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澈诠缓笞约汉驮芤豢榉旨街荨R簿褪撬岛诠惚常窭蠹曳謣~(读者:……)
按说公孙瓒的小算盘还是打得很精的,但是没有想到,胆小的韩馥竟然会将富饶的冀州直接让给了袁绍!!
要说袁绍分给自己点土地还好说,可是现在袁绍竟然分毫不给!!公孙瓒听了不大怒才怪呢~~
可关键是公孙瓒和袁绍那些私下约定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若是自己公布出去,别人信不信还不一定,但是明摆着就是将自己放在了不利的地位!换句话说,如果现在自己出兵,别人反而认为是自己垂涎于富饶的冀州,几乎就是间接的将全部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哼!”想到这里,公孙瓒冷哼一声。
正在这个时候去看见一个小校突然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双鲤鱼道:“阳城快马送来的信!”
“哦?是吾弟公孙越送来的信么?信使何在?”公孙瓒接过信问道。
“报告主公信使到的时候……身受重伤,”信使回答的时候有些打结。“已经……身亡了。”
“什么!”公孙瓒一听顿时感觉有点不好,立刻手忙脚乱的解开了双鲤鱼。
看完信公孙瓒的脸色顿时不好。一旁的关靖赶忙上前问,公孙瓒只得结结巴巴的将信中说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关靖。
原来,上次袁术关押了刘和后向刘虞和自己请援,自己看见刘虞派兵了,因为不想得罪袁术,也只得派了自己的弟弟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去。
但是从信中却说当时袁术派遣的孙坚驻扎在阳城,袁绍竟然派遣周昂想要夺取孙坚的军队。袁术派遣孙坚和公孙越与周昂发生战斗,结果公孙越竟然身中流矢而死。
随后公孙瓒询问了一下那个小校,竟然得知那个信使在经过距离幽州没有多远的河间郡的时候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冲出一队兵,突然攻击信使,信使不明所以,奋力冲出,但是仍然身受重伤。
听到这里,关靖却突然高兴的道:“哎呀,主公,这下子咱们‘师出有名’啦!”
~~~~~~~~~~~~~~~~~
招贤纳士 第13章(。dushuhun。) 找寻出路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6:29 本章(。dushuhun。)字数:2750
“哈哈!”
接过郭嘉送来的报告,赵扬那个乐儿哦~~~~
说实在,赵扬也没有想到当初让韩馥出面有那么大的好处,结果袁绍下面立刻真是人心不稳。赵扬又接受了郭嘉“狠毒”的意见,责备那些韩馥的旧臣,结果还真是有三十多个人离开袁绍,投奔赵扬,别说,赵扬还真在里面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名————朱灵。
这个人好像在《三国演义》中不是很有名,亏了赵扬当初看了不少三国小说,知道这个人有一个外号叫做“亚晃”,说明应该是很有才能的,况且,赵扬当初玩《三国志Ⅸ》的时候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能力似乎还不错…………
唯一一个可惜的就是当初自己看好的田丰和沮授都到了袁绍的手下,这一点倒是让赵扬很失望。
不过也没有办法,赵扬这次打得是以韩馥的名义责备那些旧臣,但是袁绍的能力确实比那个无能的韩馥强多了,田丰他们至少愿意在比韩馥稍微好点的袁绍那里办事,不过袁绍也比韩馥好不太多~~~
“主公,这是我们探子的报告。”郭嘉顺便又递过来几张纸条。
“哦。”赵扬接过纸条浏览了一下子。
这些纸条中说的事情,恰恰就是上次商讨的事情,而且居然被赵扬那一堆智囊算的差不多,唯一几个没有料到的是就是袁绍因为内部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同时害怕公孙瓒,居然将自己所佩戴的渤海太守印绶送给了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范,希望收买一下公孙范。
