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唐-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瀛洲’、‘湖心岛’、‘环翠墩’,最东侧与湖岸有长堤相连的那个岛中有湖的岛为‘小瀛洲’,湖中间靠南侧的名‘湖心岛’,湖北侧靠近孤山的名‘环翠墩’,另外一个最小的名为‘莺歌榭’。

    相比较施工开始时候那番热闹的景象,疏浚结束后,关于如何为新钱塘湖及新修筑的几座长堤和小岛命名的事,更让坊间百姓津津乐道,自从官府张榜征询意见后,有许多的人前往钱塘县衙及杭州刺史府呈请意见,当然所呈意见中以最终公布的命名方式为主流意见,几乎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提议以‘李公堤’、‘王公堤’命名原先不存在的两条数里长的新堤,在官府重新张榜公布最新结果后,几乎大部的杭州城内士子及百姓都拍手叫好,并为此津津乐道。

    对于手下人员成功运作了这次命名的事件,王易在不安了两天后,也欣然接受下来。

    既然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穿越人,那就要逐渐开始不同于世人吧,不凡的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载入史册的事就从杭州这个地方,从西湖之名开始吧。

    不过呢,能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西湖中的长堤,即使作为一个后世活了三十几年,又是熟知历史的穿越人,王易也是非常得意。人呢都有虚荣心的,更不要说后世时候只是个籍籍无名小人物的王易,能以这样的方式载入史册,在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实是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王易性子还是比较沉稳,在自己关在房中乐了一阵后,也静下心来,在考虑接下来的事。

    夏上就要开始,因为如今的大唐天下,大多地方都是流行种植一年一节作物,即使身处江南的杭州也不例外,除王易属下的诸多庄园在春天时候大范围种植水稻,准备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冬小麦,稻麦复种两熟作物外,其他大部农家,依然准备一年一熟。

    大多的田里都是在天气转暖时候种植水稻或者粟米,也有种植春小麦的,因播种时间较晚,再加上稻种原因,还有种植技术的因素,所种作物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收割也要到夏末秋后,不可能再种其他作物,再加上一般农户怕种冬小麦后来不及赶上明年的春种,因此身处江南地的杭州,大多田里都是种植一熟作物。

    虽然梅雨季节还未到,但按节气已经入梅了,普通百姓的田里早已经种下作物,并且已经长到一定程度了,但西湖边疏浚后,新垦的两万余亩田地,都未有作物种植,官府也发文,征集民工,准备夏种。

    西湖之近这十几万亩田地,在前些年因为西湖淤积,基本无水可以引来灌溉,再加上受钱塘江潮水影响,引用钱塘江咸水灌溉,作物生产不好,许多田地都没有人耕种,被荒弃的有数万亩,废弃没人耕种的田地都被官府收回,成为官田,在西湖疏浚完成后,官府召募百姓垦耕出来,大部变成了让人看着眼红的水田,水田可以种植所有的作物,包括稻、粟、麦等,如今这些田里堆了不少肥田的淤泥,咸潮的影响已经大部被消除,且已经平整完成,再加上几场雨下来,田中都积了水,夏种时候来临,正是可以种植水稻等作物了。

    在夏种开始前,王易准备去请见李弘节,说服这位杭州刺史,在这些新开的水田内种植水稻。

    水稻产量高,如今种植下去,可以在天转凉之前收割,收割后可以种植冬小麦,数万亩原本是荒田如今变成了良田,能增加的粮食收成是非常可观的。

    王易也在准备了一番说辞后,去刺史府求见李弘节。

    ----------

    “父亲,王易在外面求见,说有要事相商!”李道素对正在书房内看书的李弘节禀报道。

    李弘节放下了书,几乎没作考虑就说道:“快请!”

    王易随着李道素走到了李弘节的书房,对李弘节作了一礼:“李刺史,今日晚生冒昧前来拜访,是有一事想与李刺史相商!”

    “想必晨阳又有什么好的提议要向某提了,快坐下说吧!”李弘节以手示意。

    王易也不客气,在李弘节对侧坐了下来,李道素坐在李弘节下首,下人们上了茶后,都退下了。

    “李刺史,夏种就要开始,晚生在听取了属下庄内一些庄户的讲述后,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与李刺史说!”王易在客套几句后,也马上切入了正题。

    “哦!晨阳竟然关心起夏种之事来,那你说说你都想到了些什么?”李弘节有兴趣进来。

    “李刺史,在下觉得,在西湖周边这些水田里,应该广泛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收割后还可以种植一季冬小麦,西湖周边这些田地因为肥沃的淤泥充田,再加上可以用西湖水灌溉,种植水稻收成一定非常不错的,如今西湖之水已经积蓄一定深度,已经可以供,灌溉之用,梅雨季节也将来临,西湖之水将会越来越多,足可以提供灌溉之用!”王易也马上把他所想的讲了出来。

