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狼烟:蒙古铁骑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狼烟:蒙古铁骑兵-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古军成功守卫了君堡。

  意大利军参战共39050人,战死约29000人,被俘5480人(战后赎回),包括俘虏战损率达到。

  蒙古军参战约89000骑,战死在35000骑以上,被俘5000人(由于意大利军最后撤退时忘记杀掉俘虏,这些蒙古俘虏都被救出)。包括俘虏战损率达到。

  双方阵亡比率为意大利比蒙古82:100

  意大利机动兵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幸好没有其他欧洲国家趁火打劫,而蒙古主力也立即东下回去打土耳其,因此侥幸没有失地。后来蒙古的西征都没那么强,在保加利亚一带屡次被意大利军击退。意大利要经过差不多半个世纪,机动兵力才恢复到君堡战役时的水平。

  意大利有一位亲王、三名高级贵族阵亡。

  战役评点和研究

  一,战略问题。

  意大利决心一战的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一带无险可守,蒙古骑兵从君堡西进,整个欧洲都有沦亡的危险。不如趁君堡卫戍兵力不多,蒙古仍在与土耳其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线作战时攻击君堡,然后可以踞要塞和海峡坚守。这种考虑确实有道理,但失在临战又决心不够、侦察不足。

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大决战(3)
虽然投入了两个不满编军团和一个小型十字军,兵力达到卫戍部队倍,但由于要塞的存在又无投石器,没有立刻下决心直接攻打要塞——世界最强要塞君堡,嘿嘿——如果一开始就投入后来被迫投入的所有机动兵力,也许能把卫戍部队吓走。此外也侦察不足,对蒙古军事实力一无所知,只知道它在与土耳其作战。其实土耳其已在苟延残喘的阶段,君堡战役结束后,受重创的蒙古军移师东下,仍然能迅速消灭土耳其。

  土耳其根本无力牵制蒙古军力量,以至于要面临前遇大军,后有要塞的尴尬局面,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岂有不败之理。

  二,战术问题。

  战场上的意大利军官团和蒙古军官团素质各有所长:意大利几位总督和亲王指挥能力甚高,蒙古军官总体水平较强。此役意大利军战略失败,战术上又出现重大错失,以至几乎有亡国之险。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信然。

  首先,在先锋交战中过于冒险,沉迷于追杀败敌而失去阵形,进入不利的战场环境,以至于被一击逆转,后面已沉疴难起,是战役失败的关键原因。

  其次,局面逆转后急于扳回,强令可靠精锐勉强支持来替溃退部队掩护,实为不值。不如亲自指挥他们脱离战场重整齐鼓,让那些胆小鬼去死!

  再次,也是因着急只要有空额就投入援军,一批一批出现,被各个击溃。应该忍耐一段时间,一次性投入五六支援军,大概就可以控制住局面。这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让总指挥深陷敌阵,几乎轻易输掉战役和大局已定时未杀俘虏等失误。

  意大利方也有闪光点。一,第四阶段占到地利,成功利用了己方技术优势。二,在射击战中将一线步兵疏散,骑兵迫前时又排紧,应用及时,减少了对方弓箭威力。三,后来吸取了教训,以维持阵型为第一,没有随便追击敌溃败部队。

  蒙古方因无法接触,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蒙古方第二阶段全面撤回先锋兵力,以新锐兵力冲击阵型紊乱的敌追击部队,实在是少有的精彩战例,列入世界战争实史。后来采取的试探性波浪进攻却不可取,还不如以重装骑兵前锋,一次性全力冲击更好,因为意大利的一线肉搏战力兵力薄弱

蒙古铁骑西征中的最大惨败 艾因·贾鲁战役(1)
1260年8月的一天,埃及马木留克(Mameluke)苏丹忽都思(Kudus)率领十二万大军从开罗出发,前往叙利亚去同蒙古军队决战。这几年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旭烈兀的统帅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波斯和两河流域。两年前巴格达陷落,阿巴斯哈里发帝国(Abbasid Caliphate)的末代君主、###世界的精神领袖穆斯塔西姆(al…Mustasim)被蒙古大军生擒处死,阿巴斯帝国灭亡;仅仅七个月前,阿拉伯人在亚洲最后的重镇大马士革陷落,至此埃及马木留克政权成为###世界硕果仅存的一支武装力量。忽都思知道整个###世界现在正站在悬崖边上,而力挽狂澜的重任落到了自己的肩膀上,生死存亡系于此战,倘若失败,则这个世界上的###政权将不复存在。

