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动进取和创业的精神:不愿意尝试就输了,你必须主动并富有创造力,不断找寻新机会、点子、策略、不断创新。
5.口语和文字沟通能力:你要有60 秒就可以说服领导或客户接受你的提案,使他可以从这60 秒的会面中带走东西的能力。
6.评估和分析数据能力:信息瞬息万变,你必须有能力通过多元渠道获得信息,并分析、检证这些信息,而批判性思维是基础。
7.好奇心与想象力:企业要的不只是聪明人,更是懂得问出好问题、追根究底、对世界好奇的人,因为好奇和追根究底会回答很多重要的问题。
财商小贴士
当你把所有时间放在考试上时,你的一辈子就会被糟蹋掉。21 世纪的孩子应属于“ 学习目标导向”的人: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充满学习兴趣,选择有挑战
性的工作,并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要设计孩子的未来
中国父母在帮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时,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即设计孩子的未来。
你的孩子一定会常常问你:“我长大后做什么好呢?”作为父母,在回答教师、医生、工程师,乃至CEO 之余,你还该如何回答?
曾有“第一神童”之称的宁铂,2 岁半时能够背诵30 多首毛泽东诗词,3 岁能数100 个数,4 岁学会400 多个中文字,5 岁上学,6 岁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 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3 岁与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下围棋连赢两盘,遂被称为“神童”。中国科技大学还专门为包括宁铂在内的多名神童成立天才儿童少年班,但坎坷的命运从此笼罩在他们身上。
宁铂入校后并不愉快。他被迫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天文学,而学习当时热门的理论物理。“神童”这顶帽子太大,他被安排着不断见媒体、见领导人。当遇到一点挫折时,周围的指责声又接连而来:“宁铂已经不行了”……他过分害怕失败,而这一切,都是社会给他的。
如今,昔日的“第一神童”已出家为僧,宁铂痛恨当年的错误。他曾表示,绝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最终只能做个普通人。
的确,教师、医生、工程师,乃至CEO,这些不过是父母的愿望,孩子的愿望则更单纯,可能是驯兽师,可能是花店老板,可能是火车司机……孩子的理想,远比父母想象的美好,而如果他们能按自己的兴趣去努力,一样会书写成功的人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造就心灵“富小孩”(4)
记得小时候看三毛的《拾荒梦》时,就对三毛的童年理想印象极深:
小小的我捧了簿子大声朗读起来。“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老师画了个大红叉,当然又丢下来叫重写。结果我只好胡乱写着:“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了十分感动,批了个“甲”,并且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孩子的世界充满童真,面对孩子对职业的询问,父母往往只能回答“钱赚得多啊”,然后就哑口无言。父母对孩子有着很多的期望,但不应强行规划孩子的职业。父母要多提供孩子探索和体验信息的机会,让孩子定下属于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哆啦A 梦》,陶醉在时空门、竹蜻蜓的世界里。大雄这个名字,据大雄的爸爸亲自解释,是“健康地长大成人,其中还包含无限发展的愿望”的意思。但看过动画片的人,都知道大雄爸爸的心愿并未能实现。
大雄性格懒散,做事只有3 分钟热情;不肯读书,上课不专心,总是睡觉做白日梦,测验平均每5 次就得一次0分。运动很差,赛跑经常得倒数第一,打棒球又经常犯错,笨嘴笨舌,经常惹怒胖虎。大雄每天都会碰到很多倒霉的事。他不顺心时只管大哭,哀求哆啦A 梦帮忙,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他总有办法令哆啦A 梦借出他的法宝相助。可是有时他一得到法宝便去捉弄别人,结果害人害己。
总之,大雄是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在大人心目中,静香、小夫要可爱、有出息得多。
