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帝-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渠;源源不断;以利灌溉。
  “这一轮可灌溉多少?”太后看着;心里滋味难言。
  “一个水车可灌溉农田七百亩;日夜不休;端是合算。”芊芊容光焕发说着。
  华夏自古以农立国;朝廷虽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但这些渠道从来都是无法普及;话说原本地球历史;虽三国时就有;但直到明清都没有普及。
  明嘉靖二年(公元15年);兰州段家滩人段续考中进士后;在云南任道御史时;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参考南方所见之木制龙骨筒车可汲水灌溉;便观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带在身边。后来致仕故里后;便“创翻车;倒黄河水灌田;致有巧思”;于1556年研制成功;以灌溉他家的六百亩菜畦果园;由此可见;直到明朝中叶;水车都不普及。
  而叶青以政权之力;推广水车;0架可灌溉接近万亩;这在汉时已是非常巨大的数字;并且还在迅速扩大中。
  太后虽有所顾忌;也不禁面带微笑;心中暗赞:“怪不得外地灾民纷纷涌来了……”
  因此又问着:“水车虽好;可曾普及?”
  “夫君治下原本只有西豫;各郡太守、国相;都在推广;特别是现在豫州平定;更是这样。”
  太后不由问:“不怕外人學去?”
  “水车结构还是简单;观看一段时间就能學去”芊芊微笑的说着:“派兵就是防止有人破坏。”
  “不过虽有了样品;也不是随便能制;关键在于两个难题。”
  芊芊笑了笑:“第一个就是这种水车体型庞大;用料甚多;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单建要近百银子。”
  “而且要长久;一些核心部件要精确和铁铜制;让匠人打造也不是简单的事;要是用木制;打水效果差;还容易损坏;时不时就要修……呵;积少成多;也是大笔开支。”
  “夫君一开始就在郡县设专门官吏;抽调人手;组织生产;由于大批量制造;故成本才降到三十两左右一架。”
  “夫君又对铁业有着了解;就任太守;就改造孝武皇帝和光武皇帝留存下来十三处铁官冶所;重启铁业匠户;专门培训丨计件赏罚激励;又在去年春天冶炼铁炉成功;投产铁产量提高十倍;每月供给一千副铁甲;这些水车铁铜轴心都是批量生产;同样成本低;效率快。”
  “换成袁绍、曹操、孙坚;他们都能學习;但官吏、制度、工坊、铁官冶所规模;能支撑得起多少?”
  “要是完全學我们豫州;得花费二三年时间才能初具规模。”
  太后在心里估算一下;曹操占兖州;孙坚据有荆南和扬州西部;都相当于比豫西半州强一倍;但现在铁产量怕只有十分之一;百副铁甲;顿时松一口气
  芊芊又笑:“豫东不稳;许多就没有铺上;夫君不可能为曹操作嫁衣;豫西每镇至少有一只;大一点的村子也有;对应人口需水量来安排。”
  芊芊比着手指;给她算了下:“豫州是中原大州;鼎盛时在册一百二十户;不计藏匿的奴婢有六百万人口;豫西人口比豫东多一些;治下六十四万户、三百二十万人口;这些年经过流寇、逃荒损失很多;又藏匿了人口;豫西在册只剩下二百五十万。”
  芊芊说着一顿;实际上真正供给夫君气运只有这二百五十万;藏匿的奴婢得到坞堡庇护同时;是生死气运皆归豪强之主。
  “有颍水在;于旱地区又要缩减;目前普及还不算大;仅供应最缺水地域的五十万人;正常来说百户人家分配一只;按户均五口即五百人才能分配到一只。”
  “就算是这样;需一千只水车;但现在只有二百五十左右;我们尚是缺少;何况别处呢?”
