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元璋听了很不开心,阴沉着脸回到王府。

    马秀英尚在沉思,不知朱元璋已经回府,待他走进房中,才赫然惊起,连忙施礼。

    朱元璋愈发不高兴,冷冷问道:“你在想什么,连我回来了都不知道。”

    马秀英听出他语气里的不悦,知道不能马上说不中听的话更加触怒他,便婉转地说道:“刚才去花园走了一圈,看到院中百花凋零,落叶满地,不禁想到冬天就要来临,不知那些穷苦百姓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朱元璋也是穷人家长大的,知道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不少穷苦百姓,不由心生怜悯,叹道:“百姓的生活确实很苦,想我爹娘当年……”

    马秀英打断他的话,“是我不好,不该让王爷想起过往,如今王爷就要做皇帝了,公公婆婆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而且我相信,以后在王爷的带领下,老百姓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朱元璋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马秀英继续恭维道:“一晃十多年过去,真是白驹过隙啊。我嫁给你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你会有今天,这一定是我几世才修来的福气。”

    朱元璋的笑容愈发灿烂。

    瞧着火候差不多了,马秀英话锋一转,“听说朝臣再三恳请你登基,你为何还不肯登基,这天下之主非你莫属,你就不要推辞了。还望你早日登基,早日颁布政令改善百姓生活。”

    提起此事,朱元璋脸色一沉,“可是刘基在你面前说什么了,如今你已是后宫嫔妃,岂可再和外臣来往密切?”

    马秀英眉头微躇,定是有人在朱元璋面前挑拨她和刘基的关系,难怪朱元璋回府满脸不高兴。她索性落落大方地承认道:“今日刘先生确实来见过我,既然王爷认为这样做不妥,以后我就不再私下会见外臣。这一次是我错了,请你原谅。”

    朱元璋缓和了语气,“你如今身份不同往日,不可再像以前随意行事,免得被人诟病。”

    “是,秀英受教了。”马秀英垂下眸子,神情略显黯然。成亲以来,两人相敬如宾,朱元璋很少指责她,如今随着地位权势的变化,他对她的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指责约束她的言行似乎都成了家常便饭,这让她愈发感觉到压抑。

    不过马秀英是个百屈不挠的女人,既然旁敲侧击不起作用,她干脆单刀直入,“虽然我私下见刘先生不妥,但刘先生的话我却觉得有道理,请王爷听我说完再做决断。”

    “说!孤倒要听听刘基都说些什么!”朱元璋心中愈发不快,刘基果然说服不了自己就来求助马秀英,这算什么,难道自己还不如马秀英有主见?

    既然朱元璋都生气用上“孤”了,马秀英也赌气自称“妾身”,“王爷毋恼,妾身一介妇人本不应该掺和政事,但妾身和王爷一样都希望天下百姓安宁。天下一日无主,百姓就会一日惶惶不安,唯有王爷早日登基,百姓心里才能踏实。再则王爷重新选都,必然兴师动众,若是这些人力、财力能用在百姓身上,相信不少百姓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何况元人一直集军塞外,妄图夺回元廷政权,王爷若不早日称帝,他们就还会有念想。另有其他自立为王的起义军首领,若是他们抢在王爷的前面称帝,这天下又将崩离,战火四起,苦的还是百姓。种种厉害由不得王爷早做决断,请王爷三思缓称帝的后果。”

    本来漫不经心的朱元璋,此刻已经大汗淋漓,顿首道:“我竟忽略了如此多的厉害,多亏刘先生和你的提醒。”说完当即着人传令,委任刘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起草宣书,择定吉日,尽快在应天府登基。

    马秀英心中还有怨气,冷淡地说道:“妾身有些累了,怕是不能服侍好王爷,王爷请自便。”

    朱元璋涎皮赖脸地抱住她,“什么妾身王爷乱七八糟的,我跟你还用这么生分。我要是没有你这个贤内助,哪有今天的成就。”

    马秀英白了他一眼,气鼓鼓地移开视线,“王爷的贤内助多了去,妾身算得了什么。”

    朱元璋将她的脑袋扳过来,对视调笑道:“咦?小鹦鹉居然吃醋了?莫非是嫌我冷落了你?我这就补偿你……”

    “妾身也是女人,就不能吃点醋?”反正今天受了不少委屈,趁朱元璋赔罪讨好之际,马秀英索性丢下端庄的模样,撒娇使性子,想尽办法避开他的亲近,算是出出多年压抑的醋意。

    朱元璋将她缚住,不让她挣扎,深情地说道:“你放心,鹦鹉八哥才是一对,其他女人在我心中不及你万一。”

    轻易不说甜言蜜语的朱元璋说起情话来总是能杀得马秀英人仰马翻。纵使她心冷如钢铁也被化成绕指柔,语气不知不觉娇嗔起来,“你啊,就会说好听话哄我开心。我也不是那种小气的女人,只要她们真心实意爱戴你,我也会真心实意对待她们。”

    朱元璋心有所触地感慨一声,“没有你这个贤内助,我的后院哪会平静和睦,这些年辛苦你了。”