有了瓜瓜后,我突然领悟到,这部动画其实是给父母们一个忠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大雄虽然缺点很多,但他的优点是擅长翻绳和射击,心地非常善良,十分喜爱动植物。他收养被遗弃的猫狗,曾经还照顾过蒲公英。最重要的是,大雄有哆啦A 梦和许多真挚的朋友,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最幸运的。
而第二个启示是: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和梦想。在哆啦A 梦从未来到现代之前,大雄一生中没做过一件成功的事情:读书不行,老考0 分,大学入学失败,毕业后没人聘请他,最后自己做生意,却不幸遇上大火,导致后来家族的中落,还娶了胖虎的妹妹为妻。而后来在哆啦A 梦的帮助下,妻子变成了静香,而职业也变为环境保护局的自然调查员。
大雄人生路径的改变,并不是因为父母或哆啦A 梦的帮助,而是大雄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按自己的兴趣去努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大雄十分喜爱动植物),从而书写了成功的人生。
父母们都知道,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成功也随之到来。在为孩子规划人生时,一定得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在我看来,父母在帮孩子进行职业规划和不要设计孩子的未来之间必须取得平衡,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孩子,尊重他与生俱来的性格、能力和兴趣,如果孩子不喜欢弹琴,你不要逼着他弹琴;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实际,把孩子的个人成长跟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
如今有很多家长,怀着极大的希望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但抱怨接踵而至:花了那么多钱给他买了钢琴,还没弹出名堂就不喜欢了,真是个没耐心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出息?!类似这样的牢骚和抱怨,请家长们以后不要再发了。当我们决定为孩子付出的时候,要抱这样一个希望:他能从中得到快乐,并在某个阶段有所收获,就行了。
《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一书中,总裁父亲上的第一堂课是从“多少钱才算有钱人”开始的。他先问了周遭的人,得出一个结论:在法国生活,要在50 岁时拥有2 500 万欧元,才叫做有钱人。做老爸的就告诉儿子:如果你现在(18 岁)有500 万欧元存在银行,以每年5%的利率计算,到了50 岁时,就有2 500 万欧元了。父子俩针对各种不同的职业、专长、方法,以成为有钱人的可能性为结果,包括进入大企业、到别的国家工作、投资房地产、好学历、创业当老板、投资致富等方式进行讨论。
父母们不妨也用《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一书中的问题,问问自己的儿女,适时讨论孩子未来的职业。也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一下身边的有钱人,让其心生羡慕。
说穿了,孩子的成长跟人生历程一样,是很难经营的。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一定得尊重他内心的声音,不管未来他的路怎么走,至少给予他一些基本能力,让他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奋斗,这才是懂得真爱的父母。
总之,在为孩子规划人生时,父母不应操之过急,应该和孩子一起思考,尊重孩子的天性并采取一致的态度,不应过分强调父母的想法。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让他们自己探索前
途的氛围,不断激励他们。
财商小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还不能确定,先不要给意见,或强迫他接受父母的建议,
可以先问问他想过哪种生活,也可问问孩子“怎么样才算有钱人”。
孩子啊,你将会是个有钱人
《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是一本教导孩子经营人生的书。故事中的爸爸在教导儿子时,是以引导孩子思考、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年轻人怎样才能用知识赚取更多财富,父母们不妨也用《孩子啊,你将会是有钱人》中的问题,问问自己的子女,也适时讨论一下未来的职业:
1.有多少钱才算是有钱人?
2.哪一行才能赚大钱?
3.当艺人能不能赚大钱?
4.高学历能不能变成有钱人?
5.到哪个国家工作好?
6.你知不知道谁是比尔?盖茨?
