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少帅-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不是,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巅峰。众所周知,高锡青铜兵刃虽坚硬,但劈砍易折断,秦国的兵器工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金属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铜兵的柔韧性。因此,强大的秦军就是凭借这些青铜铸就的金戈铜剑、强弩利矛,灭六国、统一华夏,创造了青铜古兵器最后的强音。
  但是,秦国用青铜而不用铁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标准化生产的问题。
  青铜兵器多为铸成,而不是如铁器的煅成。铸,可以让生产出来的武器更标准,而且制造速度更快。事实上在东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只是在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兵器制造工业上,秦国体现得尤其突出而已。秦国精密的规范管理章程、责任到人,青铜兵器产品也都具有统一、严整的尺寸与生产质量标准。
  春秋时期的典籍《礼记?月令》篇(约成书于公元前620年前后),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记载(这段记载另见《吕氏春秋》卷十《孟冬纪》),也就是说在生产的产品上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并设置了政府中负责质量的官员职位“大工尹”,目的是为了考查质量,如质量不好就要处罚和治罪。
  后世秦俑坑出土的铍、戈、戟、矛等大量兵器器身都铭刻有制造管理者、工厂和工匠的名字。秦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剑,剑身的8个棱面游标卡尺测量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完整的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打磨痕纹理细腻、来去无交错,且全部垂直于剑身中脊线,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此外,在秦俑坑中发现的多件青铜铍,尽管在制造时间上前后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竟然能够完全一致,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
  让后世专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而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不仅如此,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军队是5万人左右为强盛时的罗马军团也不过几十万人。
  为一支100万的军队提供兵器,是一个可怕的任务,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月里,秦国的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必须开足马力,日以继夜。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除了铸造之外,还有“化、线、制”。
  所谓“化、线、制”,便是指:标准化、流水线、责任制。
  标准化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零件通用。后世众所周知的一个问题,秦始皇有十分强烈的标准化“嗜好”,他似乎想将一切能够标准化的东西都标准化,无论度量衡也好,文字也好,又或者路面多宽,车的样式,甚至人的打扮,但凡他觉得可以统一的,都要统一。很显然,兵器更加不能例外。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的兵工厂。这是为了保证所有士兵使用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以及方便某些复杂兵器战场损坏后的重新组合再使用,譬如弩。
  流水线,这个不用多说。秦国也有流水线,工匠经常只做兵器的某一部分,其余部分则由其他工匠各自完成,最后再由人专门组装。因为有标准化生产在前,所以这件事在秦国不算困难。
