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宝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捡宝生涯-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东西是几个月前我在乡下收来的,据说那家以前是书香门第,不过现在农村‘埋雷’的太多了,谁知道说的是真是假,我是觉得不错,再加上价钱还算合理,这才拿了下来。”

    孟子涛微微一笑,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特殊的表情了。

    片刻后,孟子涛收起放大镜:“边先生,不知道你对叶欣此人有多少了解?”

    老边回道:“我后来也查了一下,据说是华亭人,流寓金陵,生卒年不详。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能独抒性灵。与龚贤、樊圻、邹、吴宏、胡,谢荪、高岑为‘金陵八家’。除了这些,其它就不太了解了。您觉得这幅扇面有问题吗?”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我先给你一颗定心丸,你这幅扇面没有问题,是叶欣的真迹。”

    “真得?!”老边惊喜不已。

    “那是当然,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所作野岭荒烟,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

    孟子涛侃侃而谈:“此幅扇面用笔柔和细软,淡墨烘染,极有韵致,设色雅静。画面用笔轻灵,墨色清淡,景致悠远,意境秀雅,真所谓‘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的情趣。在咫尺小幅中,亦能表现出开阔浩渺的境界,可见作者的绘画功力之深了。所以说,这不但是一幅真迹,还是叶欣的代表作。”

    孟子涛这番讲解可谓是深入显出,结合着叶欣的风格,把这幅扇面的用笔等方面娓娓道来,生动详尽。

    如果是先前,宋小峰还对孟子涛的鉴赏水平有些小疑问,但刚才这段点评,则不折不扣地显露出孟子涛深厚的功底,令他不由心悦诚服。

    老边喜不自禁,整个人因为兴奋都有些微微颤抖,他连忙问道:“孟老师,您能否给它估个价呢?”

    孟子涛稍微考虑了一下:“叶欣虽然为‘金陵八家’之一,不过他在现在市场上名声不显,拍卖的纪录也是寥寥,而且其中并没有多少高价,综合来看,你这由作品现在估价应该在十五至二十万左右。”

    “当然,叶欣作品的艺术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市场价值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作品的价格一定会水涨船高。”

    “能有这个价钱已经不错了,至于以后再卖,我也等不到啊。”老边苦笑一声,要不是急着还债,他也不会卖这幅作品,好在自己捡了漏,现在这个价钱也已经能够令他满意了。

    这时,旁边的宋小峰插话道:“老边,既然你想出手,这幅扇面让给我怎么样?”

    “行呀。”老边稍稍一怔,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随后,俩人走到一边小声商量价钱,最后从他们的表情来看,应该都比较满意。

    谈好了价钱,老边走到孟子涛跟前,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件玉器,摆到了桌上:“孟老师,谢谢您帮忙鉴定,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边先生,不必如此。”孟子涛客气地说。

    老边连忙说:“孟老师,还请您务必收下,这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就是一件独山玉雕件,只不过雕工还不错。”

    孟子涛把玉器拿到手中,这是一件小型玉雕梅瓶,肩部饰以如意纹与宝相花纹组合,在底部饰以蕉叶纹组合,纹饰排布整齐,线条亦为精致流畅,并在腹部圆形开光处阳琢“纳福”二字,字体以浮雕线条为之,线条中间内凹,颇富匠心。

    这件玉雕的水平确实很不错,可惜的是材质差了一些,如果是和阗玉,估计可以卖到上万,现在换成独山玉,价值就差相仿佛了。

第七百五十四章 瓷片的问题

    孟子涛把这件玉雕给了旁边的何婉奕,随即说道:“这件玉器作者的水平很高啊,我估计有大师级别。”

    “啊,有这么高吗?”老边顿时一怔。

    等何婉奕看过之后,宋小峰也鉴赏了一番,点头道:“水平确实很高,可惜这是一件独山玉雕,如果用的是和阗玉能上万吧,籽料的话那就更不好说了。”

    老边咂吧了一下嘴,他先前到也觉得这件玉器挺不错的,只是因为材质问题,他一直没当回事,没想到作者水平有这么高,价值这么大。

    看到老边略有后悔的神色,孟子涛笑道:“边老板,这件玉器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不过送我就不必了,就算一千块钱吧,怎么样?”