    “我不辛苦,八哥才辛苦呢,不仅要操心我们这个小家还要操心天下百姓。八哥将来必然是一代名垂青史的明君。”

    “嘿嘿,不光我会是名垂青史的明君,你也会是名垂青史的贤后。”朱元璋笑得踌躇满志,竟然拖着马秀英往床榻走去。

    “你做什么,大白天的……”

    “我心里快活得很……”

    一直在门口守候的逊影羞红脸,轻啐了一声,悄悄走到院子中才停下脚步。

第三百九十八章 攀附高贵的出身

    朱元璋命令刘基择定吉日登基的消息传出来,群臣哗然。早晨他还责备刘基要另外选址定都,晚上就提拔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在应天府登基的事宜,真是朝令夕改啊。

    不知内情的臣子只道朱元璋心思莫测,不好揣摩;知道内情的臣子无一不感慨马秀英对朱元璋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过如此了。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妇人是要做武则天吗?如此魅惑王爷,叫王爷朝令夕改!”韩国公府里,李善长气得当即撕碎手中的奏章,原本他殚思竭虑写好的定都内容都成了一张废纸,更让他气恼的是,刘基因祸得福,不仅没受到朱元璋冷遇还被任命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是打算做什么,难道下一步就让要刘基接替他的丞相位置吗?

    “老师莫恼,那马王妃……那妇人一直受王爷宠爱,若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祸国殃民。我们一定要劝说王爷早日醒悟。”胡惟庸本来习惯称呼马秀英为马王妃,见李善长面色不虞,马上改口。

    “哼,这妇人早晚毁了王爷江山,老夫这就去劝说王爷。”李善长扔掉手中废纸,唤人更衣。

    “老师且慢!”胡惟庸命令仆人都下去,对李善长说道:“那妇人正是受宠之际,老师贸然去劝说王爷,王爷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责罚老师,不如暂时缓下这口气,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她不是受宠吗,那就让她失宠,一旦王爷不再喜爱她,就会弃之如敝屐,到时任她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可是王爷登基后,她就是正宫娘娘,如何能让王爷厌恶?况且她生有世子几兄弟,纵然失宠也不可能让王爷弃之如敝屐。”李善长摇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朱元璋一旦称帝,马秀英必然封后,世子朱标也会成为太子,她的地位只会愈发稳固。

    “那就让王爷废后!”胡惟庸眼中凶光一掠而过,瞬息又换成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后宫女人勾心斗角层出不穷,人人都想讨得王爷欢心。我们在宫中安插心腹,随时注意马氏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透露给主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王爷必然厌恶马氏。然后我们再适机扶持一个女人助她登上后位,到时候新皇后感念老师的恩情,凡事都会向着老师……”

    李善长颇为意动,沉吟道:“你觉得哪位娘娘合适?”

    “学生听说王爷当年原本看中的是惠妃,要娶惠妃为妻,不知怎的阴差阳错先娶了马氏。如今马氏就要当皇后,惠妃却比马氏矮了一头,莫说是惠妃,就连学生都替惠妃不值。再则惠妃的母亲至今还被汤和软禁在府里,也不知疯了还是痴了。可怜郭元帅一家养虎为患,活生生被马氏搞得家破人亡。这样歹毒的女人,老天咋不开眼,让她成为一国之后呢?”反正已经决定和马秀英翻脸,胡惟庸就使劲地往马秀英身上泼脏水。“所以学生以为不管是从个人恩怨还是家仇,惠妃最合适,她肯定愿意和老师合作。”

    “你说的有道理,惠妃在王爷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上次就是她劝王爷另外选址定都的,可惜被马氏这个毒妇搅合了。”说到自己的计划被马秀英破坏,李善长就来气。

    “学生还有一计,既然定都之事我们改变不了,老师不妨建议王爷认前朝大儒朱熹为祖宗,这样王爷有一个高贵的血统必然高兴。”

    胡惟庸倒也不是完全乱说,他来见李善长之前就做了准备,派人查了许多线索,发现朱元璋有史可查的祖先可追溯到第五代祖朱仲八。

    朱仲八是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但句容朱氏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世代务农的平凡宗族,终宋一代三百来年,它从未产生过什么著名的人物,无论是学者名儒,还是达官显宦,甚至找不出一个郎官,也找不出一个举人或进士来。

    仅靠这一点是无法彰显出朱元璋的血统高贵,胡惟庸就想到了十二哲者中的圣人朱熹,这一查让他大喜过望。

    金陵句容朱氏确源出朱熹所在的婺源茶院朱氏,跟朱熹属于同一祖宗不假,但早就分成两支,朱熹属于婺源一支;朱元璋的祖先朱仲八属于句容一支,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两支早先源出一支,也不算胡乱攀关系。

    于是在众人筹备登基大典的时候,李善长先是上书奏请朱元璋定国号,他刻意瞟了刘基一眼在朱元璋面前说道:“王爷曾是小明王部将,如今小明王已被人害……嗯,已故,王爷继承了小明王的政权,就是新的明王,所以臣以为国号可定为明。”

    原本李善长故意提起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是怕朱元璋忘了刘基害死韩林儿的事,想借朱元璋之手打击刘基。岂料刘基识破了他的居心,立刻站出来说道:“臣附议,主上是新的明王,国号可定为大明!”

