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勇敢是与探索相伴的,对于东方的勇敢定义往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而西方的勇敢则与探索的最终目的是相联系的,于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小企鹅还是继续走了下去,他要将探索进行到底,这也是一个颇为个体的行为。
理想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当小企鹅为了查证鱼食缺少的原因时,他的理想就产生了,这个理想是全企鹅类的,却并非个体的奢望,这时候,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西方与东方的相似点,只是比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忘我的全人类理想要欢快了许多。
这么一个十分西方化的特立独行的英雄故事,却将诸多品质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坚持,自信,勇敢,忠贞,探索与理想,这些形而上的名词将小企鹅紧紧地包裹住,于是,西方式的英雄就此而建立了起来。但这些词汇所体显出来的价值却是东西方文本中都十分赞赏的,于是对于东方而言,所缺的只是一个外在的特立独行。
在故事讲述中,特立独行是一种标志,是区别与其它人的标志,但特立独行绝对不是全部,真正是全部还是那些优良的品质。之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对现在中国一些伪特立独行的创作而警示,特立独行永远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内核还是那些品质的体显。只不过由于传统与社会的原因,某些品质被我们所遗弃了,例如探索,例如坚持!
于是,个性便不等于特立独行了。这是小企鹅给我的成长启示!
韩兮
2007…1…19于通州
《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兵戈和药
开映两周了,一直不忍见网上的那些评论文章,不是自省清高,而是怕了坏了自己的判断力,这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是极为不公正的,如同过份的炒作一般,期望如果被失望所替代,那么这失望便会无形的放大了,这是一种挺可悲的事情。所以,关于《黄》的影片一直不肯说得半句,生怕落个不客观,枉自尊大的话柄。但本人也知,此文一出,诟骂者定会出了一些,这是始料所及的事情,但终归是从电影角度出发,所以也承受得起,权且当作一个东流水一般,随他去了。
虽然没有过份细看那些影评,但也不期间受到颇多的影响,这是媒体的力量也是网络的力量,身不由已,但细想之处,所论所据都是颇有些道理的,虽然某些作者毫无水平可言地一味胡骂,也是可以理解的,所幸不把此类文章当作影评来看,仅仅是弥衡之举,倒也爽快。不过有些问题的确值得探索一下,我且说之,你且听之,笑骂任由了,也算是对由此片产生的诸多问题的一定思考。
第一评:乳房
作为男性,作为一个有点好色的正常男性,对黄金甲的认识从所谓的“*”开始,影片看过之后,白花花的一片,很有酒池肉林之感,多少还是满足了心中那种YY之意。
乳房自古以来有两种极端的解释,或伟大,母亲的代名词,或豪放,*的象征之意。所以,我们观看影片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将这种所谓的道德观念加入进去,但事实上呢?本人很难理解那种死缠住这种道德观念的想法。
我们所知,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最开放的时期便是唐朝,而另一个问题也摆放在眼前,那就是在女性最开放的时期,中国女性的作为也是最大的。武则天虽是女儿身,但作为一名皇帝而言,她的治国之道绝对可排得进诸多皇帝之前列中。而在当时,女官盛行,天下太平,后来明皇称帝,杨贵人无权却成了罪人,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女权的体显在某个方面就是开放的结果,没有开放就没有女权,顶多也就是韦后之流,将小女子之勾心之态运用于朝廷之内,结果自然是国将不国了。
只有开放的女性才能够释放出她治国安邦的才略来,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所以“五四”之时,多少女性弃小家之道以投身救国之道中,这首先就是解放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影片中的皇后之决定颇有些女权的色彩,但也不至于到处是波涛汹涌,恐怕这得从四个方面讲述。
第一是当时唐代的服饰,从某些仕女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衣着的确是低胸之款,*丰满,呼之欲出,当时女性以此为美。电影的背景发生在五代十国,离宋朝理教还有些距离,剧中人物没有道理不禀承了唐代的遗风。
第二是影视的独特性。我们知道电影是视听的语言,你可称之为艺术,也可称之为感官刺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装束刺激着众多观众的视神经本就无可非议,只要不影响剧情便是可以的了。当然,如果心存YY之意,如我之流,多少还会顾此失彼,这则是张导的错误了。不过我们看过某些外国影片,十七八世纪的贵族女性也是束胸*,现在一些影片也是如此,不知是否影响观影效果了。所以如我辈这样大惊小怪的确有些拿不到台面上来了。看来国人的观点肯定是外国人可以,我国人便是不行,这便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了。
