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是的,我们变穷了!(1)
“听说工资要涨了,心里更加爱党了,能给孩子奖赏了,见到老婆敢嚷了,敢尝海鲜鹅掌了,闲时能逛商场了,遇见美女心痒了,结果物价又涨了……”
的确,进入我们从小梦想中念叨的21世纪以来,这物价上涨就如同火箭升天,房价今年3千、明年5千,后年就变成了1万,你还别说你不买,人家开发商还不一定卖。
因为,这到了大后年,房价已经轻松涨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
就从身边一位朋友的真实的故事说起吧。
这个朋友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作为他们村里乃至整个乡镇里的优秀学生,他通过高考考中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成为家人的骄傲。七年寒窗之后,他硕士毕业踏入社会,留在北京一家做环境保护工作的公司工作,待遇还不错,起始工资为每月4000元左右。
这一年是2003年。
也正是这一年,他所在的公司周边的商品房售价大概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我这位朋友把每年的钱工资不吃不喝不花一分钱的全部攒下来,大概能买1平方米的房子。
由于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待人处事上又踏实诚恳,颇得领导赏识,所以他的收入一直在提高,到了2008年,他的每个月收入已经增加到6000元左右。
然而,正是在这5年间,公司周边的房价却是在“打着滚儿”上涨的——按照每平方米价格计算,2004年大约4000元左右,2006年大约1万元,2007年底一下子就飙升到万元。
这个时候,这位朋友才明白——原来中国的房价是可以这样上涨的!
亲眼目睹了房价的上涨,周围人也都告诉他“房价还要涨”,他无奈的把自己和自己女朋友省吃俭用的所有钱取出来,再加上求爷爷告奶奶从双方亲戚朋友那儿借到的钱,总算通过首付30%贷款70%,在公司附近买下一所60平方米的二手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终于当上房奴了!”
疯狂的事情还在后面——2008年初,公司周边的房价突破2万;2008年末,由于金融危机,他还一度认为房子会跌价;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2009年一年里,公司周边的房价一下子暴涨到接近3万元/平方米。
这位朋友感慨,总算自己动手还算早,要不然,这辈子别想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了。
朋友虽然是满脸庆幸的表情,其实背后全部都是苦涩和残忍——其实,在农村老家里,年迈的父母还要依赖于他、买房子欠下的一屁股债都要偿还……
本来嘛,2003年那所60平方米的房子要花掉的是他5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总额(60个月)。
然而,在他的收入上涨了50%之后,那所60平方米的房子却要花掉他15年的工资总额——他还在庆幸,因为如果他要是现在才买的话,他工作一辈子不吃不喝不消费任何东西,也只不过刚刚好买下这座60平方米的房子而已!
怪不得,《蜗居》这部电视剧在中国大城市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从工作5年到工作15年——另外那10年辛勤劳作所创造的财富被谁掠夺了?
更进一步的说,如果他现在买房的话,他此后一辈子辛苦劳作的财富被谁掠夺了?
通货膨胀,吞噬掉的绝不是一个两个人的财富,而是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财富!
创立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引言 是的,我们变穷了!(2)
是的,我们通过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真实财富并不是孙悟空的化身,一个“变”字就会凭空消失了的,所以大家最想问的是:
这些财富究竟转移到哪儿去了?
用这位朋友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收入虽然增加了,实际上我却是越来越穷了。”
是的,我们变穷了!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做“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的说法,其学术术语比较复杂,我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政策出来的时候,至少有某一个人生活变好了(当然,变好的人越多越好),同时其他所有人的生活并没有变差,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想境界,“至少有一个人福利增加,同时其他所有人的福利没有损失”,如此美好的改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就像我们现在这些年,似乎大家的收入都在逐年增加,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哪个团体,其工资或者收入是逐渐降低的,就连在广东、福建那些最初级的血汗工厂打工的农民工,其工资水平也从20多年前的30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600~800元左右。
就拿开头提到的那个幽默段子来说,你工资涨了,同时别人工资却没有降,你能给孩子奖赏、敢尝海鲜鹅掌,这都是属于“帕累托改进”的内容。
如此看来,“帕累托改进”这种经济学中最理想的境界,居然在中国得以实现?!
“想吃油条吃油条、想喝豆浆喝豆浆”的共产主义社会,岂不是也很快就要实现了?
好像不大对劲吧?
