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牵制命令看似简单,却远没有书面上写的那么容易。因为这个命令最大的前提是,尽可能保证zhōng yāng集团军群中的有生力量。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用士兵的生命去拖延苏军的行动。所以博克在见到这份命令后,又将莫德尔叫了回来。毕竟在前线指挥部队的是莫德尔,他比博克更清楚前线的战况。
得到能动用后方第5集团军命令的莫德尔底气足了不少,他立刻提出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时在某个苏军最想夺取的地段,依靠修筑的防线进行阶梯式防御。依靠防御来拖住对面的西方方面军主力。
在第一道防线上,德军不需要死守。让苏军在遭遇些微挫折后便能轻易攻取。然后从第二道防线开始,逐渐加强防御力量。之后每一条防线既不能抵抗得太厉害,让苏军认为无法攻取。也不能让苏军毫无障碍得轻易夺取。每一条防线都要做到,让苏军以为再多投入一个师就能攻取,而如果再投入一个师后依然无法占领就放弃的程度。这样就能像个诱捕猛兽的陷阱一样,让苏军既不能轻易吃到诱饵,又不甘心放弃。从而牢牢牵制住苏军视线。而德军也能依靠修筑的防线,将自身损失降到最低。
虽然莫德尔没有具体说将哪个地段作为诱饵。不过博克和他的参谋们都知道莫德尔指的是奥尔沙。苏军想打通奥尔沙陆桥已经不是个秘密。奥尔沙陆桥上也有德军修筑了近半年的防御工事。用来完成这个作战计划最合适不过。
不过博克也有顾虑,虽说元首说过,在前线指挥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认为可以放弃的地方。但一旦放弃奥尔沙,之后想要夺回斯摩棱斯克的军事行动就必然将遭到重大损失。因为想要重新夺回斯摩棱斯克,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只能再次跑过奥尔沙陆桥两端的沼泽地带,然后重新合围斯摩棱斯克。这个军事行动必然会遭到苏军拼死抵抗。没有人会在同一个地方犯上两次相同的错误。
莫德尔的第二个计划要大胆的多。
莫德尔在计划中主张主动出击。在某个区域一举合围大批苏军部队,在将包围圈内的苏军部队短时间全部吃掉后立刻后撤。让苏军在该区域的防御上出现真空地带。然后迫使苏军调动部队重新部署防线。这样就能让苏军将大量时间浪费在部队来回调动上,从而牵制住苏军。更重要的是给苏军指挥官心中留下一个暗示——只要你稍有松懈,敢稍微减弱某个地区上的防御。我们德军就能在你减弱防御兵力的区域挖出一个缺口。然后你就给我忙着来回调动部队和发送阵亡单通知吧。从而迫使苏军不敢随意调动西方方面军中的部队,完成元首交付的任务。
对于这个计划博克依然持保留态度。这个计划看似不错,但风险很大。首先参加进攻的部队必须行如风,徐如林,急如火,稳如山。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包围网,同时清剿完包围圈中的苏军部队。然后还必须在苏军的反击中安全的撤回来。更重要的是选择的目标要合适,即不能小得让苏军无动于衷,也不能大的超过德军的胃口。对于几乎全是步兵的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来说,要执行这个计划难度高的难以想象,能执行这种任务的部队博克扳扳手指都能算出来。最后即便计划成功了,你又能否保证出击的德军损失数量不会影响到zhōng yāng集团军群与元首之后的战略。
博克与他的参谋们商量了半天,权衡利弊后最后选择了第一个方案。虽然主动出击后的胜利消息更容易鼓舞士气。但风险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苏军的反击方向以及力量难以推测。与冒险的主动出击计划相比,博克还是愿意选择较为稳妥的防御计划。毕竟苏联西方方面军的目标还是很明显的。
得到博克命令的莫德尔立刻返回前线,组织他的第2、5集团军准备防御战。可没几天,莫德尔的计划便被打乱了。
博克收到布劳希奇送来的,一字不差写着元首回电的命令让博克稍微一愣。与众参谋们围着地图研究了半天后,整个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司令部一致认为必须去救北面的第3装甲集群。否则一旦第3装甲集群被击溃,zhōng yāng集团军群与北方的联系就将被苏军完全切断。而没了来自第3装甲集群的北侧掩护,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在之后也不要在苏德战场上混了。更重要的是,如果zhōng yāng集团军群丢掉了第3装甲集群,那上至博克元帅,下至指挥部一干众参谋有近乎百分之百的可能xìng,全部被元首送进苦役营。所以无论是从战略,战术还是自身考虑,博克都必须下令去救助第3装甲集群。
接到博克的命令,莫德尔立刻全盘推翻了他之前的计划。在他位于奥尔沙的指挥部内,莫德尔就像只带着小鸡仔们的母鸡,他带领着身后一连串的参谋们围着作战地图转了一圈又一圈。
