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多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8) 意谓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取得胜利,那么胜负也就
太容易知道了。
(9) “以为固”上约缺八字,据《善者》篇的类似文字,以上
两句可补足为,“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
为固。“受敌,受攻击。
(10) “之”字疑是衍文。
(11) 抶(chi翅),击。按左抶右,意谓牵制敌人之左翼,
而攻击其右翼。
善者
本篇指出善战者在作战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而陷敌于被动。
善者(1)
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 受敌(2)而不如知(3)也。故沟深(4)垒高不得以为固, 车坚兵利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 故善者制险量阻(5),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 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 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6)。故兵有四路、五动:进, 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 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默然而处, 亦动也。善者四路必彻(7),五动必工(8)。故进不可 迎于前(9),退不可绝于后(10),左右不可陷于阻,默 '然而处',□□于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 必忧。进则傅(11)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 阻,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善者能使敌卷甲趋 远(12),倍道兼行(13),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
以此薄敌,战必不胜矣(14)。我饱食而待其饥也, 安处以待其劳也,正静以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 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15)。
二百□□□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善者,指善战者。
(2) 受敌,受攻击。
(3) 不相知,互不知情。
(4) 简文“沟深”二字只残存“水”旁,据文义释。
(5) 意谓善战者能审察地形,利用险阻。
(6) 柴,陋俗为訾(zi子),怨恨。
(7) 彻,通达。
(8) 工,巧,善。
(9) 意谓进军时敌人不能阻挡前进。
(10) 意谓退军时敌人不能切断退路。
(11) 傅,借为薄。薄,迫。
(12) 卷甲,卷起铠甲。趋远,向远方急进。
(13) 一天走两天的路。
(14) “战必不胜”是指敌方说的。
(15) 不还踵(zhong肿),犹言不旋踵。意谓冒锋刃而不后退。
五名五恭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
合为一篇。《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付五种不同的敌军。《五恭》论述
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1),三曰刚至(2),四曰{目力}忌(3),五曰重柔(4)。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5);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目鸟}忌之兵,则薄其前,譟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6)之。 五名
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7)。三举而恭,军失其事(8)。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9)。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10)。
五恭
二百五十六(11)
(1) 轩骄,疑是高傲或骄悍之意。
(2) 刚至,“至”疑借为{忄至}(zhi质)。刚俊,刚愎(bi必)自用。
(3) {目力}忌,下文作{目鸟}忌。{目鸟},{目力}皆从目声,疑当读为冒。
冒,贪。忌,疑忌。
(4) 重柔,极其软弱。
(5) 意谓用示弱的办法对付强敌。
(6) 回,围。
(7) 军队征集不到粮草。
(8) 失其事,误事。
(9) 见诈,受骗。
(10) 相错,交替使用。
(11) 据篇末所记字数,本篇除《五名》、《五恭》外,还应有一
段,但在整理过程中没有发现。
'兵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分析了作战失利的各种因素,提出军队要行
“起道”的主张。
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难敌国兵之所长,耗兵也。欲强多(1)国之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屈(2)之兵也。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3),陵兵(4)也。器用不利,敌之备固,挫兵也。兵不……明者也。善阵,知背向(5),知地形,而兵数困,不明于国胜、兵胜者也。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6)者也。兵失民,不知过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信疑者也。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兵见善而怠(7),时至而疑(8),去非而弗能居(9),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10),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11)。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
*
*
*
……之兵也。欲以国……
……内疲之兵也。多费不固……
……见敌难服,兵尚淫天地……
……而兵强国……
……兵不能……
(1) 强多,勉强增加。
(2) 屈,竭尽。
(3) 意谓设防坚固,但抵挡不住敌人进攻的器械。
(4) 陵兵,被欺凌的军队。
(5) 背向,指行军布阵时的所向或所背。如《孙子·军争》: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同书《行军》:“平
陆处易而右背高“,《司马法·用众》:”凡战,背风背高,
右高左险“之类。
(6) 金,时机。
(7) 见善而怠,见到有利条件而怠惰不前。
(8) 面临良好战机而犹豫不决。
(9) 抛弃错误,但又不能照正确的去做。
(10) 《六韬·文韬·明传》有一段类似的话,“龙而敬”作“恭
而敬“(参看注⑩)。龙、恭二字古通用,但此处上下文
为“贪而廉”“弱而强”,而字前后二字义正相反,恭、
敬二字义重,疑有误。一说“龙”借为“宠”。
(11) 《六韬·文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
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
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文字与本篇相近。但
本篇的“止道”“起道”,从下文“行止道”“行起道”二语
来看,似是两种道的名称。疑“止道”指停滞、灭亡之
道,“起道”指兴旺、胜利之道。
将义
本篇提出将帅必须具备义、仁等品质。从文中可以看出,要求义是为
了立威严,使士卒效死;要求仁是为了克敌立功。可见此所谓义、仁与儒
家所说的仁义不同。《孙子·计》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可参考。
义将(1)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2)。故义者,兵之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军不槫则无名(3)。故信者,兵之足也。
将者不可以不智胜,不智胜(4)……则军无□。故决(5)者,兵之尾也。
