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7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在英华;结党根本不是个忌讳事。反而是人之常情。

    刘纶要周煌所作之事;所结之党;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此时的英华;结党玩耍;结党鼓吹;结党伸张权利;这都不涉朝政之权。而刘纶跟周煌联手;是结党谋“政权”;这个“党”就是黑的;放在旧世;杀头都是轻的。

    就拿宋朝打比方;一个大臣联合台谏;身负民意;对皇帝说;我得当宰执;看;我背后有这些、那些、这么多人支持;这是什么行为?

    当然;英华已是今人世;国家非皇室一家之私;就根本法理来说;结党谋权已不是大逆不道之事;宰相推选制其实已给这事开了门。

    但法理之上的实际层面;情况却很复杂。

    首先;政事堂和两院还是平行的;政事堂是考出来的;两院是选出来的。有华夏千年科举传统在;英华士子多在仕途;英华这个火车头;是考出来的在掌方向盘;而选出来的除了能凑半只脚在刹车上;其他时候就只能在一边嚷嚷。

    因此即便有宰相推选制;可宰相首先是皇帝提名;得选的宰相并不视两院为衣食父母;有机会就要搓圆搓扁;两者是相争中合作的态势。首任宰相薛雪一上台就拆了两院;虽然解决了两院不少自身问题;可对那些在改选中落任的院事来说;未尝不是过河拆桥;却又徒唤奈何。

    就这种态势而言;政事堂和两院之间就不可能结党;一旦结党;这种态势就要被破坏;追溯而上;更是改了英华“考”派与“选”派相持的匀势。对“考”派;也就是官僚来说;那就是背叛。即便皇帝不追究周煌;整个官僚集团也要给周煌这个“叛徒”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这帽子明面上是说周煌对皇帝和国家大逆不道;实质是说对他们官僚集团大逆不道。

    由此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官僚集团的抵触虽出自维护自身地位和利益;但也未尝没有合理之处。试想;如果官僚集团不抱成一团;外于两院“选”派的格局;而是如刘纶提议那般;为了争宰相之位而跟两院结党;那么围绕宰相之位的权争;不会简单地就在宰相推选大议上展开;也不会就只在两院的党争中展开;而是会扩散到政事堂的国家治政中。

    若容此举成了定制;周煌几乎可以清晰描述未来:有机会登上宰相之位的阁臣;联合他的一帮人马;千方百计坑害现任宰相;在各种事上为难宰相。而宰相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确保政令顺畅;乃至不被人黑掉;千方百计打压同僚;任用私人;让整个政事堂置于他的掌控之下。

    非但政事堂乌烟瘴气。宰相为了笼络两院支持他的一派;也千方百计让法权事权;最终两院也如政事堂一样;成为一言堂。而为了确保双方合作持续。各守其利;接着他们还要对宰相推选制下手……

    这是一道罪恶之门;一氮启;党争就将替代治政;成为政事堂和两院所有活动的主脉。

    唯一的好处;就是宰相和两院手脚放开了;想干什么大事。牵累会少得多;而两者之间的争斗和牵累也少得多。而英华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政事堂和两院从过去领着国家走的姿态;开始渐渐变成了被国家推着走。

    政事堂和两院相争;到了现在;已渐渐演变为拿民人之利来陪斗。一件事浮到国政层面;两者之争下;得出的往往是坏的结果。就像巴旭起任宰相时。改行省分治之制;要将农税之权归拢到政事堂;以确保工商大盛下。农人之利不被大侵;同时均衡贫富省份的差异。跟两院斗了好几年;结果政事堂只收了个名义;富省抱怨;贫省也没落到多大好处;农人之利也比期望所得少得多;政事堂也背了骂名;两院也有一大堆人背责下台。

    有争才能成制;有制才能顺势;这已是英华朝野共识。但这争是有界限的。尤其在政事之权上。英华现在的格局是几十年来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能随便大动。政事堂和两院这种既定格局要改;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周煌当然得朝最坏的结果想。

    这一系列推演里漏了皇帝;有皇帝在;能抑止党争之弊。让其不妨害国家吗?

