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本着雁过拔毛的规矩,该截留的还是要截留,否则其他的同僚那边不好交代,难得糊涂,水至清则无鱼嘛。
可即便是报出了六贯,这满县上下,真是欢欣鼓舞。几乎所有的人眼睛里,都不禁要放出光了。
等到了次日的时候,一群地方的豪强便汇聚一堂,这都是宜阳县令有名有姓的人家,虽然不是士族,却大多都是祖祖辈辈在此扎根许多代,是宜阳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一直以来,从秦汉开始,这朝廷看上去是总揽一切,其实真正的规矩却远不如律令那样美好,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官府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比如征夫、抽税、教化之类的事,官府怎么一手包办的过来,政权不下县,何止是明清时期的规矩,在这大唐,那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基本上,朝廷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建筑公司,而下头各级官府,则是下设的各处分公司,一道旨意下来,紧接着分公司要贯彻,把事情办好,那么就需要找到大大小小的包工头,而包工头,就是本地的富户和豪强,这些人才是真正贯彻政令的骨干,没有他们的支持,任何的政令,最后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消息早就已经透露出去了,这些人本就是神通广大,所以现在大家面上都是喜滋滋的,好事啊,以往代官府征税,虽然也有一些好处,譬如报一些损耗,譬如欺上瞒下一番,总能雁过拔毛,只不过这一次嘛,显然却是一个肥的不能再肥的差,办好了,今年便可躺着吃喝了。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机关算尽太聪明
地方上的事最是复杂,看上去很多没有关联的人和事,一团乱麻一般,可是这线头,却总是牵连着许多人,官府与豪民就是线的两头,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宜阳县召集了豪强之后,用不了几天,乡间便出现了许多人在各处田庄招募人手了。
但凡是肯去应征的,每月折钱三贯。
那武三思透露出来的数字是十贯,到了使君那儿,就成了六贯,而如今,只剩下三贯了。
不过……这是稀松平常的事,已经有人打听了,临县更狠,只有两贯,宜阳县的使君和豪民堪称良心,浑身上下,都流着道德的血液。
只是这三贯,却也足以让所有的青壮眼红了。
耕地几乎是不值钱的,尤其是神策府在弘农郡开始刻意的压低粮价,在其他的州府,影响倒是不大,大家该种粮的还种粮,毕竟弘农的粮再便宜,可是这个时代运输条件也是有限,你当真跑去那儿买了低价粮,用这么多车马和骡子翻山越岭的运到本地,沿途还要经过重重的关卡,还要雇佣伙计和车夫、马夫,这一路辛苦下来,可能连蝇头小利也没有。
不过其他州府难以享受到神策府压低粮价的政策,并不代表河南府内的诸县不成。
这些年来,不少农人倒也够苦的,弘农郡的百姓倒还好说,人家虽然在粮价方面遭遇了损失,不过为了鼓励大家耕地,神策府提供了农具和牛马,不只是如此,还允许他们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此一来,这边损失了一些,那边却又补贴了不少。非但日子不艰困,反而比从前还好了不少。因此在弘农,那些农人百姓,几乎是对神策府交口称赞,可是其他地方不同啊,其他地方,是享受不到任何的益处的,可是他们却又要承担粮价下跌的害处。
眼下,若不是实在寻不到什么出路,谁还想种粮?
