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空兵力准备、舰艇火力支援抵近射击,火焰喷射器喷射出一道道“火龙”……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将领此刻或许已经听到消息,就在这几天,党中央政治局的领袖们正在研究为了加强国防,必须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原子弹的问题。它和东南沿海前线的战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
  他们也不断获悉,全军其他战场上,常有激动人心的捷报频频传来。同样在1954年,与东南沿海遥遥相对的祖国大西北,就有一群戎装子民从大江南北开进戈壁荒滩,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用铁锤和钢钎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在雪域高原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青藏公路,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从而奏响了青藏高原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序曲……
  战前的等待是十分令人焦急的。
  “一切准备好,只等‘东风息”’的等待就更令人焦灼。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指挥员,相继一次次地来到了空军气象站,倾听他们分析介绍近期的气象情况。
  那天,气象科长徐杰从不舍昼夜紧张工作的气象室出来,汇报了预测的近期气象情况后,说:“1月17、18、19日,这3天是好天气时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有不测风云(8)
张爱萍听了喜不自胜,立即问:“真的?!”
  “是真的。”徐杰语气肯定地回答。
  这徐杰三十多岁,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考取了留美的公费生,只因晕船而未能成行。建国后一直奋战在浙江、福建前线,从1954年开始,就着手摸索浙东沿海的天气规律,曾经以出色的工作,为海军和空军多次对敌作战和对大陈岛、一江山岛的轰击提供了良好的气象保证,处事谦虚而老成。
  徐杰紧接着又作了有根有据的条分缕析:“我们认为18、19日天气好,少云,风力3到4级,符合渡海作战的要求。19日后天气可能变坏。现在这个季节,小风少云天气不会持续很久。”
  他的回答,宽慰了张爱萍揪了一夜的心。“前指”其他高级指挥员也纷纷由衷称好。
  “一天就够了。”张爱萍像对别人,又似自语地说,“只要准确无误,半天足矣!”
  于是,1955年1月12日,*“浙东前指”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1月13日至19日之间完成战进攻的最后准备工作。1月14日,“前指”向所属陆、海、空军部队正式下达了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命令:
  (1) 步兵第178团和第180团2营为登陆突击第一梯队,178团3营为第二梯队,在海、空军和炮兵的协同下,攻占一江山岛;
  (2) 由4个登陆运输大队组成的登陆输送队,先在石浦港隐蔽集结,再开进到头门山、高岛、雀儿岙的出发海域,而后输送攻岛部队登陆;
  (3) 海军战舰大队4艘护卫舰、24艘炮艇,第6舰队2艘炮舰和鱼雷艇第1、31大队,白岩山、头门山的海岸炮兵连,分别以火力掩护和支援攻岛部队航渡、突击和陆上作战;
  (4) 36架轰炸机实施两次航空火力准备,24架强击机除参加航空火力准备外,还以连续轰炸扫射的方式支援步兵登陆和纵深战斗,124架歼击机实施空中掩护;
  (5) 炮兵4个营57门火炮在火力准备时节,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破坏岛上的防御设施,支援步兵战斗。
  为了麻痹敌人,“前指”特意将部队从前面拉回到穿山进行三军联合演习。
  1月16日,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开始进入各自的攻击准备位置;空军航空兵4个轰炸机大队、3个强击大队、15个歼击机大队和1个夜航歼击机中队,分别隐蔽进驻杭州笕桥、大场、宁波、嘉兴等军用机场;海军输送船队装载登陆作战的步兵后,行驶到头门山一线隐蔽待机;第6舰队和战舰大队,分别在定海、檀头山岛附近海域集结;鱼雷艇第1大队和第31大队在白岩山、高岛附近海域完成战斗准备。
  当天中午,“前指”又在宁波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党委扩大会。会上党委书记张爱萍建议:根据军委去年12月21日关于“只要准备好了,确有把握时就发起攻击”的指示,拟定于1月18日正式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进攻,上午8时航空兵出击,9时炮火准备,12时登陆舰艇起航,下午14时30分登陆作战。这一决定立即报告总参谋部和华东军区。
  “前指”党委成员们显然早就憋足了劲儿等着这天。他们对张爱萍的建议,用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会上还决定将登陆指挥所搬到头门山岛。“登指”参谋长王坤临行前,黄朝天司令员又叫他安排通信部门向北京直接架一条线路,中间不让任何单位插入。
  王坤问黄朝天发起战斗的具体时间,黄朝天告诉他:最后由北京决定。这样吧!你等我的电报,如果我发出“东风”两字,那就是北京已经批准了,一切按计划进行。
  然而,日历一直翻到1月15日,连续几个月的大风却依然在刮,整个天空也依旧灰蒙蒙。许多人忧心忡忡地说:此刻是“万事俱备,只‘怪’东风”了。
  作战计划预定的元月18日越来越近。那一天,能有一个好天气吗?