这个幽默段子还有最后一句,“结果物价又涨了”,而且,这个物价上涨的幅度可能远远大于你工资增长的幅度——就像我这位朋友买房子的经历一样。
只要我们的收入水平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我们事实上就必然变得越来越穷。
当然,就物价上涨这件事儿来说,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声称自己早就为人民群众考虑到了。他们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来衡量物价的上涨幅度——也就是说,根据他们的说法,CPI就能代表我们手中的人民币“变毛”的程度。
问题在于,政府公布出来的“CPI”,似乎与我们老百姓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呢!
比方说,2009年年底的时候,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说了一句“11月CPI由负转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目前不存在通胀”——这句话可是在网上引起了悍然大波,遭到众多网友的激烈言辞攻击。
2010年春节刚过,国家统计局再度火上浇油地公布了他们统计的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情况,公布的数据是房子价格上涨了。
一下子,全国人民哗然。
可不嘛,在2009年一年间的中国,是个在城市生活的中国人都知道,石油涨价、煤气涨价、水涨价、电涨价、食用油涨价、粮食涨价、饮料涨价,幅度都在10%以上,而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的房价都暴涨了50%以上,甚至100%以上,统计局发言人却突然公开声称说CPI只不过“由负转正”,所以“不存在通胀”,房屋价格全年也不过上涨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正如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在其1946年出版的《一课经济学》(Economics in one lesson)一书的开篇所说:“尽管有些公共政策从长远来看对各群体都有利,但也有相当多的政策只对某些群体有利,甚至以牺牲其他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能够从那些政策获利的群体,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遗余力地主张积极实施相关政策。他们会雇来一流的人才,要这些人专心致志,力陈利益集团自身的见解。最后,他们要么是让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要么就干脆把水搅浑,让人无法认清其中的真相。”'这两段话均摘自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的《一课经济学》(Economics in one lesson)开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是的,我们变穷了!(3)
单单从工资或者收入的阿拉伯数字上看上去不断增加上,就认定我们正在经历美妙无比的“帕累托改进”,恐怕不太说得过去。
时不时的,再冒出来一些貌似权威的经济学家们的解释——水,就这样被搅得越来越浑。
正如天寒地冻的时候,房间里很冷,你不去想办法引进暖气或者搬来火炉,反而却直接去把房间里的电子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数字给调高,然后就告诉大家房间里暖和了,因为温度计显示温度已经大大升高了……
变得越来越美的是政府部门的统计数字,变得越来越差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早在我们都还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那会儿,关心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人们一直都教育我们说,罪恶的资产阶级经常用通货膨胀来剥夺人民。
德国在1922年到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有个德国人到中国来,接受中国记者采访,说从前他们去市场上,用口袋装钱去,用篮子装东西回来,现在正好相反,用篮子装钱去,用口袋装东西回来。
中国记者大笑之余连连夸奖,说你们德国人真有幽默感。
这个德国人挺纳闷:“真那么好笑吗?”
回到德国去之后,在一次表演节目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当笑话给讲了出来,没想到的是,在场的德国人全哭了,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那位大笑的中国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25年之后(1948年…1949年),在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上街买东西的话,要带钱——不是口袋,也不是篮子,而是大麻袋!
有一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说,最极端的时候,下午发的钱还可以买一碗面条,隔夜就只能买一根面条。
有一个笑话说,有人在窗口问卖肉的师傅,肉多少钱一斤,回答是5万块,那人一摸口袋,还可以买半斤,就排队,等排到窗口,钱递进去了,砍肉的师傅只跟他握了一下手,问师傅要肉时,师傅说刚才握手时他揩的油和粘的肉沫已经物超所值了。
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教授就曾经亲历过这一幕。
季羡林当学生那时候,一个月七块大洋就足够他交学费、吃饭了,甚至有时出去时还可以坐坐黄包车,等到他当了教授,月收入提高到了一两百块钱,然而,此时正值1940年代通货膨胀时期,季老在领到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跑步去买米,而且跑慢了与跑快了米价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问过费孝通老先生,说你1940年代写的那本《乡土中国》怎么写得那么短?
他说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因为你必须写完就发表,发表就领稿费,领了稿费就跑去买米,这个流程不能打乱,所以如果写一部大著作,等写出来早就不值钱了。
这可都是大师们的亲身经历,而不仅仅是个笑话了。
最终,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通货膨胀,让蒋家王朝把自己的政权都给弄丢了!
