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大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雄大爱-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很好。有时候走在路上,他把人拉住,某某,你这个问题做得怎么样了?还要努力啊!所以大家都觉得领导同我们那么融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也要卖力,再不卖力就对不起他,他交代什么事情,大家都愿意做。
  我在查阅资料时特别注意到二机部的李觉副部长也在邓稼先主持的扫盲班上听过课。由于他经常在外地,就请邓稼先给他“开小灶”,进行“启蒙”教育,为他揭开神奇的原子世界的奥秘。许多核工业的老领导都是从邓稼先那里知道了在公元前420年希腊科学家德谟克利特便创立了原子论。经过2000多年的沉寂之后,在20世纪初,原子物理异军突起,取得的成果令人眼花缭乱。
  1911年,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创立了原子核物理模型;
  1932年,德国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9年,德国的科学家哈恩发现了核裂变。
  不久,匈牙利科学家利奥·西拉德最先确认,用快速中子轰击铀核,在一定情况下,会引起原子大爆炸,其威力是不可想象的!西拉德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看出,倘若希特勒掌握了这种武器,那么他就会称霸世界。于是,西拉德找到了爱因斯坦,请求这位世界上最着名的大科学家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说明情况。
  罗斯福收到这封信的2年零4个月后,才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密令。这样,美国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洛斯阿莫斯开始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从而运筹了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又称“曼哈顿工程”。他的最大贡献是指导美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有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美誉。
  那个时候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的参与者们普及核物理知识的手稿今天看来还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为了让邓稼先的手稿发挥最大作用,许鹿希在邓稼先去世以后,把邓稼先当初为年轻大学生授课的笔记手稿整理好收藏了起来。这其中最主要的有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还有群论,这三个是不保密的。当时在整理时许鹿希就想,以后如果有机会印出来就好了。
  《邓稼先文集》于2003年出版,2004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的40周年纪念,也是邓稼先80岁的冥寿。
  邓稼先的手稿,90%还在保密室里保存
  在采访中,我问许鹿希,这本文集对后来做这方面工作的人有什么意义?
  “ 对了,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出版《邓稼先文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中的许多内容都非常珍贵,属于首次披露,是邓稼先参加核武器研制工作期间为在核事业路上跋涉的年轻人总结出的基础科学知识。邓稼先的手稿,如果是100%的话,现在有90%还在保密室里保存,文集中出版的这些顶多是10%。另外,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以后,在邓稼先的组织领导下,有100多位科学家,就是他们这个单位的同事吧,把他们设计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血写成了一本很厚很厚的书,这本书叫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总结》。这是一本巨着,这本书到现在为止还是保密的。我曾经问过他们单位的人,这本书为什么现在还不能拿出来?回答是:只要一公开,各个国家拿着这本书,照着样一步一步就做出来了,这就叫核扩散。所以邓稼先还有很多着作都在他单位的保密室里。”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6)
说到这儿,许鹿希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停顿片刻,接着说,估计我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解密了,来不及了。如果把他全部的着作出版,估计要很长的时间,50年或100年。那个时候就完全解密了。
  75岁校对101万字的《邓稼先文集》
  2002年3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准备出版邓稼先的文集,寻找邓稼先文章的时候发现,除了封存的“绝密”材料外,几乎没有文章可编,上世纪50年代邓稼先公开发表的4篇论文,总共只有一二十页,眼看文集就要落空。幸亏许鹿希珍藏了邓稼先三部专着的手稿,才使文集得以汇编。用“珍藏”两字一点也不过分,这三部手稿每页纸都用塑料袋套住,精心保存。这三部作品是邓稼先在1986年临终前写下的,是原子武器研究的专用教材!
