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想忘却那段记忆,在这种心思的鼓动下,他努力地阻止着小百合的调查,虽然与此同时,他一直接受着良心的谴责,但他再所不惜。
罪恶,虽然无可避免地发生在他的身上,但他认为,只要不认罪,那罪恶就不存在。
证明那段记忆受到了忘却那段记忆的挑战。但事实永远无法掩藏,当真相正如萧汉生所记载的那样慢慢被揭开的时候,冈田崩溃了,他只好交出了《执勤日志》,然后自杀了。
也许有人认为冈田终于突破了自己,完成了赎罪的过程。但错了,这只是中国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冈田从来就没有突破自己,他最后的妥协并不是赎罪,而是解脱,是一种自我的逃避。用死来逃避自己的罪行,用死来忘却那段记忆。
冈田成功了,他忘却了记忆,同时,小百合与萧忆也成功了,他们证明了那段记忆。
历史需要的也是真实的记忆,也需要证明记忆。但证明后的记忆对于年青人来说却是残酷的,因为这记忆令他们走无法完成相爱的过程。
个人的情感在这段记忆中变得渺小甚至不堪一击。此时,导演耍了一个手腕,让那段记忆与与记忆中所有的当事人都去了。
这难道是忘却那记忆吗?
小百合与萧忆终于走到了一起,萧忆的宽容与小百合的自责结合到了一起。
记忆似乎变得并不重要了,但它却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遗留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证明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的证明是一个结果,当过程与结果相吻合的时候,但愿正如杨阳导演所说的“《记忆的证明》绝不是一个点燃民族仇恨的作品,而是我们中国年轻一代人对历史、对人性、对民族性的理性的审视和表达,是我们对人类和平的真诚向往。”
《白色巨塔》: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是非模糊的主题
听朋友介绍,《白色巨塔》是近十年来日本最好的电视连续剧。
对于日本电视剧,我看得并不多,怕沾染上哈日的名声。看《白色巨塔》也是抱着戏谑的态度。但看过之后,那戏谑的感觉早已逝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
《白色巨塔》是不是近十年来日本最好的电视连续剧,我并不敢说,但有一点绝对可以肯定,这是一部极有力量,值得反思的影片。
故事发生在一座医学院中,这种地方在日本的影片中是司空见惯的。对此,我并不感到新奇,但看过这部影片,我突然间对日本影片中医院这样的符号地点产生了兴趣。
医院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他们最终离不开一个主题,生与死。
生命在这里变得脆弱,甚至变成了机械的产物。看着手术刀下那濒临死亡的生命,看着手术后那幸福的笑容,我的心被撞击着。
生命不是哭泣,而是微笑,但也许它也什么都不是。
第一集开篇的时候,阴暗的房间,窗户外射进的光也不明亮,一个人如练瑜珈一样将手术的过程用一种极为优雅的姿态演绎,那灵巧的双手,那富有诗意的表情,还有那极为自信地眼神中,手术不是拯救生命的手段,而是艺术。
演绎这艺术的人名叫财前五郎,身份是助教。
但就是这个能将手术演化成艺术的人,其实在他的心中,手术终归是手段,是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手段。
这是矛盾的,但这种矛盾就让导演如此地安排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片中第二个主人公是里见,他是内科医生,他没有艺术一般的手术技巧,也没有五郎那种成就事业的野心,他拥有的只有一点,医术,坚持。
坚持并不是自信,坚持是一种作风,对于工作,对于做人,他达到了统一。
这似乎是两个对立的男人,一个甘于平淡,潜心研究,一个充满野心却技艺高超。
五郎除了工作以外,他享受生活,里见却将工作当成生活。
也许在两个人身上难以找出相同之处,但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两个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们是医生。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同样的医生也是主宰患者命运的。他们对于这个职业是极度地热爱,但正是这种热爱,造就了两个人不同的为医之道。
看似矛盾,实际上则是矛盾后的统一。
五郎为了更好的从事医生职业,他要超越所有的人,无论是医术还是权势。
在权势方面,地位是他医学成就的证明,所以他不择手段。为了能够当上教授一职,他贿赂医学部长,与自己的恩师为敌。
《白色巨塔》的上半部讲述的便是五郎如何当上教授的。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五郎将自己的那种自信发挥到极致的过程,首先,他要寻找后台,然后与自己的恩师绝裂,最后是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对于一个精于钻营的人来说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五郎却充满了悲怆之感。
