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朱教谕的回答朱元璋很受刺激,连一个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马秀英说的对,自己确实犯了数典忘祖之错。他想明白后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再也不讳言自己出身低微,言必称“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

    时时刻刻关注王府动静的李善长收到到消息暴跳如雷,叫来胡惟庸指派道:“那毒妇屡屡破坏我给王爷的建议,非要和我过不去,一定要给这个妇人一个教训!你让人在民间散布她的身世,她一个克父克母的扫把星,又天生一双大脚,实在不配母仪天下。”

    胡惟庸领命下去,没过多久,坊间百姓就开始流传马秀英是个扫把星,牝鸡司晨,时常干扰朱元璋的政事,没有妇人该具有的品德,一双大脚尤为羞耻,不配当皇后。

    甚至还有人画了许多羞辱马秀英的画像到处散发。

    郭惠得了画像笑得乐不可支,马上领着一群与她交好的妃子来见马秀英,当众把画打开说道:“今日仆人出去采办,说应天府最近特别流行一幅画,小妹好奇,特地拿来与姐姐共赏。”

    马秀英瞧过去,画上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西瓜,除了一目了然,也没什么出彩之处,特别是那妇人脸上一点神采都没有,显得十分呆板。这样的画有何值得推崇?

    郭惠意有所指地说道:“你们瞧这个女人怀抱西瓜,一双大脚非常显眼,是不是很可笑?”

    怀西大脚女人!马秀英听出味儿了,宿县属于淮西,怀西谐音淮西,这是在嘲讽她啊!

    其他妃子也明白了画像的含义,她们可没有郭惠那么大胆,皆低头努力当个隐形人。

    马秀英扫视一圈,看到郭惠含着挑衅的笑容毫不避讳地望过来,淡淡一笑,“这画像寓意不错,可惜不够传神。逊影,拿笔墨来。”

    逊影拿来笔墨,马秀英立刻提笔在女子脸上勾描,歪头想了想,又在女子脚下画上莲台。

第四百章 怀西大脚女人像

    众妃再瞧,此时画中人法相庄严,超凡脱俗,亦然是观音菩萨跃入纸上了,尤其是观音菩萨怀中不持净瓶,而是抱着西瓜,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看起来莫名的亲切。

    逊影第一个赞道:“王妃画得真好。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有人情味的观音菩萨。”

    其他妃子连忙拍马屁,“王妃可否把这画送给妾等,妾回去一定好生供奉。”

    “不行哦,这张我要留着自己欣赏,你们真心想要的话让惠妃给你们再找几张画像我来修改。”马秀英绵里藏针地刺了郭惠一句,笑着送客。

    郭惠气急败坏地离去,她原本要当众羞辱马秀英,结果又让这女人把笑话消弭无形,还毫不知耻把自己画成观音菩萨,真不要脸!

    待众人离开,逊影顿时沉下脸,指着画像气愤道:“主子,您看这都画的什么混账东西!”

    马秀英提起画自我欣赏,得意地说道:“怀西大脚观音菩萨,我画得还不错嘛。你说我再画一幅自己画像的好不好?”

    逊影愤愤道:“您还笑得出来,这分明就是在侮辱您。要不是您把女子改成观音菩萨,惠妃一定还要说三道四,她就是冲着您来的。”

    “我本来就是淮西人,又是个女子,确实有一双大脚,这不算侮辱,是事实。”马秀英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调侃道:“回头把这幅画挂我房中,让标儿他们也看看。”

    “哎呀,什么事实啊!”逊影急得跳脚,“外面流传的画像可不是这样,分明是要叫天下人嘲笑您。”

    马秀英不在乎地耸耸肩,“无所谓了,我又不是为他们活。画像既然不敢指名道姓,就不要理他,你越反驳得厉害,对方折腾得越高兴。你瞧惠妃来的时候趾高气昂,走的时候垂头丧气,这样的人你要跟她争辩,才愈发让她得意呢。”

    逊影被说得没脾气,暗暗咬牙,“哼,让奴婢抓住了主事者,看奴婢怎么收拾他!”