    “为何你推荐种植水稻呢?”李弘节脸上有些疑惑。

    “水稻产量比粟麦都要高上很多,相同田里产出的数量要多上很多,只是水稻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待西湖集满水后,灌溉不成问题,如此有利的条件,不种植水稻太可惜了!”在疏浚西湖时候,配套的灌溉设施也都已经修缮过,只是如今西湖水位尚浅,还无法大规模提供灌溉,不过梅雨季节即将来临,有了充沛的降雨后,西湖一定能积满水的,只要不是空梅就行了。

    王易接着又细细地把种植水稻的优势讲了一遍,并挑选了自己名下一个庄内的情况作范例讲述种植水稻的好处,并且花了很多话讲述一年种两季的好处,稻麦复种不仅能合理利用田地,而且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大幅增产。到底是多一季种植,随便什么人都能想的出来,多种一季自然田间的产出会更多,王易到现在也有点想不明白,为何如今连一年两熟作物都没完全推广开来。

    王易以大量数据及事例引用的讲述,直把李弘节和李道素父子说的瞠目结舌。

    王易庄中试种的占城稻已经长的很高了,因为肥料用的合理,再加上管理到位,稻子长势非常好,据那几名从林邑请来的占城稻“专家”的说法,这一季稻子一定会有好收成的。因此王易说话间非常自信,他只希望今年梅雨季节不要太长,且降雨能集中在梅季的前半部,不然的话,稻子正是抽穗开花的时候,遭遇大雨,结果一定不良的,很可能出现大量空壳的现象,那辛苦就要白费了。

    除了楚云庄这个庄子外,其他庄内所属田地能种植水稻的田里,全都种了水稻,所有庄子加起来,有好几万亩,王易希望今年会是个好收成,他为了说服李弘节,还想请这位杭州刺史到田间去看看,“李刺史,若您有闲,可以到在下庄子中的田间去看看,如今水稻长势正是非常好的时候,想必再过十个月到二十几天左右,就开花结穗了,一个月余,就可以收割了!今年天气虽然不太好,但因为耕种精细,管理到位,相信到时会有好收成的!”

    这是占城稻的大概收割时间,其他水稻时间会更晚一些,但无论是占城稻,还是普通水稻,收割后都不影响种植冬小麦,王易是还希望早稻收割后,能再种植一季晚稻的占城稻,晚稻收割后,再种植冬小麦,一年三熟作物折腾出来,让所有人惊讶一番。

    “唔!”李弘节抚着胡须惊异地看着王易,再看看站在边上神情复杂的儿子李道素,呵呵笑了两声,“既然晨阳这般说,那待日某也同你一道去看看,细察一下你属下的田间水稻种植情况!”

    “那好,待日李刺史有闲了,使人传晚生一声即可!那晚生先告辞了!”知道李弘节有送客的意思,王易也马上告退了。

    “父亲,您真的又准备听从王易的主意了?”目送王易离去后,李道素小声地问李弘节道。

    “你觉得此子所说有理吗?”

    “说的挺在理!”李道素虽然有点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王易说的在理!

    “既然是关乎民生之事,说的又挺在理,为父为何不采纳呢?待日到他属下庄子的田里去看看,也是好事,你和他比试武功后,也同样无法最终查出他的底细吗?到他名下的庄子里,不仅可以看看他们种植的水稻长势如何,为父也相信能查探到其他一些情况的!”

    “是,父亲,那到时孩儿陪您一道去!”

第五十九章 又是天灾之年

    (十二点左右还有一更!推荐票少的可怜啊,兄弟姐妹们,有票票的砸几张过来吧,黄昏拜谢了!)

    “终于梅雨了,江南的雨季来了啊!”王易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密集的雨在不停地下,带着喜悦对很文静站在身边的苏燕说道。

    “公子,为何这雨就这样一直下个不停呢?”苏燕有些不解地问道,也奇怪王易为何这么高兴。

    “梅雨季节就是这样,若有几天不下雨了,那可能就是出梅,就会很长时间不下雨了!”王易笑笑道。连绵的细雨已经下了三天,后世时候经历过数十个梅雨季节的王易,自然知道梅雨来临时候的情况。梅季时候,即使有时会暂时雨停,但也停不了多久,又会接着下,连续的下雨使得空气温度很大,衣服家具等放在屋内的东西,常因为湿度大而长霉,因此又被称作“霉季”。

    而苏燕原本一直生活在北方,流落到南方来也没多久时候,上一年梅雨季时候,这一带几乎是空梅,没落过什么雨,她也没见到过夏天时分连续几天的绵绵阴雨,如今看到,还是挺觉奇怪的。

    天色阴暗,再加上苏燕心里也有一些郁闷,特别不喜欢这样的天气,这阴雨天越加的让人烦闷。

    自上次王易将那首《玉楼春》赠给苏燕,这美人儿当面向王易表述了一番情意后,接下来这段时间,她都没什么特别表示,只是很用心地教王昙课业,间或到王易房中来,聊一些王昙的事,也聊一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的事,尽量每天都在王易面前露下脸,而且每天都经过精心打扮,都是王易非常喜欢看的清新、自然的形象,从不浓妆艳抹。

