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中军大将军,给事中曹真见荆州势危,亲自引军相迎,两人在樊城激战,曹真连遭败绩,大呼奈何。最后承认自己不是这个东吴将领的对手,只得守城不战。一时间,曹魏荆州局势危如累卵。
关于陆逊,似乎好多人总觉得陆逊是一个少年得意的书生,但其实他只比先生小两岁,比孙权小一岁,今年也已四十三岁了。在历史上,他击败父亲那一年三十九岁,这个岁数绝对算不上年轻。但是他为人低调,不肯张扬,无数对敌人还是对朋友,总以晚辈自称,这大概也是人们认为他年轻的原因之一。
不过,由于我在,这个世界没有出现父亲进攻东吴的局面,也没有陆逊救东吴于危难的情况出现。所以陆逊此时比起历史上的他来,就差了不少,还没有在东吴一言九鼎,执掌半个天空的能力和实力。虽然他也曾讨会稽山越,破丹杨费栈,代献骄兵之计,引军暗渡取荆州。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立下战功无数。得迁镇西将军,封娄侯,但也只是东吴一流将领之一,选没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而且我总觉得孙权似乎在打压他,很少给他独自引军的权力,这或许是因为他是孙策的女婿的缘故吧。相比之下,诸葛谨是绥南将军,封爵宣城侯。与陆逊应是平级。但诸葛谨却领南郡太守,主抓荆州军务,却位在陆逊之上。
不过,是人才,总走很难挡住其光芒的。此次樊城一战,陆逊以三万人马打得曹真五万大军苦不堪言,坐困愁城。陆逊围城而攻,什么云梯,冲车,地穴,火攻,诈城……种种攻城术层出不穷,亏了曹真也是一代名将,仗着人多粮足死守不出,勉强维持。陆逊却行有余力,在曹真眼皮子底下分兵,四处攻城,整个荆州除了襄阳和樊城,全部落入东吴之手。
这时,东吴发生了变动。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东吴全国举哀。在东吴,其实最有资格当丞相的人,谁都知道应是张昭——无论是资历,是能力,在东吴都少出其右者。孙策临死时曾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是孙权虽也敬重张昭,却并不肯以他为相。他被封吴王后,东吴当置丞相,众臣下都推举张昭,孙权说:“现在事儿这么多,张子布年岁大了,当丞相再累着他,孤如何忍心?这可不是对他好的表示。”于是立了孙劭。孙劭死,再议丞相,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丞相的公务太多太杂太烦乱,张公性子又刚直,谁不听他的话,他就发怒,这样时间长了,反而让他被人所怨咎,对他不是什么好事。”当下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当然,孙权倒底是怎么想的,我还是有一点点明白的。说实话,莫说孙权现在年过四十,正是权力欲旺盛的时候,不想头上顶个太上皇,给自己找麻烦,就是我按着大汉的规矩似乎还没成年,若是有人事事对我指手划脚,只怕我也不会开心。
东吴新任丞相顾雍这个人,平时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受任为丞相后,他选用文官武将,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夹杂自己的好恶。常常私下到民间访查政治得失,每当有好的建议,都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将功劳归于主上;如不被采纳,则始终不泄露出去;孙权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发表意见时,言辞虽然和顺,却能将正确意见坚持到底;对于政治得失,若非亲眼所见,决不妄加评论。孙权有事情,常令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访问。如果顾雍同意,觉得此事可以施行,便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为他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顾雍便表情严肃,默然无语,什么都不预备。中书郎回去将情况报告孙权,孙权就说:“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应该办;他不发表意见,表明办法还不稳妥,孤应当反复考虑。”
一直以来,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个个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书,认为时机有利,应发兵袭击魏军。孙权为此事询访顾雍,顾雍说:“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他们的这些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加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孙权开始对前线地战斗规模进行控制。
我该怎么说呢,这些东吴人,防守一个比一个牛,说起进攻来,一个比一个没有魄力。若是小霸王孙策在,怎会这样保守!