  责任制。秦国强大国力的最终来源是一个字:法。责任制就是法的体现。秦代兵器铸造不仅分工严密,而且以立法形式保证兵器铸造的质量。从兵器形制、尺寸大小到每一道工序的加工;从兵器的题记,甚至到兵器木柄彩绘的先后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违犯者随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秦代有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优秀工匠,他们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青铜精密铸造技术,并创造了古代兵器工艺标准化成就和兵器表面铬盐氧化处理技术。这在中国和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都不失为重要的发明创造。如果那时候有专利保护公约的话,标准化技术自然属于中国先民的一大发明专利,而在秦人一生中都贯穿着的无数律法,则是催生这一切的根源。
  云铮一直认为,秦汉,可以算是中华第一帝国;隋唐,可以算中华第二帝国。他向往秦朝,向往“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霸气。对于成就秦皇霸业之一的标准化和流水线,云铮不是一点点向往。
  只是眼下大魏早已经进入铁器锻造兵器时代,没有铸造,标准化的难度要高很多。但是云铮总觉得,难是难了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可以想。
  东方无晴这个连发手弩,使用的材料原本就太好,效果倒是好了,只是也使得制造成本大为增加。云铮因为继承了原先脑子里的记忆,对弩不算陌生,他认为这个武器是可以简化然后量产的。弩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连发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连发手弩的弩弓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发射时,先将箭矢放在矢道上,把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瞄准目标后,一扣扳机,就将箭射出。在弩上的弓是横置的,藉由扣动板机将绷紧的弓弦放开来射出弩箭。重新拉紧弓弦时,须将弩弓的前端置于地面再用脚踩住,然后用双手或藉曲柄的辅助把弓弦往后拉紧。由弩所发射出的方镞箭或弩箭,射程比一般的箭来得短。方镞箭可以在飞行时保持平稳,并且带有一个尖锐的精钢箭头。
  云铮认为,东方无晴这具连发手弩,其特制弩箭是第一个可以标准化的,那弩箭只是为了适应特制的“弹夹”而制作,其实箭头与寻常弩箭并无二致,箭身是木制,自然方便标准化量产,不仅是弩箭,凡是木制部分,其实都方便量产,要想办法的主要是铁制部分。弩机是关键,这里面的东西最是精密,尤其是东方无晴这个天才改进之后,弩机可以由箭夹依次供箭,这样一来里面自然多了不少东西。但是云铮却也不觉得有多麻烦,他就一个呆办法:所有部件全部分开造。
  大到箭夹本身,小到里面的一根铁钩,只要是一个小零件,就安排一个工匠单独造出,最后这些七七八八的零件再由一批工匠专门组装,也能形成秦时那种标准化和流水线,虽然比不得铸造兵器那么快,但肯定比现在好多了。而且另一个方面,这样一来,如此精密的一把手弩,许多工匠都只会造一个部件,那么泄密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无数倍。以云铮对弩的热爱,为了保住连发手弩的秘密,他是愿意多花一些心思的。秦弩的威力就不说了,就说自己读熟了的三国,里头那先登死士的威力也让他向往不已。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合“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所以云铮有个观点,弩兵,尤其是弩骑兵,根本就是轻骑兵的克星。作为主要对辽作战的云家军,云铮对于将这样的兵器量产有着格外的期望。
  正当他脑子里走神,开始勾勒出美好的蓝图时,曹川那惊怒的声音响起:“干什么!袭击官军!你们真要造反么?”
  别说兄弟把弩说得过多,这玩意日后云铮有大用,兄弟这里就是先垫个底。
  卷三 关山雪满北风急 第1章 风起辽东!
  云铮等人在苏州遇到一点小麻烦,辽国国内却浑然不知他们此刻却是碰上了灾难。——确切的说,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此时虽是初夏,但在辽国东北的长白山中,竟然仍有积雪存在,恍如冬天一般,也不知是如今的气温真比后世冷了许多,还是去年那场浩大的雪灾实在太过厉害之故,或许二者皆有吧。
  山中,天色阴沉,看来大风雪便要刮起,一眼望将出去,前后左右尽是皑皑白雪,雪地中别说望不见行人足印,连野兽的足迹也无。此时若有人在此,大约也只能四顾茫然,便如处身于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风声尖锐,在耳边呼啸来去。