    王易也隐隐地猜到这美人儿这样举动的目的,不过他也是希望每天都能看到这美人儿一会,和她说说话,苏燕长的美,还是那种很纯情的美,非常的养颜,特别是天气慢慢转热后,身上衣服穿的少了,更把她美好的身段显露出来,身体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王易,自然喜欢能时常看到相貌和身段都非常不错的苏燕,但因为心中还横着一根刺,心态很矛盾,一些敏感的事却不愿意说。

    这段时间苏燕也一直没再提那方面的事,甚至连她非常想知道的身契问题都没再问王易,不过王易也能从苏燕那故作的淡然中,看出了一些异样,这美人儿眼睛中有掩饰不住的落寂,王易自然知道苏燕落寂的原因,但因为自己心理也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说,也就不说。

    反正苏燕现在人在府上,要走也没办法走的,王易也就不去多考虑。

    “多希望能早一天放晴,可以到外面走走,整天呆在屋里,人都很闷!”苏燕闷闷地说道。

    王易转过身,看着苏燕,笑着道:“雨还没下够呢,怎么可以停?”

    “公子为何这么说?”苏燕非常喜欢看王易面露笑容的样子,那灿烂的眼神让她有些迷醉,刚刚王易说话间就露出那样的笑容,让她心又是一颤一颤的,只是不敢一直盯着看。

    “现在就停,西湖的水都积不满了,水积不满,新开始的两万余亩稻田就没充足的水灌溉,如何能有收成?还有,杭州城内也无多少水可引,百姓依然还要喝带咸味的井水,那多不好!”

    “原来公子是考虑到这些啊!”苏燕恍然明白过来,眼中有崇敬之色露出来,“真想不到,公子这般年少,对民生之事就这么关心,也了解这么多,听王周等人说,如今杭州城内到处都在传诵公子的诗,公子的事迹也被人口口相传,若是没见过你的人,一定想不到你才十六岁!”

    “可惜,不在其位,难谋其政!许多时候都要借人手做这些事!唉…”王易叹了口气,很想对苏燕说他已经有一种强烈去长安的念头,杭州地方太小了,离京师长安也太远,他不知道皇帝李世民是否知道他的事迹,很可能,他在这边折腾了几年,李世民还不知道有他这个人。

    王易知道,贞观初时候,李世民一再要求百官荐举人才,若他能面见皇帝,将他所了解,诸多后世总结的治世经验面呈李世民这个皇帝,很可能李世民会对他刮目相看的,研究历史的人,自然知道非常多的历史经全总结,王易自信他所说的一定能打动李世民。

    更何况如今他的哥哥王昂已经承了父亲王雄诞的爵位,还入宫当值,王易相信,只要他去长安,凭在杭州做出的更事迹,还有王雄诞后人的身份,一定能够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并得以重用的。

    以王易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他能确信,李世民不会再追究他父亲的责,但为了属下这些人的安全着想,还是要再观察一番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王易是打算,在收到大哥送来确认一切安全后,他马上带王昙和一部分手下去长安。

    如今长安是京师,是天下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王易也一样,非常想去,杭州只是小地方,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的,那样永远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来,除非造反。

    “公子是想去长安了?”苏燕颤抖着声音问道,她何等聪明,从王易这句感觉中,已经明白了意思,原本郁闷的心情,更是沉到水里了。

    “长安谁不想去,只是现在不能去,”王易笑笑,他知道苏燕的心思,所以也一直不敢说去长安的事,也怕这美人儿多想,马上换了话题,“但愿这几天的大雨,不要把田里的庄稼打坏了就好!”

    听王易这样说,苏燕稍稍的放心,顺着王易的话道:“想必定不会让公子失望,不会有事的!公子,燕儿先过去了,一会该燕儿给昙儿说课了,要准备一下!”

    王昙这丫头非常喜欢问,常拿一些王易所教的问题问苏燕,苏燕时常答不上来,弄得她有时候挺尴尬,也非常惊异王易所授的竟然是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在教授王昙课业时候,丝毫不敢马虎。

    苏燕走后,王易站在窗前,继续想着前些天的事。

    在王易拜访李弘节的第三天,李弘节也派人来告诉王易,想去王易属下的庄上看看水稻种植情况,王易也马上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与王复一道陪着李弘节、李道素、周端等人前往杭州城北的一个最普通的庄子内,巡查水稻种植情况。

    看到那连片的水稻田似一道美丽风景一样横亘在面前,水稻长势又非常喜人,李弘节在感慨的同时,也问询了王易不少的事,在得知这都是因为王易要求广种水稻之故,这位早就对王易刮目相看的杭州刺史,再次极力称赞了王易一番,并当场决定,要在西湖那新开垦的那两万余亩水田间,都种植水稻,并计划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冬小麦。

    这是非常好的事,若这样的种植计划能取得好的收成,并通过官府得以推广,加上西湖已经疏浚,可以提供灌溉,那杭州一带,将会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

    -------------

    梅雨季持续了十多天,这十几天内下的雨足够的多,西湖已经完全蓄满了水,还有源源不断的水通过溪河流进湖中,多余的水经提供泄洪灌溉之用的渠道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