  库都兹此次东征时机选择的相当好,几个月前,蒙古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和阿不里哥为争夺汗位而发动内战,而旭烈兀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归以助其兄一臂之力,只留下部将怯的不花率领两万军队镇守大马士革。忽都思得到消息,明白这正是决战的天赐良机,于是立刻将蒙古使臣斩首示众,然后征发举国之兵,准备前往叙利亚同怯的不花决一死战。出征之前,忽都思派信使去联络十字军在巴勒斯坦的据点,建议抛弃前嫌,合力抗击蒙古入侵。十字军骑士们因为刚刚被怯的不花击败,已经丧失斗志,拒绝了忽都思的提议,但也保证不会阻拦马木留克大军借道巴勒斯坦北上。

  1260年9月3日,马木留克大军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艾因贾鲁(Ayn Jalut)遇到了怯的不花率领的蒙古大军。虽然蒙古军队人数比马木留克大军少了几倍,怯的不花仍然神情自若,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而他自信心感染了所有的蒙古将士。相比起来马木留克阵营里气氛却紧张压抑,从统帅忽都思到普通士兵都有些惶恐不安。虽然马木留克军队是###世界公认的劲旅,蒙古军队在数十年的征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成为一个神话,任何军队和蒙古雄师对阵都会未战先怯。决战终于打响了,蒙古军队率先发起进攻,而马木留克阵线在蒙古精骑的冲击之下显得弱不禁风,很快溃退下来。

  埃及新贵

  马木留克是阿拉伯语“奴隶”的意思。从公元九世纪起,阿巴斯帝国的哈里发们开始从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地区购买奴隶,经过严格训练以后,组建成骑兵部队,由哈里发直接指挥,用以抗衡拥兵自重的阿拉伯各部落首领。后来阿拉伯各地的苏丹纷纷效仿,组建自己的马木留克部队。马木留克士兵虽然是奴隶身份,但由於深得主人的器重,待遇优厚,收入颇丰,马木留克将领往往能够进入政坛高层担任职务。

  公元十三世纪的埃及,本由阿育布王朝 (Ayyubid)统治。阿育布王朝是1174年由大名鼎鼎的萨拉丁创立,而阿育布王朝赖以生存的马木留克军队也是当年由萨拉丁一手组建。萨拉丁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到十三世纪初叶完全成为阿巴斯帝国的附庸。1250年,阿育布王朝苏丹萨利赫(as…Salih)病逝,突厥籍马木留克将领阿依巴克 (Aybak)杀掉了年幼的继承人,娶了萨利赫的###为妻,从而创建埃及马木留克政权。巴格达的哈里发拒绝承认这窃国大盗,同阿依巴克发生多次武装冲突。 1258年蒙古西征军攻灭阿巴斯帝国,巴格达惨遭屠城厄运,使得开罗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从此登堂入室,成为###世界的顶梁柱。

  马木留克军队的战斗力在###世界首屈一指,原因在于兵源和训练。每年阿拉伯人贩子从高加索地区和中亚草原诱拐或绑架数以万计的孩童,把他们送到巴格达、大马士革、和开罗的奴隶市场贩卖,而阿拉伯苏丹们挑选素质最好的孩子,买下来送入军事学校,成为未来的马木留克士兵。最受欢迎的马木留克“原材料”来自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和中亚突厥部落,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个时期格鲁吉亚每年被拐走卖掉的孩童多达两万人。高加索山民和中亚突厥人具有粗壮强健的体魄,和好勇斗狠的性格,是当兵的上佳材料。埃及马木留克政权建立以后的五百年间,马木留克士兵几乎全部来自高加索地区。

