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妹,你想不想让哥出息?”
妹说:“想。”
他说:“哥想当兵。”
妹说:“我咋办?”
他说:“哥想给你找个婆家。你十七了吧?”
妹就不再说话,盯着哥的脸,像看十五满月,从中士脸上看到了很多故事,过去的和将来的。不消说,那当儿中士是个好哥,脸上漾满兄妹情义。明月星光,在院落浇洗如水。那院落奇静又奇静,蛐蛐在墙角,叫声如歌,一阵欢过一阵。中士记得还有老鼠,在他们脚前摇摆来,又摇摆去。
兄妹俩就那么坐了许久。
忽然,妹妹在腿上拍一下蚊子,又用小指甲在腿肚上抠了,和拇指相对,弹出去一样东西,问:“能出息?”
中士说:“我能入党,入党回来能当大队干部。”
妹妹说:“你验兵走吧,我看家。”
中士说:“你不嫁我能放心走?”
妹妹说:“横竖我不嫁!”
中士就不接话,把自己放倒在一张席上,脸和天平行,蒲扇掀动,风从他肚顶刮过,直吹到妹的身上。妹很凉快。他热。一道流星从他眼前滑过,拖尾像烤着他的身子。过一阵,他把蒲扇往肚上一拍,翻个身。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士还乡(3)
“睡去吧,哥是瞎说……明儿还是割麦。妈的,这天!”
中士在责任田拔了好一阵荒草,累了,把手伸开,见手上染满草绿,草绿中还有个小泡,雨滴般透明,就用野刺挑破,挤出一线清水,在空中摔几下手,觉摸不疼了,才又望天走去。
网兜在他背上一扭一摆,有瓶罐头不断敲他脊梁。又走一程,中士折下一节树枝,把兜儿挑着,像挂着一只灯笼。这时候已是半晌,太阳显得小了,似乎有束光,灯柱般直照脑壳。他觉摸后脑壳热如烧饭锅底,于是步子也热急。影子在前,他踩着自己影子走。庄稼地一片一片被他丢下。到前面时,岭路一弯,跌进沟里,也就把中士牵了进去。沟里有溪,水汩汩,水草却把溪水严严盖了。溪就如躲在草间的一条白蛇。草腥味满沟流动。
那天,就在这样的溪边,中士和妹妹挑水,栽红薯苗。一担两个大桶,从沟底担到山顶,要一晌工夫,路上少说三歇。实在挑不动了,妹就坐在溪边不动,把脚伸进水里,脸上贴着愁容,如张着一块黄布。
中士把四个水桶打满,望望太阳,像望着救不灭的大火:“奶奶的……天!”
妹妹看看天,看看哥的脸,说:“快验兵了。”
哥说:“知道……”
妹说:“你去验吧。”
中士看看妹妹,起身走到沟边摘几片桐叶,一个桶中放了两片,以防走时水溅。然后,目光挂着坡上黄焦焦的土地,说算啦,当了兵也不定有意思,有出息。妹不看哥。她两脚在水中对搓,声音像干裂浊重的开门声,在沟中沉沉滞着。我听说了,妹说,全大队找不到年轻党员,说谁是党员,谁就能当村干部。
中士挑起水担,说:“我当兵了……你咋办?”
妹起身,将扁担搁在肩上,直腰,没挑起;又直腰,又没挑起,说:“我嫁。”
“嫁哪?”
“哪都行,反正都是跟人过日子。”
“你把水倒掉半桶。”
“不倒。”
“倒掉!”
“我担得动!”
她就果真担起了水桶,身子朝地面缩去,人矮了许多,唯脖子,越发细长,像红皮树枝朝空中探着。这么,中士和妹妹就如拉车瘦马,一寸一步朝山上挪动。天在他们头顶悬着,吱哑的勾担声,在天下头上打颤,缠在草间的细路,被他们踩得起伏。妹妹在前,中士在后。路上,他说歇吧,妹对着山说,不歇。一路上,妹就果真未歇。她的腰脊弯着,像弓。他总以为他会突然听到一声山裂,然后妹就哎呀一声,倒在地上,腰脊如树枝般,咔嚓断了,两个水桶叮当叮当、叮叮当当地朝山下滚去。可是,妹的腰脊就那么弯着,且越发弯去,可却硬是未断,如骨中牵了柔韧皮绳,直到妹的两个水桶越来越低,将拖着地面,她也没有放桶歇息。
快到山顶时,太阳极低,仿佛伸手可摘。日光在黄土上晒一层灰烬,脚轧过去,腾起一层黄烟。妹似乎实在挺不住了,她就用力把担子朝天上一拱,换了肩,回头说:
“要是你能入党当支书,妹嫁给瞎子瘸子都成!”