要知道当初渤海郡有多么富饶啊,在整个冀州来说,也就比平原次一点。而且袁绍虽然得到了冀州牧的职位,但是还并没有完全被别的地方官员接受,而且为了稳定人心,他也不敢随便动下面的官员,能够将渤海郡的印绶给了公孙范,实在是最大的付出了。
但是结果却不怎么样,那个公孙范刚开始接受渤海郡的印绶的时候还好好的,对着袁绍低声下气的。结果呢,袁绍前脚刚刚出去,公孙范接着就用渤海郡的郡兵帮助公孙瓒一同攻打袁绍。
看到这里,赵扬哈哈大笑:“那个袁绍知道了这个消息,恐怕也要气个不轻吧,可惜买不到后悔药~~”
赵扬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倒是惹得众人发笑。
“呵呵,那个袁绍据说听了之后还真是吐了好几口血啊。”郭嘉道:“如果没有公孙范,其实袁绍完全可以将公孙瓒抵挡在冀州之外。但是这一番,恐怕冀州就会暴露在公孙瓒的面前。”
“呵呵!”赵扬笑笑,他知道随后就是界桥之战了。
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收获竟然是平原周边的几个郡县一看赵扬在平原郡屯扎了重兵,立刻害怕了。毕竟袁绍现在自保都是个问题,况且鞭长莫及,他们的地盘是距离平原赵扬巾还是冀州袁绍近估计还是能够算出来的,竟然派人到赵扬这边说支持韩馥,那边袁绍一听,又是吐了好几口血(吐了那么多血没有死也算袁绍血多了~~)…………
不过毕竟赵扬只是“声讨”么,所以说袁绍虽然气的直吐血,但还是对赵扬采取了安抚政策,派人来送了不少礼,倒是便宜了赵扬…………
另外一个重要的情报是当初协助关东军一同讨伐董卓的于夫罗竟然反叛了,恰巧也是在袁绍的地盘上。
这个于夫罗本身也是帮助关东军的,但是偏偏赶上他们自己国内叛乱,南单于死于内乱,于夫罗也就没有办法将部队带回,只得将他的部队留在了中原。袁绍那边一乱,对他们生活也有不小的影响,加上他们胡人本来就有抄略的习惯,于是竟然和西河的白波(也是黄巾的一部)合并一同反乱…………
这下可好了,袁绍内部人心不稳不说,北有公孙瓒,南有赵扬,西有黑山贼、于夫罗,若非东面是大海,恐怕正是传说中的“四面受敌”…………
袁绍兵本来就不多,加上当初夺了韩馥的冀州牧,有不少人都不服气,所以并没有完全收编冀州的部队,许多反水倒向韩馥(实际上就是赵扬)又带走不少的部队。部队没有增加多少,但是地盘却增大了十几倍,四面又有强敌,那可真是一点余力都没有了,到处求援…………
到了最后,赵扬拿出了最有意思的一张纸条,上面居然写的是曹操主动请兵去讨伐黑山贼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议论开了。
估计这个曹操现在和赵扬打得都是一个主意————寻找机会摆脱袁绍。
不过不同的是曹操是不想当炮灰,当初自己回到扬州好不容易募到了4000兵马,结果到了龙亢一地,居然遇到士卒反叛,结果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而且财产损失严重。曹操实在是不像让自己仅有的那点兵力打了水漂,所以也是寻找机会,好推脱掉袁绍的求援。
其实要让谁也不想当炮灰啊!!什么叫做炮灰??你见过打仗的么??刚开战,第一批哗啦哗啦跑上去,结果顶着枪炮去浪费别人的弹药,到最后直接挂了的就叫做炮灰。人家曹操好不容易积攒起那么点兵马,实在是舍不得,所以干脆请兵去讨伐黑山贼。黑山贼毕竟是土匪,训练也不咋滴,装备更是差劲,打他们可比对付人家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好啊。“白马义从”可是鲜卑胡人都害怕的,更别说曹操的步兵了…………
看见曹操跑的那么快,赵扬也只能够一边骂曹操腿那么短也能跑的那么快,一边也只能够骂罗贯中写个小说也不写全面,赵扬现在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三国演义》中没有的~~~~
可惜赵扬这边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借口,天天郁闷的了不得。
………………
初平三年暮春
