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说,假如受害人上个月愿意付3万元来堵住她的嘴,那么这个月一定愿意再多付几千元来遮羞。要应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赌赌自己的运气,一毛钱都不给;要不然就是给一辈子,一次付一点。假如勒索者希望有稳定的收入,泄露消息就会弄巧成拙。只要勒索者一辈子都得向你伸手,她就成了靠勒索吃饭的人;如此一来,诚实对她就有好处。
假如勒索你的人打算重复玩这场博弈,那么她就会像绑匪一样,希望树立起诚实的口碑。靠勒索吃饭的人都希望别人知道,过去只有当她拿不到她所要的东西时,她才会泄露秘密。
企业该在什么时候诚实
勒索与绑架和企业有什么关系?除非勒索和绑架的人能取信于人,他们才有办法捞到油水,既然这些歹徒不能指望别人会相信他们的荣誉感或道德心,因此他们就必须想出一套办法来让受害人相信他们,因为诚实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同样,很多企业也只有在别人相信它们不会骗人时,才有办法赚钱。
还要玩下去
假如企业打算重复博弈,就愿意公平对待顾客。以图1…4为例,顾客先在A点决定要不要和顶极(Acme)公司做生意。假如顾客选了顶极,那么在B点时,顶极就可以选择敲诈这位顾客,或是公平地对待他;选前者可以赚1000元,后者就只能赚100元。假如顶极只打算玩一次,它在B点时一定会占顾客便宜。
图1…4顶极公司的博弈
问题是,在只玩一次的博弈里,就算顶极保证会公平对待顾客,顾客也应该绝对不相信它才对,而在认定顶极会为了赚钱而欺骗的预期下,顾客在A点就不会选顶极了。有趣的是,表面上看来,如果顶极可以保证自己很诚实,它就会赚到100元,不过,既然知道顶极很黑,顾客就不会相信顶极,所以在这样的一次博弈里,顶极连一毛钱都赚不到。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顶极的不诚实会害了自己,那么它只要在B点公平对待顾客,不就可以赚到钱了吗?”问题是,除非顾客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否则顶极在B点的决定并不能影响顾客在A点所做的决定,因为B点是在A点的后面。在顾客预期若在A点选了顶极,顶极为了多赚钱一定会欺骗他的情况下,无论顶极如何保证会凭良心做事,顾客应该都不可能相信顶极,因为顶极的保证根本不可信。没错,这样的结果会造成两败俱伤,但博弈论的领域本来就会有很多的不愉快。
图1…4所提到的博弈很常见,而且企业多半不会敲顾客的竹杠。有些企业是害怕吃官司,所以很诚实。不过,打官司的费用会让大部分顾客对诉讼望而却步,所以可能的诉讼威胁并不足以禁止很多企业欺骗顾客。“还要玩下去”才是企业诚实的真正动力。假如顶极打算在图1…4的博弈里一直玩下去,那么它就不会去占顾客的便宜。假如顶极在B点欺骗顾客,那么它在这次博弈中的确会占上风;但在往后的博弈中,顾客就会把不诚实的顶极列入黑名单。因此,唯有公平诚实地对待顾客,顶极才能赚钱。
不过,“还要玩下去”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企业一定会诚实。如果公司今天行骗后就可以赚到足够的钱,它就会舍得赔上自身的信誉。比如,你的公司考虑向一家过去一直对你很优惠的供应商下一笔很大的订单,而这家供应商这次若欺骗你可以大赚一笔,那么它就有可能为了短期利益而赔上企业信誉。此外,假如这家公司因为即将破产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那么即使它一向童叟无欺,这次也有可能骗你。
以人际关系来说,我们通常会认定某个人是“好人”或“坏人”。假如有人一直对我们很好,我们多半就会觉得他是个“好人”,而且会继续善待我们。但在商场上,公司却会见利忘义。某家公司过去可能对你很诚实,因为诚实对它有好处。但是,如果这些好处起了变化,你就不能用过去的表现来判断它未来的行为。
你应该随时想一想,假如对方占你便宜,会有什么损失。这家公司以后大概不会是你的客户了,但这点对它很重要吗?它可能会赔上信誉,你要关注它的企业状况。
公司会以投资商誉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假如公司花了数百万美元来建立商誉,那么它一定很在意自身的长期威胁、承诺与序列博弈商誉,所以不会为了从顾客身上获得一时的好处而砸了自己的招牌。昂贵的商誉等于是“诚实”的人质:一旦失去顾客的信任,这个人质就活不成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截止期限的难题
可信度的问题会使截止期限变得很难决定。比如,你的公司刚刚对一位应聘者苏小姐发出录取通知。由于公司急着用人,所以希望对方能在一周内决定要不要来上班。不过,你也知道,苏小姐在两周后还要应试另一份工作,而虽然苏小姐比较中意那份工作,但录取的机会微乎其微。假如你可以说服苏小姐在一周内决定,你就有把握她会来你这儿上班,而不会去追求那份梦寐以求但机会渺茫的工作。遗憾的是,你在应征面谈时表现得太过急切,使苏小姐觉得你真的很希望她来上班。假如你告诉她,必须在一周内决定,她就会对你的截止期限置之不理,因为她知道你会网开一面。
所以,如果你现在跟苏小姐口头声明,只要她在一周内没来上班,你就会雇用另一位应聘者,那么情况会如何呢?还是那句老话,因为你之前已经透露出真正的意图,苏小姐就没有理由相信你会来真的,因为网开一面对你比较有利。
假如你试图靠放弃局面的主导权来提高可信度,情况又会如何呢?也许你可以去度假几周,并让人力资源经理给苏小姐一周的时间,然后把这份工作让给另一位应聘者。这种休假策略还是有问题,因为苏小姐绝对不相信你会说到做到。
不论你的意图是否被对方猜透,告诉苏小姐她只有一周时间对你绝对有好处,但是,你接着就要告诉人力资源经理,假如苏小姐没有遵守截止期限,就多给她一点时间吧。
对罪犯或违约者决不宽贷
我们该不该让罪犯花钱消灾?比如,有一个罪犯愿意用钱补偿受害人,以换取受害人放弃起诉。假如受害人愿意的话,政府该不该同意?