以五郎的技艺,他根本没有必要进行那些所谓的任何手段,但当他发现凭借技艺无法达到那种地位的时候,他只能将手段用尽。
手段是逼出来的,不仅仅来自于恩师的嫉忌,更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妻子,岳父,还有家中的老母亲。
但所谓的压力绝不是借口,而只是现实而已,五郎就在这样的现实下努力争取着自己的地位,那个应该得到却不易得到的地位。
对地位一说,里见采取的态度则是排斥。这一点正好与五郎相反,但剧中过份地排斥令我有些不理解。顺其自然恐怕是里见应该采取的措施,若是为了与五郎对立而设立成排斥的性格,这样未免有些矫情的意味。
但无论如何,从剧情的第一部分教授之争中可以看出五郎与里见两个人对医学的不同态度,对价值观的不同选择。
剧情的第二大部分则说的是一场官司。五郎与里见的对立也由个人价值观转变到对他人生命的理解上。
官司一波三折,由于其中一些小人所持的立场问题,剧情总在变化着。但总的来说,这场官司表现出里见个性中的坚持以及对患者的负责。相反的,五郎则表现出一种超出自己负荷的自信以及将患者视为工具的医疗态度。
个性的鲜明不容置疑,但两个人对患者的态度问题却是矛盾的焦点所在。
医生这个行业除了高明的医术以外,要的是冷静,面对患者可以达到不被患者的情绪所左右,这到底是不是冷血的一种表现呢?但这样的冷血却会救回更多患者的性命。
这是五郎的观点,他作为一个医生,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是绝对的主动。
而里见的观点是与患者共同达到医疗的效果,在他医治病人的时候,医生与患者同样重要。
其实细想起来,两种观点都没有错误,而且这两种观点分别出自外科与内科医生之口,这样就更不难理解了。
这看似矛盾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统一,统一在治病救人的责任上。
观点上的分歧与责任上的统一是贯穿全剧的。所以不能说五郎是错误的,更不能说里见就完全正确。
对与错的模糊令剧情中的人物都沾上一些悲哀的色彩,尤以五郎为重。
在剧情结尾的时候,五郎官司输掉了,身患癌症而去世,他的心愿也未了。但就在他神智不清或说回光返照的那一时刻,他最需要的却是处处与他作对的里见。
因为五郎知道,无论两个人的观点如何不同,他们却都是为了医学的发展作着自己的贡献,这种统一是两个人友情的真正所在。至于权力,至于患者,在友情与事业的光环下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实,该剧的沉重也正在于此,伟大的事业友情之下,每一个人的处世哲学真的还那么重要吗?但奔向伟大事业与友情的路上,处世的哲学却又是真的如此重要。
两种人生观,一个相同的人生目标,通过两个男人的友情来演绎,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白色巨塔》。
《极道鲜师》:传道,解惑
前几天参加了一部为迎“六一”而拍的儿童片首映式,片中孩子病完了老子病,也没有一个坏人,最后说共青团的“一帮一”活动搞的好。咱们年轻的一代,整天与病魔,贫困做斗争,还要带着一份感恩戴德地心情去赞美来自于大人们的关怀,真是难为他们了。一部八十年代思路的电影放给中国新世纪的青少年,有点可笑,但更可悲。
说了上面的话只是想引出最近所看的日本连续剧《极道鲜师》,看一看人家是怎么拍摄青春片的。
确切地说,《极道鲜师》依旧是一部青春偶像剧,只不过故事中的群体是一群实难管教的高中生罢了。关于青春偶像俺就不想多说了,正值六一之际,本人就想谈谈关于老师与孩子的问题,简而言之,看一看人家是如何拍摄学生片的。
笔者曾看过不少关于老师与学生的电影,电视剧也看过一些,尤其看过《麻辣教师》,据说这部《极道鲜师》就是女版的《麻辣教师》。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且不理会,但故事中的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必要时还会出手打架,这一点却是极为相似的。
山口老师出身于黑道世家,手底下的功夫自然不得了,但关健是她在运一种古老的黑道法则来管理他的学生,所以有评论言说该剧是一部鼓吹黑道作风的剧集,这样的说法当然就是持否定态度。
笔者未曾混过黑道,所以对黑道法则不甚了解,但在《极道鲜师》中山口老师所教授的黑道法则无非是作人的法则。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是如何作人,即放在了第一位。在现在社会压力大增的情况下,这一点往往被各个学校所忽视,而每一个老师也以学生的成绩好,学校升率高为己任,偏偏忘了最重要的怎么育人。而山口老师与其它老师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他并不以授业为作为老师的第一要素,而是传道。
说到传道,不免让人想起国内那些青少年影片中的说教内容,一般的格局都是某个故事终结了,老师站出来好好地讲了一番大道理,然后学生们或者是景仰或者是羞愧的表情,甚至是感动得泪如泉涌。说实话,《极》剧中的说教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山口那张嘴将一个个的道理说得也是天花乱坠,但问题是为什么她说时就比国内那些说段令人听得舒服一些,甚至还爱听呢?