第三点是前面所述的女权问题。如果认为女权问题仅仅是对权力的争夺那是极其狭隘的,更主要的女权问题是女性的自信。勿庸置疑,绝大多数女性都会从丰满的胸部中寻找一份自信的,一来胸部具有象征意义,是哺育苍生的重要器官,所以现在男性观念中认为**为美的观念也来自于这种生理的延续,所以,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用胸部哺育了这些枉自尊大的统治者们,胸部这种象征意义暗示了女性的权力,凌架于统治者之上的。二来是美,这点其实不用多说,从那些丰胸医疗机构就可以知道,女性认为丰满的胸部是美的表现。可以说拥有一个丰满的胸部是女性自信的表现之一,也是自信的保障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女权的意味是十分明显的。本人不知道那些对影片胸部气愤有加的作者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但相信绝大多数女性对巩俐的胸都是投以了羡慕的目光。
第四点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本片的主题。前面也说过了,本片中的皇后是一个敢作敢为之人,杀皇之举是象征着女人能够与男人共争天下。在这点上来说,皇后是很具有女权色彩的,我很难想象,一个平胸的女性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顶多只是如巫婆一般,小家子气,没有成就大事之象。所以胸部的展露极能体显巩俐这个角色的权力欲,不服输的精神。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片人物关系很复杂,充满了一种暧昧之感,而暴露的女体会在无形中营造出这种暧昧的气氛,丰满的胸部实际上是道具之一,所以我们从影片一开始的时候,便可看到宫女们束胸一节。
当然,笔者作为一个男性也许并没有涉及到女权的真核所在,张艺谋也才有了被人称之为用中国女性胸部去争夺奥斯卡之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客观地讲,影片这种乳房的表现方式还是根植于男性心理上的女性之美,这也许是最大的败笔之一。但纵观本部影片,乳房之美虽然给我许多*之处,但并未造成观影障碍,于是,本人以为这样的装束未尝不可。
第二评:贾张
从现时的角度来说,贾张之争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从中国影视长久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年轻的主角不应该是贾樟柯。
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的功绩是绝对不能抹杀的,最起码的是让国际知道了中国电影这个品牌,至于那些艺术性思想性以及影片摄影色彩等方面的功劳多有文字评价,在这里就不必细述了。
但客观的来说,第五代给中国电影也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新生的导演来说。拍摄的影片在国外获奖然后再在国内得到认可,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的一种策略,进驻学校,看看那些举着DV机的学院派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投机的心理了。
而大多数能获奖的影片都是一些艺术影片,一般都冲着欧洲三大奖,还有一些诸如圣丹斯等奖项去的,在第五代之后,《巫山云雨》《小武》《东宫西宫》等影片几乎都是这种套路。所以,中国电影从八十年代诸如《京都球侠》《大撒把》这类为观众所拍的影片一下子就跳到了为自己拍片的窘境,致使中国的电影产业越来越萧条,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导演更要冲着国外的奖项而去,以期用这种投机手段获得名气。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第五代的成功正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
贾樟柯同样是这其中的一份子,他的电影虽然每一部都很不错,有些水平,但放在影院中肯定捞不回钱的,这是一个事实。所以,贾樟柯首先向张艺谋开炮有些让人笑话的意味,换句话说,师承了第五代,徒弟在没有开辟出新的江山时就向师父开炮,有些急不可耐了。
第五代在意识到中国电影产业的沦落之后,开始集体性的投入大片的运作中,而不是商业片(这在下面还有叙述),这本身也是颇值得探讨的一个错误路线。但不可否认,这些大片都为拯救电影市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若没有这些大片,中国电影事业将彻底毁灭,这与影片质量无关。
为了保证中国电影市场,所以大片一出,许多影片将会被迫让位,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现状所造成的无奈之举。但可怕的是,垄断的确产生了,虽然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无论《黄金甲》与《三峡好人》档期是否冲突,《三峡好人》都无法取得好的票房,但那年《十面埋伏》将《哈利波特》挤出暑期档则是一个不争的垄断事实,所以,新导演对第五代这种做法提出怨言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这句话贾樟柯根本没有资格说。
在我看来,第五代由于名气问题而垄断档期的这种作法显然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就如同西药一般,只治标治不了本。一部《伤城》虽然口碑不错,但从发行力度等诸多方面来说,它还是无法与《黄金甲》相抗衡的,可以说《黄金甲》胜利的优势是先天注定的。
其实,这主要涉及了两方面原因,第一个问题就是商业片的数量还是太少,我们知道在美国,一个成熟的院线,其小成本的商业片将大成本制作的影片拉下马来的事情多有发生,换句话说,那种竞争是存在的,观众的选择性很多,这样一来,大片绝对不可能再垄断票房了。所以,救世的最好办法不是垄断,而是竞争,从这点上说,贾樟柯是代人立言,勇气可嘉。