    这就要说到此事的第三点了;皇帝会怎么看政事堂与两院格局之变?

    联系到华夏一统后的十多年来;皇帝屡有收权之迹;答案不言自明。皇帝怎么能容忍两方携手掌大局;自己却被挤到边缘去呢?非但皇帝不能忍;大多数国人也不能忍;尤其是没有选人资格的一般民人。

    在这些人看来;这个国家是仰赖皇帝圣明;好日子就算不是皇帝赐下来的;也是皇帝领路;带着他们挣来的。你们官僚和院事老爷们;一头狮子一头老虎;就是想着把唯一能制你们的皇帝赶跑;然后就能联起手来;肆无忌惮地吃人了吧?

    什么?你们是为以后着想?现在皇帝圣明;不等于以后的皇帝圣明?谁管以后的事?你们这些读书人;就喜欢拿以后怎么怎么样来忽悠人。伸张自己的利就得如此?咱们老百姓除了吃饱喝足;不被人欺;还能有什么利?这还需要伸张么;一头猪都知道的事啊

    上有皇帝;下有小民;该都是不能容这般党争的。

    让周煌对此事心惊肉跳;下意识就反对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此时英华官僚多重名节;就如青木昆阳所述;宋风复兴。英华官员待遇直追宋时;贪渎虽有;却只盛在海外;而且程度远不如旧世。

    英华开今人世;立君民相约之国;受天人大义熏陶长大的士子们都有一股天下在我的责任感;再有儒家在民以及天庙和报业舆论兴盛的背景;社会对个人品德也非常看重;因此官员们都以君子之德为准绳。君子之德里;群而不党是很重要的一条。这不党不是说不结党;而是说不以党涉政事;而是以中庸本心治政。

    英华官场当然不是清澈的;君子之德也是面上的东西;但至少大环境的风气如此。因此结党这事;一旦身为官员;就会非常谨慎了。诗画词曲学术等等会社那是无碍;可类似同乡、同窗这种会社;在英华官场上虽有;却都很低调。

    大家都清楚;这类会社利于结党谋利;用来联谊也就罢了;搞更深的东西;顾忌很深。国中报纸最喜欢刺探这类情事;都察院也最喜欢从这类关系入手去查请托徇私之行。

    不管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周煌都视刘纶的提议为毒蛇之信;连带对本很尊崇的刘纶也无比憎恶了。

    周煌镇定下来;对刘纶冷声道:“刘院事;刘总祭;你这是要祸乱天下啊哦;我忘了;你本就祸乱过一次了。”

    年过五十;宽额方脸的刘纶一身正气;深邃目光中满是平静;身上那股天庙的出尘之气浓郁无比。

    听周煌唤他总祭。还提起往事;刘纶淡淡一笑:“周朝散;天下之所以得兴;之所以能进今人世。就在人人伸张己利;看起来就是万马奔腾;尘烟喧嚣;就这点来说;天下一直在乱;只不过乱中有序而已。”

    “十年前的旧事正是如此;我不出头。天庙也总会有人出头;当时不出头;他日也会出头;当事不出头;它事也会出头。我能出头担此事之责;还能抑害;待他人他时它事出头时;就不是那般情景了。”

    十年前。南北虽一统;却隔阂诸多。那时同盟会已散;南北事务总署已散。除了政事堂还能注意着维持南北相融之局外;南强北弱;强食弱肉的格局渐渐显现。毕竟那时除了山东外;其他地方还处于“训宪”状态。

    不仅江南岭南工商以资本凌压北方;政事堂在诸多事情上也有歧视之举;矛盾最突出的是文教事。北方士子受到严苛审查;能进入朝堂中枢的很少。北方的学校比南方多了讨伐旧世之罪的诸多课程;课本也是另编的。朝堂鼓励南方学界到北方办学;而北方自己办学却受到诸多限制。

    在这个大背景下;十年前发生了一件大事。河南开封府几家小学的迂腐夫子;不满朝堂所定蒙学教材里对满清康熙皇帝的彻底否定;义愤之下;给学生们宣讲《康熙圣训》。讲了大半年才有人告发;开封知府以违朝廷学理大义之罪抓了这序子;还准备将此案列入大判廷审理的范围。