  “十年都未必能赶上。”
  “有这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了;再说虽有敌对;可百姓何辜;别的地区能學我们豫州;自是黎民之福——这是夫君说的话。”
  “是么……”太后神色有些恍惚。
  芊芊笑了笑不再多说;每一只水车都有一点点白气;汇到豫州气运中。
  而正在制造的水火锅炉;更是奇异;直到现在芊芊心中还是惊诧;这是她第一次从人造器物上看到气运泉源。
  水火锅炉一旦开动着;一点微不可辨的赤气气运凝聚过来——叶青自己都没察觉;是芊芊提醒。
  弱小近乎透明;却在它有效期间源源不断提供一台或微不足道;且得配合着人才能发挥效果;但这是一种自无到有的突破。
  而当这水火锅炉数量上规模后;又有多少?
  相对赤霄剑镇运两汉龙气还让人震撼的是;此物一建;就有一股玄黄气息降落叶青身上;分明是天道气运……这或是叶青口中的天命
  “下土天道不待见地上人;都汇集着地上天道;破例给夫君气运眷顾;这说明这大有机缘么?”
  芊芊若有所思;神情迷离。
  而在这时;叶青却望着连绵葱绿的田野;豫州的水事农事在推广下;并受到大旱影响小;这本身就会被神话;结合着宣传形成“天命”。
  这丝丝不可见的气机融合成一片;化成一条洪流;运转着;演化着。
  原本所谓的白兔冒青烟的忽悠;经过了屡次胜利;正式成为宗室;以及拥有豫州;还有屡次改新;现在已凝聚不散。
  这就是人心既天命的概念具现化——很少见;但的确有了。
  难怪太后对这“水事、农事”震撼——不单单光环;这片土地上;高层对水事农事本身就都是莫大关心。
  神州纵跨南北;气象于预又没有地上世界水府体系这样逆天工程;免不了这一处或那一处遭遇于旱;哪怕地球大图朝也常如此;由不得高层不关心。
  穿越者记忆里;电视里镜头分给高层大员作秀后;总少不了投向旱灾农田;来个镜头特写。
  水火锅炉的原理极简;一旦大规模助益甚至取代人力畜力;就形成一种社会生产的变革;扩大了社会的循环基础。
  地面上;一片白红气息;一目难尽;形成了一片长河;而其中一点红光闪烁;沿着追寻;就会发觉就是水火锅炉所在。
  叶青忧郁;抚膝暗叹:“我终于又明悟了气运。”
  “人道洪流伊始;或是灰白;这是人在自然中苦苦挣扎着。”
  “随着语言文字组织的发明;作上位者;自可凝聚出更高的气运;但漫长时间内;人道总体气运尚是很低。”
  “工具的发明;使效率提高;在以前还不明显;这水火锅炉一建立;就胜于百人之力;就产生着赤气;要是普及;就可使整个人道升华;故近代社会滚滚赤流;又向黄色攀登”
  “同样;现代社会中相当千人万人之力的机械;它就会产生黄气和青气;使得人道洪流晋升;难怪前前世所见;整个地球人道之力;滚滚流淌;向青转化。”
  叶青想到这里;长叹一声;伫立片刻;突一笑:“哪有什么科技和魔法的区别;哪有什么个人和人道的区别;一切法则都是这样简单。”
  前世时自己攀科技树并没有考虑这种;因一心要造出武器;因世界不同;科技树宣告失败……
  或从来没有成功过;因最高只达到举人位格;从来没突破县级层次;更谈不上超越凡间的眼光;一切都是土鳖穿越者的瞎闯和胡闹;能在这仙道世界里整出叶火雷来已是大运加身了。
  这一世截下龙宫机会;有缘和龙女结为道侣;见识了九州水府体系的运作;叶青才算开阔了视野……
  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原子量子呢?
  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武器呢?
  为什么不走有仙道特色的科技树道路……或者说是力量体系晋升道路?