  半个世纪前的博士论文和《物理学报》上的文章,其复印件难免有不清楚的地方,邓稼先的表侄葛孟曾细心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了辨认。许鹿希更是用放大镜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字母仔细校对。《邓稼先文集》的出版用了6年的时间,那一年许鹿希已经75岁了。
  许鹿希欣慰地说,这是她进入老年之后十分艰难的一次奋斗。
  在这里,我特别想告诉读者,20多年来,许鹿希为邓稼先出版书籍、文章,没有向他的单位要过一分钱,也没有要过一个人手帮忙,一切都由许鹿希和她的亲人们承担。
  两个6年加一个5年,算上采访的时间,共用了20年还要多的时间,许鹿希说:“我和邓稼先之间没有首饰相送,物质上的享受也没有,朝朝暮暮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5年。但是,我知道他需要什么,他知道我需要什么。我把《邓稼先文集》整理出来,是想让更多的青年才俊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因为,这本书的专着部分是邓稼先的手稿,属首次公开出版,弥足珍贵。书中的三部专着是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入门基础,有人戏称为‘敲门砖’。”
  许鹿希说,她特别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年轻人能够明白才学和知识与中华民族强盛的关系。她说邓稼先也会愿意这样做的,只是他走得太快了,最后一年在医院里的短暂时间都用来为我们国家写那份建议书了。想一想,我们现在一个天上,一个人间,我把邓稼先想要做的事情完成了。当然,文集作者的署名是邓稼先。
  他们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还这么默契和同心。这一切,不要说他们那一代人感慨,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
  文集出版的那一年是2003年,邓稼先已经逝世17年了。令人欣慰的是,这本文集出版以后,还获得了2004年第14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12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第14届中国图书奖的获奖书目。《*年谱》《*手迹选》《*画传》也同时获奖。
  ……刚刚您拿出中国图书奖证书的时候,我以为是奖给您的,因为这本书是您全力出版的。
  “是奖给邓稼先的。虽然是我整理好了给出版社的,并且帮出版社校对,但是,这毕竟是邓稼先的心血,可以说是物归原主吧。我在校对这本文集时,弄得很细,基本上没有出错,得了这个奖,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这本文集是我自己来完成的,这一点非常自豪。出版社也很高兴,中国图书奖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他们的荣誉。”
  ……您真是追求真正爱情的典范!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7)
“你看过《居里夫人传》是吧,里面有一个小故事,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居里先生被马车撞了,当时就去世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悲伤,他的家人非常沉痛。第二天的时候,该居里先生上物理课了,教室里学生们都坐好了,就等着居里先生来上课,这时有人说居里先生不在了。这一说不得了,学生们在惊讶的同时,也在问今天的课还能不能上了,大家没想到的是,一打上课铃的时候,居里夫人穿了一套黑衣服稳稳地走上讲台,把书本翻开,第一句话就说居里先生上次讲到第几页,第几段,今天我接着往下讲。从此,这个物理课就是居里夫人替居里先生继续讲下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这就是深沉的爱,她完全能够理解居里先生要干什么,对吧?居里先生就是要把这个课讲下去,所以这个比任何的纪念都有意义。所以,我知道邓稼先如果活着的话,他就会把这部文集出版。内容只要能够公开的,他都会集结起来,因为这些非常有用。对于参与搞核武器工作的年轻学生或者研究生来说,这是基础。另外一点要说明一下,一般的像邓稼先这样院士级的科学家,很多人没有时间,有些人甚至不屑于去讲最基础的课程,而是去搞自己所专心的那一个最尖的、最偏的、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邓稼先在这方面非常好。他不计较这个,许多讲稿都是在半夜里写的,然后白天给年轻的同事们讲。”
  ……能够刊印的这些手稿,您是怎么拿到的?
  许鹿希说:“因为邓稼先的讲稿有一部分不保密,在他病重期间拿到家里来了,他在医院的时候我们聊起过这些手稿,他告诉我,他写的这些东西还非常有用,是给年轻人打基础的。他最后希望写一部80万字的大书,可是因为要给中央写建议书,没有时间了,等他写完建议书以后,很快就不行了,一天到晚得输血呀,所以后来80万字群论就没有写完,只写了大约四分之一。他曾经跟我说过,他说希望病情能够稍微稳定一点,他就可以继续把群论写完。邓稼先想从电动力学、量子场论、群论,一部分一部分往下写出来,成为系列吧。他曾经跟我谈过,他想这样对培养年轻人非常好,可是他没做完就不在了。我想这个出版工作要靠别人做,没有人肯做,就是说还是我做比较合适。”
  ……您比较了解?
  “ 我一点都不懂,可是我非常细心,出这本文集的时候,公式有时候很复杂,有的公式一页纸写不完,很长,很容易排错版。我就拿着邓稼先的原稿一点点地对。”
  ……您75岁了,出这个书一点一点地对?
  “对,我想这是非常值得的,2003年我75岁,如果那时候不出的话,再往后,我生病住院住了几个月,我就没有那个精力了。”
  ……很费劲?
  “很费劲。
  “这就可以回答上次你问的那个问题,夫妻之间的爱情不仅表现在卿卿我我或是朝朝暮暮呀,或者像电视上的有各种表情,外在的。”
  ……对,您是很深沉的。
  “是很深沉的,我理解他需要什么,他也理解我,这是最好的。”
  ……邓稼先去世很多年了,您还在想着为他出书,实际上就是上次您说你们从结婚那天,彼此就有了托付。您对邓稼先的这种深沉的爱,是跟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核事业联系在一起了。
  “ 我希望是这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章 天上人间情未了(8)
……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那你这么理解就是夸奖我了,我希望是吧。也很高兴你能够理解我们。”
  看着文集中邓稼先的照片,我反复地思量着。照片上的邓稼先穿的衣服还是老样子的中山装,但是他的神态告诉我们,他并不需要自己的爱人给弄多漂亮的、多时髦的衣服。
  许鹿希也一样,甚至在他们聚少离多的28年中,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祝福,但是她没有怨言。
  你会跟你的爱人分开多久?