    知府之行不仅激起了开封学界的反弹。夫子们纷纷罢课游街;连带不少中学的学生们也鼓噪起来;演变为一场骚乱;起了好几场大火;死伤二三十人。

    这些不仅知府暴跳如雷;河南巡抚也强硬以对;准备大治开封师生之罪。正当一场风暴即将徐娟河南时;在河南巡行的刘纶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

    刘纶是天庙巡行祭祀会的总祭之一;本不该干涉俗事的。但他在北方多年;对南北人心之差感触很深。他认为官府此举太过草率;更有拿着清算满清之罪的大棒便利行事之弊。

    此事不过是小事;就该以文对文;以民对民;官府没必要这么急地出头;让事态节节升级。眼见会演变为一场南北人心大风暴;为了挽救时局;他再也顾不得天庙戒律。

    尽管刘纶站出来前已宣布脱离天庙;但他是天庙圣宗巨孽彭维新之徒;彭维新去世后;圣宗在他的领导下发展迅速;已成为天庙一大分支;根基深深扎在了教育体系。他这一出面;事情就变质为天庙涉政。

    天庙分支已经多;即便巡行祭祀会表示刘纶已出天庙;言行与天庙无关;底蕴深的分支也都审慎地沉默不言;但圣宗仁宗等天庙依旧有不少祭祀出面找报纸说话;声援刘纶;国中舆论大噪。

    此事最终招来皇帝出面;而结果让国人心惊肉跳;皇帝挥起大棒;没放过一人;通通有罪

    讲康熙圣训的开封夫子被全划拉到大判廷;等着他们的是一顶顶汉奸帽子和几年不等的汉奸罪。皇帝不治夫子学生上街之罪;但上街后的打砸烧都算在他们头上;夫子被治教唆之罪;具体动手的依刑案重处;放火的三人更被砍了脑袋。学生们虽未成年;却都判了流遣;押去辽东“劳动改造”。

    官府这边;下到知府;上到巡抚;都因事前不查;事后轻率妄为而被摘了帽子和爵位。国法院专案廷还判了他们以及相关十多官员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囚刑。

    刘纶这边则被扣上了鼓动天庙涉政;违反《宗教令》等多项罪名;被判十年囚刑;出面说话的天庙祭祀也一个没放过;这就是十年前让国中人人肃瑟的刘纶案。

    刘纶没蹲满十年;六年后出监;然后投身院事;转而为民人代言;现在是东院领袖之一。

    听刘纶此言;周煌恼意稍减;感慨道:“刘社首啊;你真是有汪瞎子之风……”

    当年汪瞎子在武西直道案上;也是这般行事;拿自己为祭品;去撞国法的枪口;最终让两院打碎了皇帝和朝廷手中那把军国案的铁锤。

    刘纶能成为东院领袖;也源自他身上这股近似汪瞎子的风骨;相比汪瞎子而言;出身天庙的刘纶更内敛;可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正是钦佩刘纶为人;周煌跟他才有来往;也不避讳当众与他会面;可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要将他推下这么深一个大坑

    刘纶坚定地道:“两院与政事堂的格局必须得改皇帝再沉默下去;难报此局不向坏的一面演进。既如此;我们就得迎头直上;举你为宰相;也是将此溃局转为胜局的关键”

    他深深盯住周煌:“周朝散;你是有才之人;也是有德之人;今日的你;就如十年前的我;面对南北人心大乱之局;我再次站出来了;你敢不敢站出来?”

    刘纶所说的溃局;周煌深有同感;先不说两院和政事堂的相争格局已经拖累国家;有害国人;就说皇帝久久不出语;这事似乎也隐喻颇多。如果皇帝重病呢?如果皇帝所选非人;跟两院和政事堂相争呢?或者如果皇帝忽然要收回宰相之权;让正顺水行舟的国政格局骤然回缩呢;那时大家也只能看着吗?

    见周煌目光闪烁;刘纶知道他明白了此事背后的要害;他深沉地道:“陛下不是永远圣明的……而且陛下立了这君民之国;四十三年来;是他一直在教导着我们;领着我们;而我们可曾自己迈出过一步?”

