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语-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有万物,嘴里有百味,身体里有无限的能量……萨根一边送黑明威下楼,一边胡思乱想。到了二楼,两人作别,黑明威继续下楼,萨根进了酒吧。
    一辆美式吉普车已经等候在楼下。几分钟后,萨根从酒吧的窗户里看到黑明威乘车而去,目光还没从窗外收回来,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汪女郎已经悄然坐在他对面:一身香气袭人,一脸笑容灿烂。萨根禁不住感叹道:这就是我要的人生,有人为我卖命,有人为我卖身。

    二
    在对女人的贪心和用功上,冯警长和萨根可以一比:两个人,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都是见了有姿色的女人脚步要慢下来、心眼要打歪。说好听点,是性欲旺盛,说难听了,就是好色之徒。但是,在为少老大卖力、卖命的事情上,冯警长和萨根是不大一样的,后者单纯是为钱,前者既夹杂着一份感激之情(少老大用金条为他谋了这个位置),又掺入了一些投机的心理。当初,他去长沙游说义妹(马姑娘)加盟,他的一番话——中国必败论,大部分是他衷心的见识。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见识,四万万国人中少说有几百万吧,甚至包括汪精卫、周佛海、胡兰成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官员和知识分子,都认为国人抗战无异于以卵击石,除了劳民伤财外,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武汉,长沙,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这些现今的国统区,要不了半年,顶多一年,均将纷纷成为上海、南京、北平等地的翻版。识时务者为俊杰。冯警长委身于少老大,少说有一大半是他识时务,是他明智的选择。
    所以,昨晚的事情他是后悔的。小不忍则大乱啊!
    为此,今天他的心情像这天气,一直阴沉沉的,灰暗如土,糟透了!他处于深深的自责和莫名的恐慌中。越是自责,越是想戴罪立功,把黑室的地址尽快搞到手。可他出身卑微,警长才当不久,高层和军界都没有关系,缺乏圈子,思来想去,没有一只可以牵拉的手。他坐在威风凛凛的警车上,东转转,西转转,最后又转到渝字楼下。他知道,这里是杜先生的地盘,是他可以接近黑室最近的一隅。关键是,这里已经有一只他可以牵拉的手,而且是温软的,高贵的,性感的。她会敞开雪白的胸脯拥抱他,和他做西式的爱,也会衣袂飘飘,弹琴吟诗。她端庄起来,像个才女,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她放肆起来,像个妓女,脱得精赤赤的,在房间里款款来去,如入无人之境;高兴起来,她且歌且舞,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撩人上火,局部坚挺。自当上片区小警长以来,凭借着“码头优势”,这些年来好色之徒冯德化基本上总是同时跟两三个女人保持着性关系,直到一个多月前,她奇迹般地冒出之后,他主动断绝了同时与他来往的其他女人。他满足了,够了,醉了。他觉得她有无穷的魅力,值得他用全身心去喜欢,去享用,去珍视。
    她就是渝字楼二楼餐馆掌门人姜姐。
    姜姐大名姜美云,四川雅安人,父亲是个行伍出身,四十岁改行经商,做军火生意。女儿十九岁那年,父亲做了山东韩司令的一笔大买卖,赚了大钱,便在上海买了房产,举家迁到了上海,把女儿送去东瀛学习时髦的西医。这是一九二六年的事。
    就是说,一九三八年的姜姐其实不是大姐大,刚年过三十而已。之所以上下皆称其为姐,是餐馆这行业的原因,那群小姑娘整天这么喊,姜姐,姜姐,当面背后都这么喊,喊出来了,成形了,欲罢不能。川人嘴甜,语言俏皮,开口闭口都是哥啊姐的,不像老北方,是人都是爷。
    冯警长第一次在餐馆见到姜姐是一个多月前,他带了几个同僚来吃饭,进了门摆大牌,横眉竖眼地对服务员说,要见老板。服务员不敢怠慢警哥,就姜姐姜姐地大声喊,喊出来一个身材高挑、面若桃花的大美人。你就是老板?警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让他不相信的是,这个被遍地称为姜姐的大美人,看上去高不可攀,实际上是个闷骚,当天晚上就不羞不涩地跟他回了家,上了床。哟哟哟,很多女人大同小异,这个女人可大不一样哦。那天晚上,警长见了西洋镜,乐到骨头缝里去了。
    上了床,进出了阴门,就是一家人了。警长是“信仰”鬼子的,终有一天“尾巴”摆出来了,就像当初动员义妹入伙一样,动员姜姐跟他一起共赴“前程似锦的美好明天”。明天我可能就是重庆市市长,你就是市长太太,可以住洋房,可以坐小车,可以披金戴银,可以前呼后拥,可以……他以为杜先生地盘上的人,需要足够的理由和耐心,要摇旗鼓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哪知道,姜姐不等他说完,手一挥,一言蔽之:
    “少啰唆,你需要我干什么?”
