了回来;她发誓说,要为母亲而活。又过了些年,她的母亲患病而死。她为母亲送完终,想到的还是必须好好地活,否则母亲在天之灵会不安的。她说母亲很爱她,她活得有模有样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那一位家有小个子严母的女伴,她最终在选择职业上与母亲的设想完全相反。母亲眼里喷出怨火来,大吼大叫,瘦削干巴的身子气得簌簌发抖。但就在她离家去报到的那天,母亲一边拍着她的头,一边吼道:  “好好干吧!”女伴俯身望母亲,只见其头顶上的丛丛白发。她心中那番酸楚的感触终身难忘!
  至于另一位总抱怨母亲偏心的女伴,有个时期遇上了挫折,在她生命的低潮期,母亲无限慈爱地呵护她。她说现在才知,母亲并非不宠爱她,而是看她很争气因而把关怀给了当初体弱的哥哥:母亲总是这样,格外体恤最需要相帮的孩子。
  又过些年,一群群女伴又聚在一起。这时我们已独立成人,脱离了母亲的庇护,可我们仍不由自主地谈及母亲。我想,我们之所以难以抹掉那个心中最温馨的影子,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母亲那儿出发的,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再也找不到比她更有恩于我们的人。
  前不久,我在整理旧相册时看到了母亲一帧少女时代的照片。那时的她清纯、文气,笑容矜持,如花蕾初绽。我的心里潺潺地流淌过疼惜,母亲也曾有过花季,也做过被人宝贝的女孩。而如今,那一切都已消逝。她推开另一扇门,将鲜花和阳光无私地给予后代。
  我匆匆地离家去看母亲,我忽然像小时候那样依恋她。半路上,我看见一位母亲拥着个女孩,女孩的脸紧贴在母亲腮边,两个人亲昵地说笑,过路人都多看了她们几眼:多么美好、甜蜜的一对母女,周围的一切因为她们而生动万千。小女孩说:  “妈妈,我长大了会待你好的。”小女孩会渐渐长大,会有许多事要顾及,不知她是否会淡忘儿时许下的诺言?但愿不会,因为善待母亲是人生第一要事。
  但也不知怎的,每次见到母亲,我满腹的话就无法表述,说的都是平凡的家常话,母亲回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