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也要动用细节,来识别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他悄悄的走到正在专心写字作画的建文帝面前,高声颂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建文帝被这洪亮的声音吓了一跳,差点摊在地上,他的长期逃亡生涯,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要不是饿的实在受不了,他是绝不会抛头露面的。忽然出现的念佛声,吓得他一激灵,连忙抬头一看,发现是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下。

    定了一下心神,还礼问道:“大师有何赐教”。老和尚看了看建文帝面黄肌瘦的脸,微微笑着说:“同为佛门中人,今日相遇,也算是有缘,想请法兄为我画一幅画”。说话后,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到石桌上。

    不知怎么的,建文帝看到这锭银子,忽然有点百感交集,忽然脑中冒出一句话:“一分钱难道英雄汉”。过去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金银财物多如山,珍稀佳肴盛如海,没想到今天竟然为了一口饭,一锭银子,冒险犯难,斯文扫地。

    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看看桌上的银子,又抬头看着老头问:“大师请讲,你要我画什么呢?”

第84章 孔雀绝密攻略

    “请法兄为我画一只‘孔雀登高图’吧”,老和尚谦虚、和蔼的说。

    建文帝看这个老和尚慈眉善目,气度非凡,不由得顿生好感,又看了一下石桌上的那块银子,分量不轻,如果省着点花,足够一个人生活半年的了,对老和尚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

    “大师,那在下就献丑了,不过因为没有其它颜色,只能为大师画一幅黑孔雀了”,建文帝边说边用笔tian墨,铺开纸张。

    老和尚微微一笑:“不妨事,想那后唐时李夫人,月夜独坐窗前,看到窗外的竹枝、竹叶,在月光的照射下,影子映照在窗户纸上,觉得美妙异常,便拿起笔来,用墨在窗户上照着竹影描了下来。第二天一亮,李夫人看到用墨在窗户纸上画的竹子,别具一番韵味,于是便有‘墨竹’,那竹子也本非墨色,万物自有其神韵,非与颜色有关”。

    建文帝从小就喜欢读书,对饱学之士更是非常敬重,在他当皇帝的时候,身边也有很多大儒文臣,如方孝孺之类的,所以,老和尚的一席话,让他很有点遇到知音的感觉,于是在对老和尚的好感外,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当建文帝进入到画画状态中时,他仿佛暂时忘了自己悲惨无比的处境,和周围的一切。笔走龙蛇,刷刷点点,一幅形神兼备的孔雀跃然纸上。

    在宫中的时候,孔雀是他最爱画的题材之一,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临摹宋徽宗的真迹《孔雀图》,而这样珍贵的真迹,也许只有才皇宫里,才能看到。

    老和尚拿着画好的这幅孔雀,仔细的端详起来。

    作为皇帝来说,学画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有机会看到、并临摹各代大师的真迹,这对画艺的提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画的非常好。最出名当然是杰出的绘画大师级人物宋徽宗赵佶。另外,朱棣的孙子宣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超专业水准的绘画大师。连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被囚苏联时,还曾用自己画的画贿赂过西伯利亚看守。

    所以建文帝的画,也绝不是一般的画家所能比。老和尚边看,边忍不住啧啧赞叹。不过,他可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建文帝的画技,他是要寻找画中那个神秘的细节,他仔细的观察着,看到那个他希望看到的细节时,虽然提前有所预料,但真正看到时,内心还是禁不住强烈的震动了一下。

    老和尚小心翼翼的收好画,此时,他好像非常激动,不过他努力的压抑着,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对建文帝说:“法兄果然画艺高超,你的这幅画的价钱远高于这锭银子,但我身上只有这些,还望法兄能移驾跟我去庙中去些”。

    建文帝一听,感到受宠若惊,忙说:“多谢大师抬爱,这些就足够了,在下已经感激不尽,就不去贵寺打扰了”。

    老和尚依旧和蔼的微笑着说:“那我就却之不恭受了,不过我的寺院离着很近,我看法兄面有饥色,如不嫌弃鄙寺简陋,可随老衲到鄙寺用点斋饭,并小叙一下,如何?”

    建文帝实在是饿的有点撑不住了,看看周围人越聚越多,都好奇的看着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交谈,他担心万一有朝廷的密探,那就坏了。于是便同意了老和尚的邀请,强打精神,赶紧收拾了一下,随着老和尚分开人群,往寺院走去。

    老和尚所在的寺庙果然不远,拐过两个弯后,就在不远的一处半山坡上。建文帝跟在老和尚身后,快步而行,他惊异的发现,老和尚竟然行动如此敏捷,并且走这本快,气息平稳,一点都不喘,而自己年纪轻轻,以这样的速度走路,都忍不住呼呼只喘。

    寺院不大,但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里面只有六七个和尚,一见老和尚回来,都合掌施礼,原来老和尚就是这个寺庙的方丈。

    老和尚先让人赶紧为建文帝准备斋饭,因为刚过午后,所以中午做的斋饭,有很多剩下的,稍微热了一下,很快就端了上来,老和尚为了让建文帝吃的不拘束,于是自己和其他的小和尚暂时都退了出去,建文帝一个人留在屋里。