而现在去修河。三贯钱,别看是层层克扣下来的,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河南府受到神策府地影响,粮价一直徘徊在五钱一斤上下,而三千钱,就是六百斤的粮,这可是一笔大数目,足够一家老小生活无忧了。
于是乎。应募者可谓是不计其数。
…………………………………………………………………………………………………………………………………………………………………………………………………………………………………………………………………………………………………………
十万的民夫,此次征集起来尤其之快。
短短半月不到,一沓沓的花名册就已经落在武三思手里了。
武三思决心去神策府一趟,那神策府韦后去过。韦弘敏也去过,去过的人,都不免惊叹,又不禁心生警惕。因为无论是韦后还是韦弘敏,往往都能从许多细微处,发现出诸多的不同。
可是在武三思眼里。这神策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热闹,武三思喜欢这种热闹,看到街面上熙熙攘攘,他竟是感觉到很享受。
想当初,韦后可是答应过,只要秦少游倒了,这神策府,就归他武三思节制的。所以进了神策城,武三思就宛如看到了一座金山银山,这……实实在在的是一出宝藏啊,大街上的人穿着也很体面。沿途都是门面,到处都是蟠旗,一个个迎风舒展开,上头写着茶、书、酒、杂之类的字样。
大街很宽阔,都是青石铺就的路面,有些点颠簸,却比洛阳的路面似乎好一些。
待到了神策府,武三思是个讲排场的人,早早就命人来通报,递了名帖,所以这个时候,王琚就在此代秦少游迎接这位府尹了。
王琚神色不变,他这几日消瘦了许多,洛阳城有什么举动,他怎会不知,毕竟那上官辰可不是吃白饭的。
武三思这是要做什么?意图有些明显,不过这是阳谋,现在这事儿还没有发作出来,神策府固然早想要有所应对,可是已经迟了,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出面澄清,那么征募来的民夫,非要鸟兽作散不可。
这武三思确实误导了所有人。
在他口中,神策府固然是有钱,可是神策府有钱,并不代表秦少游有钱,这两样东西却是分开来看的,神策府赚的越多,其实花销就越大,正是因为兴起商贸,使得神策府的岁入水涨船高,可是莫要忘了,一般的郡治、府治,大多推崇的都是无为而治,或者是与豪强、士族共治一方,他们的职能少的可怜,甚至连征税都是分包出去,至于治安,也不过是养着几十个捕手,民不举官不纠罢了,修桥铺路……即便只是一座小小的石桥,只怕也需要一个县中的使君花费几年功夫,在豪强和地主的帮助下建起来。
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因为他们是单一的农业形态,所以官府的职能,可谓是简陋到了极点,办学如此、修河如此,甚至整个官府,其实什么都不需要,一个县,只要任命下一个县令,再任命几个佐官,就可开始治理了。可是弘农的形态,早已发生了无数地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是秦少游强力推行出来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渐渐衍生出来。
商贾们要流通,就必须修桥铺路,大批货物要出入,那么寻常的路和石桥说是无法保障的,而且为了防止误事,不但这桥要修的宽敞,路要修的平整,最重要的还是时间不能拖延。单凭这一项,每年就是百万贯的开支。除此之外,对于农人,需要进行一些补贴,否则工商兴而农业没,这也会引发大问题,为了使流通更快,就要修运河,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外来人口熙熙攘攘,就不免有诸多男盗女娼之徒,神策府必须得有一批专业的捕手,而如今,这样的捕手就有超过一千五百人,养活他们,又是一笔开支。(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敌国之富
有收获就会有付出,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
或许在别人眼里,神策府日进斗金,可是为了这个进账所花费的钱财,又何至是千万。
要练出精兵,要维持治安,要修路修河,弘农的一个县,招募的文吏、胥吏足足三百,而且都是足额,因为这里的县已经不再单纯的无为而治,方方面面的事,都必须要去管理,说穿了,无非是商业化之后,使得行业开始了细分,这个时代,所谓的行业,无非是士农工商而已,可是在弘农,却已全然变了模样,再想要无为而治,已是绝不可能了,而新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更多的金钱。
在别人眼里的金山,其实绝大多数,终究还要投入到弘农中去,虽然会有结余,那也是精打细算出来的。
武三思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或者是在神策府中,想必韦家或者是武家已经安排了人手,而这个人最清楚内情,因此武三思打着这个明目,给人一种错觉,那便是秦家家大业大,那便是运河的修筑之后,秦少游的获益极大,如此一来,整个河南府便人心浮动起来。人就是如此,一旦知道你躺着都有钱进,而自己卖了苦力能让你更加富可敌国,大家就有那么点儿吃大户的心思了。
此时整个河南郡上下,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是燃起了希望,一人一月十贯啊,这十万的民夫,岂不是一月下来,就是超过百万的钱粮?运河修一年,便是一千万贯砸了下去,这还不说。修河是需要成本的,要工具,要雇佣老匠,要提供牛马,就这,又是不知多大的开销。
可以说。这笔钱,神策府拿不出来。
问题就出在这里,神策府拿不出这笔钱,武三思却又悄悄把这事儿透露了出去,可是你想要找武三思评理,武三思大可以双手一摊,我说过吗?
没错,武三思是说过,不过这只是一些私下的言论。言辞之中,也是凌磨两可,并没有形成公文,也没有张贴告示,所以某种程度,武三思只是暗示罢了。
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假若这个时候。神策府张贴文榜辟谣,那么征募来的民夫。将会第一时间一哄而散,而且无数的怨言也会滋生出来,大家不会说自己是被人蒙蔽,从人性来讲,大家只会说,神策府言而无信。
现在武三思就站在了王琚的面前。
王琚对此人含笑。
这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让人可恨之处。这种人明明丑恶,明明浑身都散发着腐臭,明明让王琚厌恶到了骨子里,偏偏却是无可奈何,这个人……是梁王殿下啊。是上皇的亲侄儿,是天子的表亲,皇亲国戚,地位崇高。
武三思正眼都没有看王琚,或许是无心,或许是有意。
王琚的身份,他是清楚的,当初的时候,刺杀武三思的人中,王琚就在其中。
如今这两个曾经生死相搏的人站在一起,似乎早已忘了从前的事,武三思只是淡漠的道:“弘农王殿下可在吗?”