  忽然,山中发出“呜哔”一声大叫,却是虎啸之声。两头老虎从雪地中奔驰而来,随即又听到吆喝之声,似是有人在追逐老虎。不过一眨眼,便有雪地中两头斑斓猛虎咆哮而来,后面一条大汉身披兽皮,挺着一柄长大铁叉,急步追逐。两头猛虎躯体巨大,奔跑了一阵,其中一头便回头咆哮,向那猎人扑去。那汉子虎叉挺出,对准猛,虎的咽喉剌去。这猛虎行动便捷,一掉头,便避开了虎叉,第二头猛虎又向那人扑去。
  那猎人身手极快,倒转铁叉,拍的一声,叉柄在猛虎腰间重重打了一下。猛虎吃痛大吼一声,挟着尾巴,掉头便奔。另一头老虑也不再恋战,跟着走了。这猎人身手矫健,膂力极强,但看不出他是不是会什么武功,或许只是熟知野兽习性,猛虎尚未扑出,他铁叉又候在虎头必到之处,正所谓料敌机先,但要一举刺死两头猛虎,看来却也不易。
  但他身边又冲出一人,却是个年轻猎手,浓眉大眼,虎背熊腰,魁梧之极,此人却似乎身负武功,他一出现,立即斜剌里冲将过去,拦住的两头猛虎的去路。先前那中年猎人见年轻猎手陡然冲出,吃了一惊,大声呼喝叫嚷,说的不是汉人语言。但那年轻猎手却只是大笑一声,仿佛是叫他放心一般,然后也不多理会,提起右手,对准头老虎额脑门便是一掌,砰的一声响,那头猛虎翻身摔了个斛斗,吼声如雷,又向他扑来。
  那年轻猎手武功甚好,适才这一掌使了七成力,纵是江湖上武功高强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脑浆迸裂不可,但猛虎头坚骨粗,这一记裂石开碑的掌力打在头上,居然只不过摔了个斛,又即扑上。年轻猎手却不恼怒,反而哈哈大笑,赞道:“好家伙,有你的!”原来说的却是女真话。他侧身开,右手自上而下斜掠,擦的一声,斩在猛虎腰间。这一斩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冲出几步,脚步蹒跚,瑚即没命价纵跃奔逃。年轻猎手抢上两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声,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奋力,双手使劲回拉,那猛虎正自发力前冲,被他这么一拉,两股劲力一迸,虎身直飞向半空。
  那中年猎人提着铁叉,正在和另一头猛厮斗,突见年轻猎手竟将猛虎摔向空中,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只见那猛虎在半空中张开大口,伸出利爪,从空扑落。年轻猎手一声断喝,双拳齐出,嘭地一声闷响,揍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软之处,这一招正是年轻猎手的得意功夫,那大虫登时五脏碎裂,在地下翻滚一会,倒在雪中死了。
  那中年猎人当下一怔,然后哈哈一笑,道:“好儿子!这些年没白学功夫,竟能空手毙虎,老子我手有铁叉,倘若连这头老虎也杀下了,岂不叫你小觑了?”当下左剌一叉,右剌一叉,一叉又一叉往老虎身上招呼。那猛虎身中数叉,更激发了凶性,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纵身向他扑去。
  那中年猎人侧身避开,铁叉磺戮,噗的一声,剌剌入猛虎的头颈,双手往上一抬,那猛虎惨号一声中,翻倒在地。中年猎人双臂使力,将猛虎牢牢的钉在雪地之中。但听得客喇喇一声一响,他上身的兽皮衣服背上裂开一条大缝,露出光秃秃的背脊,肌肉虬结,甚是雄伟。年轻猎手看了,心里暗赞一声:“都勃极烈果然宝刀不老!”只见那头猛虎肚腹向天,四只爪子凌空乱搔乱爬,过了一会,终于不动了。
  那猎人提起铁叉,哈哈大笑,转过身,对着走到身边来的年轻猎手的肩膀拍了拍,赞道:“弼宗,好样的,阿爹现在可比不得你了。”
  弼宗道:“都勃极烈过奖,若不是都勃极烈当初让儿子跟着老先生,现在也不会有这般本事了,儿子的本事是老先生教的,却也是都勃极烈所赐,儿子时刻不敢忘记。”
  “都勃极烈”哈哈一笑,拉着他往死虎那边走去,边走边道:“我完颜明这辈子干的事情里头,最运气的一件就是当年救了老先生一命,最聪明的一件就是请老先生教导你!”
  完颜弼宗笑了笑,忽又叹道:“老先生的智慧好比大海一般广阔,这些年我师从老先生,所学怕也只是皮毛。”
  完颜明摆摆手:“老先生的能耐,你要是能学到三成,我们完颜部落……不是,我们女真人都不用再被辽狗欺凌了。”他忽然转过头,饶有兴致地问道:“老先生的智慧阿爹也不敢奢望你能学成多少,不过你的武功……大概学得怎么样了?阿爹看你刚才打虎的功夫还是很俊的。”
  完颜弼宗道:“老先生说儿子天生神力,练这套拳法十分合适,还教给儿子二十四招*法,儿子练成之后,老先生说儿子的武功在辽国已经罕有敌手。”这话要是一般人说出来,应该有些自矜之色,但在这完颜弼宗口中说出,却是平平淡淡,语气一点波动都没有,完全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完颜明面现喜色:“此言当真?”
  完颜弼宗点点头:“老先生是这般说,儿子也不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