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幻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幻三国-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友靖这个义弟拜得真是不错啊。”
    听了周瑜的分析,很少称赞人的孙坚竟然开口称赞周瑜。
    废话,要是一般人我才懒得和他们结拜呢。
    赵扬心里面这样想,却冷不丁的听见孙坚竟然又冒出一句话:“如果我的长子孙策(孙策此时才十五岁)在身边,倒是应该让他多和友靖的这个义弟学习学习。”
    “呃……不敢当啊……”
    赵扬简直都无语到家了,要是周瑜真是背着赵扬和孙策好了,自己还不找块嫩点的豆腐撞死~~~
    冒了一脸的冷汗,赵扬又听见孙坚开口道:“那友靖能否和我一同进兵,现在董贼应该还没有走远,你我二人日夜兼程应该是能够追上的。”
    “啊?!”赵扬用手摸了一把冷汗道:“那还是算了吧,毕竟天子百官都在董贼手中,若是步步紧逼,董卓一旦狗急跳墙,恐怕天子会有危险。再加上董卓也不会傻到不阻拦吧。”
    这倒是,董卓既然要撤退,那也总会留下点部队断后吧,更何况这次还裹挟了天子~~再说赵扬也是实在不想冒这个风险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孙坚开口问道。
    “我觉得还是应该先回洛阳看看,”一旁的周瑜插嘴道。
    ………………
    一路急行军,等到赵扬等人登上一个山坡时,看见远处不足十里的洛阳已经是漫天火光了。
    看见这幅景象,赵扬心中“咯噔”一下子:完了,自己竟然忘了董卓走的时候会放火烧掉洛阳的!!
    理论上来说,赵扬还是不希望一座宏伟的城市就这样消失了。能保存下来,就能够为中国留下一点财富。
    “孙校尉,咱们加快行军吧!!”
    赵扬立刻下山找到正在整理队伍的孙坚,直接开口道。
    孙坚一听赵扬这么说,突然站起来道:“赵友靖,你这是在敌人境内,你难道不知道如果倍道而行必定容易中埋伏的?”
    “咳咳……”一听孙坚这么说,赵扬简直无语了,只得道:“孙将军说的没错,但是须知现在董卓既然放火烧洛阳了,那就证明董贼已经放弃洛阳了。既然没有需要守护的目标了,他还派兵保护什么??现在我们只是去洛阳,并非是去追击董贼。董贼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他值当自己吃力不讨好么??”
    赵扬还觉得孙坚统帅能力不错,没想到孙坚对于事物似乎缺乏全面的认识,太过于专注细小枝节,这样反而容易误了大事情。也怪不得后来孙坚竟然会被蒯良设的一个小小的计害死了,也难不得孙坚会念念不忘那块玉玺,结果惹得自己身死…………
    STOP!STOP!等等,一说到玉玺,赵扬突然想起来什么了。
    不过赵扬虽然想开口,但是抬头一看见孙坚那风吹日晒的脸和炯炯有神的眼睛,赵扬还是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现在孙坚还没有拿,大不了到时候再提醒一下就是的。
    “恩,”孙坚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友靖说的正是!”
    “休整片刻,加速前行!”
    “休整片刻,加速前行!”
    随后,声音随后在山谷间回荡…………
    ~~~~~~~~~~~~~~





    招贤纳士 第24章(。dushuhun。)  火中的帝都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6:19 本章(。dushuhun。)字数:2493