将义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篇末亦有篇题,作
“将义”。从文义看,以作“将义”为是。
(2) 卒弗死,士卒不肯效死。
(3) 名,功绩。
(4) 简文胜字及其下重文号疑是抄书者多写的,原文当作:
“不可以不智,不智……”。一说“不智胜”当读为“不知
胜,不知胜即不智。
(5) 决,果断。
'将德'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提出了不轻敌、赏罚及时等将帅应具备的
品德。本篇除最未一简外,次序都不能确定,释文中各简都提行,不连
写。
……赤子,爱之若狡(1)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2),将军……
……不失,将军之智也。不轻寡(3),不劫于敌(4),慎终若始(5),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逾日,罚不还面(6),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1) 狡,年少而美好。
(2) 芥,草芥。土芥比喻轻微无价值的东西。此数句意谓
将帅之于士卒,平时须爱护,敬重,该用的时候又要
舍得用。
(3) 不因敌人数量少而轻视它。
(4) 劫,迫。意谓不为强大的敌人所吓倒。
(5) 《老子》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可参考。
(6) 还面,转脸。
将败
本篇列举将帅品质上的种种缺点,这些缺点都会导致战争失败。
将败(1)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于位。四曰贪于财。'五曰'□。六曰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2)。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多败者多失。
(1) 此是篇题,单独写在一简上。
(2) 贼,残暴。
'将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分析了造成将帅作战失利的种种情况。此篇
内容与《将败》篇相关,文例、字体也相同,可能本为一篇。疑《将败》篇
末“多败者多失”下即紧接本篇文字。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1),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2),无资而有资(3),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4),可败也。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败也。七曰,师老(5),可败也。八曰,师怀(6),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十曰,兵□不□,可败也。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7),可败也。十四'曰',□□□备,可败也。十五曰,日暮路远,众有至气(8),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9),可败也。十九曰,军淮,众不能其将吏(10),可败也。廿曰,多幸(11),众怠,可败也。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不能(12),可败也。廿四曰,暴露伤志(13),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14),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15),可败也。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16),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阵,出于夹道(17),可败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于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后虚,忧后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1) 意谓军队行动茫无目的。
(2) 以上两句意谓收用乱民和败卒来打仗。
(3) 本无实力而自以为有实力。
(4)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是非问题上总是争执;在谋
划大事时,总是辩论争吵,不能作出决定。
(5) 士卒长期出征在外,不得休息。
(6) 士卒有所挂念。
(7) 以修筑军事要塞为事,使士卒劳苦。
(8) 至,疑借为{忄至},怨恨。
(9) 偷,苟且敷衍。
(10) 淮,疑借为乖,不和。众不能其将吏,意谓士卒与将
吏的关系不好。
(11) 幸,偏爱。
(12) 与,亲近,交往。不能,无能之辈。一说与借为举,
意谓举用无能之人。
(13) 士卒暴露于野外,伤其心志。
(14) 临战之前军心涣散。
(15) 恃,凭借。意谓所凭借的是敌人的斗志消沉。
(16) 做的是伤害人的事,靠的是阴谋诡诈的手段。
(17) 夹,疑借为狭。
'雄牝城'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主要论述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在地形上
的特点。
城在渒泽(1)之中,无亢山名谷(2),而有付丘(3)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流水,'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4),毋回名水(5),伤气弱志(6),可击也。城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尽烧(7)者,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8)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9)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10)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1) 渒泽,小泽。
(2) 亢,高。名,大。
(3) 付丘,疑即负丘,两层的丘。
(4) 营军,安营。趣舍,行军。
(5) 回,环绕。名水,指大江大河。
(6) 伤气,损伤士气。以上几句之意,疑谓行军安营不要
绕着大河走,否则会沮丧士气。
(7) 烧,疑借为硗(qiao敲),坚硬贫瘠的土地。
(8) 泛水,积水,与流水相对。
(9) 发,疑借为沛。沛泽,大泽。
(10) 牝(pin聘),雌。牝城与雄城相对。
'五度九夺'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指出作战时针对自己一方的不利条件应该避
免什么,以及为了挫败敌军应当争夺什么。
……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1),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数百里(2),此程(3)兵之极也。故兵(4)曰:积(5)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接和(6)。□'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7)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8)既明,兵乃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9)。四曰取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八曰取□。九'曰取其所读(10)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四百二字
(1) 大数,大要。
(2) 此句有缺文,据文义,原文似当为:“况近者数里,远
者数百里“。
(3) 程,衡量。
(4) 兵,指古兵法。
(5) 积,委积,指粮草。
(6) 接和,与交和同意,两军对垒。
(7) 习,训练。
(8) 五度,指上文所说“积弗如,勿与持久”等五事。
(9) 津,渡口。
(10) 读,借为独。
'积疏'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主要阐述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
佚劳六对矛盾的相互关系。此篇字体与《五度九夺》篇相同,可能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