博弈论很明确地指出,息事宁人是人之常情。假设你刚刚被抢,而且心理创伤远比财物损失大,比方劫匪从你身上抢走30元,却让你蒙受了9000元的精神损失。还好劫匪被抓了起来,而且可能要被判刑一年。而如果你肯放弃起诉,他就愿意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你,比方说3000元,此时你该不该接受?
其实,未尝不可。假如劫匪躲过了牢狱之灾,将来他再抢你的概率微乎其微。这个劫匪固然让你蒙受了9030元的损失,而且赔偿金只有3000元,但如果他坐了牢,你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接受他的提议对你比较好。
不幸的是,如果用钱就能摆平受害人,劫匪就会越来越嚣张。因此,假如法律禁止我们拿钱,使劫匪没有办法花钱消灾,所有善良的公民才能过得比较好。以图1…5所提到的博弈为例,劫匪会先在A点决定要不要抢你。假如他要抢,那么外在因素就会在B点产生作用。外在因素是指大环境中决定劫匪会不会被抓的随机因素。劫匪判断,他在B点被抓的概率只有1%。假如劫匪在B点被抓了,你在C点就要决定是把他送进牢里,还是接受他所给的3000元。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劫匪宁可付你3000元,也不愿意坐牢。因此,从劫匪的观点来看,假如你在C点收下这3000元,抢劫你对他比较有利;因为就算遇到了1%的失手机会,他也不会被关起来。尽管劫匪被抓到且付给你3000元对他并不划算,不过,要是能降低被抓到所造成的损失,劫匪就更可能铤而走险了。
图1…5劫匪与你的博弈
在C点时,收下这3000元对你可能比较好,既然你已经受到了伤害,把劫匪送进牢里并不能抚平你的创伤。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在A点就不要被抢。但是,只要劫匪知道,在C点拿钱对你有好处,他就可能会下手。
在图1…5的博弈中,即使你在一开始就保证说,万一博弈走到C点,你一定会送劫匪去坐牢,但这个不接受劫匪收买的保证并不可信。
因此,如果有法律禁止你放弃起诉来换取劫匪的金钱补偿,你以及其他大众反而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因为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当事人往往缺乏足够的动机去惩罚那些伤害他们的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建立严格的名声(1)
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损失多半难以弥补。不过,要是你希望延续和肇事者的关系来让自己受益,宽恕就会是比较好的做法,然而不幸的是,指望将来能得到你宽恕的人反而比较容易伤害你。
以下面这个博弈来说,顶极公司会定期收取供应商按照计划送来的货物。遗憾的是,由于供应商遇到了麻烦,所以它必须花很大一笔钱,才能把当时所答应的货物送到。假如供应商认为,一旦延迟交货,顶极就不会再找它,那么它就会不惜血本地把货准时送到。但如果供应商认为,顶极会原谅它的延迟,它反而不会把答应的货物送到。
图1…6显示的就是这个博弈。供应商先在A点选择,假如它决定迟交,那么在B点,顶极就要决定是否要与这家供应商继续往来。
在B点原谅延迟交货的供应商对顶极有好处。有人可能会认为,宽恕对顶极其实没有好处,因为供应商会把这种宽大的行为纳入考虑,因而在A点延迟交货。但在供应商决定要不要准时交货之前,它并不知道顶极会怎么做。假如供应商选择延迟交货,那么顶极不妨原谅它,因为要是从此不再与对方往来,损失反而会更大。顶极的确可以撂下狠话说,对延迟交货的供应商绝不宽贷,但这种威胁并没有可信度。
图1…6顶极公司与供应商的博弈
唯一的办法是,顶极只要树立对供应商严格要求的名声,就可以赢得这场博弈。假如图1…6中的博弈只玩一次,那么不惩罚供应商肯定对顶极比较有利。但为了避免留下后患,顶极不应该就这么算了。假如顶极让供应商相信自己言出必行,同样可以赢得博弈。只要供应商相信,为了免除后患,顶极在B点一定会严惩它,那么它一定会把货准时送到。
与失职的管理团队和政府部门角力
把你的钱拿去乱花的人最不可原谅。公司主管接受了股东所交付的资金,但有时候却把这些钱浪费在丰厚的薪水和没有回报的投资上。理论上来说,要是公司主管确实有失职之嫌,股东可以解雇他们。不过,无能的主管往往会用毒丸计划来保住他们的权力。