“梁王殿下,弘农王殿下久候多时了。”
武三思只是点点头,抬步而入。
……………………………………………………………………………………………………………………………………………………………………………………………………………………………………………………………………
秦少游再见武三思,态度更显淡漠了。
双方只是很俗套的寒暄,武三思依旧客客气气。
如今这二人,早已是有了血海深仇,秦少游当初整李隆基,尚且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家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而武三思,却全然不同,这个人固然和自己没有太多的情感,可是当初,却也曾携手并肩,而如今……秦少游心里只剩下了冷笑。
“殿下……”武三思依旧称呼秦少游为殿下,似乎意有所指,他自己也是殿下,却故意摆出了很低的姿态,只是含笑,道:“殿下交代的事,下官已经办妥当了,总计十万的民夫,总算是大致征募的出来,名册已经缴了上去,不知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秦少游道:“武使君辛苦。”
武三思忙是摇头:“下官不敢当,下官乃是朝廷命官,受殿下节制,出力也是理所应当,不敢说苦。”
秦少游突然笑了,他笑吟吟的看着武三思,道:“武使君休要说这样的话,若非是武使君,此事只怕不太好办啊,既然是用了民夫,这钱粮……总是要给的,也不能让人白出力,这几日,本王就会命人,输送钱粮至洛阳,武使君,此事……只怕还要再劳烦你,少不得你担待。还有,本王幕下的大匠杨务廉,也即将往洛阳,督促修河事宜,也请武使君多多关照才是。”
听说要给钱粮,武三思心里想笑,他等的就是秦少游这句话,于是不禁道:“却是不知,殿下打算给多少钱粮?”
秦少游抚案,不露声色:“武使君不是早就意会了吗?否则河南府内外,都传出每人折钱十贯的消息,武使君真是我肚中的蛔虫,本王算了算,折钱十贯,确实是靡费不少,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应当的钱,修河辛苦,即便是多赏点钱,也是理所应当,自然……就按这折钱十贯来算。”
武三思一听,却是愣住了。
其实神策府的底细,他是清楚的,折钱十贯,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如此算下来,秦少游要修这条河,只怕非要靡费两千多万贯不可,这是一笔极大的数目,任何人听了都不禁要心肝儿疼,而神策府虽然岁入高,可是每年的结余,也不过区区的几百万贯罢了,其他的开销,可都是排的满满的,不是神策军的军费,就是差役的薪金,要嘛就是道路和桥梁的养护,或是学里和新近医馆的一些开支。
这每一笔数目,武三思都一清二楚,武三思在神策府里也安插了一些人,虽然这些人的职位不高,不过这点事他是多少知道的。
秦少游哪里去拿这笔钱来?
毕竟,弘农的运河,也在同时修筑呢,虽然有的已经完工,可是有的才刚开始。
武三思本来打的就是人心的主意,现在秦少游居然如此不吝钱财,倒是让他大出意料之外,他不禁干笑,道:“殿下爱民如子,实在让人敬佩,难怪河南府上下,都称颂殿下。”
他原本还想来看看秦少游的痛苦和为难,而如今,却发现自己算盘珠子打错了,他又寒暄试探了几句,这才心情郁郁的告退而出。
……………………………………………………………………………………………………………………………………………………………………………………………………………………………………………………………………………………………………
出了神策府,武三思的心情可谓糟糕透顶,他心中不禁唏嘘,忙是回到神策府,忧心忡忡的枯坐了良久,到了傍晚时分,总算有人蹑手蹑脚的来了。
“殿下……这时候唤某来,却不知有何吩咐?”这人脸上露出焦灼之色,他本是在神策府的钱粮房里做一个小小的账房,早被韦家的人收买,一直在打探和搜罗消息,现在武三思却是通过特殊的渠道,让他来见面,这个节骨眼,这账房哪里不晓得现在神策府对内奸查得紧,现在跑来见武三思,实在有些冒风险,可是武三思唤他,他却非来不可。
武三思恶狠狠的看他,怒道:“周雄?本王问你,秦少游哪里来的钱粮修河?”
“啊……”
武三思怒不可遏的挥着袖摆,恨不得冲上去直接踹这账房一脚,厉声道:“你不是说,今年神策府的结余,至多也不过三百万吗?他们开销这样大,压根就挤不出钱粮来,可是今日,那秦少游却是轻松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