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紫华君-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何况,根据丰郡刺史的奏报,桂郡刺史葬身乱民之手,桂郡上下,所有安陆官员,非死即逃。

    “若莘,立刻拟旨,命定南侯霍启立刻出兵平乱!”莫脸色铁青,不等沈若莘看完便下令。

    沈若莘连忙应诺,待提了笔,又停下,小心翼翼地道:“王上要直接给南川大都督下诏?”安陆西南兵马均由南川大都督定南侯霍启节制,安陆王当然可以直接给他下诏,但是,南川大都督行辕在成郡长州城,这种跨越数郡地行动,按制需要天官、夏官联合行文知会沿途各郡。

    莫已经对着孟思彤发过一次火,这会儿,思绪已清明许多,一听沈若的询问,便明白过来,虽然仍有火气,却道:“拟诏!另外再给永寒拟份王谕,命他尽快调配物资,协调各方!”

    “是!”沈若莘不再多言,在书案前迅速草拟了两份诏命,给莫过目,等他押签之后,立刻送中书殿用玺。

    这个时候,沈若莘才看着莫的脸色,小心地道:“王,臣知道不该干涉政事,但是,事君惟诚……”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莫疲惫得很。

    沈若莘皱着眉道:“臣记得中秋祭典时,桂郡刺史还上书说各族和睦,百夷宾服……”

    “你是说他欺君?”莫脸色一沉,倒没有怀疑沈若莘的记性。

    沈若莘连忙跪下:“臣万不敢非议外臣,只是,自古以来,非天灾人祸,民无暴乱之举,百服人也是一样……臣记得,这几年,西南诸郡并无天灾,各地亦都报丰收,桂郡刺史也不是施政严苛之人,臣觉得,这次暴乱……”

    莫的脸色十分难看,虽然是在暴怒之中,但沈若莘都说到这种程度了,他若还没察觉出不对,也就枉为国君几十年了。

    “王上,王后娘娘求见!”素锦忽然进来,躬身禀报。

    莫皱眉,摆手道:“朕这儿有事,让她自去休息。”

    “是!”素锦低头答应,一副乖顺的模样,眉角却隐有笑意。

    沈若莘松了一口气,坐在书案前,窥着莫愈发皱紧的眉头,心中冷笑——掌着天官、夏官的永寒又要倒霉!

    ——权力太重也不是好事!

    ——徒然见疑!——只是这场暴乱也的确是蹊跷……



………【第三十章 暴乱】………

    陆王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对政务甚是倦怠。这些年,的女官、宫官日逾权重,不仅要将奏章按急、密程度分类,还要将奏章按轻重缓急及将要交办的官署分好。最近三年,莫甚至让尚仪只将重要奏章呈上,其它不要紧的,只要将内容节略呈给他过目之后,便直接发至各官署交办。这种情况,沈若自然是大权在握,否则,郑禧也不会紧赶着塞一个人来作尚仪。

    权力太重不是好事。——沈若深谙此道,行事自是更加谨慎。莫虽然倦怠政务,却没有放松王权的意思,这三年中,他换了五位尚仪,沈若莘却一直稳如磐石,宠信更是日胜一日。所以,安陆王处理了急务后,在素锦的劝说、侍奉下,回寝殿休息,随口就交代她将孟思彤未处理完的奏章在天明前处理好,他起身时,要看到重要奏章与节略呈上。

    御书房内***通明了一夜,等宫女来通禀王上起身时,沈若莘刚将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立刻就跟着宫女到王的寝殿,毕恭毕敬地呈上奏章与节略。

    素锦正在为王梳头,只稍稍抬眼看了她一下,便专注于梳头的事情。

    莫取过节略,认真地看了一遍,又问了几个问题,沈若莘都对答如流。不一会儿,素锦将束发金冠戴好,莫也颌首道:“好,都发下去吧!”