  

毛泽东授权彭德怀下决心(1)
1955年元月16日上午,张爱萍与王德又一次听取了“浙东前指”司令部关于敌情、气象情况的汇报,当即决定:登陆部队于16日黄昏由石浦向头门山开进,17日拂晓前到达头门山、高岛进攻出发地。
  同一天中午,张爱萍、王德以“前指”司令员和参谋长的名义,向位于北京的总参谋部和位于南京的华东军区郑重报告:
  ……今天气象测量:17、18、19等日的云量、风浪、潮汐等天候适宜海、空作战(18日最好,19日后可能开始变坏),故我们对一江山的登陆作战,内定于18日实施;登陆部队于17日拂晓前到达头门山、高岛进攻出发地;我们于17日晨自现地出发,当日晚间到达头门山“前指”……
  本来,“前指”应当仍在宁波市实施指挥。但张爱萍坚持要“超前指挥”,要像步兵团长一样亲临战场,既能观察到部队的战斗行动,又能观察到一江山岛、大陈岛的动态,所以选定头门山岛为前进指挥所。
  元月17日6时,晨光熹微,东边的天空只露出一缕淡淡的鱼肚白。
  张爱萍安排聂凤智副司令员坐镇宁波“天主教堂”内的“浙东前指”,负责与总参谋部、华东军区保持联系,并指挥空军、海军航空兵保持控制浙东战区的制空权,自己则和参谋长王德带领着陆、海、空三军的3位作战参谋乘车由宁波登程,经奉化、临海、海门,向设在头门山的前线指挥所进发。
  风依然在刮,然而似乎总也吹不走浓重的云层,天空阴沉沉的。
  坐在驾驶员右边侧的张爱萍,把手从打开的车窗伸出,时而仰掌向上,时而侧掌向前。王德等参谋人员看得出,司令员这是在测试风力。他们的心里和张爱萍一样,都是沉甸甸的:明天,那将要记入史册的一天,风能停、天能晴吗?
  越野汽车抵近临海县灵江渡口时,风势明显减弱,有时几乎停止。张爱萍和王德等人的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必胜的信念犹如铁板钉钉。
  蓦然,一个军人出现在张爱萍面前:“报告司令员,台州军分区参谋科长吴钊向您报告……”
  “什么事情?”张爱萍的心一时被提到喉咙口。
  “军区石—宸处长打来电话,说有急事向您报告。”吴钊见到张爱萍的神态,说话的声音也情不自禁地有些颤抖,“这里没有电话,请您到军分区接电话。”
  原来在他们走后不久,石一宸接到了总参谋部的复电:
  1月16日电悉。我们认为1月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必须继续充分准备,在气象良好情况下,确有把握时实施。过急发起进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我不利。总之,应以准备充分、气象良好为好,攻击时间可自由选择,甚至推至2、3月亦可。望照此执行。
  真仿佛晴空霹雳,那一瞬间石一宸出了一头冷汗:这可怎么好!部队已经到位,“前指”司令员率“前指”人员正在奔赴前线指挥所的行进途中。
  石一宸是张爱萍的老部下,他太清楚这位老首长的作战特点了:干事情干脆利落,调兵遣将也总是争分夺秒。如果不尽快把总参谋部的指示报告给他,说不定他又在做什么新的部署了!情急之中,石一宸突发奇想:立即电告位置处于最前沿的台州军分区,让他们派专人到灵江渡口,堵住“前指”首长,以便尽早报告,同时请张爱萍尽快给总参谋部的陈赓副总长回电话。
  听完报告之后,张爱萍不禁自言自语:真是莫名其妙!

毛泽东授权彭德怀下决心(2)
他和王德目光相对,简单地交换了一下看法。
  “你看这一仗,有胜利把握吗?”张爱萍问。
  “如果没有美军干涉,胜利是有把握的。” 王德肯定地回答。
  他们两人更加坚定的一致意见是:战斗决心不变!
  张爱萍以最快的速度驱车赶到台州军分区的作战值班室,打保密电话找到了副总参谋长陈赓。
  “哈哈!”还没容得张爱萍开口,听筒中便传来陈赓副总参谋长的笑声,“不赞成我们的那个意见,是吧?”
  张爱萍与陈赓是性情相似的老相识了。此刻,向来说话不带拐弯的他更是语气干脆、一针见血:“是不能接受。”
  张爱萍一一详细陈述了他和“前指”其他领导的共同意见:“目前,部队的各项作战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而且都已经进至待机地域,18日的气象预报良好,又没有美机、美舰的干扰,是发起进攻的大好时机。如果改变作战计划,延期进行,除了我军的作战意图难免暴露外,大批老兵退伍,部队还要从头训练,其损失和影响不可估计……”
  “哎呀,有这么严重吗?”陈赓还想说服张爱萍,但均被张爱萍一一“驳回”。
  其实,陈赓和张爱萍两位战将的心是相通的:气可鼓而不可泄,谋可深而不可疑。临阵犹豫,是兵家之大忌!恩格斯说过,放弃有利时机去对付敌人,就是犯了战争中所可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坐失良机是最可痛惜的啊!