  在我知道了邓稼先和许鹿希的故事以后,我曾经给身边很多人讲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也曾经问过许多人,如果你有这样一个爱人,让你们分开很久很久,你会怎样?我得到的很多回答是沉默。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许鹿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从不隐瞒自己终身的承诺:“无论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我始终不变。
  “我通过采访100多人了解了邓稼先的事业。虽然我们分别28年,他又那么快地离开了人世,但是我介入了他的工作,反而感到离他更近了,我感到我们没有分开,我们始终在一起,因为有心的承诺。”
  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跟许鹿希第一次接触,我就觉得她的目光非常地温和,是话语间透着智慧的一位女性。接受智慧之人的启迪,当然是很容易的。
  许鹿希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过去那段不寻常的日子。她用温润的眼光看待28年的分别。但是,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现实中的困难会磨平所有的浪漫和幻想。
  “我没有怨言,家里这边,孩子和老人是我管,我的工作也干得不错。我理解他,他在1958年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跟他说‘我支持你!’那年我30岁。
  “从那时到现在,我一辈子都是支持他的。这种支持从没有因为任何原因包括我已经是年迈之人而放弃。他是在1986年去世的,因为邓稼先走得太快了,他得癌症的时候7月31号住院,再转过来7月29号去世,他实际上得病以后只有363天,这个时间非常短促,中间做了2次大手术,3次小手术。最紧迫的就是在363天里,邓稼先都在思考和撰写我国今后核武器进展的建议书。他最后的时间非常紧张。算起来,他一生整个的过程,没有留下一点时间给自己再整理一下还没写完的书稿和论着。所以在他去世以后,从1986年到现在的23年间,我想尽了办法,采访了很多人,只为了了解他,了解他们那一批人!
  “我已经80多岁了,我很高兴我们之间能有这样长久的感情。他对得起我,我对得起他!”
  在采访中,许鹿希曾经多次问我:“我讲这些你能理解吗?我们能沟通吗?”
  不能说我对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爱情理解得多么透彻,因为他们的爱是大爱,是超凡脱俗的爱情。但是,至少我可以理解,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爱情与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利益联系起来了。
  他们的爱是高尚珍贵的,是穿越时空的。
  许鹿希说:“让我们的孩子和后代都觉得,这一对夫妻是真正的夫妻。只可惜他去世太早,走得太急。”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世间没有特别完美的事吧。
  在人间,许鹿希仍然坚守着那一份永恒的爱情。而邓稼先则在天空中深情地凝视着她,微笑和朝霞相映,目光和阳光相融??
   。。

第十六章 邓稼先和杨振宁(1)
第一个要见的就是邓稼先
  1971年夏天,邓稼先的老朋友、享誉世界的美籍华人杨振宁先生从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自1945年离开祖国20多年后首次回国。在杨振宁先生开出的会见人名单中,第一个要见的就是邓稼先。
  周恩来总理立即将邓稼先召回北京。那是进入夏季后气温比较高的一天,当他推开自己家房门站在许鹿希面前时,许鹿希不禁大吃一惊,她感到自己的丈夫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从1958年到1971年,这是一次极不寻常的相见。许鹿希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邓稼先穿着旧灰制服和绿军便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当年那么英俊高大的汉子,如今都有了白头发。
  分别那么久,他们突然见面,彼此相望,谁都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还是邓稼先说话了:
  “家里都好吧?”
  “好好??”许鹿希连着说了几个“好”字。
  这时,许鹿希才回过神儿来。这么久了,一点音信都没有。许鹿希有些不自然地走近邓稼先,想接过他手里的提包。当她的手拉住提包的时候,邓稼先却把提包也抓得紧紧的。分别的时候他们是30多岁,1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们都是40多岁的人了,是生疏了,还是人到中年?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地抓住一个提包,相对无言。
  好一会儿,许鹿希强忍着就要流出的眼泪问:“你回来啦?”
  邓稼先没有回答,只是松开提包去拉许鹿希的手。提包掉在了地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刻,泪水在无声地流淌。
  许久,邓稼先才说:“你还记得我说过的老朋友杨振宁吗?”
  “记得,记得呀。”
  “他回来了。”
  “那你回来是??”
  许鹿希想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