笔者也算是个不善言辞之人,一样的话如何说得好听并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一样的话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便有不一般的功效。《极》剧中的每一段说辞最大特点就是和故事本身联系紧密,往往是在某个冲突被推向了最高点时才爆发出来的,换而言之,身如其境而决不是总结性的发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众被带入到某个冲突之时,全身心地被调动了,当然那些话便听得下去了,换了国内片子,冲突完结了,本来应该轻松了,却突然出现一个不识事务之人叨上几句,的确令人反感。
再有一点,山口老师的大道理向来是针对性极强的,矛头会直指冲突的当事人,绝不会带出其它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内容。这其实与每一集所要表达出的主题是大体相当的,友情就是友情,爱情就是爱情,绝不会旁生枝节来个社会栋梁之类的话语。
说到这里,我必须说一说关于我对山口老师嘴中的黑道法则的理解。也许是由于日本那个民族的原因,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强者,无论是剧中的哪个故事,要反映的哪一个主题,山口传达出来的作人基本准则都是要做一个强人。尊重家人的,注重友情的,真诚面对爱情的强人,基于这些,男子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剧中的关于暴力与决斗的差异将这种基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些基调实际上是非常古老的,再加上一些麻辣的作风,的确有宣扬黑帮之嫌,但不可否认,如果仅从基调的角度来看,即便它是黑帮的准则,其道也应该传授的。
关于授业的问题由于片中并没有多少提及,笔者也不好杜撰了。下面就说一说师者的解惑。
韩愈所说的解惑实际上是惑的解决方法,所谓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照韩老先生的话,有了问题就要找老师解决去。但他所言及的惑大体上还是学问上的问题,推而广之,学生的问题却绝不仅仅是学问,因为他们在成长,在步入社会的那刹那,他们陷入了各种各样的迷惑之中,所以山口老师便扮演了这个解惑之人。
这么说好象还是传道之意,实际上解惑与传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道是老师的职责,而解惑是需要学生提出来老师才能够完成的。
但《极》剧中无论第一部还是第二部,起篇都是学生根本不信任老师,这样一来,他们人生有了疑惑怎么可能会去找老师解决呢?
如果说授业是学生的成长,那么解惑则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在《极》剧中,任何一个小故事都离不开这两个主题。
在谈及山口老师如何解决学生与老师的矛盾时先要谈剧集中最常提到的两个字“退学”。在片中这两个字颇具喜剧色彩,但实际上却不仅仅如此。首先,这是大人世界仇视孩子的一种制度上的反映,即不能循规蹈矩地顺从就应该完全抛弃,甚至是让其万劫不复。其次,这也反映了老师执教方向的误区,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没有担当起解惑人的角色。
与此相反,山口老师则为了学生们能够顺利毕业而拼命地阻止各种各样理由的处分,而这样做的动机则缘于她相信自己的学生。信任在片中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样的,这种信任也是诠释了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慢慢地感化学生,以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片中不止一次通过山口老师的口讲述了取得这种信任大人们应该怎么做,一个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只有达到如山口所说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解惑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否则,学生与老师在授业之外永远是陌路。
有人认为这部剧集与先前的《麻》剧一样颠覆了老师的形象,但在我看来,与古人所说的传道解惑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换了一个包装,在人物性格形象地设定上强化了其喜剧性与鲜明性,所以这绝对是一部好看但主旨并没有任何出格的青春偶像剧。
最后说一句,该剧最大的败笔在部分情节上有雷同之处,想来是为了其打斗,装酷等商业元素不得已而为之,这无形中降低了该剧的声誉,有些可惜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传说之罪
大概日本的大案要案都让一些高中生破掉了,看完柯南后,我又迎来了金田一,三部是一集没落,照单全收了!
说实话,《金田一》的第三部情节缓慢,松本润演得也远不如堂本刚,所以没有什么印象,但一、二两部的确是非常好看的,除了所说的演技与节奏以外,恐怕“传说”这个要素也是好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传说,或者神秘诡异,或者感人至深,而且这些故事经过多少年的传颂与加工,变得深入人心,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在里面,仿佛所有的传说都会有一日再度发生,就在身边,令人毫无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