使用毒丸计划的人可以稀释股东的资产,拥有稀释的能力也就等于掌握了自保的工具。举例来说,当网络股的股价开始下跌后,有很多像雅虎之类的网络公司便以毒丸计划的防御手段来保护经理人,使他们不至于被辞。在探讨毒丸计划及其与博弈论的关系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股东民主制的背景。
当你购买一只股票时,等于购买了公司所有权的股份。对于股份公司,你所拥有的每一股通常都代表了一个投票权,而且公司在经营时应该以股东的利益为依归,因为他们才是公司真正的拥有者。但是就好像政府官员不见得能为选民带来最大的利益一样,公司管理层在经营公司时,也不见得能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前几年的安然和泰科就是如此。理论上,股东有权撤换表现不佳的公司管理层,可惜大部分股东都不太关心公司的情况。假如你拥有100家公司的股票,可能也没有时间研究哪些公司经营得比较好。因此,大部分股东都不注重自己所拥有的投票权,而且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要罢免失职的管理者。
但企图收购者(corporateraider,为取得对某公司的控制权,在市场上突然买下该公司多数股票的蓄意投资者)有时候就会以恶意接收的方式赶走不称职的管理团队,他们的做法如下。假设顶极公司有1000万股普通股流通在外,所以持有一股就等于拥有顶极公司的一千万分之一所有权。如果顶极的股票目前每股10元,那么顶极的整体市值就是1亿元。企图收购者认为,顶极的股票之所以每股才卖10元,是因为顶极的管理层太差,假如由他找人入主顶极,其股价一定可以涨到15元。以目前的股价来说,这位企图收购者可以用5000万元买下顶极一半的股份。等到收购一半的股份后,他就可以辞掉目前的管理层,然后安排自己的人选。假如企图收购者后来真的让顶极的股价涨到15元,此时他只要把手中500万股的顶极股票卖掉,就可以赚进2500万元。企图收购者的盘算如下:。 最好的txt下载网
建立严格的名声(2)
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下500万股顶极股票,以掌握公司的半数股份。
撤换管理层,并把顶极的股价推升到15元。
把500万股全数脱手,赚得2500万元。
只有在原来的管理者坐以待毙的情况下,上述情况才会成真。没有人喜欢被解雇,而且以美国来说,领取高薪的员工只要一失业,一定会去找律师帮忙。
华尔街的律师设计出毒丸计划来保护现任的管理者,使他们不至于受到企图收购者的摆布。管理者可以靠毒丸计划来降低公司的市值。例如毒丸计划可以硬性规定,只要有外部投资者收购了公司两成以上的股份,现任管理者就要发给每位员工5万元的红利。假如有投资者超过了两成的门槛,管理层就有权决定要不要吞下这颗“毒丸”。这些红利固然对员工有利,但股东的权益势必会受损。
现在假设你想收购某公司,但它手上握有红利型毒丸计划。假如毒丸计划得以实施,你就不会再收购这家公司了,但你会不会相信董事会会牺牲自己的公司?管理层使用毒丸计划的威胁究竟可不可信?
当人们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假如现任的经理人知道饭碗即将不保,他们很可能会利用红利型毒丸计划来报复企图收购的搅局者。当然,这些经理人可能都有公司的股票,所以实施毒丸计划不但会伤及企图收购者,同时也会伤及自己。
在这场和公司的博弈中,首先是由企图收购者出招。企图收购者必须先决定要不要跨越两成的门槛,然后再由经理人决定要不要实施毒丸计划。假如实施毒丸计划可以阻止企图收购者,并保住经理人的饭碗,那么经理人可能就会实施。但要是企图收购者已经掌握了两成的股份,发高额红利给所有员工也阻止不了公司被接管。毒丸计划会降低公司的市值,进而对企图收购者造成伤害,但也会打击公司的股价,使企图收购者更容易凑足接管公司所需要的其他股份。
此外,企图收购者一旦受到毒丸计划的伤害,即使收手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因为毒丸计划会形成企图收购者的沉没成本。这笔钱只要用掉,就应该算做沉没成本,因为你根本无能为力。图1…7说明了为什么只要毒丸计划一实施,企图收购者就应该要忽略它所引发的效果。
图中假设,接管公司可以让企图收购者赚2500万元,而毒丸计划则会让他赔3000万元。假如毒丸计划被实施,企图收购者就会损失红利,但接管公司还可以让他赚2500万元,净损失为500万元。因此,只要毒丸计划实施,企图收购者大可以继续撤换现在的管理层。
图1…7毒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