莫德尔认为直接拍部队去支援第3装甲集群是不现实的,先不论部队出发后能否顺利、及时与第3装甲集群汇合。这样单纯的急行军也不符合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的利益。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围魏救赵。在某个区域在解救第3装甲集群的同时,顺便给予苏军打击。同时完成博克与元首的任务。
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战术大师”莫德尔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突破点。位于斯摩棱斯克东北面,维捷布斯克正西面,苏联第14集团军与后方结合处的杰米多夫。只要拿下杰米多夫,就能切断维捷布斯克与斯摩棱斯克的铁路联系,然后顺着铁路线将整个苏联第14集团军一举合围。
莫德尔的想法不出所料遭到博克反对。攻占杰米多夫的计划实在太冒险。博克认为在你出击的时候,你的后背就暴露在斯摩棱斯克面前,苏军绝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两人争论了整整一天,在莫德尔一再保证他已做好万全准备后,博克妥协了。于是在6月20rì,先前一直处于防御状态的zhōng yāng集团军群出击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22】………
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的主动出击一开始并没有被苏军放在心上。 欢迎来到阅读从叶廖缅科到华西列夫斯基都认为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的主动出击只是为了配合他们北方集团军群的牵制攻击。毕竟受奥尔沙陆桥出口宽度限制,如果不是从奥尔沙陆桥两翼突破,斯摩棱斯克就是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一颗钉子。
不过随着21rì,德军开始调头北上,22rì攻击杰米多夫开始,所有苏军指挥官都认为事情没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于是在23rì,刚刚完成包围圈的科涅夫接到jǐng报,德军很可能将目标盯在加里宁方面军身上。
莫德尔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像2个月前那样,让自己的部队不顾来自斯摩棱斯克的威胁,径直北上袭击苏军侧翼。没有人会在同一个地方,犯上两次相同的错误。控制着斯摩棱斯克的苏军一定不会放弃袭击第5集团军后方补给线的机会。
莫德尔仰仗的就是苏军对斯摩棱斯克的重视以及位于斯摩棱斯克南面的苏联第30集团军这个软肋。
斯摩棱斯克南面的第30集团军与他们的指挥官不能说是无用的废物。但与他们北面的第14集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相比,第30集团军的表现在苏军整个冬季行动中,只能用“打酱油”来形容。面对莫德尔指挥的第2集团军一部,这支负责在左翼突破德军防御,配合第14集团军后方合围奥尔沙陆桥德军的部队在过去的数月不仅中寸步未进,寸土未得。更是被德国第2集团军一部牵着鼻子在原地转了半天后,反而丢掉了后方补给线。要不是斯大林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北面的列宁格勒,外加西方方面军总指挥铁木辛哥成了替罪羊,第30集团军的指挥部全体人员恐怕早被送上军事法庭了。
第30集团军成了苏军西方方面军的软肋。莫德尔指挥着第2集团军一部向前猛攻,后方的第5集团军一部则紧随其后,装出一副强攻苏联第30集团军的样子。
莫德尔一发力,苏联第30集团军立刻一阵鸡飞狗跳。
在第30集团军一连串告急电报中叶廖缅科乘车到达第30集团军的指挥部。一见到第30集团军的指挥官,叶廖缅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顿乱骂,将第30集团军的指挥官和众参谋们吓的不轻,接着便是对着指挥官一顿拳打脚踢。在被众人匆匆拉开后,叶廖缅科还不停咒骂着,随后又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他一把掏出枪威胁道:敢后退就立刻枪毙你!
尽管叶廖缅科又是谩骂,又是拳打脚踢,又是枪毙威胁。第30集团军的表现依然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对莫德尔来说,苏联第30集团军除了人数较多,装备较为整齐外根本算不上一个对手。
莫德尔才不管陆军最高指挥部那条:不准将部队分散使用的命令。也不理会部队编制。他将第5集团军拆分成数股小部队分派到第2集团军各前线部队中。
向西!向西!向西!