  马木留克军事学校有非常科学的训练体制,孩子们先学习阿拉伯语和###教义,灌输对主人的忠诚;长到十四岁开始接受系统化的身体和军事技能训练,包括熟练使用弯刀、长矛和弓箭等武器,以及基本骑术。箭法尤其受到高度重视,学员们先练习站在地上射箭,然后学习马上射箭,最后学习策马飞驰时的射术。基本军事技能完全掌握以后,学员开始接受所谓“骑术训练”( Hippodrome),即骑兵战术单位的机动训练。这里学员们演练在进退迂回等各种战术机动中保持队形,互相照应。

  马木留克骑兵全部是重骑兵,头戴精钢打造的头盔,身披钢丝密织而成的锁子甲。马木留克骑兵的盔甲比欧洲骑士的全套行头轻便很多,但防护效果并不差。武器装备包括一张强弓,一支长矛,一柄锋利的大马士革弯刀和一面盾牌。马木留克强弓的尺寸比蒙古强弓还要大一号,射程远,穿透力强,只是射速稍慢。坐骑是世界闻名的阿拉伯纯种马,身高腿长,冲刺速度惊人,耐力也不错。和蒙古骑兵不同的是,马木留克骑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马,因而机动性远远不如蒙古骑兵。

蒙古铁骑西征中的最大惨败 艾因·贾鲁战役(2)
马木留克军队的战术和蒙古军队也差异明显。马木留克军队打仗时通常先采取守势,骑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形,用强弓一波接一波地齐射打击进攻的敌军。马木留克骑兵箭术高超,能够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准确射中敌人。等到敌人被弓箭齐射大量消减,阵形散乱以后,马木留克骑兵才发起攻击。这时马木留克骑兵会以严整的队形冲向敌阵,接近敌人时先施放一拨弓箭,然后冲入敌阵,以长矛或马刀与敌人格斗。马木留克骑兵的刀法尤其出色,可以在策马疾驰时劈中悬挂在空中的一颗蜜枣,而享誉世界的大马士革弯刀更让马木留克骑兵如虎添翼,在近距离格斗中势不可挡。

  马木留克军队在装备和战术上综合了欧洲骑士和中亚轻骑兵的优点,加上马木留克士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斗志顽强,的确是中世纪的一支劲旅。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依靠这支优秀的军队延续了五百多年。1798年,马木留克骑兵被入侵的法国军队两次击败,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才宣告灭亡,而这支法国远征军的统帅名叫拿破仑…波拿巴。

  蒙古十字军

  说来有趣的是,蒙古王子旭烈兀被###世界广大的基督徒视为救世主,而他的西征大军被看作是来自东方的十字军。

  早在唐朝的时候,基督教就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在中国传播的基督教属于聂思托里安教派(Nestorianism),中国称之为景教。聂思托里安教派创始人是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思托里(Nestorius,386…451),由于在教廷内部斗争中失败,他被放逐到埃及沙漠里的一个修道院。聂思托里安教派因此被视为异端,在欧洲遭到打压,聂思托里安教徒们于是向东发展,逐渐在亚洲生根发芽。

  蒙古人主要信奉萨满教,但景教徒也不少。蒙古大汗蒙哥对帝国内所有的宗教都以礼相待,出席每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他曾对来访的罗马教庭使者卢布鲁克 (Rubruck)说:“我们蒙古人相信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主宰所有人的命运,但就象上帝让人的手生出互不相同的五指一样,上帝也允许不同地方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信仰。”这种非凡的政治智慧让卢布鲁克影响深刻。

  蒙古帝国一直善待基督教派,也是因为蒙古贵族中的有大批景教徒。蒙古克烈部很早以前就集体皈依景教,蒙哥、忽必烈、旭烈兀三兄弟的母亲,也就是拖雷的王妃唆鲁禾帖尼,就来自克烈部。受母亲的影响,蒙哥汗对景教徒非常青睐,他挑选的宰相孛鲁合也是景教徒。1255年,蒙哥汗在都城哈拉和林举行了一次各大宗教的辩论会,代表天主教的是罗马教庭使者卢布鲁克,西藏的那摩喇嘛代表佛教,而道教的代表是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根据卢布鲁克记载,辩论非常激烈,但他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其它的史料佐证。