  陈赓问:“你有绝对把握吗?”
  张爱萍反问:“‘绝对’二字怎么讲?!”
  陈赓说:“那好吧,待我向粟裕总参谋长报告再给你答复。”
  张爱萍又追加一句:“要知道,我明天就要开始行动了!”
  “我一定尽快告诉你。” 陈赓爽快地回答。
  由于从北京到临海距离很远,有些地方的有线电路质量较差,他们两人的这一次次通话,前后折腾了几个小时。有时实在无法听清,还不得不由前线通信处的黄春参谋在电话总机中为他们二人传话。
  在张爱萍等待总参谋部回话的时候,参谋方宗岳又接到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要求执行总参谋部电报指示的命令:“把部队撤回,停止攻击一江山的作战计划……”
  许世友副司令员还直接打电话给在石浦的第20军副军长黄朝天:“军委不同意打这个仗,你把部队拉回来!”
  许世友在我军高级将领中素以性情直爽、脾气倔强著称。再加上他是黄朝天的老上级,这自然使黄朝天感到压力很大,左右为难。但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许世友副司令员固然是自己的老上级、好领导,他在得知军委、总部的通知,坚决贯彻并没有错。不过现在自己是以“浙东前指”副司令员的身份带兵出征的,因此自己的行动只能听命于眼下的直接领导张爱萍司令员。否则多头指挥,会使部队乱套。战场上的情况往往是在不断的变化。如果许世友副司令员了解了前线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做法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当时,张爱萍接过这张抄件,浏览了一眼,便甩到桌子上。他果敢地右手一挥:“出发!”
  一个参谋怯生生地问:“司令员,到哪里去?”
  “头门山,前沿指挥所!”
  陈赓把张爱萍坚决维护作战计划的意见向粟裕作了报告,身经百战的军事能手粟裕表示同意张爱萍的意见。但他让陈赓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报告。
  这时候,彭德怀正在中南海参加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他接到陈赓的报告后,顺便报告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当即征询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意见,以不容置辩的语气对彭德怀说:“德怀同志,你是国防部长,就授权给你来下这个决心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毛泽东授权彭德怀下决心(3)
曾经横刀跃马南征北战了大半辈子的彭德怀,本来就同意张爱萍和“前指”的这一计划,他原先也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个程咬金来。
  这时,彭德怀当即批示:同意爱萍同志意见,战斗照原计划进行!
  历史证明,攻占一江山岛战役时机的选择,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战斗命令一经下达,部队立即行动起来。
  在战争时期,我军代代相传着一个老传统:“不谈个人问题”。干部战士中逢到有需要回家探亲,住院治病,谈婚论嫁,结婚找对象的,回答的总是一句:“等打完仗再说。”
  现在,和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部队驻下来大休整,于是部队中积淀多年的“个人问题”,便自然地浮出了水面,特别是大龄甚至超大龄的营、连、排干部找对象结婚的终身大事,简直像岩石底下的泉水,一个劲儿地往外冒了。
  这也难怪,十年征战几人回,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当年从这块热土地上走出去的小毛孩子,如今一个个都成了胡子拉碴的光棍小老头。
  前一阵儿,找对象的热潮正在部队中悄然兴起时。但曾师长、张政委、王参谋长从南京回到了临海,一个解放一江山岛的备战热潮,将春潮初发似的婚恋情潮迅速推到了后边,这支老主力部队代代相传的那句老话“等打完仗再说”又一次响了起来。
  这一天,刚好是第60师198团2营教导员平涛新婚的日子。他和新娘——师文工队的柴毓璋买了一点鱼、肉,在老乡家里请战友们吃了一顿饭,把两个人的背包一合,就算是办完了终身大事。
  战事来得那么急促,已经32岁的新郎平涛真怕小自己11岁的妻子感情上接受不了。他看了看她的脸。柴毓璋脸上被幸福点燃出一片红晕,简直像一片绚丽多姿的彩霞轻轻地飘到她的脸上,令平涛感到几分羞涩,几分娇媚。她似乎有些为即将奔赴前线的丈夫担心,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伤感情绪。她毕竟也是个兵,而且经受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懂得战斗的召唤对军人意味着什么。
  倒是平涛自己听到消息,心里总感到很内疚,因自己工作忙,对妻子一直关心不上,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觉得对不起柴毓璋。小柴揣摸到丈夫的心思,拉住他的手,神色庄重地说:“难道革命军人结了婚就不能去打仗了吗?就不能牺牲自己了吗?是革命军人,就要随时准备为国家做出牺牲。”柴毓璋又安慰平涛:“既然我作了革命军人的妻子,当然是有思想准备的。你放心地去吧!我也要回文工队去了。你在前线好好带领部队打胜仗。我在后方做好战勤工作来支援你们。我等着你胜利归来。”
  战斗英雄沈树根和妻子寿美英走进恋爱季节的故事,又有其特色。
  从1954年以来,沈树根就经常被邀请到地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报告。他不仅事迹动人,而且仪表堂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