    马秀英对画像不放在心中,可是不代表其他人能容忍。

    常遇春回到应天府后拉着袁兴去酒楼喝酒,他准备再从袁兴那里学几招折磨人的办法。两人刚走进酒楼就听到大堂里的人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讨论朱元璋立国登基的事情。

    突然有人说道:“可惜要立的这个皇后品德不端。”

    马上有人接口:“为什么?”

    “那女人啊是个扫把星,先克死了自己的父母,后来又克死了她的义父义兄,还把她的义母软禁起来……”

    “我也听说这个女人不尊女诫女训,哪个正经女人不裹脚,她却是一双大脚……你们看这幅画,唉,这样的皇后……”

    袁兴听得怒火中烧,拍案而起,拔剑出鞘,“哪个贼子胆敢羞辱我义姐,纳命来!”

    “天啊,有人杀人了!”酒楼一片混乱,食客们纷纷往门外逃,造谣者也混在人群中溜掉,只剩下几幅快被践踏得面目全非的画纸。

    袁兴捡起地上的画像一瞧,愈发愤怒,一剑劈坏面前的桌子。

    常遇春拦住发怒的袁兴,拿过画像看了一眼,说道:“这是闹市,不可滋事,否则有理也变成没理了。待我们问清事由再上报王爷。”

    袁兴气呼呼地坐下。

    常遇春唤来躲在柜台下的小二。

    小二战战兢兢地地求饶,“两位大爷,不管小人的事啊,小人就是个跑堂的伙计。”

    “小店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得罪了两位大爷,还请两位大爷多多包涵。”闻讯赶来的掌柜也惶恐地央求,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来。

    袁兴怒道:“你这厮,竟把我兄弟俩当打秋风的?”

    “不是,是小人孝敬两位大爷的。”掌柜脸上堆满了笑容,心里腹诽道:你们把我店里的客人都赶跑了,刀剑也拿出来了,不是敲诈勒索的是什么。

    常遇春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掌柜莫要误会,我和我这位小兄弟并非故意在贵店滋事,今天贵店的损失我们会赔偿。我们是有一件事想请教掌柜。”

    听说两人会赔钱,又见常遇春真的从怀里拿出一张银票,掌柜吊在嗓子眼上的石头顿时放回心上,笑容比先前真诚了不少,点头哈腰地说道:“大爷放心,小人知无不言。”

    常遇春掸了掸手中的画像,“这些画和最近议论的皇后德行是怎么回事?”

    掌柜一惊,慌忙说道:“小人是本分人,不敢妄议天家。”

    袁兴冷哼道:“让你说,你就尽管说,是非曲直我们自会判断、”

    “这……”掌柜的眼珠一转,把小二顶在前面,“你整日在店里跑堂,可清楚两位大爷说的事?”

    小二望望自己老板又看看眼前明晃晃的长剑,缩了缩脖子,苦兮兮地答道:“经常有客人在店里吟诗作画,小人哪知道这些画上的人物是天家贵人。”

    问了半天都问不出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常遇春脸一沉,喝道:“休得罗唣,我问什么你答什么。这些画和这些流言出现多久了?”

    “有四五天了。”小二差点痛哭流涕,大爷你早点这样问嘛,你轻松,我也轻松。

    “你还记得带画来的人或者传布流言的人的模样不?”

    “小人迎来送往实在不记得那几人的样子,只依稀记得好像是几个中年汉子。”

    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情况了,袁兴拉着常遇春说道:“走,咱们去见王爷。”

    两人刚走出店外,迎面跑来七八个衙役,团团围住酒楼,冲他们吼道:“大胆贼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还不束手就擒!”