到了七月,曹休引军来救曹真。陆逊得知,在曹休未至之前,虚作战场,好似撕杀之状,诈以曹魏之信传入城中,说援军已到,让曹真接应。曹真大喜,引军相迎,被陆逊伏击,曹真主力大败,几乎冲退了曹休的人马。不过这也是东吴最辉煌的一战了,此战之后,曹军人数在荆州已占了绝对的优势,陆逊先一步带着抢掠的各种财物退到江南,接着诸葛谨和诸葛乔也缓缓退兵。历时半年之久的荆州之战结束,曹魏保住了土地,而东吴得到了实惠,也随着这一战,曹魏与东吴之间攻守之势开始逆转。虽然由于顾雍的缘故,孙权很少再进行这样大规模地北伐,但是每年不定时的骚扰,进攻还是少不了的。随着这一战中陆逊以少胜多,击败曹真的杰出表现,他终于被授予了独领一军的权力。
也是在七月,曹魏利成郡军营哗变,士兵蔡方等人造反,杀了太守徐质,推举郡人唐咨为太守,曹魏派屯骑校尉任福等进行征讨。唐咨兵败,自海道逃亡入吴,孙权以之为将军。
这一年,对曹丕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年头。除了军事上的不利外,他的这里也比较悲惨,七月,曹丕立他的小儿子曹鉴为东武阳王,到了十一月,他这个小儿子就死了。唉,说起倒霉来,这位曹老兄这两年的霉运,还真是没人能比。
八月,梁习再次重病。梁习上了年岁,今年事情太多,结果又给累倒了,北面的压力随着他的重病而减轻。在这种情况下,曹丕终于痛下决心,于十月份让司马懿总督幽、并两州军事。老贼直接与我们碰了头,我登时感到压力倍增。
我在河东待到六月中旬,起程回返长安。回程之前,我和三叔、关兴一起去了二叔的家乡解良。在解良,二叔没什么亲人了。我们出资重新整修了关家旧宅和祠堂。
回长安的时候,我带回了田豫、毋丘俭和牵招父子。牵弘对于张苞的本领和张苞的部队极感兴趣,作为年轻人,他无法像他父亲那澹然淡泊,我发现这个苗头,把季汉军校的事对他说了,他当即提出想入军校。我自然答应,只要入了军校这个鼎,不怕他炼不成我季汉的药。
我派毋丘俭到潼关为庞德副手,参予攻打潼关,加强对郭淮的压力,让他不敢轻易北向。
在北方,我让魏延和李昂适当的给轲比能一些好处,让给他一些领土,把兵力集中,退让到五原,加强防守,毕免被曹魏攻击。“
在河东,我让三叔与姜维、冯习、张苞、关兴、庞会、何九曲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整兵备马,小心应对。
我回到长安,亲自去了趟关府见到徐夫人和小关索,把从解良带来的土特产给他们。这两人虽然谁也没去过解良,但是那是二叔自幼生长的地方,自然情感有所不同。正如我从没到过涿郡,却总是念念不忘那里的千里平原和那棵大桑树一样。关索这两年个子长得很快,赶上我了。在季汉经过精心治疗,原来的病也好了大半,不过因为他的病,徐夫人也对他极是宠爱,同意让他上军校,却不想让他上前线。徐夫人认为关家有关平、关凤、关兴三人都在为国拼杀,这个小儿子就算了。我自然同意。这让关索十分恼火,他追在我身后不停的说“陛下,我的本领比我哥哥们都好,就让我上阵吧,大不了把我姐姐换回来,她一个女孩子都能上阵,我凭什么不行?”
我笑道:“这话你对你姐姐说吧。看她同意不同意?”
第二部 世事初硎赤子心 第六十六章 再设圈套
听我让他去找他姐姐换,关索瘪了嘴。
关凤和许灵儿,现在已是季汉最有名的人物。要知道,三叔张飞带着雏虎姜维和一大群小老虎样的将校,这才勉强打下一个河东郡,而魏延也是与李昂联手才占领了五原郡,可朔方一郡除了朔方城。基本上全是这两个女孩子赤手空拳打下来的,没有动用季汉一兵一卒,这还不算,她们居然还消灭了西部鲜卑一部,诛杀了鲜卑豪帅置目健,实在立下汗马功劳。
旁人不说,就连星彩都不无羡慕的对我说:“陛下,臣妾都想去北疆了。”而孙尚香似乎从关凤和许灵儿身上者到了她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亲自召见我,要对她们进行封赏。关凤初次上阵,有此成果,的确也算不凡。当然许灵儿的作用其实更大一些,若不是她运筹帷幄,关凤这个小傻瓜早让那个置目健带人包了饺子,哪还有她疆场上的威风。说起来,许灵儿比关凤也有主意的多,起码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一个小女子千里西行,化妆投军,随着心上人决战翰海,那简直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我答应孙尚香,先是以两宫太后的名义赐给他们明珠五十颗,彩缎百匹,又加封关凤行朔方郡太守事,加封许灵儿为郡主,行五原郡太守事,主理民政。眼下魏延为度辽将军,统掌北方四郡和匈奴事,李昂为护匈奴中郎将。他们两个都在五原郡,是前线。以军事为主,所以暂时让关凤和许灵儿负责朔方郡。增加理民的轻验。
关凤和许灵儿都是女孩子,所受到这等封赏,大约是自古以来从所未有的。不过,这些也只是让她们开心开心罢了,短期行为而已。以后一个嫁了李昂,一个嫁了姜维。再想在外面冲锋陷阵执掌大权只怕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虽然李昂曾经答应过关风,但我总觉得这种说法并
不可靠。反正从我本心。虽然她们两个的确有杰出才能,但我还是不想让她们冒这个风险,受这种折磨。这也是我迟迟不让关凤领军的原因之一。