就在赵扬接到了曹操在内黄一地打败了于夫罗的捷报的时候,青州的黄巾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青州乃是齐鲁故地,孔子的故乡。此处气候适宜,田产丰富,本是大有可为之处,怎奈朝廷昏庸,官吏腐败,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姓们唯有揭竿而起,求一条活路。那些黄巾贼众皆是些平民百姓,哪怕只有一丝生路,也绝对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为贼为盗。
青州本身就是黄巾的重灾区,偏偏朝廷因为动荡,无暇顾及,居然没有安抚百姓,加上官吏昏庸,搜刮敛财无度,那些小民不揭竿而起也没有办法啊~~
赵扬等的就是青州黄巾起的这个机会,一听见青州黄巾卷土重来,赵扬上了一道表,接着就偷偷的躲在被窝里乐啊~~
上完表了,赵扬也不等朝廷下来诏书了,就假装卖给袁绍一个人情,将屯扎的兵撤走,然后带兵前往济南郡…………
~~~~~~~~~~~~~~~~~
招贤纳士 第14章(。dushuhun。) 找寻出路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6 17:06:29 本章(。dushuhun。)字数:2733
赵扬这次将战场定在济南郡而不是主动出击,其实还是有原因的。
首先,青州黄巾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群拿了棒子的农民,实际上呢,包括赵扬记忆中,曹操当时对付青州黄巾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打了一个败仗后吸取了教训用招降才平定了青州黄巾。
你想想啊,曹操什么人,那可是连一向对他不耻的史学家都不得不说“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对付黄巾竟然都能够打败仗,黄巾的实力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虽然青州一地民风不是很彪悍(读者:抗议!作者脑袋是木瓜做的?!作者:(╰_╯)#接着往下看……),但实际上呢?
青州的战乱持续了好几年了,加上又是平原地区,很容易调动部队,黄巾也就易于四处劫掠。在这种水深火热的情况下,朝廷又无法派兵征剿,当地的长官也大多姑息了事,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他们只能够靠自己来获得生存的本钱。
因此,现在青州的平民,凡是不会武艺的,基本上在抵挡黄巾的时候就是没有胜算的。包括我们知道西凉、扬州等地民风彪悍,那是为什么呢,那都是天天打架打出来的…………
而且,这次对付的黄巾,已经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兖州,并且杀了任城相郑遂后转战东平,兖州牧刘岱因为攻击他们也兵败身亡。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赵扬完全可以利用招降政策平定黄巾。可实际情况却是黄巾经过这一段时间,居然开始合并后向兖州等地转战劫掠,最早度过济南郡到达兖州还都是一些小鱼小虾,用招降还有点可能。但是现在的问题时有一部黄巾准备入兖州,根据情报,这批黄巾的渠帅是一个叫做耿陵的人,他的手下居然有三十万的部众!!
青州地区老弱妇孺基本上都死于战乱,也就是说,即使去掉老弱妇孺,估计这些黄巾还能够保证拥有接近二十万的兵力。赵扬不过才40000的兵马,即使算上郡兵和反水过来的万余兵马,掏空了整个平原也就只有七万兵马。
但是平原还是需要守的,袁绍可是一直盯着赵扬的平原哦,而且还需要有万余兵力作为机动兵力和后备兵力,这样的话,估计赵扬总共可以移动的兵力也就只有这40000兵马。四万:二十万,那就是一比五啊,玩群殴也不能够这样玩啊…………
这样的话,如果赵扬想要打黄巾,首先就是保证自己别先挂了,也就只有选择守城了。
济南郡就是后世济南市那一片区域。济南郡北面就是黄河,黄河北面就是赵扬的平原,黄巾应该是没有办法从那边通过的,而济南郡的南面就是泰山山脉。泰山山脉虽然说有亢父等险道可以直接穿过,但是黄巾可没有什么粮草供应,走大山里面,他们吃什么??