    一个“大”字明显抬高了朱元璋的地位,压住了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相当满意,“既然李爱卿和刘爱卿都属意,那孤就定国号为大明。”

    李善长像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绿着脸又奏请朱元璋在登基大典上祭祀祖宗,追封先人,并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已经查证朱元璋是朱熹的后代。

    朱元璋初闻自己是朱熹的后代有点懵,不过很快他就高兴起来,李善长此举非常合他心意。

    朱元璋其实一直有点自卑,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自己并非天生贵胄,也不是达官名宦之后,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平民。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他出身贫寒,就连他的偶像刘邦也曾任过沛县泗水亭长。他老怕别人暗地里嘲笑他的出身,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若是现在能够与朱熹攀上关系,他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理所当然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

第三百九十九章 数典忘祖不可犯

    看到朱元璋兴高采烈的的表情,众臣怕扫了他的兴都不敢出声质疑,齐声恭贺。

    胡惟庸等人更是阿谀奉承,“难怪主上能收复汉室江山,获万民拥戴,原来是圣人之后!”

    朱元璋哈哈大笑,回到王府就对马秀英和其他妃子说道:“想不到我竟然是圣人朱熹的后代。”

    马秀英诧异道:“什么圣人朱熹的后代?”

    “我祖上和圣人朱熹源出婺源茶院朱氏一支,我不是他的后代是谁的后代。”朱元璋把李善长查证的资料讲给马秀英等人听。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受儒教祭祀。

    众女皆有所闻,一听朱元璋源出他的宗族,顿时欢喜雀跃,特别是生育了子嗣的妃子更是惊喜地叫起来,“哎呀,原来王爷的血统这么高贵,那王爷的儿女也是高贵血统了。”

    马秀英喝道:“胡说什么,王爷即将称帝,将来哪一个子女不是高贵血统?”

    她的冷叱犹如一盆冰水淋醒了一屋子得意忘形的人,众人面面相窥,噤若寒蝉。

    朱元璋满脸的笑容也凝结在脸上。

    马秀英抬起头对朱元璋说道:“适才听王爷讲朱熹属于婺源一支,先祖属于句容一支,早出了五服,朱熹怎么能是王爷的祖先呢?”

    朱元璋脸色微赫,但被愤怒掩盖住了,他想不明白,认个圣人当祖宗哪点不好,马秀英就非要打破锣、扫人兴。

    不等朱元璋发怒,马秀英又说道:“王爷登基后就是身为万人之上的君王,其地位至尊无上,已比朱熹光彩得多,又何必还要硬去认一个地位比自己逊色的朱熹来做祖先,以犯数典忘祖之错呢?”

    朱元璋闷闷不语,马秀英当着众人的面责备他犯了数典忘祖之错让他非常尴尬。他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他一走,众妃子自然留下无益。

    郭惠瞟了一眼马秀英,心中冷笑,这女人还没坐上后位就得意忘形,最好再多顶撞朱元璋几次,让朱元璋愈发厌恶。

    逊影劝道:“主子,您何必惹王爷生气,这天下都是王爷的,他愿意做圣人之后就让他做呗。”

    “正因为天下都是他的,我才不能让他任意妄为,需知权势越高,责任越重,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天下人的典范,我怎能看他做出错误的表率引人诟病?”马秀英叹了口气,想了想说道:“我记得应天府衙有个姓朱的教谕,你叫人传唤来。”

    走出王府的朱元璋不知去哪里好,他十分矛盾,原先认朱熹为祖的喜悦都被马秀英的话冲散。但他心里不得不承认马秀英说的有道理,纵然朱熹是圣人,但他也只是一个臣子,自己却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比朱熹的地位高的多,岂能以君尊臣?这样胡思乱想了一天,最后还是闷闷不乐地回到府中。

    走进府门,就见逊影垂手候在门口,见了他上前施礼,说道:“王妃请王爷到客厅一叙。”

    “客厅?可是来了什么客人?”朱元璋随口问道。

    逊影毫无保留地说道:“王爷走后,王妃召见了一位应天府的教谕,此人也姓朱。王妃说王爷若是要做圣人之后,不妨先问问朱姓人的感受。”

    “哼!”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来到客厅,他倒要听听这位朱教谕怎么说。

    朱教谕见到朱元璋马上战战兢兢地磕头跪拜,他被马秀英请来坐了半天,也提心吊胆了半天,纵使心里又担心又害怕,却不敢问也不敢离开。

    朱元璋直接问道:“你是否是朱熹的后代?”

    朱教谕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虽然仰慕朱圣人,但朱圣人并不是学生的祖上,故学生不能乱认祖宗。”

    朱元璋紧紧地盯着他的眼睛,见他眼神坦荡,默默点了点头,“你下去吧。”

    朱教谕莫名其妙地退下去,马秀英和朱元璋传唤他来就为了问一句话,可没把他给吓死啊。

    听了朱教谕的回答朱元璋很受刺激,连一个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马秀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