向徐夫人告了辞,直到我离开关府。关索还在低声念叨着:“陛下偏心。我哪里还小,东吴的孙桓十三岁就参军了,人家曹休十四岁就千里携母渡江投靠曹操,姜维也是十四岁引军,偏我不成么?”我但笑不答。他这种精神是可贵地,武将的后代。自然希望上阵杀敌,建立不世之勋,这说明军校的教育是成功的。不过二叔这个小儿子。留在家侍候毋亲。徐夫人这点要求也不算过份。
接到先生的来信。他对河东的进展情况表示满意,但要我小心防范司马懿,毕竟现在与他的辖区相接壤了。我自然点头。对于司马懿。我是半点也不敢大意的。我给他回信,询问益州的情况,并希望他安置好益州尽快赶回来。自孟获归降。高马被诛,至今已一年时光。益州在先生的治理下,早己起过历史上的同时期。当年他北伐之前,益州可是先经历了父亲的惨败,曹魏的五路围攻,南中蛮族的全族反叛的。而如今益州基本上没有经历什么大的风波,孟获的叛乱也只涉及两个郡,并且被迅速扑灭了。眼下西方丝路已开,先生又打通了自益州郡南下天竺的商路,天府之国焕发了勃勃生机,蛮汉矛盾得到充分的化解,以蜀锦为代表的丝织业大力发展。都江堰得到进一步整修,新的种植技术在先生指导下进行推广,百姓受益颇多。眼下州中有马良、孟获、兀突骨、李恢四人共同负责军政事务,应该没什么大碍了,何况还有向宠、陈到、王濬、李丰、赵统、傅佥等宿将新锐进行守护。东吴此时又与我们一心。共同对付曹魏,我觉得先生可以放心回来了。
一方面求助先生归来,另一方面我也积极打探着曹魏方面的消息,同时下大力气来诱降司马昭,打算借他的力量来对付他老子。哪知道这小子竟还是不肯降。我想来想去,想了个办法,当年曹操用什么办法来弄走徐庶来着,我照猫画虎总可以吧。这件事交给了廖立。廖立只用了三天';,就成功得到了司马昭的笔迹,然后仿照他的笔迹给司马懿写了封信,内容是司马昭已弃暗投明,归降季汉,而且季汉对他非常好。若司马懿肯投降过来,我封他为王,分疆裂土,幽、并、冀三州连同整个大漠全都交给他。
条件自然是优厚的,但是司马懿肯定不会上这个当,他会看出破绽发现不是儿子的笔迹。但我不需要给他看,只要装着不小心被曹丕发现就可以了。我觉得,用曹丕来对付司马懿比我亲自来对付司马懿强多了。这个计策简直是百试百灵,而且都有些轻车熟路了,连在曹魏驰道上送信的人员都是现成的。
而前方传来地另一个消息也让我如释重负。司马懿虽然兼领幽并州军务,但出于对梁习的尊重,他只拜访了一下梁习就回幽州去了,并没有真正接手。所以眼下并州还是梁习的原班人马。我不由大是懊恼,自己是不是得了司马恐惧症,居然怕他怕成这样,司马懿还没有来,我就白白放弃了无数的机会和利益,白白便宜了轲比能和刘豹。
我不由后悔起来,不行,这利益哪能白给别人。更何况,我怕司马懿怕成这个样子,臣子们会怎么看我,他们会不会说,我们的陛下是个胆小鬼,一听司马懿的名字就吓破了胆。
我暗自生自己的气,但我忍着。我对自己说,不要高看自己,对司马懿,加什么样的小心都不为过。终于,我在年底得到了消息,司马懿再一次被夺了兵权,回了邺城。而司马昭被宣布为曹魏的叛臣,赏金千两进行追杀。
我让人把消息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傻了,他放声大哭:“我没有投降啊,为什么会这样!”
我听说后,那个得意劲就甭提了。司马昭啊司马昭,你也有此报!
想起北疆,当下再次下旨,北疆的利益还要继续争取。让轲比能把云中的利益吐出来,就算不全吐,最少也要吐一半儿。当然了,和他们交涉还是要两手谁备,不能*武力,轲比能的实力还不是季汉眼下北疆的那些部队所能应付的,重点当然还是要*嘴去说。我当下又派邓芝出马。对他晓以大义,让他明白,吃得太多了。会消化不良的。眼下他得到的太多了,应该表现出一点点的真心,否则,谁还敢与他合作呢?
许灵儿送来一份奏章,其中提到,欲安北疆,她有十策,我打开看时,字字句句真写到我的心里去了。她完全是把我的民族政策结合北疆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而且很多内容发我所未发,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她开篇便道:“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陛下承天应命,当爱之如一。”接着,她用了近千宇的段落对我说,这个“一”。就不是“二”,既不能重汉轻夷,更不要对夷人过于重视。优待过于汉人。
对夷人可以优待安置,但不能供给过多;可以来去自由,但必须进行一定的管理,不至混乱:可以轻税薄赋,但不能低于汉人,引发汉民不满;可以设立互市,但要加强紧要物资的管控,不能任意资敌;可以授受官职,但要尽量减少世袭,以免朝中难以约束。她认为夷狄之人,
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加上北疆贫苦,所以叛乱频生。一定要从各方面来同化他们……
读到后来。我不由拍案道:“真是朕的探花郎,非她,何人能写这等奏章?”
不过,许灵儿上奏的各项条陈之中,唯有一条解救汉人奴隶的禁奴令让我有些犹豫。眼下。无论是鲜卑还是匈奴人。都是实行的奴隶制,各部大人,族长手下都有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