写下这本书,正是为了和大家讨论讨论,为什么在数字显示上我们收入增加了的同时,绝大多数人却都感觉到越来越穷?
归根结底,我们变穷了的原因是什么?
1。1纸和纸咋就那么不一样
什么叫做穷?
咱老百姓理解上,钱不能满足人正常的花销就叫做“穷”。
那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变穷,其实最先需要琢磨的,是我们手中的钱!
现在,我的面前有两张纸,都是红白相间的纸。
一张纸,正面印有一个人的半身像,顶端还写了几个字,还有一些花团锦簇的图案,另外写了一些编码和数字。至于背面,是一个有很多根柱子构成的建筑物,印刷了一些字母,还有几个数字、符号,当然也还有一些花团锦簇的图案。
另外一张纸,正面也印有一个英俊的中年人的半身像,顶端也写了一些字,还印了一个漂亮的花园在上面,也写了一些编码和数字。背面,也有一大排看起来比上一张纸片更漂亮的建筑物,还印有一副简化的城市地图,也有一些花团锦簇的图案、字母、数字、符号等。
额外需要说明的是,这2张纸的质地和印刷质量都非常好,印制精美,大小合适,手感光滑,连他们的数字也都是花纹字构成的,视觉效果极佳……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吧?
区别在于你把这两张纸拿到大街上的时候!
如果你拿着第一张纸,你可以到大街上换回几十斤大米或者几斤猪肉(两年前还能换十几斤呢),或者其他有价值的商品。
然而,如果你拿着第二张纸,到大街上想要换到同样的东西,你得到的结果不外乎如下三种:被暴打、被投诉或者被耻笑。
同样的印刷精美,同样的质地优良,纸和纸咋就那么不一样呢?
借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里一头猪说过的话——“纸和纸生来都是平等的,只是一些纸要比另外一些纸更平等。”
其实,如果你肯细心的看一下,第一张纸片顶端印刷了“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这不算什么奇怪的,另外那张纸也印刷了“某某房产销售处”的字样,甚至还留有电话号码。
区别正是在于“中国人民银行”和“某某房产销售处”那里。
第一张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人民币100元。
你知道,这是中国当前流通的货币当中面值最大的一种,你可以用它购买几十斤大米或者十斤猪肉,或者其他相应价值的商品。
第二张纸,是一个卖房的广告促销单,如果你没有在那个区域买房子的打算的话,它只能被扔进垃圾桶,或者用来点火。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个机构保证了你手中的人民币能够在中国领土上作为“钱”而被接受——如果有人胆敢不接受这种纸片作为交换媒介,你就可以向政府举报,政府会动用国家的权力机构来迫使这个人接受你的纸币。
这么来说的话,是不是这100元钱中国人民银行保证你能买到固定数量的某种东西?
也不是。
不要说两年前100元人民币能买到十多斤猪肉,结果现在却只能买到几斤猪肉的事儿,哪怕你把钱拿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那里去,他也不会答应你多少年之内人民币一定保证可以兑现成固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例如大米、猪肉或者贵金属啥的)!
当然,如果你非要进入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发行人民币的机构“讨个说法”的话,保安很有可能把你当成神经病赶出去,即便那些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只能是忍住嘲笑很礼貌的告诉你,“请去市场上购买!”
如果你一定要兑换东西,很好,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也超级有耐心,也很乐意为你兑换,但你兑换的结果不外乎如下几种,那就是2张与此类似的绿色纸片(50元人民币),或者5张与此类似的土黄色纸片(20元人民币),或者10张与此类似的蓝灰色纸片(10元人民币)。
甚至,如果你不厌倦点钞的繁琐,他们可以兑换给你100张草绿色纸片(1元人民币)。
1张纸换10张、100张,是不是兑换的纸片越多越好呢?
我相信你不会这么认为。
此外,如果你非要坚持兑换成金属的话,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为你兑换成硬币,比方说1分、2分、或者5分、1角或者5角的硬币。
荷,这些硬币可以足足的能装一大袋子。你可以把这一袋子硬币背回家,再把他们融化(记住,这样做是非法的!),并把它们当作金属卖掉。
不过,我几乎确信的是,你犯了法的这样干,卖出的钱很可能根本值不了100元人民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