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是一名好学生,成绩好,有正义感,热爱生活,重视友谊,但正是这种“好”却葬送了他的生命。作为一个转校生,他不知深浅地舒发着自己的正义感,从而得罪了一群暴力少年,而他的成绩更是引起了别人的妒嫉。于是,麻烦便找上了他。
武藏就是妒嫉大场的人,本来他是一个弱小的受欺负的孩子,而且大场的一番正义言语也是因他而起的,照着常人的思路,他应该感谢大场。但错了,他没有,起初,他害怕那个暴力集团,为了不受欺负,他只好站在了大场的对立面。但后来,当武藏面对大场的时候,他感到的是一种羞侮,因为大场的条件比自己次,但成绩好。在这种不自觉的羞侮下,他慢慢地变得狠毒,阴险,成为了暴力集团的头头,一步步地将大场逼上绝境。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由于学习压力而寻求另一种解脱的方法,但那个牺牲品则是对自己有恩的大场。
留加的压力来自于母亲,他无法接受单亲母亲是别人情妇的事实,因此,他内心中藏着一份残暴。当善良的大场来到时,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友情,于是与大场成为朋友。但由于一张母亲的*,他误会了大场,将对母亲的那种恨发泄到大场的身上,直至大场跳楼死去。一个亲近的朋友被自己逼死,留加这时才感到自己的孤独,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失忆了。失忆是一种逃避,逃避他生活中的所有残酷记忆。
体育老师则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长相丑陋的家伙,也正因如此,他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女友,这种自卑感令他一时做出了穿女装的举动。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丢人的举动被人拍了下来,而且他认为拍下照片的就是大场,于是,他以暴力的形式将自己的自卑发泄到了大场的身上,大场的死他当然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场死后,他的父亲阿卫要替他报仇。阿卫一直没有理会到大场在学校受到的苦难,反而逼迫大场上学,所以大场死后,阿卫带有一种强烈的自责感。身为父亲,再加上这种赎罪的心理,阿卫向欺负大场的人开始复仇。有人说他的举动也濒临变态的边缘,但在我看来,他虽然那种赎罪的心理使他有些失去理智,但总的来说其行为还是可以令人接受的。但他唯一的遗憾是他没能亲手杀死新见老师。
新见老师是这部剧集中最为阴险最为可怕也是最为变态的人物。一方面,他表现出极强的正义感,迷惑了大场的班主任森田老师,而另一方面可以说正是他亲手造成了大场的跳楼。
新见和留加的生活背景极为相似,也正因如此,他竟然对留加有种暖昧的想法,但当他发现留加与大场成为朋友的时候,他愤怒了,一定要扫除大场这个障碍,于是他*了留加母亲的*,*了体育老师的易装照,并诬陷是大场所为,这样,体育老师对大场开始无休止的暴力体罚,留加也对大场怀恨在心。但就在大场跳楼的那个瞬间,新见突然发现了自己对死亡的迷恋,这是一个新的变态走向,于是,他开始用照片指引着阿卫的复仇行动,并从这些复仇举动中得到*,甚至是连自己也不放过。
死亡是不是这种变态行为的终点呢?没有人知晓,但平静的校园中,一场关于由于学业家庭压力所造成的人格缺失秀就这样上演着。故事看起来十分地遥远,但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仿佛就在身边一样。
这种剧集是十分残酷的,因为他所有的动机都现实的令人喘不过气来,更可怕的是你根本分辨不出这里面的人物是由于事件而缺失了人格还是人格本身就有缺失。这同样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说《人间失格》虽然残酷变态,但它却不失为一部极具警醒意味的剧集。可惜的是,我们国内此类影片太少了!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铁齿铜牙纪晓岚3》:审美正在疲劳
那天晚上有幸看了一眼《铁齿铜牙纪晓岚3》,大概是第二单元关于骗子的故事。
我并不象以前那样屁股都挪不了窝,而是很快地换了一个台。
其实《铁》剧前两部还是比较吸引我的,王刚演得和大总管跟一个哈巴狗似的,看着就好笑。张国立演的纪学士旱袋锅子一端,说话慢条斯里,好象有点迟顿的样子的确象个书生文人,还有那个没事就和稀泥的乾隆,冲动有余,智力不足的杜小月。
三个老男人与一个年青女人的故事,讲起来风趣曲折,时有惊险时有舒缓,叫人看着的确津津有味。
但昨天那集却令我多少有些失望,首先就是张庭扮演的陆琳琅,怎么看都不如杜小月有趣。长得就不用多说了,关健在于她太象纪学士的跟班了。
没有一点冲动与暴发力,凡事都听纪大烟袋的,整个一个傻子似的。当然如果说陆姑娘怀着一种崇敬之心倒也无可非议。
面对偶象,FANS们只有一个选择,相信他所说的一切。陆姑娘唯纪学士马头是瞻当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却没有想到,这个傻姑娘对骗子的话也是深信不疑的,一番为情所困,为病所累的话就令她感动得找不到北了。
李逵是个粗人,见到李鬼犯这样的错误在所难免,但陆姑娘跟在纪学士的身边却没有学到一点机灵劲,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当然,这一情节的设置可以体现纪晓岚聪明,体现陆姑娘善良。所以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然是好事,可问题在于骗子的谎言太容易令人揭穿了。这样只能表现出陆姑娘没脑子。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节有点愚弄观众的意思,显然编剧有点黔驴技穷了。
我试想了一下,如果是杜小月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呢?