    周煌心中荡开深深的震颤;是啊;这四十三年来;皇帝领着大家创立新制;搭起了崭新的一国;但走到现在;两院和政事堂没能站出来担下重责;步伐反而因相争而渐渐落后。皇帝之前不断伸手;是不是已经对国人失去了信心;觉得国人不足以接下他让出来的权责?

    刘纶再道:“他日皇权再度扩展;是皇帝恋权之过吗?不;我看是我们;是国人之过我们不敢担下来;国人不敢担下来;因为那不止是权;还有责”

    周煌苦笑;他有些被说动了;但他摇头道:“可我们这般作为;也并非就是良策啊;怎么担;也得有万全的规制;否则就让相争之局乱了国家。”

    刘纶沉声道:“没有开始;哪能有结果?规制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全的;有了开头;有了方向;大家一起来补现在陛下还在;当能明白我们的苦心;懂得怎么引导;若是陛下不在了;太子如何理解这般局面;那就非我们所能料的了。”

    周煌感觉自己越来越动摇了;他咬牙道:“为何……选我?”

    刘纶眯眼;微微笑道:“这是一忱礼;你没可能得选宰相;而祭品么;你还年轻;你可以牺牲。”

    周煌差点一口唾沫啐刘纶脸上;你这神棍;满眼全是牺牲还当着我的面说得理直气壮原来我不过是搅屎棍;把这一局搅起来;就可以去死了?

    下意识地就要骂刘纶;可刚张嘴;一股热气就绕在了心头;让他没能出声。这热气正是他从小到大立起来的气节:为天下立新制;开太平;舍我其谁;我求的是这名利;而非权柄富贵。

第一千零一章 共和与同盟

    ()    一群男女老少从政事堂侧面的宏德祠里走出来,热烈地议论着段宏时、汪士慎、朱一贵、黄卓、吕毅中等奉祠名人,在这嗡嗡声浪中,邻桌那两个安国院探子耳朵竖起三尺高,定定罩住周煌和刘纶,连茶博士都一脸“哥哥们,你们暴露了”的无奈。

    周煌置若罔闻,当刘纶再问一声“朝散,你可愿站出来?”他两眼炽亮,缓缓点头。

    接着他又摇头:“我站出来,就不是当祭品,我要争胜。”

    轮到刘纶吃惊了,皇帝虽未提名,但两院已开列了人选名单,并且展开了事前对决,大家都认为,下一任宰相也就是程映德、杨俊礼和向善至三人里挑。

    这三人第一千零一章 共和与同盟资历足足,才能更没得说,程映德和杨俊礼都是天王府时代就从龙的老臣,程映德是底层而起,与巴旭起一条路子,杨俊礼是参军出身,两人都已积功晋爵到辅国侯。向善至是枢密院上一任知政向善轩的弟弟,专于北方事,是陈万策手下的第一干将。

    只是两院对三人都不太满意,原因是这三人还是跟之前的宰相一条路子,跟两院尿不到一壶。两院相争,不过是从这三个坏果子里挑出一个最不坏的。

    这三人之外,如果说还能有黑马,也轮不到周煌,而该是刚任枢密院知政一年不到的袁世泰。袁世泰是当年天王府时代军礼监老人袁应纲袁铁板的儿子,出身黄埔陆军学院,又在白城学院深造,军政两面都有实任功绩,今年四十八岁,也正年富力强,对两院和政事堂之局深有认识。国西院不少人都看中他,刘纶相信也有院事找过他。

    刘纶之所以找周煌出面,原因除了希望搅动这潭死水外。还在于两人政见相投。也正因如此,刘纶更认定周煌不可能上位,因为他刘纶第一千零一章 共和与同盟在两院就是以少数派之姿存在的。

    周煌不是笨人,该明白这个事实。为何却起了争胜之心?难道是想借什么权谋手段,抱住两院上位?他竟是这么一个权欲熏心之人?

    刘纶正有些懊恼自己看错了人,周煌逼视住他:“我从政二十年,每一日都是为了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