    常遇春掏出腰牌对领头的衙役说道:“我俩并非行凶之人,我是吴王部将常遇春,这位是袁兴袁将军。今日所为事出有因,我们正要去见吴王禀明此事。”

    “参见鄂国公、参加中郎将!”衙役不敢接腰牌,立刻跪下行礼。天啊,这两人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早知道他就不出这趟差事了。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听见也齐齐下跪。鄂国公那就是云顶端的人啊,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

    躲在门板后的掌柜双腿发软,脸色煞白。我的老天爷,我竟然把两位大人物当成打秋风的,这下完了。

第四百零一章 立后传以正天下

    酒楼掌柜和小二躲在门后面若死灰,提心吊胆,还不知常遇春会如何处置他们。

    常遇春却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对衙役说道:“你们速派人禀告应天府尹,坊间有人在散布侮辱马王妃的画像和谣言,我和袁将军这就去见吴王。”

    事关重大,衙役不敢耽误,急忙返回府衙禀告上司。

    常遇春和袁兴带着画像求见朱元璋,详细禀告了今日在酒楼所遇之事。

    “竟然有人胆敢侮辱王妃,来人啊!着令刑部严查此事!”朱元璋勃然大怒,马秀英是他的妻子,羞辱马秀英就等于羞辱他!他若不严厉处置,颜面何在?

    很快整个应天府的捕快官差都行动起来,到处抓捕造谣生事者。朱元璋还派出影卫悄悄混入百姓中打探消息。

    然而那些人像是早就听到风声,俱都消失地无影无踪,半点蛛丝马迹都不留,刑部查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查出来,只抓住了一些不明就里的好事者。

    但是这些谣言已经在民间造成恶劣的影响,百姓虽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议论马秀英的是非,仍有人小声的交头接耳。

    朱元璋见既查不出造谣者又不能阻止百姓议论,盛怒之下,下令刑部把但凡提到西瓜、大脚几个字的人都抓起来,秋后问斩。

    一时间,应天府人心惶惶,百姓哀嚎。有些人纯粹是遭受无妄之灾,譬如买西瓜的、卖西瓜的都被抓了不少。后来小贩都只能喊卖瓜,不敢带西字了,百姓见了西瓜就避如蛇蝎,谁还买啊。

    马秀英听到这样的情况顿时坐不住了,来到书房对朱元璋说道:“我知道王爷心疼我,不愿让我受委屈。但是这些百姓是无辜的,王爷请放了他们吧。”

    朱元璋说道:“他们胆敢羞辱你,嘲笑你,你还帮他们求情?”

    马秀英诚心实意地说道:“百姓只是好奇,真正羞辱我的人是那些心怀不轨的造谣者。王爷这样做不仅不能洗刷我的名声,反而让百姓加深误会。现在应天府人心浮动,听说有些百姓都偷偷离开了。还有一些农夫种了西瓜却不敢买卖,只能烂在地里,这可是他们一年的收成啊,如果因为我导致他们食不果腹,那我的罪孽就大了。”

    朱元璋沉吟不语。

    马秀英又说道:“王爷马上就要登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不如把这些百姓也赦免了吧,这样百姓们对你感激不尽,人心也会慢慢安定。”

    朱元璋赌气道:“那就依你所言,饶他们一命。不过现在还不能放他们出来,等我登基那天再说。”

    马秀英笑颜逐开,“你既有心饶过他们,就早点放他们出来,何必再让这些人和他们的亲人整日担惊受怕。同时请你不要再限制百姓提到西瓜、大脚等禁词,这些只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罢了,何必为这事犯忌讳。”

    朱元璋命人颁布赦令,宣布登基在即,大赦天下,除了罪大恶极者,其余一律免罪,并申明释放这次被抓的人乃是王妃为大伙求情,若百姓还敢对王妃不敬,依然不饶。

    刘基知道后,抚掌大笑,“天下有幸!这才是大明的贤后啊!”