    而接下来越往洛阳城走,赵扬所看见的更是惨不忍睹,到处都是尸体,有平民的,也有富人的,而那些墓地里的尸体,更是被弄得一塌糊涂,自然,里面的墓器已经被掠走一空了……
    等到了洛阳城面前时,赵扬更是惊讶的没有办法合拢嘴了,当初那个“车马常常堵塞道路,商贾遍布满街”的洛阳,竟然浸在了漫天的火光中。赵扬站在旁边就已经感觉到了层层的热浪。
    赵扬想派士兵救火,但是没有办法进去,毕竟温度太高了,连城墙的砖似乎都烤红了!!
    中国古代的房屋大多讲究灵巧,不似西方的讲究庄重,所以多为木制房屋,在这个时代,平民的房顶连片瓦也没有,大多数都是茅草顶,在这个燥热的夏天,一点就着。
    没有办法直接冲进去,那就只有另外想办法了。赵扬也就只有先为以后救火做出点准备,下令叫人挖出一条水渠直通城门,好用来引水灭火。
    洛阳城本身就是依水而建,因为这是夏天,雨水还算可以,找到了合适的地点,一声令下,士卒已经开始动手挖掘了。
    虽然赵扬这次辄重真没有带多少,所以铲子一类的还真是不多。幸好此时正值夏日,山水初涨,只要派人先到山口将河口冲积扇的源头将水堵住,同时下游再挖掘一条引水渠。即使引水渠不要挖的很深,只要上面蓄足的水一放,高高的水位立刻就能到达本来地势还稍显高的洛阳城跟前。
    就在赵扬忙不迭的时候,却突然听见“孙校尉去查看皇陵”的消息。
    活人都管不了了,你还去管死人?
    赵扬郁闷到家了,不过古代讲究祖先神最大,皇帝的陵墓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不过赵扬这边虽然事情多,但是赵扬也没有办法插手。得,干脆来个免费旅游吧,咱也去瞅瞅传说中的帝陵,大汉的“龙脉”吧!!
    ………………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山。
    不过这个北邙山也确实是一个风水宝地,即使是在风水学不是很发达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注意此地了。北邙山对面就是黄河,更是符合了风水学说中的“背山面河,以开阔通便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大,驾驭万物之志”的主要思想。别说北邙山的好地形,就是普通人家也希望房屋前面有河,房屋后面有山这样大吉之地~~~
    不过赵扬面前这个原陵确实大大的违反了这个常理,让赵扬都不知道刘秀的皇帝陵怎么会这样建造呢。
    原陵,正是那个让大汉中兴的伟大皇帝刘秀的墓地!!
    可是,原陵确是南倚邙山,北临黄河,也就是面南背北,古代皇帝都是向着中原看的,包括坐姿也都应该是面北背南的。
    用句更形象的话就是:如果哪天刘秀真是诈了尸,抬头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山,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视线广宽,一目千里,更别说是个皇帝!
    虽然刘秀的原陵有点不符合常理,但还是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长长的墓道足足有数里长。可惜现在也仍然逃脱不了厄运,已经是狼藉一片了。
    赵扬本来还想弄个“免费旅游”的,没想到见到的竟然是这样一副情景,不仅有一些失望。
    旁边的周瑜也跟着赵扬来了,看见这幅画面,只是慢慢的吐出一句话:“原陵之掘,罪在董卓,祸出明帝。”
    “恩?”赵扬也来了兴趣,问周瑜道:“公瑾刚才所说是什么意思?”
    “自秦汉以来,海内升平,各帝均倡导大国风范,因此皇陵具为奢华至极。光武(刘秀死后的谥号)皇帝崇尚节俭,主张简单的下葬,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多次下诏。但是汉明帝未按照光武帝的遗嘱,反而大为奢华。须知前汉时候只有文帝坚持薄葬,所以后汉初年也只有汉文帝的霸陵保存完好了。”
    没想到周瑜知道的还真是多啊。
    赵扬一边感叹多亏了周瑜被自己提前挖走了,另外一边对董卓的“无耻行为”感到愤怒。
    邙山共有五个东汉帝墓,分别是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以及灵帝的文陵,差不多都没有免遭董卓的祸,几乎都被挖了个底朝天,不过看来,刘秀的原陵似乎是最为奢华的,所以也是最先被挖掘的。至于灵帝,毕竟已经是汉朝气数将尽,所以修缮的稍微简陋一些,甚至有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工,但是灵帝下葬才多久??被董卓粗暴翻出来的尸体很多甚至还没有腐烂,白茬茬的让人害怕的慌~~~
    一路看了下来,赵扬倒是知道为什么国家财政会那么紧张了,即便是灵帝那样简陋的陵墓,没有百八十亿钱,那也是建不起来的,而这些往往是十好几年的全部税收,为了一己私欲,就这样行事。国家不灭亡才怪呢!!
    不过赵扬毕竟是后世人,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和考古的精神(读者:……),对于董卓这样野蛮的行为还是很不满的。
    不管怎么样,虽然孙坚在下面忙活着将那些“先帝”的骸骨重新收埋,赵扬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也没有多加停留,转身返回了洛阳。
    ………………
    还好,天公作美。入夜,竟然下了一场大雨。虽说云气经历了长长的旅途早已不那么富含水汽了,不至于将洛阳的火浇灭。但纵使这样还是成功减小了火势,要不然在这个热天,干燥的木材实在是太容易燃烧了,而潮湿的燃料就没有那么容易就引燃了。否则还真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将火扑灭~~
    见到城中的火势小了,赵扬也赶快催促士兵将水渠挖进了城,迅速的先派人砍出隔离带,并且先着手扑灭皇宫的火。与此同时赵扬也不忘派人通知孙坚,叫他先别慌管死人了,先灭了火再说~~。
    不过也还好皇宫还有一道内墙,加上皇宫建筑不像外面那样拥挤易燃,火势倒也不大,在赵扬的组织下居然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已经将皇宫内的火扑灭,随后开始救外面的火。
    ~~~~~~~~~~~~~~





    招贤纳士 第25章(。dushuhun。)  火中的帝都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6:20 本章(。dushuhun。)字数:1888