    就这么入伙了,干上了,令大警长又惊又喜。大惊大喜啊。这个女人总是给他惊喜!惊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不断惊喜,不断!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有事可以商量,有苦她来分担,有喜一起分享。忧苦越分越少,喜事越分越多,一多一少,生活充满阳光。还有,她在床笫间中西合璧的功夫、千娇百媚的情趣;还有,她在茶余饭后的高谈阔论,世界各地的奇趣逸闻,等等等等,令冯德化警长常常感动得要拜天拜地,在梦中仰天大笑。
    只有一点,略为不称心:她坚决拒绝去进见少老大。
    见了就是一个人头,可以多拿一份钱。不过,不见也好,免得节外生枝,引狼入室,引火烧身。但是昨天自己冲动了,闯祸了,拿什么去缓和这个关系,能搞到黑室的地址当然最好,将功赎罪。
    “你怎么老来问这个事,我知道能不告诉你吗?”姜姐一听又是要黑室的地址,烦不胜烦,“你也不想想,黑室是什么?是目前国民政府的最高机密,哪是这么轻易就能探听到的。”
    “我已经有个想法,也许有点冒险,但事已到此,冒个险也无妨。”
    “什么?”
    “找人去邮局打探。我想邮局他们要发信,应该知道具体地址。”
    “你疯了!”姜姐的一对柳眉顿时拉得笔直,“你脑子进水了我看,出这种馊主意!你这不是提灯笼照自己嘛,他们正等着你去问呢,谁去逮谁,然后顺藤摸瓜把你摸出来!”
    这其实是一般人都想得到的,警长阁下确实是利令智昏了。此路不通,警长只好退而求其次。“这样吧,我看你还是去见一下我们老大吧,他已经几次要求我带你去见他。我想你迟早是要去见的,现在去刚好可以给我打个圆场。”
    这主意倒不赖,言之有理。可姜姐一如往常,摇头,不同意。以前看她摇头警长并无所谓,甚至还偷偷乐(免得惹事生非),今天则不同,他要拿她去讨好人家,去救火,去给自己下台阶。所以,再三好言相劝,竭诚竭力,结果把姜姐惹火了。
    “哼,他有什么资格要求见我!”这下眉毛像火焰一样竖起来了。
    “现在我们不是都在一起做事嘛,他毕竟是老大。”
    “他是你的老大,对我,他小着呢!”
    一来二去,姜姐抖出了个骇人的大包袱,“听着,你去告诉他,想见我让他跟‘竹机关’去说!”
    “竹机关”是“梅机关”的前身,是日本在华著名的特务机构,直属于日本内阁和陆军省,总部设在上海。首任机关长为土肥原贤二,后由影佐祯昭中将担任。就是该机关,后来一手策划了汪精卫的叛国丑行。
    冯警长听罢,大惊失色,惊悸地瞪着姜姐,犯了口吃病,“你……你……你是竹机关的人?”