  经常和龙女们相互讲故事;付出是“剑仙杨过如何娶到龙女”故事;得到的却是她们透露出一些天庭种种事宜;有时叶青都觉得自己这样“占便宜”真无耻;但无比感激这两位龙女夫人——这是凡间看遍观文阁书藏都不会有的知识;让自己这土鳖穿越者才算真正摸索到一些奥秘。
  “在地下世界实验做出水火锅炉;是想验证心中一种猜想——现在证明了;科技机械和魔法器具;甚至是仙道器具;本质是一样。”
  “胜于凡人百倍;自是有红;胜于凡人千倍;自是有黄;胜于凡人万倍;自是有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个文明都能晋升;并且有着自己特殊情况……前世核子武器道路;却参考不当;没有符合仙道实情。
  这个仙道世界;浩广不知多少万里;人口数十亿;水府、火府运作;封土体系连结二百州下土;气运规模上不输于地球;但在气运质量上;呈现严重两极分化趋势;道术物品的普及只限于权贵;士人阶层以上生活往往可比地球中产;但庶民的生活……只能说是幸赖风调雨顺;并无灾年。
  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无论哪个世界的庶民生活都不会比上层人物高;但仅赖水府;说明庶民阶层没有多少力量;由此提供的力量也极有限……
  说实在;单纯供给气运给天庭;再由天庭划拨水府于涉气候;这种循环链是极简而高效;却忽视了庶民阶层的参与度。
  “简直就是——我们仙人有力量;改造自然有我们就可以了;你们庶民自己玩去。”
  而这水火锅炉本身不是武器;只是一种社会生产工具;自人力、畜力、水力突破而来;本质上能给社会气运带来质量升级。
  这完全有别于水府体系的气候于涉;而是激发庶民阶层参与到整个社会规模中——仙道文明在可吸取的灵力范围内技术已接近登峰造极;可供吸取的灵气有限;所以要限制修仙。
  但大量不可吸取的力量;实际上还没有开发;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空白的领域。
  这是自己证就帝君位业的最大凭借。
  但带来的反噬也是极大;非得有更高层次才能抗得住。
  “只是现在处于战时;不仅仅是天庭;甚至是天道;都会支持能增强力量的任何举措;哪怕会引起格局的巨大变化。”
  “故有玄黄之气下降于我;这就是明证。”
  芊芊对气运泉流的观察结果至少给叶青一些信心;知道自己这次没有错;决心先在下土进行一些推广——这片下土世界;目前是天庭特设的试验田;名正言顺;将来天庭验收时;因涉及社会气运规模和质量上的整体提升;如果成功了将会比叶火雷的意义更重大百倍千倍。
  “失败了没有坏处;至少现在诸侯争雄之时;每年粮食收成不要多;只要比别家诸侯多出三成……不;多一成就够了;形成大势谁也挡不住……更别说水火锅炉引发的社会生产变革。”
  汉人持“天人合一”生存理念;无论哪个阶层都极相信天命;对“天”祭祀最隆重;以寻求对族运庇护。
  在这仙道昌盛的世界;又似曾相识的下土神州;正遭遇转折点的族人;叶青感觉自己可以做点些。
  “除非是根本上破坏了仙道世界的根基。”
  “但这种道法科技;完全不可能呐”
  “前世地球上鄙视宗教;视之迷信;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力量真实于涉物质世界;但是科技归根到底;是借于外物。”
  “假如伟力归于自己;人的智能无限扩大;结合着力量;这岂是所谓的战舰或者机甲能比喻?”
  “假如所谓的道;就是世界的规则的话;那有人能想象一下;能修改物理常数的人;是母舰和机械能比喻么?”
  “一个念头;整个科學体系就会崩塌;亿万母舰纷纷自我瓦解。”
  “只是物质世界;从没有真神罢了;才给了科技至上的观念生存的空间。
  “故在此世界;无论怎么样发展;都不会破坏仙道世界的根基。”
  “既是这样;我就拼死搏一下;看这仙道世界;高于万物的阶级中;可有我一席之地”


第三百九十二章 南征

  扬州·寿春城
  时间推迟前些;正是盛夏;太阳晒得地皮滚烫;只见城门不远处店铺中;店老板和伙计袒胸露腹;给客人递着茶水。
  这寿春城外郭城墙不高;这是江南特色;气候多水;夯土易泡坏;乡间坞堡不多;远不能和北方遍地堡垒;森严以备格局相提并论。
  山越小患;和匈胡终不能比。
  但平稳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积蓄力量充分——凡地方千里、人口千万;必五百年而后龙兴;距离吴灭六百年;楚灭四百年;江南王气蛰伏已久;是到了再兴的时候。
  “孙氏当王;项楚复仇”谶纬渐渐在扬州和荆南一带流行;让许多有心人听了惊悸;楚汉相争时项羽连同八千江东子弟片甲无归;这仇向谁复?