    第二天他在朝堂上对朱元璋建议道:“若王爷允许,臣愿为王妃立传,以正天下。”

    朱元璋欣然同意,在众臣面前用“芜蒌豆粥”,“滹沱麦饭”的典故来叙述他们夫妻度过的一段艰苦生活,感慨道:“当年郭子兴怀疑孤,孤被下监,王妃把刚蒸熟的烙饼藏在怀中拿给孤吃,为此还把身体都烫伤了。后来孤自谋出路,王妃把所有储蓄都拿出来让孤招兵买马。当时行军作战正值灾荒之年,部队缺乏给养,王妃为了让孤吃饱饭,自己经常省吃挨饿……孤每每想起这些事都非常感动。王妃的贤惠可比唐太宗时的长孙皇后,故孤听闻有人诋毁王妃非常生气。今日告知天下,以正视听!”

    群臣恍然大悟,难怪朱元璋对马秀英敬爱有加,这样的女人的确称得上贤惠啊。

    刘基拜道:“微臣能为王妃立传深感荣幸,”

    于是后来马秀英的事迹都被记载进《明史?马皇后传》中。

    前有马秀英求情大赦天下,后有刘基书写马秀英的贤惠。百姓纷纷感恩戴德,甚至有些大难不死的百姓家里还供上了马秀英的牌位,感激这位皇后的救命之恩。

    李善长等人气得半死,脏水没泼上,还给马秀英树立了一个贤后的名声,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可是马秀英风头正盛,又有刑部在追查造谣事件,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得暂时忍耐下来。

    经过官方宣传,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百姓都知道了这位即将当皇后的女子的身世来历。原来她做了那么多好事,救了那么多百姓。这下不仅没人再嘲笑马秀英的大脚,反而纷纷以她为妇人典范。

    许多淮西百姓更是引以为傲,逢人便说:“皇帝是我们淮西的,皇后也是我们淮西的,我们淮西真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宿县刘氏宗族先前并不确定马秀英是他们的族人,当年世子朱标给刘大善人和马氏立衣冠冢曾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想要去山上打探实情,奈何坟墓周围有侍卫把守,他们无法确定衣冠冢是为刘大善人和马氏修葺的,故而也猜不透朱标和这二人的关系。

    现在消息传开,刘氏族人才知马秀英原来就是刘大善人的女儿刘秀英,这一下,族里顿时像炸开膛一样热闹起来,有了马秀英这位皇后,他们岂不就是皇亲国戚了。

    族人都像集体失忆般忘记了他们当年如何对待刘大善人的,虽然刘大善人被杀害的时候,他们曾经开祠堂在族谱上抹去了刘大善人一家的存在,然而现在他们又赶紧在族谱上添上刘大善人一家的名字,并派了几个壮丁护送族长、族老远赴应天府求见马秀英。

第四百零二章 刘氏族人找上门

    马秀英对自己的族人毫无感情可言,从小她就听刘大善人说宗族的人对他们家一点都不好。她的爷爷奶奶去世后,族人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趁机把爷爷留下的一点薄田侵占,老爹无奈才出去闯荡谋求生路。

    后来刘大善人被刘地主举报,族人居然没有一人站出来帮忙说话,眼睁睁看着刘大善人被官府杀害,为了撇清关系,他们还把刘大善人一家剔除宗族,放任夫妻俩的尸体被损毁。以至于马秀英让影卫给爹娘建衣冠冢的时候都进不了祖坟,只能悄悄找个地方立碑。

    这么多年,但凡刘氏族人能记起刘大善人还有一个遗孤,都不至于对马秀英不闻不问,可是马秀英没有一次从影卫口中听到他们提及自己。如今她要当皇后的消息传开,这些人马上就来攀关系,族长都快入土的人了,还有精力奔赴应天府找上门来。

    想到这些,马秀英新仇旧恨齐涌心头,她还没去找这些所谓的族人算账,他们竟然有脸来见自己。特别是那个出卖老爹的堂叔,原本马秀英打算手刃此人为爹娘报仇,只是这些年一直和朱元璋南征北战无暇顾及此人。现在刘氏族人主动送上门了,她倒要和这些人好好算算旧账。

    刘氏族人被带进王府,个个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稀奇得不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