说罢,妹又挑着水担上山,她努力把弯脊拱起来,把肩平端着,所以她就仰着头,眼盯着头上的瓦色天。
站着没动,中士忽然觉到肩上的水担重极,再不歇阵,腰骨就真要断了。他拿手扶到腰上,摸到骨头在他手缝间颤抖,慌不迭儿放下水桶,蹲在地上,望着妹妹一挺一挺走上山去,终于进了天里。
前面就是陈村。
陈村同样是百口人家,房子零散错落。树木倒旺:泡桐、槐树、杨树、榆树、椿树、栗树、皂角树等,都是北方山区的家常树,并无奇异,且成材者居少,多是歪歪弯弯扭扭,造一片树阴罢了。远看这陈村,在日光中,就如望见一块黑布飘挂在青青黄黄的坡面。
中士的衣服很扎人眼,在这热天,村人们的衫儿都是披披挂挂,似穿非穿,而中士却着了军裤、衫衣。衫衣扎在裤中,还拉出一点,半盖腰带,远看近看,都是从部队上转回来的。于是人来到陈村,一群孩娃、闲老就在村头接瞧。
他知道妹家住哪,可还是要问:
“我妹家住哪?”
“谁是你妹?”
“陈饼子家。”
“搬家了,村后头一户。”
中士想,幸亏多问一句,就踏着胡同,朝后村走去。胡同里几层绿阴,人走胡同如游在水里。有几个男孩娃,在中士前面跑着,不时回头张望。不消说,是到陈饼子家报说有人来了。
中士一身凉爽,在胡同里东张西望。这胡同极老旧,老是由各户院墙、后墙、山墙组成,墙上的泥片皆已脱落,蛛网在墙角结着,偶有一门一口,也躲躲闪闪,退到胡同墙后。去年的旧对联、旧柏枝还依然贴着插着,显着规矩。胡同里是板结的干泥路,一尺远坐落一个泥疙瘩,中士每走一步就如踏上了一座峰岭,一迈一迈很惬意,像城里人在铁路上踩枕木散步,不一会就把这破落胡同丢在了身后。
到将钻出胡同时,中士站住了。
妹妹在面前。
她倚在一方院落的大门框上,怀里抱着个约摸一岁的孩娃,两眼直勾勾地望着中士,身边站几个刚跑来的男孩,一动不动,一言不言,眼角有两粒清泪牢牢结着不肯落下。她怀里的孩娃,也一样望着中士,眼里满是疑光。
就这么,一阵好静,如一个村落都没了人样。中士始终看着妹的额门。妹的额门原先──三年前十七岁时光光洁洁,平平展展,眼下,冷丁儿就刻满了沟渠豁崖,像一片乱七八糟的世界。
有只知了从他们的静中挣扎着叫出了声,僵着翅膀飞走了。
妹把怀里的孩娃换了胳膊抱定,拉下布衫,盖严实露着的白奶。
“啥时回的?”
中士把目光拽回。
“前天。”
妹妹离开门框,朝前边走来。
“回家吧,站着干啥。” 。。
中士还乡(4)
中士朝妹妹走去。
“又搬家了?”
妹妹又站下,望着手中的孩娃。
“刚搬……叫舅。”
中士身子微微一震,盯着那孩娃,嘴边僵硬了一个笑。
“还不会说话吧?”