第二个问题是艺术院线的极不完善,致使贾氏类似的电影根本没有放映的特定的场所。作为一些艺术电影,是电影领域中不能或缺的,但拍艺术电影的成了一种风气,那么这便是一种可怕的事情,终归电影是一项产业,投资人是需要回报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贾樟柯以《三峡好人》去责备《黄金甲》颇有些不明智,他的影片只能放在若干小影院中,虽然中国此类影院暂时不健全。
第三评:大片
关于中国大片的格式问题许多人已经总结过了,什么武打+宫廷+场面+大投入等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大片不等于商业片,这一点十分重要。
国内导演拍过大片的只有三个人,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
但很不幸,这三位导演基本上都违背了大片的最基本要求,即大片一定是商业片。作为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拍大片的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救世,换取高额的票房回报,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但我们这几位导演都把拍大片的标准放在了奥斯卡上,这是极度错误的。
我们知道,所谓的大片都是大资金的投入,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投资者,寻求得自然是回报,所以高票房是一种保证,如果没有很好的回报,那么对影视产业的投资环境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投资人将会失去投资的信心,如果这样的话,大片就休矣了。
在中国,由于劳动力的低兼价格,由于这三个人的名号响亮,也由于影视档期的垄断性,大片基本上能收回成本,但如果这些保证都失去了,大片就已经被自己逼到了绝路上了,所以大片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收回成本,这是雷打不动的前提。
而作为世界最风光的奖项奥斯卡奖,其实绝不是大片所能摘得的。我们看了许多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影片,几乎没有一部是大制作的影片,包括《卧虎藏龙》,都算不上大的制作。所以用大片冲击奥斯卡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而另外一个方面,中国这几位大片导演,张陈二人作为第五代的领军人物,向来就是形式大于天的,大资金的注入只能让他们更注重形式感,故事苍白也就更加在所难免了。而奥斯卡作为最会讲故事的好莱坞最高奖项,形式一般来说都是次要的评审标准,所以,中国大片跟奥斯卡是一点关系没有,用大片抢小金人也是撞天晕一般地无聊。
有人说,中国不要拍大片了,笔者认为这倒是无所谓了,比如说《真实的谎言》,我想导演根本不会想这部大片要冲击奥斯卡吧,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拍大片不一定就是要获奖的影片,但大片一定要是商业片,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为冲奥而拍,那么这大片还是算了吧,在好莱坞证明自己远不如让国内观众爽心来得实惠,这才是大片的真谛所在。
第四评:雷雨
很高兴张艺谋导演这次能够借鉴《雷雨》,但也只是借了里面的人物关系而已。
张艺谋的影视作品中大凡是原著改编的效果都还不错,例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而《英雄》《十面埋伏》则就差了一些,由此而见,张艺谋绝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所以这次借了《雷雨》的壳应该还是值得期待的。
事实证明,这次故事还算讲得不错,当然,这肯定得益于《雷雨》的帮助。
但我们看《雷雨》的时候会发现许多问题,那就是《雷雨》这部作品本身就极具莎翁的色彩,所以当我们看到《夜宴》的时候,会好象与《黄金甲》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在于一个直接,一个间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将王后都提到了最高的地位。
《雷雨》在本人看来虽然称得上中国现代剧中的代表作,但比之《茶馆》等差得不是一个档次,换句话说,《雷雨》更是一部年轻人的激情之作,但它的成功之作除了具有莎翁式的悲剧色彩以外,更主要的是它造就了一个中国式的始乱终弃的故事。中国人对此类题材向来敏感,而且这多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结果,两种阶级,简而言之的是富人与穷人的阶级性化分了出来。
但《黄金甲》虽然借鉴了里面的人物关系,却丢掉了中国式的悲情,即将那种始乱终弃的故事做了最简化的处理,所以我们无法得到内心那种*的释放,只能局限故事在宫廷之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黄金甲》在借鉴之时反倒比《雷雨》更接近了莎翁的作品,而这是中国观众并没有心理准备的。
尤其是二王子这个角色,在电影中份量极重,但事实上这个角色对王的反抗其动机是与《雷雨》背道相驰的,将一个符合百姓大众心理的对权贵变成了一种对权力的争夺,虽然导演极力要表现杰王子对母亲的爱,但这并不足以撑起那种观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结尾之处自杀之举反倒不如敬药来得更为彻底。
导演借鉴《雷雨》无可非议,仅仅用了人物关系也无可非议,但他错在犹豫之中,既想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