所以说,扼住了济南郡,也就能够将黄巾挡在青州内,那么就可以形成瓮中捉鳖的形势,或许换句更加形象的话就是玩起“关门打狗”…………
另外,济南就在平原的南部,距离平原不过就是隔着一条黄河,战线不长,战争储备容易进行。所以说,济南郡无疑是最适合这种形式的。只要扼守住了济南,青州黄巾也就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
济南那个地方倒还算险要,泰山山脉一直延伸到济南郡的郡城历城(后世的济南也叫历城)附近,所以赵扬干脆就直接在山中又筑了一个寨,互相成掎角之势,派了骑兵两千(四百弓骑,一千二百战骑,三百陷骑),步兵五千交给关羽守着。
关羽虽然是狂妄,很傲气,但是他的统帅才能确实是不错的,进入任何部队都能够快速适应(当初刘备到了荆州,水军一交给关羽,立刻就能够战斗,而在此之前关羽从未带过水军,由此可见其能),加上关羽对士子很差,但是对部下却真的是很好,所以也很的人心,交给他即使不派人辅佐也没有问题。
不过济南郡的地方长官估计也是害怕了,按理说外兵是不准入城的,但是那个历城县令害怕黄巾屠城,干脆就是直接将赵扬生拉硬拽的拉进城里。在城外屯扎本来就不舒服,尤其是现在接近夏天了,在山中还好说,在城郊就没有那么好了,太阳一晒,谁都呆不住~~~~
忙忙活活了好几天,又是到山中采石和木头做礌石和檑木放置在城墙上准备防备黄巾攻城。
但是这次毕竟面对的是三十万黄巾,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赵扬几乎找不到人才可以用…………
先不说自己能用的将领有多少,郭嘉、周瑜,虽然说智谋是不少,可是他二人都没有和黄巾打过交道,当初赵扬问策的时候,周瑜竟然弄起和正规军作战的那一套了,你说这样让他们出主意能行么??
而且这次实力悬殊也太大了,讨伐青州黄巾虽说是一个好的机会,但毕竟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
一想到这里,赵扬都只觉得头疼…………
头疼归头疼,不过按照黄巾前进的速度,估计一两日之内就能够到达,或许明日自己就在战场上了,还是需要早睡。
刚刚和衣睡下,正准备吹灯,就听见自己的门卫隔着门帘道:“外面有一人自称是主公的故人,可以帮解耿陵之危。”说罢,递上来一直名刺。
靠~~什么时候献计不可以,偏偏等到大晚上了要睡觉的时候再过来……
赵扬可不是什么勤快人,若不是此人自称是自己的故人,而且有计策可以教自己,加上现在赵扬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准备对付耿陵,若是往日赵扬估计理都不理~~
心中虽然有点不爽,不过还是走上前,接过了名刺。
一只小巧的竹板,上面居然用小巧的字体刻着身份,倒还是颇显精致。
赵扬接过这只名刺,第一眼就看见这只名刺的与众不同,倒还真是来了兴趣。赶快凑到烛光跟前看个究竟。
上面用小巧的字写着:“故友颖川许昌陈群陈长文再拜。”
我靠!!
MD,这么重要的人,还不直接引见!!
赵扬一看名刺上的字,得了,干脆连鞋子都不用穿了(这个时候鞋子有两层,需要分两次穿上。如果再穿上袜子,也挺麻烦…………当然,也有单层的鞋子,即为“履”,但是赵扬是有身份的人物,所以说穿的就比较讲究一些了),直接就拨开门帘冲了出去。
陈群是谁??正是当初在颖川游学是陈寔的孙子。当时陈家门生子弟众多,陈寔就特别的看重他,据说有一次陈寔甚至当着众多族中长辈的面夸奖陈群道:“此儿必兴吾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