    这是建文帝在逃亡生涯中,吃的最饱,最香,也是最放松的一顿饭了。不知为什么,这个寺庙让他有莫名的安全感。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般的,把满桌子的斋饭,一扫而光,连一粒米,一点菜汤都没留。吃完后,抹了抹嘴,打了个饱嗝,心中又泛起无尽的感慨,自己原打算学学齐桓公,准备东山再起,不过看到叔叔朱棣,治国能力显然比自己强很多,江山也越来越稳固,看来自己翻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可是,即使能夺回江山,那又能怎么样呢?人的幸福,也许就是这饥饿时的一顿饱饭,饥渴时的一口凉水,这就足够了。他越来越想找个地方,能平平静静的过完这一生,而不想一定要夺回江山,重当皇帝之类的了,他受够了这种整天担惊受怕的日子。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听见老和尚在外面敲门问道:“法兄,饭够吃的吗?再给你盛一点吧”。

    建文帝这才缓过神来,连忙起身离座,边开门边连声道谢的说,自己已经吃饱了,不用了。

    闲聊几句后,老和尚说,后院有他一间画画用的禅房,他想让建文帝帮他看看画。建文帝当然连声应允。于是,建文帝又跟老和尚来到后院。

    这个禅房,就在寺院的的最后面,并且是在一个很高的山坡平地上建的,登上这个山坡,寺院的所有房间,就尽收眼底。而院墙外,就是地势很高的山坡,这个屋子也算是紧背靠大山了。

    建文帝觉得这样的地势很不平常,因为只要站在屋门口,就能鸟瞰寺院里所有人的进进出出,这是最有利的防守地形。

    上了好几阶台阶,才进入屋内,因为背靠大山,只有前面的光线能多的透进来,所以屋内有些暗。

    进屋后,建文帝发现没有任何小和尚在这边,连倒茶都是老和尚亲自动手。等落座后,老和尚亲手给建文帝沏上一壶香茶,老和尚走到门口,往外看了看,然后把房门关上,忽然猛地转身,紧走几步到建文帝面前,到头便拜,口中说道:“皇上,请恕老衲怠慢治罪”。

    建文帝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过来一会,他才缓过点神来,结结巴巴的说:“大师,你开玩笑吧,这那里…那里有什么皇上”。

    此时,老和尚跪在地上,则显得非常平静,他恭敬的回答道:“老衲刚才从皇上的一举一动中,就知道皇上必是皇室贵胄,因为老衲也在某位王爷家住过几年,知道皇家的规矩,了解皇室子孙,一言一行皆有法度,并且自小养成,非能轻易改变。尤其是刚才皇上画的那幅《孔雀登高图》,知道皇上肯定是临摹的宋徽宗的真迹,因为,这种画如果一般人去画,都会画成孔雀的右足抬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手拿笔,这样画比较顺手。而只有宋徽宗的画的《孔雀登高图》,才是孔雀的左脚先抬起,因为也只有宋徽宗,才观察到孔雀在登高时,都是左足先抬起的。”

    建文帝听完后更是吃惊,他不知道这个老和尚究竟是什么背景,竟然对皇室的方方面面,如此了解。

    建文帝还是不想轻易相信,而是敷衍说:“大师真的是弄错了,我就是一个乡村野僧,哪是什么皇上啊?至于画,民间高手云集,不惟有宋徽宗有此种造诣。”

    老和尚没有接建文帝的话,而按自己的思路接着说:“皇上不必担心,我绝无意对皇上不利,如果真有大逆不道的意图,也不会把皇上请到寺中款待了,而早就直接报官了。恕在下冒犯,皇上左侧龙足上有块黑痣,如果您真的不是,可否让老衲一看呢”。

    一席话,把建文帝说的哑口无言,沉默了好久,建文帝才长长叹了口气说道:“大师请起吧,大师果然是目力非凡啊,既然识破,我也无话可说,只是现在惶惶如丧家之犬,那还是什么皇上啊”。

    说话后,建文帝无限感伤的哭泣起来,并且哭声越来越大,好像再发泄着什么似的,老和尚也伏在地上,陪着一起痛苦流涕。

    俩人就这样痛苦了好大一阵,才慢慢停了下来。

    老和尚边擦泪边痛心的说:“反贼朱棣心狠手辣,将皇上原身边大臣方孝孺的嘴角割开,然后撕至耳根,惨不忍睹啊,这都是因为方孝孺终于皇上,大骂燕贼忤逆,朱棣恼羞成怒,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面前,但方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朱棣竟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处死。方孝孺是被凌迟处死的,第一刀是先把额头的皮撕下来,盖住眼睛……哎,惨啊”。

第85章 操控命运的犀牛

    听完这些,刚止住哭声的建文帝,一下子又变得无限悲痛起来。这次哭的更厉害,有几次差点要背过去气去。

    跪在地上的老和尚,连忙爬起走到建文帝身边,不停的帮建文帝摩挲前心,捶打后背。男人的哭和女人不一样。男人一旦痛哭,总能让人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这男人惨痛的哭声,在暮色逐渐浓重的屋里回荡着,更营造出无比悲怆的气氛。

    为了怕别人听见,老和尚赶忙把所有的窗子一一关上。建文帝也意识到自己哭声的危险,便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为了压抑住自己的哭声,他使劲咬住下唇,直至咬出一排血红的牙印来,最后才终于平静下来了。

    两人静静的坐在桌子两侧,默然无语。过了一会,建文帝才用哭的有点嘶哑的声音问:“大师还没有告诉我,您究竟是什么来历?”