妹笑笑。
“会叫爹啦。”
中士心里漂一个酸楚。
“你写信没说……”
妹过来把孩娃塞给中士,又接过中士挑的一兜儿东西。
“是个女娃……”
中士猛一下扔掉肩上的干棍,把女娃抱紧了,如箍在怀里。女娃在他胳膊中挣着哭唤。
妹妹瞪一眼女娃,前走两步,又回身捡起中士扔的柴杆,回家了。
中士跟在妹妹身后,盯着妹妹的腰脊。
她的腰脊真弯了,些微地,隔着她的单布衫,能觉摸出她的腰脊节,一凸凸、一凸凸,如胡同路上凸起的泥峰。
妹妹的腰脊牵着中士进了新房院,一前一后,走得很沉。
中士入伍时也这样。他们兄妹路走得很沉。她前他后,一个牵着一个。新兵集合是在公社院里。一座新院,地上青砖,墙上青砖,房顶也压着青砖。青得人身上发冷。他们家离公社路远,一早起床,到临午才赶到公社。公社院里,连角落里也山堆着人,都是送行的,说话声煮成一片。中士和妹妹一进院里,到报到处签个名,妹就很不容易地找了个僻静角落,是在厕所墙下,臭,没人去,他们就往那里躲去,妹妹提着行李在前,他被妹妹牵着跟在身后。
那时候,妹妹和陈饼子已谋了面,算相过了亲。当时,陈饼子说我对你没意见,你呢?妹说,我思谋思谋再给你回话。相亲是在媒人三奶奶家。从三奶奶家回来,妹妹就问中士:你见过陈饼子家妹妹吧?中士说见了。妹妹问咋样?中士说她长得还水灵。妹说她没文化,不能读信。中士说那我就不给她写信。妹就直问:你对她没意见?中士说我没意见,不知你对陈饼子有意见没?妹说你对她妹没意见,我对他也就没意见。
如此,这门换亲就算初定,中士妹嫁给陈饼子;陈饼子妹嫁给中士。双方互不接送彩礼,从简办事。中士参军前,这些事情都议下章程,所以,一到厕所墙下,妹妹就望着中士,思想一晌才柔软开口。
“哥,我想向陈饼子家要些东西。”
“要啥?”
“衣裳,只要一身。”
“哥到部队给你买……”
“我想让他家买。”
“你今儿让他买,明儿她妹就会让哥买。”
“不会。明儿我嫁过去,就当了他们家的家。他妹会听我的,我是嫂。嫂如母!”
中士默了一阵,说随你吧,想要几套你就向陈饼子要几套。然后,他就坐在行李上,搭眼望着山堆的人群。人群中有人扯嗓,叫说开饭啦!开饭啦!接下人群就朝公社后院开动。就有人从那里端着馍菜回来,饭菜都是不要钱的。那菜又打得满,馍又白又大,要几个给几个。中士一连往后院跑了三趟,端回三大碗菜,拿回十二个白馍。菜他们吃了,馍全装进妹妹提的一个兜里。
“够吃几天了。”中士说。
“十天我也吃不完。”妹说。
“我再去拿一趟。”
“人家会认出你。”
“不怕。”
中士又往公社后院走去。那里人蜂拥着不动。拿馍的人往外挤,空手的人往里挤。武装部的一个干部,柱子般竖在台阶上,敲着锣似的哑嗓:都改革开放了,你们谁家还像前几年?别抢别抢!这是馍,不是金子!
喂──王师傅,新兵来发馍,家属一律不给!一律不给!
人群只管突围涌动。
一个接兵干部站到台阶上。
“不像话!我接过三个省的兵,就你们县不像话,连吃饭都抢,还配当军属呀!我看你们送孩子参军就是为了混饭吃,为了部队的白馍米饭!”
立马,寂静像山样盖在了人群头上。
有人又把拿到的馍扔进了馍筐。
人群开始无趣地散去。一刻工夫,公社后院就冷落下来,剩工作人员、公社干部零星竖在各处。中士赶巧在接兵干部身下站着,两手空空,样子可怜兮兮。
干部问:“你没吃饭?”
中士说:“没。”
干部问:“一点没吃?”