  岂不就是汉室
  不过这自和普通百姓无关;店铺关店;里面有个伙计叫贺小五;晚上难得能吃到点猪头肉;当时觉得痛快;可天气热;这猪头肉怕有点不新鲜;到了晚上就觉得肚子里疼;只得一趟趟去上厕。
  这时没有什么厕所;就踉踉跄跄在城墙下一处丛林中来个长蹲;才觉得爽快些;发觉却天墨黑;正想回去;就听到大门开的声音。
  贺小五心里一惊;这城门怎么半途开启?
  突听有着脚步声;以及隐隐声气;贺小五悄没声透过小丛林一看;顿时就直了眼——只见城门处一支支的士兵踏了进来。
  步骤尚算整齐;一种凛寒的杀气透了出来;这贺小五见了知道不妙;不顾不远处自己拉坑的味道;连忙伏在地上。
  城门只点了二个火炬;光线很暗;有点森人。
  一人站着;沉着脸一声不吭;正是俞帆;后面有三个人都跟随站着。
  良久;军队开了过去;这俞帆看了看上空;带着一丝微笑;而后面一人见着眼神;就笑的说着:“主公您看;宣旨的天使尚在千里迢迢路上;但主公身受豫州牧;破虏将军的消息还是提前传至了;受此影响;主公气运白蛇的眸子已转金黄;真是气象俨然呐”
  一人扇了下扇子才说着:“白蛇实质已发生少许改变;头生异角;眸闪金碧;这还是没正式受封;白是金德之相;正合乱世杀伐;而主公又是同进士之首;正可谓文武兼济;有这白蛟;就能成就一番功业。”
  “可惜的是带到地上只有十分之一;因此地上世界还是白蛇;还需统一这片天下才是。”第三人接口说着。
  这是结束和袁术使者会谈;又调兵入城时的说话。
  “可恶这袁术;真把主公当成了属下;也不看看他现在只是一郡之地;我们已是一州半了”
  “这使者傲慢;把我们江东视为蛮夷之地……”
  俞帆含笑而听;其实并不在意;还是开口:“这袁术是袁家的嫡子;四世三公的底子有大半落在他身上;势力还是很强;难怪历史上孙坚、孙策父子两代都被压制。”
  “可惜空有厉色;才能远不如庶兄袁绍;后更是胆大包天到率先称帝;自我感觉这么好的家伙……不利用岂不可惜?”
  地上人都笑起来。
  俞帆缓解了众人郁气;就正了神色:“这袁术正好拿来给我们做枪;折损点面子;损点粮草物资都没有什么;我们江东不缺这个;让他统合荆北;顶着叶青;我方可隔岸观火;伺机谋取徐州”
  “陶谦这次被劝着没有出城野战;很早坚壁清野;但彭城之役双方还是伤亡很大;攻城和守城损失相当;总督的术师团虽还没有恢复实力;但威力已经不容小看了。”
  “我们也有术师团。”俞帆笑着;看一眼左侧六十左右术师;这俞家联盟的全部术师终于在下土齐聚;比起总督方也不逊色多少。
  术师矜持微微躬身;望向上首目光却是尊敬;以他们灵觉;自能望见一条威严白蛇在冥冥中护卫着俞帆。
  “荆扬是帝王之资;只可惜主公此身位业只是乌程侯;扩张太快不得不大批借助江东土著;还被汉室余气压制着;不得不在伪装屈居袁术回避压制;不过等到洛阳城焚毁……就是我方和总督方气运大涨;叶青气运大消之时。”
  这时一个亲兵突将一道军情呈报上来;俞帆脸色一黑。
  寇先生接过呈报;也是吃惊:“定侯就是名声好听罢了;还兼领豫荆州牧
  有人愤怒:“荆州牧?这置主公据有之荆南于何地”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