    “是!”沈若莘答应。跟着在莫地示意站起,听他沉吟片刻道:“这几天,卿辛苦一些,等另一位尚仪确定了,卿在回府补足假期。”从用语来看,莫的怒意已经消退不少。

    沈若莘讶然地抬眼。却没有多说,只是再度恭谨地应诺。

    “素锦,你安排两个可心的宫奴侍奉若莘,她娇生惯养的,别让她在宫中待得不舒服!”莫笑着交待素锦。素锦连声答应。沈若一边行礼,一边道:“王上取笑臣。还有比宫里更舒服的地方吗?”

    莫失笑,拍拍她的肩道:“宫里舒服,但是。伺候地人却不一定如意,像朕这里,少了素锦,便怎么都不舒服,卿府里有萦夕那丫头,宫里人再好,比不一定如卿的意!”

    说笑了一通,莫去王后那里用早膳,沈若莘也回倚华堂用膳。

    宫中膳食以惜福养身为要,又按级别供应。沈若莘正在自己的值房独自用着自己的那份早膳,素锦却忽然就过来了,沈若莘失笑,却不搁箸,只是笑道:“王方才还说少不了的人,怎么不在王身边待着?”

    “人家不是领着王命来办差吗?”素锦一脸地委屈。惹来沈若莘的大笑,然后就吩咐外面侍奉的宫女添副牙箸,却不劝她用膳,那神色就是“你自便”。

    素锦身份虽低,却掌着王的起居,女官地膳食,她还真看不上,笑了笑。只是把玩着那副牙箸,道:“宫奴我是给你挑好了,就在御书房东边的畅宁阁候着。”

    “嗯!”沈若莘漫应了一声,不紧不慢地用着面前的清粥小菜。

    素锦搁下牙箸。挨到她身边,低声笑道:“王上跟王后说了,孟女官贬为典赞,继任的人选还没定。”

    “嗯!”沈若莘皱眉应了一声,仿佛对方只是调笑。

    素锦也不在意,又说笑了一番,看看时辰差不多了,才离开倚华堂。

    沈若莘用完早膳就赶着处理礼仪、教学上的各项庶务,用过午膳再去御书房,点收尚书官取回来的奏章,再一起商议这些奏章的分类,安陆王近些年一般都是用过晚膳才来御书房,捡要紧的事情命人草诏,本来中书殿官员也有草诏的职责,正是因为这个时间,外臣不能入宫,尚仪之权才越发地重要。

    就这样前后忙了五天,直到王选定了接替孟思彤的人,沈若莘才得到王命,让她回去休息三天。

    萦夕在马车就问谁是新尚仪,沈若莘疲惫得很,闭着眼睛回答心腹:“司籍席静秋。”

    “素王地人?”萦夕对宫中人事也很了解,立刻就惊诧不已。席静秋是将门出身,父兄都是素王的亲信。

    沈若莘睁开眼,冷笑着道:“这个时候,王上除了素王,还能相信谁?”

    萦夕

    也不想懂,便没有再追问,只是压低了声音禀报:“婢走,却给了答复。”

    沈若莘眼睛一亮,立刻问她原召是否知道。

    —

    萦夕点头,低声道:“他没走,说要等见过你再去。”

    沈若莘这才安心,但是,萦夕皱了皱,还是道:“少姬,我看他与以前不一样了……他……”

    “是为了那份密报。”沈若没有睁眼,淡然地替她说完,让萦夕一愣。

    萦夕之前已经知道他们两人的身份,但是,仍然不习惯他们两人之间牵绊上那么多复杂的东西,见沈若莘的反应如此淡然,她愣了好一会儿才让自己接受下来。

    “萦夕……我们回不到过去了……”

    *****

    永寒是半夜时份接到的诏命。只看诏书上严厉地措辞便知道王上是如何的震怒,但是,那些内容却让永寒与幕僚只觉得迷茫。

    ——平乱事宜?