    将士兵都弄出去救火,赵扬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够随便亲自下去(当然,偶尔做做表率还是可以的,现在许多领导不都是这样的么)动手。没事干,赵扬干脆参观了一次正宗的“总统套房”。
    洛阳中的皇宫已经是很大了,包括后来的灵帝等人都用买卖官爵来收敛财宝装饰皇宫,皇宫内部早就是一个私人花园了,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裸游馆。
    顾名思义,不用作者说,恐怕读者们已经知道裸游馆是干什么用的了。
    虽说皇宫内是遭受董卓抢劫最厉害的地方,但毕竟皇帝还是有点尊严的,所以虽然布帘子都被摘掉了,但是一些笨重檀木柜子倒是留了下来,让赵扬哭笑不得。
    不过里面最有价值的竟然是皇帝的“御书房”给保留了下来,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皇帝的藏书是最为丰厚的,一些孤本往往都是保留在皇家手里面的,而且除了皇帝藏书外,朝廷经常会征召一些人给皇帝当老师,也就是“太傅”。给皇帝当老师,那绝对是不一般啊,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作品(。jizhanhuang。),有价值的书数不胜数。
    除去这个不说,皇宫内还保留着专门存放史书的地方,这些也都是一大收获啊!!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灵帝这家伙不太爱“学习”,这些书卷上大多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这在皇宫内是多么的少见(废话,皇帝要是发现地上有一根头发都能将扫地的人斩首,更别说那么夸张的尘土)啊。
    只是信手翻了一翻卷宗(就是目录啦~~~),赵扬已经是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且不说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书这里多的是,诸子百家更是应有尽有,许多古籍也都有收藏。
    比如说这个时代最规范的教本《孙子》《商君书》《六韬》,这边几乎就是收藏的全本!!
    别的不说,《孙子兵法》赵扬可是知道的,孙子十三卷嘛!!可是如果你翻翻《汉书。艺文志》中,你就可以看见《孙子》的原目录是不止那么点的!!
    赵扬记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最大的一个新闻居然是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文物,里面居然有18篇(读者冷哼一声道:主角的记忆力真是好啊~~作者:………)《孙子》,除了流传于世的十三篇外,另外五篇则是首次发现,结果轰动全国(当然,当时中国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影响到的只是某几个界面的人~~)。
    不过要知道为什么这孙子十三篇那么有名,以至于只要读过《孙子》的人都读过这十三篇,其中的原因说好听点就是这些很有名,但若是通俗点说,那十三篇简直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普通的用兵治国的道理,和傻瓜版本大众版本差不多,什么人都能够读,但是剩下的呢?那些才能够说是最重要的。
    剩下的篇目已经不仅仅是论述了用兵治国的道理了,里面还结合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作者的例子,里面夹杂的许多思想才是孙子(看好喽~没有书名号~~~)真正的兵学思想。
    而看看这边收藏的,居然是连赵扬曹操都求之不得的孤本了!!(曹操好像也只给这十三篇注过解,是宋代编写《武经七书》时候唯一采用的《孙子》注解,曹操位极人臣,险些把皇帝直接撵下台,其本人又酷爱读书,连曹操本人都只给这十三篇注过解,由此可以看出《孙子》缺本极大,而且几乎是很难收藏。)
    可惜董卓的兵对皇宫内的这些书籍估计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干脆连门都没有打开,若非天降大雨和赵扬扑火及时,恐怕这些书籍真的会被董卓的这一把大火烧没了。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单门的一个屋子,竟然是用来盛放《史记》的!!不过看那个灰尘都有一个指头那么厚了,想必也是许久没有动。
    毕竟,当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自己的史记写了一半,对皇帝不听自己的忠言而杀害李陵的家人导致李陵投降匈奴十分不满,在汉朝初年,包括一向以善于用人的刘邦都大杀功臣,在描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是愤愤不平,尤其在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合传中更是明着表露出了汉初对功臣迫害的不满…………
    因此,汉武帝当初虽然并没有明着说不好,但是天下人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这些书籍恐怕在朝廷内看的人不多。
    不知不觉中,赵扬似乎觉得自己是为中国做出了莫大贡献的人了(窃喜之中……),估计都能评上一个“历史杰出贡献奖”了。要是让孙坚一个人来,保准是先将那些骨头架子拼起来重新下葬后再过来,到那个时候火早都将一切烧没了!!!
    ~~~~~~~~~~~~~~~





    招贤纳士 第26章(。dushuhun。)  踏上归途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6:20 本章(。dushuhun。)字数:1627

除了这些文化典籍之类,甚至还有许多关于农业、工业生产和科学等一些书籍,这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尤其是当赵扬发现了一本记载有连弩(别的小说大多拿此大做文章(。dushuhun。),我觉得没有必要,那样纯属于占字数,在此也给予省略)制造方法的书籍后,更是做梦都在被窝里偷着乐了~~~
    不过里面还有一个小的收获就是得到了桓帝、灵帝时期耗费了大量心血翻译的佛经。
    其实佛教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寺庙——白马寺(据说当时取经的那位“唐僧”叔叔是骑着白马拉到的经书,所以以此为名)。但是真正得到翻译和传播还真是要归功于这两个“昏庸皇帝”了~~
    不管怎么样,反正这次是绝对赚翻了,而且有了这些书籍,回去后赵扬的活字印刷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看到这样,赵扬更是一点西进的愿望都没有了,现在整个洛阳的火都扑灭了,除了孙坚在稍微修缮宫室,赵扬也闲了下来。不过孙坚明着说修缮皇宫,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古以来,皇宫就是用银子堆砌起来的,修缮哪有这么容易,所以赵扬也懒得劝说了,只是派兵在司隶范围内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