    老边连忙摆摆手表示不用,他也是要脸的人,送出手的东西还要钱,别的不说面子上就过不去啊。

    不过孟子涛还是拿出一千块钱,硬是塞给了老边。

    宋小峰带着兴高采烈的老边,出去刷卡付钱,片刻后,他带着一位和他相貌有些相像的青年走了进来。

    宋小峰介绍道:“孟老师,这是我儿子宋建梁,现在开了一家小型博物馆,主要收藏各类瓷器,希望您今后方便的时候,能够指点他一下。”

    “今后还请孟老师多多指教。”宋建梁面带笑容,双手拿着自己的名片递给孟子涛。说实在的,他刚看到孟子涛,心里还真有些诧异其年轻的过分,不过看到父亲的态度,他也就释然了。

    “您客气了,咱们相互学习。”孟子涛交换了名片。

    寒暄片刻,宋建梁把手上拿着的锦盒放到桌上并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块青花瓷片。

    宋小峰做了个请势:“孟老师,还请您品鉴。”

    孟子涛点了点头,拿起瓷片仔细鉴赏,其实,东西一到他手里,他就觉得不太对劲了,而且也大致找出了问题的所在,不过人家大老远地把东西拿过来,总不好随随便便地把人给打发了,而且从这片瓷片上,他也能够看到一些最新的仿元青花的工艺。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孟子涛抬起头来:“宋老师,我说错了可别见怪啊。”

    “不会不会,您尽管说就是了。”宋小峰摆摆手,此刻他心里已经有不好的感觉了。

    “我认为这块瓷片不够老,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看一下手机里的照片。”

    说话间,孟子涛拿出智能手机,调出一张元青花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师傅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的局部照,您看看,觉得有没有问题。”

    照片很清晰,宋小峰父子看过之后都觉得没有问题,是至正型元青花标准器。

    接下来,孟子涛把手机上的照片放大,选中其中的一片区域,开始讲解了起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带着浓烈的时代特征的黑色斑点,注意观察这片区域的黑色斑点特征,它们是顺着运笔方向、呈点状分布的的。”

    “这符合研磨不细的小颗粒被工匠的画笔带着,顺着运笔的方向留下分布的痕迹。如果你们对瓷器的工艺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些黑色斑点的成因是粗颗粒不溶于釉中,而留下的原金属氧化物。”

    孟子涛顿了顿,看向父子俩,父子俩都表示没有问题。

    孟子涛放下手机,用放大镜放大瓷片的一部分区域,说道:“你们再看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便是现代的工业技术对原料的精炼与提纯技术带来的时代痕迹。”

    “由于色料非常精细,颗粒分布均匀,高温下溶于釉中,这些深颜色是铁离子还在原过程中吸收氧气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铁,因此可以不顺着运笔的方向分布,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运笔方向交叉甚至垂直的分布。”

    孟子涛继续讲解道:“当然,单单是这点的话,理由还薄弱了一些,咱们再来来观察一下色彩对比度和色料的厚薄度,从照片上钴蓝色背景和黑色斑点或斑块的色彩对比度看,清晰而反差强烈,钴蓝艳而稳定安静,黑色或深蓝色斑点和斑块与背景钴蓝相比层次分明、反差强烈。”

    “除此之外,青花色料的厚薄也对比分明,黑色铁锈斑块说明烧造时间充分,在还原时间段铁离子有充分的时间富集并还原成氧化铁,深色斑点说明色料的粗颗粒未溶于釉中。”

    “但反观瓷片上的发色,几种色彩对比度不太明显,层次不分明,色料的厚薄看不出较大差异,说明烧造时间不充分,不足以让铁离子富集,就直接还原成氧化铁,也没有色料粗颗粒散落分布。”

    孟子涛放下手中的瓷片:“但话要说回来了,咱们是在放大镜展了细节之后,才能观察出这些特点,而且如果没有真品的对比,因为细节差异很小,很难看出这些问题。所以说,对有经验的人来说还好,对平常的瓷器爱好者,这种高仿简直就是一件大杀器。”

    说到最后,孟子涛也不禁感慨起来,现在的元青花高仿真是“日新月异”,今天你还在说黑斑、铁锈斑是苏麻离青的身份证,明天用重笔加厚青料来模仿黑斑特征的仿品已经出来了;后天当你欣喜若狂地指出重笔加厚的矫揉造作之处,大后天仿家便直接改用配比相同化学成分的青料,烧造出来的仿品苏青特征清晰可见,如假包换。

    可以说,古玩鉴定和高仿之间的斗争,一直在“道高一丈”和“魔高一丈”之间徘徊,一段时间不研究高仿技术,就已经彻底落伍了,等着打眼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宋小峰感慨道,虽然自己的东西有问题,但能够听到孟子涛这么精彩的讲解还是值得的,对现在的他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金钱已经摆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了。

    宋建梁也点头称是,听过了这番讲解,他算是对孟子涛心悦诚服了,想想自己在孟子涛这点年纪,还正想着怎么泡妞,而孟子涛已经是一位国内知名专家了,他多少有些惭愧。

    孟子涛客气了几句,接着说道:“宋老师,冒昧问一句,不知您方便说一下这瓷片的来历吗?”

    “当然可以。”

    宋小峰说道:“这瓷片其实是我去香江旅游的时候,偶然得到的,当时价钱也不贵,折算下来,只花了六百多块钱。”

    说话间,宋小峰拿了纸和笔,写下了他买瓷片的地方。

    “谢谢。”孟子涛接过纸,东西在香江购买的,那来源可就复杂了。

    大家闲聊了几句,听到有人敲门,之后从门外进来几位男子,领头的正是刚才离开的老边。

    宋小峰问道:“老边,你们这是干嘛?”