    永寒完全想不出哪里会发生乱事,幕僚同样如此,幸好那名御使出发后,沈若莘想起此节,来不及向王上请示,只得写了一份公文,密封后,在中司备案,急送京都。看到沈若莘中规中矩的解释公文,永寒才明白过来。

    ——百服暴乱!

    ——郡史身殉!

    “怎么可能?”永寒第一反应就是皱眉,几近惊呼地大声质问。

    “殿下,凌都公文上说什么?”幕僚立刻询问。

    惊呼之后,永寒也就平静下来,这种公文是不可能开玩笑的,就算是开玩笑,这个消息也有些过分了。他镇定了一下心神,对所有幕僚道:“百服人暴乱,桂郡刺史已然身殉。”

    “桂郡?”所有人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王上已经下诏,命霍侯平乱。”永寒皱眉淡语,“之前诏命所言的事宜就是协调此项。”

    “殿下,百服人素来不驯是实,但是,桂郡刺史并非严酷官员,执法公正,爱民如子,百服人也十分敬服,即便是暴乱,也不应……”立刻就有人质疑,跟着附和的人也不少。

    永寒待众人议论稍停,才轻扣的手几,眉头深锁地言道:“事实如此,无须再论!纵有天大地内情也须先平定此乱再议!”

    “是!”幕僚同时应诺。

    等各项事宜议定,永寒将各项命令签署、押印之后,大部分幕僚便离开了议事堂,剩下的几个都是永寒的心腹之人,再议的就不是这些事了。

    围绕着这场突如其来地暴乱,各种可能都被提了出来,尽管事不寻常的观点是一致,但是,对此事的前因后果,却无一人能说出个可能的可以然来!这时,一直不吭声坐在下首的一个幕僚忽然站起,神色凝重地道:“事起猝然,属下以为,此事确不可小觑。然,殿下与诸君似乎忘了一件最可能的事情——事关用兵,霍侯与殿下关系密切,如果王上因此见疑……”

    永寒脸色一变,但是,那人却犹嫌不足,继续道:“我等知道的事情,王上定然知道,此乱如此可疑,王上焉能不生疑……”他稍停了一会儿,咬牙将下面的话说出:“……况且,即便王上初时不生疑,恐怕接下来总有人会让王上生疑的!”

    “卿以为,此事是针对孤的?”永寒抿唇思忖片刻,皱眉问道。

    “属下以为十有八九……”

    “谁呢?郑氏?”有人打断他的话,不屑地反问,其它人也十分不以为然。

    ——那是一郡之地,封疆大吏啊!

    那人眼神凌厉地看过众人,最后定在永寒身上,很平静地说出两个字:“东岚!”



………【第三十一章 流言】………

    桂郡暴乱与东岚有关?”

    说明情况后,看着原召沉吟思忖的模样,沈若莘虽然明知不该打扰他,更不该问,却还是忍不住对他问了这个问题。

    原召正在沉思,但是,沈若莘的问题一入耳立时让他一凛,抬起头,皱着眉便斥道:“你不该问的!”

    沈若莘微微撇开头,苦笑不止,却在起身时被原召揽住的肩膀。

    “若莘,我们要执手偕老的!”原召轻叹,“你不必做试探之类的事情!”

    沈若莘鼻子一酸,在他怀里默然不动,转开头,强忍住将要落下的泪水。

    没有强要沈若莘看着自己,原召只是拥着她静静地站着,始终没有回答她方才的问题,而沈若莘也没有再问。

    ——他们回不到过去,那么,就学着接受未来的每一天,并且尽力让自己幸福地度过。

    翌日清晨,沈若莘醒来时,枕边人已经离去,只有一缕兰香隐约萦绕于室内。沈若没有起身,伸手轻抚过身边犹有一丝余温的锦衾,眯起双眼,良久,终是稍稍勾起唇角,显出一丝笑意。

    ——执手偕老啊……

    *****

    重新踏入京都的城门,对原召而言,简直是恍如隔世。

    直到在计划好的落脚点住下,他都有些恍神,完全无法集中精力。他的下属本来是想如以往一样,安顿之后立刻商议接下来地行动。但是看看主事人魂不守舍的模样,他的副手只能苦笑着摇头:“大家先休息吧!”