    姜姐瞪他一眼,冷冷地说:“所以,我要干的事比你们找一个信箱要大得多。”
    冯警长又是既惊且喜,“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姜姐哼一声道:“你的级别不够。”又交代道,“到此为止,不要外传。”
    事情捅破了,有些事情不言自明。级别决定资源,事实上姜姐早知道少老大这个组织,包括其他组织的情况她也知道,她在高处,一览众山小。她可以随时使用这些资源,因需所取,因急所用。冯警长不过是她因需所取的一枚棋子,她初到重庆,用得着他,比如办个证件,用个车,去个地方,办个事,撑个面子,等等,警长是最好的人选。高处不胜寒,凡事更小心,更低调,更狡猾。姜姐所以不用权力,不亮尚方宝剑,而是用美人计降伏警长,就是这个理:小心为妙,猫在暗处更安全。
    今天一冲动,一吐为快,但事后她不免后悔,所以再三叮嘱:不得外传。
    这一天,警长获得的惊喜比以前所有的惊喜加起来都还要大,他呆呆望着这张熟悉的面孔,惊得目瞪口呆,喜得心有余悸。骇人哪!这个女人了不得哪!难怪!难怪!想起曾经在她面前的骄狂放肆,淫秽下流,冯警长直觉得额头发热,冷汗都吓出来了,一颗颗往眼睛里砸。

    三
    在冯德化警长被姜美云骇人的大秘密搞得晕头转向之际,萨根兴高采烈地出现在陈家燕面前。老熟人了,家燕热情地迎他入屋,一边朝楼上大喊:“嫂子,快下楼来,你的外交官叔叔来看你了!”
    “不,不,”萨根亲切地笑着,“今天我还不仅仅是来见惠子的,也是来见你和你的全家人的。他们都在吗,你爸爸妈妈?”
    “在,在,都在。”家燕又喊爸爸妈妈。
    惠子从楼上,陈父从客厅,陈母从厨房,被喊的人分别出来迎接贵客,煞是喜乐。寒暄过后,萨根从身上摸出一本大红请柬道明来意:明天是他的五十岁生日,他要设宴庆贺,款待亲朋好友。
    家燕最活跃,马上做出反应:“包括我吗?”
    “当然,你们全家人,都去。”
    “在哪里?”家燕问。
    “重庆饭店。”萨根对大家说,“我一切都定好了,明天中午十二点,饭店二楼中餐厅平安包间。陈先生,陈夫人,说好了,到时我来车接你们,都去,大家都去给我凑凑热闹。”
    陈父看看老伴,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心中有数,编了个托词,婉言谢辞:“萨根先生,实在抱歉,明天我和他爸正好有事。惠子,你去吧,你去就代表我们全家人了。”
    二老其实也不希望家燕去凑这个热闹。
    萨根执著相求:“不,都要去,你们都要去。我在重庆没有什么朋友,你们要是不去,我这个庆典就成了个空架子,只有自唱自弹了。”言在理在,诚心实意,软人心肠。
    最后,陈父出来圆了个场,折了个中:“萨根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我们真的去不了,因为有约在先,分身无术,只能愧对你啦。这样吧,家燕,你陪嫂子去吧。”
    家燕连声称好,扬了扬请柬,对萨根说:“就这样,明天我陪嫂子去,他们确实有事就免了,我和嫂子去更好,不用你来车接,我们可以自己过去。”
    萨根摊摊手,很遗憾的样子,其实是正中他下怀。在他的计划中家燕是必须要去的,二老呢最好不去,之所以邀请他们,是迫不得已,掩饰需要。心中怀有鬼胎,做事总是格外小心,只请家燕和惠子略为唐突,现在二老婉言辞请,乃天助矣。
    这是个好兆头,萨根对完成他的计划信心倍增。
    萨根想干什么?他也想去邮局打探黑室的地址。他不笨,当然也预料到直接去打探的风险。冯警长是因情而急,头脑发热,才冒那种傻气。萨根并不急,虽然少老大专为此找过他,委以信任和重托,可他是见过世面的老油条,绝不会因此受宠若惊,乱了阵脚。他老谋深算地放了一条长长的线,家燕是这根线的一个关键的“结点”。
    次日中午,家燕和惠子如期去重庆饭店赴宴。