也许受骗,但经纪学士的点拔,她肯定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但心高气傲,死要面子就是不承认,然后一个人去找骗子算帐去了。
哎,也许小月姑娘印象太深了,所以硬拿小月的性格来要求杜姑娘有点为人所难。
但说实话,陆姑娘的弱智与小月的自以为是,两者比较起来,恐怕还是后者更有戏份。
我老婆在看片的时候说,张庭演得不好,没有小月那么多事,所以就不好玩了。
可怜的张庭,其实责任并不在你,而是编剧让你的性格太没劲了。
少了杜小月并不是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在昨天那一集中,常说的铁三角中只有张国立出场了,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还是那种高人一等的少言,那种成竹在胸的城府。
但怎么看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太熟悉了,熟悉得令我感觉不到他在戏里的作用。
不可否认,张国立的确塑造了纪晓岚的形象,以他的年岁,以他那种表演的风格来说,这样的塑造都是成功的。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张国立的纪晓岚形象比较成功,所以他的表演风格改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常常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这种被动是由纪晓岚性格所决定的,是无法更改的。
但昨天那一集中,骗子的戏份过强,他是主动的,在骗钱一段,这个叫马如风的骗子非常张扬地表现了一番,纪晓岚躲在一旁只有听的份。
后来威胁一段,纪晓岚与马如风的交手戏份又太短,这样一比较,此集的成色都被骗子夺去了,纪学生反而成了陪衬。
再加上陆姑娘受骗一段,纪学士成了陪衬中的陪衬。
所以,作为一个被动性格的角色,增加他的戏份,增加他的对手戏,只有这样他才能显现出他的智慧,他的风采。昨天那一集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在细节的安排上,编剧似乎又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其实,抛开乾隆与和总管不说,单就纪晓岚这个角色,被动也绝不是他的全部,对皇上,对死敌,纪晓岚以退为进,被动是应该的,但其它的人,他的被动就显得有些无理,这种无理虽然好象是反映了纪晓岚一视同仁,深谋远虑,但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做。
性格可以被动,但行为上却不能被动。
纪晓岚若是对每一个人都采取性格与行为上的统一,那他就没有智慧可言了。
一个没有智慧的纪晓岚出现在电视上,我的选择只能是换台了。
自从《手机》中那“审美疲劳”四个字出现以后,人们用得比较多。
《铁3》剧出现以后,有人怀疑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后果。的确,铁打的三角流动的姑娘,虽然女性角色不会审美疲劳了,但三个大老爷们无论从形象与年岁上都会多少令观众沾点“审美疲劳”的感觉。
其实,所说的“审美疲劳”不仅仅是形象问题,虽然《007》换了一个又一个男主角,邦女郎更是不计其数,但邦德先生的风度与大难不死却是从来都没有换过的。
风度是人物所散发出来的性格特点,而大难不死则是故事的安排。
前面已经说过了,铁三角所塑造的三个人物性格特点是可圈可点的,而且故事也是新的。但问题出在故事的情节上。
在《铁》剧前两部中其实也有这样的毛病,一个故事很精彩,那些细节却与故事并不配套,到了第三部,这个毛病越显出来。
故事当然是无话可说,但情节缓慢,甚至错位,主角成了陪衬,致使我有些看不下去。
《007》的系列电影故事都很一般,但它的情节设置与细节把握都是恰到好处的,这样令人每看一集都有新的感觉,所以它还会继续拍下去的。绝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
所以,我认为《铁》剧无论拍多少部,铁三角换与不换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把细节做得更精一些,不要让情节错位等问题毁了这部不错的电视剧。
我想如果我真是审美疲劳,那也只是对《铁3》中的细节疲劳得紧。
最后还想起一个问题,张庭演得的确不好,杜小月换成陆琳琅,为什么性格不换呢?继续别人的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恐怕也是编剧的毛病。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未满都市》:生存的证明
看过日本电影《大逃杀》的人都知道,那是一部关于生存法则的影片,里面充满了弱肉强食,人性的各种阴暗面都表露无遗,更可怕的是,那个故事是发生在一群孩子身上,让他们以一种游戏的形式体验了真正的成人世界!