    老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几位朋友,也有东西想请孟子涛帮忙看一下,不知道方不方便。”

    孟子涛笑道:“没什么不方便的,还能让我多涨点经验呢。”

    “孟老师您太谦虚了。”见孟子涛答应,大家高兴之余,纷纷说了几句美言。

    孟子涛笑道:“麻烦各位把要鉴定的东西拿出来吧。”

    大家马上围了上来,旁边的宋小峰皱眉道:“你们想请孟老师鉴定没问题,但总得有个秩序吧,一拥而上算是怎么回事?”

    大家连忙尴尬地点头称是,相互看了一下,就由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排在了最前面。

    老人拿出来的是一把羽扇:“孟老师,我这把扇子是玳瑁制作的,还请麻烦您帮忙断下代。”

    “好的。”

    孟子涛低头一看,这把扇子可折叠,上贴乌金色羽毛,华丽大方,从式样来看,像是西方皇家之所用。但一看材质,就发现了问题。

    “老先生,这把扇子呢还不错,但它应该不是玳瑁制作的。”

    “啊,怎么会不是玳瑁制作的呢?”老人对孟子涛的说法很难接受。

    孟子涛说:“您听我说,真正的玳瑁外观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断面角质,不易折断。”

    “而您这扇骨其实是用普通海龟的背甲盾片制作的,这种盾片外观呈长方形、扇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长8~35厘米,宽9~19厘米,盾片较大而薄,边缘无斜面和平行层纹;表面乳黄色,具棕褐色或黑色斑点,略呈放射状排列,一般比玳瑁色浅而透明。您仔细看下,是不是我说的这样?”

    老人结合着孟子涛的讲述,仔细观察自己的羽扇,果然发现了不同于玳瑁的特点,只是因为制作者处理的好,又有羽毛遮掩,他没有察觉的到。

    “孟老师,谢谢您的指点。”老人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孟子涛表示了感谢,随即拿着东西转身出了门。

第七百五十五章 离奇事

    见老人就这么走了,旁边一位就说道:“老任心理素质不行,不就打了次眼嘛,至于这么失魂落魄的?”

    老边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媳妇上个月带着孙子出了车祸,媳妇当场死了,孙子截肢,对方又是个开摩托车的,根本没买保险,家里也没什么经济能力赔偿,老任为了这事都愁死了,肯定指望着这把羽扇能够赚钱啊。”

    “啊!我还真不知道发生了这个事情,先前我看他的时候,还诧异他怎么瘦了不少,原来是出了这种事情。”

    从老边口中得知了这件事情,大家纷纷表示能够理解老人刚才的失态。

    片刻后,孟子涛重新开始鉴定,排在第二位的是位中年人,他拿来的是一件青铜爵。

    这件青铜爵杯长流尖尾,卵形深腹,兽头半圆形,三棱形锥尖足。颈和腹部起扉棱,双柱粗壮,口、流、尾下饰蕉叶纹一周,腹部两侧装饰兽面纹,纹饰华丽,刻画精细,历时久远以致锈迹斑驳,铜锈中泛出一片片水银光泽,可谓是包浆厚重,遍身“水银沁”。。

    看到这么精美的青铜爵杯,孟子涛眼前一亮,只是等他仔细看过之后,既有失望又有疑惑。

    “孟老师,我这件青铜爵杯是真的吗?”中年人有些忐忑地问道。

    孟子涛直言道:“你这件青铜爵到代,但却是修补过的。”

    “什么?”

    孟子涛这句话,不但让中年人倍感惊讶,其他人也都纷纷围了上来,因为他们都没有看到修补的痕迹。

    孟子涛指着青铜爵一只尖足的部位道:“你们看这里,虽然修补的很到位,而且水银沁也做的很逼真,但咱们仔细一点对比,特别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还是能够看出修补的痕迹。”

    大家一一上前观察,发现果然如孟子涛说的这样,不禁啧啧称奇起来。

    “老王,你这青铜爵是从哪买的?”宋小峰问了一个孟子涛也想问的问题。

    中年人说:“不瞒你们说,这玩意其实是别人送到我手里的。”

    “老王你说笑吧?”

    “就是,我怎么没碰到过宝贝自动送上门的好事。”

    “真得,我骗你们是小狗!”中年人信誓旦旦地说。

    于是,大家都让他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年人讲述道:“说起来,这玩意到我手里已经有两年了,前年我去山城的大伯家做客,从火山站刚出来,准备去坐车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撞到了我身上,把我吓一跳。当时这只青铜爵就在撞我的那人手上,也掉到了地上,好在有东西包着,没有摔坏。”

    “当时我以为自己遇到碰瓷的了,那会才凌晨两点,我又人生地不熟,说实话心里一直在打鼓,正在那个时候,那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说是要把青铜爵卖给我。我当时觉得要糟,正准备拒绝时,那人居然说只要我给他两百块钱就行了。”

    “当时我一听只要两百,本着花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