    他们是巳末进入京都的,到用午膳的时候,原召已经镇定下来,招呼所有人到自己房里商议行动。

    “桂郡的事情是否已确认?”原召首先问起这件事,副手虽然困惑。还是回答:“确认属实!”

    原召对此已思考了好些天,也认为密报属实,听到这个回答倒并不惊讶,跟着就问:“是否与我们有关?”

    原召问得隐晦,但是,意思很明确,最后,原本驻守安陆一个据点地一个人站起来:“一直都有挑拨百服人的计划。但是,我们从未成功!”

    “百服人虽然不满安陆的歧视,但是,他们中的上层并不愿意冒险对抗安陆朝廷,宁可维持现状,只不过,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些好处,他们会挑起一些小冲突。”

    “这次的暴乱太突然,也太大了!”

    原召抬手让他不必再说:“你是说。与我们无关?”

    “应该是的!”那人躬身回答。

    “我让卿询问内中,可有回复?”原召转头问副手。

    副手连忙摇头:“尚未有回复。”

    原召颌首,并无不满,毕竟平奈离京都确实远了一些。

    环视了一下众人,原召淡定地言道:“直到本职离京,亦未闻有相关计划。我们就暂定此事与我等上下均无关系,以为基础修改我们的计划!”

    无人对此有异议,所有人迅速开始讨论。

    原召静静地听着,对他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认真斟酌,思量其中地可能性与可靠性。

    这些天,他虽然一直待在沈府,但是,自有途径了解外面的情况。

    ——永寒的处境很不好!虽然安陆王没有削他的权。但是,安陆国相与素王接连以各种名义调动京都与凌都的禁卫军。

    ——情况很明显!安陆王对永寒的不信任已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或者是准备动用非常手段了。

    “各位还有其它想法吗?”原召见议论渐止。便出声问了一句,众人静默了一下,有几个人出声补充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便都不说了。

    :

    “此事是谁策划?我们所知甚少,也不必妄加推测,但是,就如各位都认同的,算下来,此事地得益者不清楚,但是,永寒实在是徒惹嫌疑……”说到这儿,原召顿了一下,揉了揉眉心,“莫最是多疑,也须想到,他因此反而觉得永寒无疑的可能!”

    —

    众人凛然。

    原召的手指在清漆桌面上扣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抬头对众人下令:“我们还按原计划行动!”

    决心一定,原召便再无动摇:“我们不散这个消息,只散原来计划的那个,莫最忌讳的就是兵权,至于这次暴乱,我们等消息散出来再行动!”

    既是命令,众人便是有异议,也只能保留,齐声应诺后,便在原召的示意下开始用膳。

    原召地落脚点并非客栈,而是一家食肆,规格上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原召一行不过七人,以投亲为名来找这里的掌拒,接下来,便被这位掌柜安排到其它几个关系不错的客栈、酒楼、食肆,只有原召,以水土不服为由,住在掌柜家中。

    京都之中,认识原召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使化妆易容,原召仍然不放心。——谁让他当年鲜衣怒马,着实是名满京都的贵公子!

    原召一行人的行动卓有成效,再加不少有心人在其中推波助澜,计划着混水摸鱼。等永寒忙完协调平乱的诸事,京都城内已流言满天飞了!

    其实,广邀各方才杰时,永寒已经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了,只不过,在他看来,他地父王虽然不复早年的勤勉英明,但是,对这种流言的判断力还是有的,因此,他并不担心。不过,在发生百服暴乱地现在,情况就不同了。

    尤其是,流言虽然纷乱,但是,其中有几则却十分犀利。

    ——禁卫三营的忠诚无疑,但是,因为是精锐,兵力并不多,可是,东安军最近的一处驻地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