在日本电视剧中,有一部剧集堪与《大逃杀》相比肩,那就是《未满都市》,虽然少了些残酷,但其关于生存法则的主旨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结尾处显然要阳光了许多。
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怎么回答,如何只能选择其一,在欺负人与被人欺负之间,你到底选择什么?谁都不愿被人欺负,但善良的人,软弱的人却不会选择欺负人,那么,他们还有第三个答案,就是自杀!
自杀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被困在一个城里的孩子,每一个人成年后就会死去,他们只有等待这注定的命运,这与自杀又有什么区别呢?而这个城便是未满都市!
生存的目的在于等待成年后的死亡,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事情,但这群孩子们还必须继续生存下去,因为生存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
关于这部剧集的创意便是一个极大的生存问题。某个城市由于受到细菌的侵入,造成所有成年人都死亡了,而剩下的孩子们已经受到了感染,所以也将在成年后逐一死去,更可怕的是,这种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政府决定在没有找到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方法之前,只能将这些被传染上的孩子困在这座城市中。
孩子的生存将威胁到整个世界的生存,此时,你将做何选择呢?是放这些带着病毒的孩子走出未满都市,还是将他们全部关起来,没有解决病毒的方法,就只能令他们走向死亡。
这是一个极其残酷的创意,但这个创意却将弱势生存与整体生存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相信现在所有人的观念都是牺牲这群弱势的生存!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事实的真相那些病毒竟然是代表着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政府所无意间泄露出来的,这个真相当然可以理解成科学发展中的盲目性,但就本剧集来说,它更说明了社会整体生存剥夺了弱势生存的权利。
我们知道,日本是个能源贫乏,多自然灾害的岛国,所以他们的生存意识要比其它国家显得更为强烈,而且这种意识深邃得这些日本人从小便具有了。所以此剧集将弱势放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是必然的,只是这样的创意有些过于残酷,但绝不变态!
作为弱势的一帮孩子们虽然被政府,被强大的人类生存法则所摒弃,但生存依旧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于是便不可避免的在这群弱势群体之内上演了弱肉强食的一幕幕。
首先便是生活必需品上的争夺,粮食与水,这是生存法则中最为根本的东西。在《未满都市》的前几集中,围绕粮食与水的问题,这群孩子慢慢地丧失了人性,于是这便引出了生存的第二法则,强大!
诚如前面所说的,在欺负人与被欺负之间应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实际上欺负人只是孩子们的一种恶搞般的表现形势,而实际上这却是代表着强大与弱小。
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凶恶的人便是强大,而善良则是弱小的表现。此时,道德问题便被提了出来。
如果生存只是粮食水和强大,那只能限于动物性的生存法则,一旦道德被列入到生存法则中,生存的含义便上升到人的层面。堂本刚与堂本光一所饰演的主人公便极力地维护着这道德的准则,即维护着作为人的生存法则。
但作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城市来说,即便道德高尚了,可对整个人类来说,他们的生存却是没有半点意义的,他们被遗忘了,被政府的谎言所完全屏避了起来。剧情发展到这个阶段,生存的含义便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让别人所认可的生存。
无论是自制无线电发出的求救信号还是那首创作者已然成年死去的歌曲,这一切都是生存的证明,只有这样的证明才能令外界,那个强大的生存环境低下头来认识到这群弱势的生存者。
在剧集的结尾外,由于严寒的到来,病毒意外地被消灭了,孩子们终于获得了自由,他们终于走出了带给他们噩梦的未满都市,然而这个时候,等待这些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所要完成的便是怎样揭示事件的真相。
从剧情的角度来说,真相只是一个政府的失误,但实际上,真相更多地则记载了这群孩子在未满都市中的生活,真相同样也是生存的证明,更是生存的全部!
剧集的结尾有些灰暗,真相没有被揭示出来,只能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真相则为他们的不一般的生存过程划上了一个极其完美的句号。
一部看起来很酷也很炫,颇有漫画风格的剧集,却将生存的意义抽丝剥茧般地阐述着,从最低的物质需求到较高的道德约束,从关起门来的个体生存到让四海都能感知到的生存历程,一集一集地,有条不紊的讲述着。
看似零乱的剧情,在内涵上却编排得如此精心,除了为这部剧集贺彩以外,我真是无话可说了,但心中却已经深深地烙上了生存的真正意义所在!
证明曾经生存过,这便是《未满都市》给我留下的启示!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