    老和尚没有直接回答建文帝,而是反问建文帝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陛下可知道,本朝自太祖皇帝起,与和尚有什么渊源吗?”

    建文帝点点头,心想,这大家当然都知道太祖皇帝就曾当过和尚。

    老和尚仿佛猜出了建文帝内心的想法,淡然一笑,然后讲了一个关于他们朱家的神奇故事,作为朱家的后人,建文帝却从未听说过这个关于他们家的奇闻异事。

    这个老和尚说明太祖朱元璋,其实不是祖籍不是安徽凤阳,而是苏州。朱元璋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居住在苏州,后来因为家里非常贫穷,恰好又赶上了饿荒,朱家这才从苏州迁到凤阳。

    在苏州时,朱元璋的祖父,水性极好,在水里浮沉自如,经常能潜入深潭中捕大鱼,人们都说,他肯定是鱼托生的,要不然水性怎么能如此高超。那时,在苏州一带,有一个非常有造诣的命理大师,精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玄学命理,人们都称他为刘仙师。

    一天深夜,朱元璋的祖父忽然被敲门声惊醒,那敲门声虽然很轻、但却很急促的,这么晚还有人敲门,一定有什么急事,所以他连忙点上油灯,披衣起床去开门。

    当他把门打开时,从外面闪进来一个人,借着屋内昏暗的灯光,他惊奇的发现,这个人竟然是刘仙师。

    刘仙师可是他们这一带的名人,别说一般人,平时连官员显贵,都难请到他,他平时行踪总是飘忽不定的,并且时常去云游。朱元璋的祖父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大名鼎鼎的刘仙师,三更半夜的来找他这个穷光蛋。再看刘仙师,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恰好朱元璋的祖母,领着朱元璋的父亲回娘家了,所以,刘仙师一看屋里没有其他人,就直奔主题。原来,刘仙师是来找朱元璋的祖父帮忙的。

    因为经过刘仙师几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深潭。这个深潭有点怪,表面上看着非常平静,但水下却有很多暗流,人只要一下水,就极容易被暗流冲走,很难生还。但因为深潭中有很多大鱼,还有人说潭中有极其珍贵的、重达百斤的红鲤鱼,所以总有人冒险进入潭中捕鱼,因此,数百年来,这个深潭淹死的人无数。而进入深潭几次,却能毫发无损的人,除了朱元璋的祖父,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但刘仙师感兴趣的,不是什么潭中的红鲤鱼,而是一种比红鲤鱼更神奇一千倍、一万倍的东西石犀牛。

    这个石犀牛,可不是人雕的,而是天地之气,在山川,水泽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结成的“灵胎”。刘仙师通过几十年的艰苦研究,终于找到了这个石犀牛的准确方位就在深潭的潭底。

    为了检验自己的研究是否正确,所以这几天里,每到深夜,刘仙师都会跑到潭边,仔细观察,因为只有在深夜的某个时刻,这个神奇的石犀牛,才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灵气”。经过几天的观察后,刘仙师才确定自己的研究没错。

    那找到这个石犀牛有什么用呢?答案很简单可以使自己的后代成为帝王将相。

    朱元璋的祖父听完这些后,非常兴奋。他知道这个刘仙师不但道行深不可测,并且从不打诳语,不管是为人治病,还是给人算命,都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坑蒙拐骗,信誉极好。

    既然刘仙师说这个石犀牛,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自己豁出命去也值得。便忙问刘仙师具体该怎么做。

    刘仙师说的这个方法,有点匪夷所思必须用先人的遗骨。那就得先去祖坟,把先人的遗骨刨出来,然后拿东西包好,并且千万不要把遗骨露出来,然后潜入深潭潭底,找到石犀牛,等石犀牛张口时,要把先人的遗骨,迅速填进它的嘴里,这样就可以了。但犀牛的嘴只张开一次,所以,要一次性的把遗骨填进去,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可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发生了问题。

    原来,朱元璋的祖父,在挖完先人的遗骨后,发现自己忘拿东西包了,想再回去找东西包的话,时辰就来不及了,情急之下,他就走进庄稼地里,弄了些叶子把遗骨包上,然后拿上刘仙师早已包好的、刘家先人的遗骨,潜入深潭中,准备把这两包遗骨,同时塞进石犀牛的嘴里。

    潜入潭底后,他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那个石犀牛,发现果然是栩栩如生,卧在水底,像真的一样,并且通体发着莹莹的绿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