直到彻底击垮苏联第30集团军之前,第2与第5集团军混编的部队就一直向西。
叶廖缅科见南线有向崩溃的方向发展,担心一旦德军击溃第30集团军后,更南面失去侧翼威胁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很可能用他们最擅长的高速突破,后方合围的战术反过来一举切断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之间的联系。这个脾气火爆的苏军高级将领坐不住了。他开始调动驻防斯摩棱斯克的苏军向南支援第30集团军。
其实叶廖缅科根本不用担心更南面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的威胁。因为德国第4装甲集群的对面还有两个更棘手的敌人——戈利科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马力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
叶廖缅科的调动命令正中莫德尔下怀。“战术大师”立刻让早已等待多时的部队冲出奥尔沙陆桥开始攻击杰米多夫。
由苏军控制的斯摩棱斯克开始向北直到由德军控制的伊尔门湖南岸,整个加里宁方面军负责的战区与西方方面军负责的北部战区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苏军与德军都没有了所谓的“前线”与“后方”。
整个战场就像盆未搅匀的sè拉,身穿灰sè军装的德军与身穿土黄sè军装的苏军混杂在一起。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另一边,作为德军42年夏季主攻方向的苏联北方土地,由拉脱维亚开始至列宁格勒,甚至到拉多加湖东岸的土地上,这片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苏德双方的主力部队围绕着列宁格勒这座北方重城展开血战。
克鲁格指挥着他的第4集团军由东向西一步步向列宁格勒逼近。伏罗希洛夫坐镇列宁格勒城区指挥部内,时刻紧盯着防御地图。在他的指挥下苏军一步不退,在连接拉多加湖与芬兰湾的涅瓦河西岸借助地形优势将东面的第4集团军死死顶在河岸另一边。
涅瓦河由拉多加湖开始先向南流淌,随后向西在流经普什金东北面3公里处再转向东北,最后经过列宁格勒市区流入芬兰湾。这条长约75公里的河流在流入列宁格勒之前成为一条环绕列宁格勒的天然防御工事。
克鲁格见光靠步兵强攻难以渡河,边将后方的重型火炮拖至河岸边在空军掩护下对着河对面的苏军猛烈炮击。4天后,第4集团军前锋终于在己方火炮与空军的掩护下渡过涅瓦河。可是成功渡河的部队数量太少,又被对面的苏军火力给压制在河畔进退不得。结果克鲁格被堵在涅瓦河河畔整整一个星期,却连一座浮桥都没有架起。
第4集团军西面,负责列宁格勒包围网南侧的第9集团军运气要好得多,嗯……也坏得多。他们不用担心苏军依仗涅瓦河地形的防御,因为他们一头撞在了苏军在涅瓦河南面修筑的防御工事。
苏军在普什金北面至芬兰湾岸边修筑了一连串环形防御工事,以弥补涅瓦河在这个位置转向流入列宁格勒市区后出现的防御缺陷。
第9集团军在苏军这条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与克鲁格一样,第9集团军的指挥官阿道夫·斯特劳斯只能将手中的所有火炮全部拖到普什金,希望用密集的炮击来瓦解防御工事内苏军的抵抗意志。不过与第4集团军相比,阿道夫·斯特劳斯还需要担心来自东面德军包围网中的苏军大部队的反扑。
6月24rì,克鲁格见自己始终无法突破涅瓦河防线,心急如焚。这个少数知道任海济在42年攻势中真实目标的德军高级将领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从作战目标上来看,他至少还有三个月时间。但克鲁格知道他最多只有一个月时间,他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将战线压迫至列宁格勒市区。否则他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占领列宁格勒,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内占领列宁格勒,那元首之后就死定了,当然他自己也死定了。
6月24rì同一天,第9集团指挥官阿道夫·斯特劳斯赶到克鲁格所在的纳济亚。两个集团军指挥官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后,两人同时改变策略。第9集团军将战略重心向西移动,试图将控制区域扩张到芬兰湾沿岸,而第4集团也不再由zhōng yāng强行突破,开始向施吕瑟尔堡移动。
一接到前线送回的德军调动报告,伏罗希洛夫就知道围绕着列宁格勒的战局在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列宁格勒城外在芬兰湾沿岸的防御工事距离城区不到5公里,如果德军推进到那里,那整个列宁格勒城区都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而另一边,施吕瑟尔堡就位于涅瓦河在拉多加湖的河口。如果德军占领涅瓦河后再强行渡河,那负责防御的苏军不仅将完全失去先前的兵力交叉防御优势,列宁格勒更将失去一条横跨拉多加湖的重要补给线。伏罗希洛夫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开始调动的同时,伏罗希洛夫也下了多条命令。
鉴于德军与芬兰海军封锁住了芬兰湾的出海口,波罗的海舰队除了运送补给外无所作为,那海军就干脆变成陆军算了。海军水手们拿起步枪,走下舰船投入地面战斗。士兵在河岸边严阵以待,列宁格勒的居民们则与市民们一起挖掘战壕。
整个列宁格勒一点也看不出被围困的迹象,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士气高昂。每个人都认为这场围困就和41年一样,只是暂时的。最迟只要到冬季,这场围困战就会结束。苏军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他是为自己的祖国在战斗,他们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战争。
继续向西。
莱茵哈特的第5装甲集群依然沿着普斯科夫湖向北前进。在“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带领下,第5装甲集群势如破竹。莱茵哈特将手中仅有的三个装甲师一字排开,将阻挡在自己面前的苏军打得丢盔弃甲。如果不是补给不畅,如果不是列宁格勒新组建的海岸集团军(由海军组成的陆军集团军)及时赶到,恐怕第5装甲集群早就冲到芬兰湾,将苏联整个西北方面军砍成两段了。
与莱茵哈特相比,更西进攻爱沙尼亚的第16集团军rì子就难过得多了。
虽然早就判断出苏军的进攻方向,虽然早就预料到苏军的反应,虽然早猜到会遇到猛烈抵抗。但当真遇到时,布施还是依然满头大汗。
第16集团军依然被堵在边境线上没能前进半步。除去苏军占据地形优势外,第16集团依仗的“骷髅师”与苏联第一近卫坦克师在城市内混在一起。双方在城市内你来我往,谁都没能击溃对方。
“骷髅师”被堵在路上,布施设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