中士说:“挤不进来。”
接兵干部亲手拿了两个馍,端了一碗菜递给中士。中士接过菜,只要了一个馍。
干部又把手里的一个馍递过来:“拿去。”
“够吃了。”中士说。
“给送你的家属吃。”
“他们带的有干粮。”
中士说着,竟自转身走去。接兵干部拿着馍呆了一阵,向前追了几步,拍下中士的肩膀道:“到部队后我们连队要你,新兵连训练结束,分兵时你找我。”
这接兵干部就是中士后来的指导员。
把馍菜端到厕所墙下,妹妹等急了,说你真是,为了一个馍……中士笑着,瞅瞅四周,把馍装进妹妹兜里,把菜倒进厕所,出来又把三个碗、三双筷一并收拾起来,乘人不备,塞进妹妹的馍兜,把兜口牢牢扎死,提一下重量,轻轻放到墙角,对妹妹说:“有个当官的看上我了,让我到他连队当兵。”
妹一惊:“你学好,让他给你提干。”
中士很自信:“最少不愁入党。”
妹说:“当官了,你就别回来,在城市立家。”
中士说:“不。我得回来当支书!支书土皇帝,比在外当官强。”
中 篇
妹家房砌出了气势,高高大大,洁洁净净,满房角落都还未生蛛网。青色砖,青色瓦,像青色的天。两扇黑门上,刻了两个“福”字,金金黄黄,如两个硕大铜钱。屋里后墙下,压着一张条桌、一张写字台。桌上扔有线筐、干馍、粉丝、洗脸巾、书纸、线坠、布条和灰土,墙上贴有当年的美人日历画。有一张是刘晓庆。他觉得刘晓庆的嘴有些歪,可排长说刘晓庆美就美在嘴好像有些歪,其实并不歪。中士想看看刘晓庆的嘴到底歪不歪,就把目光搁到画中人的嘴角上。
他凝视着刘晓庆的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士还乡(5)
妹说:“你看啥?”
他说:“不看啥。”
妹说:“我去给你烧碗茶。”
他说:“我不渴……烧一碗也成。”
妹走了,入了灶房。他和外甥女呆在屋里。外甥女在地上爬着,不断捡草棒啥儿在手里耍弄。地上铺有砖。砖上很净,除有薄薄的灰土,没别的脏物。妹在灶房拉风箱的声音,如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般陌生、一般神秘。他把钢笔拔下,让外甥女当玩具耍着,就搬凳来坐到门口,背倚门板,望着妹妹。妹妹一伸一缩的肩膀,如黄牛耕地时扎进土中的尖犁铧一样起伏、起伏。她早先的黑发不见了,如今散在后边的又黄又稀,如秋旱的谷苗。
中士盯着妹妹稀疏的头发,可着大嗓儿问:“哎——你的头发,昨……变啦?”
妹妹没回头,隔着院落答:“坐了个月子,脱了半头发。”
中士心里悠一下,不再说啥。
妹也不扭头地问:“你入党没?”
中士不扭头地答:“没。”
灶房的风箱突然不响了。中士想扭头看一下,可又不敢扭。
“真没入党!?”
“真没入党?”
“回来带了多少退伍费?”
“眼下还有九十七块钱。”
突然就奇静。灶房连一点响动也没有。上房的外甥女将笔插在嘴里咬。院里有鸡,无声无息地朝门外摇摆。中士盯着屋里的晾衣绳。那绳上有六只蝇子,三只小的背着三只大的,一行等距离拉开,间隔二寸左右。一会,又飞来一只,显得多余,就围着那绳儿兜圈,嗡嗡声孤独得可怜。它飞动时,翅膀扇动得如没有扇动,快极。中士看了一阵,起身摇了一个绳子。那三对蝇子被他赶走了,飞声嗡响。
“陈村有一个当了一年兵,又入党又立功。”
看不见妹,但又响起的风箱声和她的嗓门一样大。
中士盯着飞走的蝇子,大声:“立功又咋样?不立功又咋样?都一样。”
妹在灶房也大声:“乡里民政干部说,立功的回来可以优先划一块宅基地,不要宅基地的奖三百块钱。”
中士怔一下,目光硬着。又落回绳上的蝇子一动不动。
本来,中士是可以立个功的。可中士没有立。中士在连队人缘不坏,好事也积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