    说来也巧,在她们进饭店前几分钟,李政和石永伟仿佛在等她们来似的,已经在大堂里入座,挑的座位正好在她们去包间必经的拐角口。就是说,几分钟后家燕和惠子必将遇到他们。
    李政要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为在皖西新组建的新四军金萧支队搞一批被服。问题便在这里,是为新四军,当然不能大鸣大放去厂里要,只好把石厂长约出来私下谈,而且不免遮遮掩掩。
    石永伟接过李政递给他的名片,看了后,惊讶道:“你怎么帮他的忙,你没听说吗,他是延安的人。”
    李政淡淡地说:“听说了,可我能跟他说,这事不行,因为你是延安的?这不正给他们拿住话说嘛,没准儿周恩来又要去找委员长了。委员长昨天还在报上说,国共合作,不分你我。”
    石永伟叹口气道:“是啊,貌合神离,搞得我们下面没法做人。我跟你说,我那里是有明文通知的,不准我把货发给八路和新四军。”
    李政笑道:“所以他才托我求情嘛。”
    石永伟问:“你跟他是什么关系?”
    “大学同学,还是同班的。”
    “不会你也是八路吧?”
    “我是八路你能不是吗?我第一个发展的就是你。”
    “你这不正在发展我嘛,让我给八路办事。”
    “没办法,抹不开情面。”李政说,“就给他一点吧,怎么样,就算帮我了个事。再说他们现在确实也在打鬼子,给点被服是应该的。”
    石永伟说:“八路有你这个同学真是好,要兵器有兵器,要被服有被服……”
    正这么说着,家燕老远冲过来,惊惊咋咋的,像只喜鹊。家燕的高声欢语又把正在包间里静候她们的萨根引出来,他见惠子和家燕与李政、石永伟说得十分亲热,便上前跟他们相认。萨根听说两位是陈家鹄的挚友,大喜过望,力邀李政和石永伟共赴宴会。李政和石永伟自是一再推却,可哪经得起萨根再三恳请。在萨根看来,这可是两个他打着灯笼要找的人物,怎么能交臂错过?一定要相知相认,加上家燕敲边鼓,又拉又说。两人无奈,恭敬不如从命,跟他们去了包间。
    包间里已经坐着两对夫妇和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其中一对是本饭店总经理王某夫妇。另一对,男的是中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一个副处长。而那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就是汪女郎,今天被萨根介绍为他们使馆的中文翻译,特意安排她坐在家燕身边。
    介绍大家认识后,萨根高举酒杯,兴致甚高地道起开场白:“重庆很大,人很多,洋洋数百万,但对我来说就是这一张圆桌。圆桌象征着圆满,今天是我年过半百的纪念日。生日嘛,也可称其为‘圆满之日’。在座的是我在重庆仅有的至亲好友,你们来了,今天我就圆满了。来,为我们大家今后都圆圆满满,干了这杯。”
    大家纷纷起身,向萨根举杯道贺。
    一切都是有预谋的,萨根兴师动众举行这场宴会有两个秘密的目的,其一为让汪女郎和陈家燕热络上,最好交成朋友。所以,一杯酒刚下肚,萨根又高谈阔论起来:“达尔文说,物分种,人分类。今天我们也来分分类,分类喝酒,喝个名堂出来。来,这杯酒,是我一个美国人敬贵国各位友人的。”说罢,率先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随后萨根提议,下一杯酒应该由汪小姐和陈小姐来敬他们,理由说得天花乱坠。“我刚看了一篇文章,是你们一个中国人写的,用英文,了不起吧。作者还说,以后他还准备把这篇文章的意思写成小说。文章说,世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有婚姻的,有家有室,有夫有妇之人,叫城里人;另一类就叫城外人,就是你们俩,虽有家但无室。我们都是城里人,只有你们俩是城外人,是一类。你们先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