培养小小巴菲特
瓜瓜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相比过去频繁的交际,如今我给自己约法三章:周一到周五,尽量8 点前回家;每天至少要留半小时和瓜瓜玩耍;周六、周日一般不加班,专心陪小孩运动游玩。而在理财上,我变得更加保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成为过去,我必须规划更多。
而我的阅读,也不再仅是巴菲特、彼得? 林奇,案头上开始摆着蒙台梭利、杜曼等的亲子书籍。甚至在工作上,我发觉我对下属越加耐心,在聆听技巧与时间管理上做得更好了。
宝洁公司亚洲地区集团总裁德布?亨瑞塔曾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带小孩的经验,与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两者间有着正向关系——“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
在孩子出生后,我也有同样的感触。对广大中产阶级而言,一个经理人若能认真经营亲子关系,就一定能提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天使,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
最重要的,肯定不是财富。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曾公开表示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
清代名臣林则徐也持同样见解。在林则徐祠堂旁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孩子的培养,固然和金钱密不可分。但财商教育,并不仅是理财教育,也要建立一套对物质
生活的正确价值观,其意义远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赚钱。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 岁之前建立。财商的培养,一定要从宝宝抓起。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的一生。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一生幸福。
一、3岁看大——理财观念的启蒙(0~3岁)(1)
都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越小越好教。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处处需要仰赖父母,可塑性非常强,趁此时灌输孩子一些观念及行为模式,往往能够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几岁,孩子进入叛逆期,寻求自我独立,这时候才去矫正他们的行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俗语说:3 岁看大,7 岁看老,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在0~3 岁阶段,孩子还小,父母要和孩子谈的不是钱,而是生活态度和消费观。
你是不是觉得,孩子不珍惜玩具,或是喜新厌旧呢?或者孩子变得越来越像小霸王,达不成心愿就满地打滚呢?先别急着骂孩子,也许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身教胜一切
场景:很多妈妈不知道,“摇摇车”可能是孩子接触金钱的第一个体验。妈妈从兜里拿出1 元硬币,投入投币口, “摇摇车”就会摇个一两分钟,孩子经历数次后,就会明白,
妈妈钱包里的那个“硬币”,可以让木马摇动。数十次下来,孩子就会催促妈妈掏钱,甚至发出类似“掏钱钱”的发音。
父母,是孩子形成生活态度和消费观的一面镜子。
仍以“摇摇车”为例,若父母和孩子讲好,每天只能坐一次“摇摇车”,多了就不行,长此以往,孩子就能养成自律的习惯。如果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原则,只要哭闹就有“摇摇车”坐,下次孩子想要再坐就会哭闹; 而父母若凭心情好坏,看给不给小孩再坐,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闹得凶,一直到父母妥协为止。
所以,父母管教孩子的原则一定要清楚,且最好要一致。建议父母们,要对孩子坚决说不,“已经玩了一次摇摇车,不可以再玩”。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 岁之前建立,即在小学阶段。而孩子在这时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理财理念和习惯,会给子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珍惜物品,也会对自己的玩具珍惜。对小孩子来说,如今不是物质过少,而是物质过多。孩子对于玩具几乎是见一个爱一个,一周后就会对新玩具漠然,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习惯。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若妈妈满身名牌,是个购物狂,又怎能教育子女要节俭;若父母常对孩子说,钱就代表着成功,有钱就会获得快乐,那孩子的理财观念肯定会出现误差。所以,父母应尽早向子女灌输正确的金钱观,以免孩子成为未来的“月光族”或“葛朗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玩游戏、讲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树立孩子的正确财商。
玩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抽出时间和孩子玩。在玩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在玩中教孩子说话,认识世界,让孩子快乐成长。和孩子玩耍,要舍得花时间,这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前面已经说过,孩子的安全感,是影响孩子一生理财及消费行为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和大人一样,有的孩子喜欢刺激、冒险,那就和孩子玩有点刺激性的游戏;有的孩子胆子小,那就玩相对比较安静的游戏。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后,应根据其性格开展不同的财商教育,毕竟财商教育并非公式般一成不变。
教孩子战胜挫折
在还不会爬的孩子面前放一个玩具,孩子因为够不到,可能会哭,这时你会怎么办?
一、3岁看大——理财观念的启蒙(0~3岁)(2)
把玩具递到孩子手里?把玩具推到孩子能够够着的地方?还是帮助孩子向前爬,努力够到玩具。
我的选择是第三种。此时,父母应该用手掌轻轻推孩子的足底,使孩子借助外力往前爬,够到他想要的东西。这是让孩子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方式。
孩子在玩耍时遇到困难,父母若不帮助孩子,任由他哭,这是不对的。孩子会在心理上受到挫折,产生孤独无助的消极情绪,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但若是一切都给孩子准备好,会使孩子放弃努力的欲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
孩子遇到挫折不见得是坏事。父母的责任是去帮他渡过这个难关,让他在下次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信心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
孩子喜欢冒险,只要没有危险,父母就不要过多干预。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扼杀。
比如,孩子练习走路时,不要怕他摔倒;孩子摔跤了,不要立即去扶,如果没有危险,就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即使孩子还不会自己站起来,父母也不要马上就把孩子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