  亚美尼亚国王海屯(Hayton)大概是整个中亚最具有政治眼光的人物。当欧亚其他国家将蒙古人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他敏锐地察觉到蒙古帝国对待基督教的友好态度,认为蒙古人有可能成为中、西亚饱受压迫的基督徒的大救星。蒙古将领绰儿马罕征伐高加索地区的时候,海屯主动向绰儿马罕请降,成为蒙古帝国忠实的附庸。当海屯听说蒙古有西征阿拉伯的打算时,知道时机已到。他日夜兼程赶到哈拉和林面见蒙哥汗。海屯陈述说,如果蒙古西征大军打着为基督徒铲除阿巴斯政权,解放圣城耶路撒冷的旗号,将得到阿拉伯帝国内所有基督徒的支持和拥护。这样惠而不费的事情蒙哥汗何乐而不为,海屯於是手持蒙哥汗签发的“札儿里黑”…即蒙古大汗的御敕…满载而归。亚美尼亚的史料对这道御敕有详细记载,大体内容是保护亚美尼亚国家不受异族侵略,授予亚美尼亚基督教会在整个蒙古帝国自由传教的权利。御敕还保证将派遣旭烈兀西征,消灭基督徒不共戴天的敌人阿巴斯哈里发,并将圣城耶路撒冷归还给基督徒。

  1256年,旭烈兀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波斯和阿拉伯。表面上看这简直就是一支蒙古十字军,军中来自基督教附属国的部队就有好几万人,海屯亲率两万亚美尼亚铁甲骑兵打头阵。蒙古军中显要的基督徒还包括旭烈兀麾下的悍将怯的不花。旭烈兀本人虽然信奉萨满教,他的王妃脱古思可敦却是景教徒。脱古思可敦精明干练,蒙哥汗对她非常赏识,多次嘱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脱古思可敦对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每每旭烈兀大军宿营的时候,军中的基督教士们就支起帐篷教堂,摇响木铃,召唤教徒们前来祈祷。

  旭烈兀以基督教的名义征伐哈巴斯阿拉伯帝国,罗马教庭却反映冷淡。基督教在一百多年前就东西分野,罗马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水火不容,都认为对方是异端邪说。由于绝大多数的东方基督教派都属于东正教系统,在罗马教庭眼中跟异教徒没有两样。罗马天主教拘泥于门户之见,终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旭烈兀西征收复巴勒斯坦的失地。

蒙古铁骑西征中的最大惨败 艾因·贾鲁战役(3)
阿拉伯攻略

  事实上蒙古帝国是典型的东方世俗政权,蒙古大汗的脑子里完全没有宗教圣战的观念,西征仍然是为了满足他征服世界的野心。蒙古人一直对阿拉伯世界的繁华富庶垂涎欲滴,岂能容它在蒙古帝国之外一枝独秀。相比起来欧洲就显得贫困落后,无足轻重,不值得蒙古帝国为之大动干戈。

  蒙古将领绰儿马罕任呼罗珊(今伊朗东部)总督八年,已经将波斯境内花喇子模帝国的残余武装消灭殆尽,因而旭烈兀大军所到之处,波斯各国望风而降。这样旭烈兀开始着手完成蒙哥汗交给的第二个任务:铲除###“刺客”教派。

  ###“刺客”教派(Hashshashin),是###教什叶派的一个极端主义组织。这些人盘踞伊朗高原西北部阿拉穆特(Alamut)山区,在绝壁上修建一百多个城堡,人称“鹰巢”。“刺客”教徒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恐怖份子,他们身怀淬毒的匕首,被教主派遣到阿拉伯各地去行刺###逊尼派重要人物,后来行刺目标扩大到中东的基督教首脑,搞得人心惶惶。阿拉穆特地区的一个###法官写信给蒙古呼罗珊总督,抱怨他的教友出门都必须穿铠甲,以防刺客。后来“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