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根:明天先去看一看,估计不会错的。
对方:……
萨根:……具体位置我也不知道,好像是在西郊……
对方:只要见到人就可以肯定……
萨根:不敢保证一定能见到人,但是……
对方:……找到了庙就找到了和尚……
萨根:……我的消息绝对可靠……
对方:……宫里整天跟我催命……这下好了……
萨根:放心……他的人头值多少钱……
对方:……保你满意……
蒋微回单位后,把她听到的全部对话记录在案,虽然提供的全是些支离破碎的片言只语,但暗藏了太多的信息和意外,着实让陆所长和老孙吃惊不小,一时都思绪纷乱,沉默无语。陆所长看了看老孙和小周,最先打破沉默,“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四个:第一,汪女郎看来确实没有骗我们,她已经把萨根哄住了。第二,那个粮店可能是敌人的窝点,我们要派人二十四小时看守。第三,萨根已经在谈话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明天他或者至少是他的人要去被服厂‘看一看’,老孙你要做好迎接准备。第四,你们听最后两句话一‘他的人头值多少钱’,‘保你满意’,你们觉得这话什么意思?”
老孙说:“我感觉敌人是想要陈先生的命。”
小周说:“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老孙看看所长,“这么说,他还真是个宝贝,都专门派人来杀他。”
所长看看老孙,“别发感叹,说,有什么想法。”
老孙想了想说:“他们想杀他,我们就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来杀,正好逮他一个把柄。”
“他可能不会亲自出面的。”小周插话道。
“不管是谁出面,总是要来人。要有行动,逮住了就是人证,搜到东西就是物证,他逃不了干系的。”老孙挺有把握似的。陆所长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示意他继续说。老孙接着说:“他不是说明天要先去看一看吗?看的目的无非是想证实一下情况,顺便探一探虚实,到时我们配合他就是了。”
“怎么配合?”陆所长问。
“可不可以让陈先生明天去那儿露一下脸?”小周建议道。
“不行。”陆所长立刻否定,“这太冒险了。”
“不需要冒险。”老孙胸有成竹地说道,“很简单,陈家鹄本人无需到场,但跟他有关的东西,比如他的衣服,他的鞋子,他太太的照片…“这些东西可以到场的。”
“你的意思是在被服厂布置一个陈家鹄的假宿舍?”所长问。
“对,就是这样。”老孙说。
“好!”陆所长一拳落在桌上,定了音,“这个方案不错,既能迷惑敌人,又无需让陈家鹄出来冒险,可谓两全其美,你们马上去落实。”
第二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临西郊被服厂时,一间足以乱真的陈家鹄的假宿舍已经闪亮登场。假宿舍是做给萨根看的,所以特意安排在路边,人站在镂空的围墙外就可以一目了然。这会儿,老孙立在围墙外,通过镂空的孔洞,不时改变视角,指挥屋里的小林,调整那些东西摆的位置和方向,目的是要让现在的他和以后的萨根能够“一览无余”,看得清清楚楚。
外面看了,又进去看。围墙不高,又是镂空的,很容易攀爬进来。老孙爬进围墙,立在宿舍窗外,左右察看着。老孙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封惠子的来信,惊诧地说:“哦,你连惠子的信都拿来了,真行嘛。”
小林抽出信纸,晃晃,“假的,只有信封是真的。”
老孙笑道:“这个鱼饵做得好啊,可惜惠子不会来,她要来了一定会备受感动的。”看小林准备放信,提醒他,“嗳,别乱放,放在老地方。对,就这样,记住,所有东西都别动了。”
四
连日来,惠子对重庆这座城市增添了诸多“耳闻目见”,因为她现在是重庆饭店王总经理的员工。所以,除了周末,她天天都要穿城而过,同这个城市的各色人等打交道:车夫,菜农,商贩,路人,旅客。
重庆饭店在渝中区新华路中下段,紧临朝天门码头,距惠子家天堂巷有五公里远。惠子一般总是早早出门,步行一里多,再叫一辆人力黄包车去饭店。因为路远,中午不回家,休息的一个半小时,她就去饭店附近的菜场买菜,下班时带回家。有一日天气特别晴好,她走着走着,竟然一路走了回去,感觉非常好。在美国有每天跟陈家鹄一起晨跑的习惯,到了这儿老是不运动,加上气候潮湿,她似乎有点不适应,经常觉得身子骨重,发酸,很想找机会运动运动。就在上一封信中,陈家鹄还专门说到他现在每天早晨都在跑步,建议她也重拾晨跑的习惯。可是家里洗澡很麻烦,要烧水端上楼在房间里洗,折腾下来至少要一个多小时,她要上班根本没时间。不洗吧,带一身汗水去上班,一天都难受。所以,晨跑是不可能的,只能找机会多走走。
这天,惠子走出狭窄的天堂巷,看天气不错,决定步行去上班,便反身往山上走去。走路其实有一条便道,翻过山,沿着小道下到一条人工渠边,走过跨渠的一座老木桥,饭店也就在前方不远了。这样至少要省掉一公里多的路,是步行的最佳路线。天尚早,山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没有市声,空气又清新,阳光又明亮,她不由想起了少女时代,家乡的早晨也是这样安静,她背着书包一个人去上学,一路上有点紧张,又觉得无比惬意。她还想起了在耶鲁大学的美好时光,每天早晨在霞光中与心爱的人并肩同行,时而慢跑,时而疾走,偌大的校园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印——其实这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但想来仿佛已经很久远了。不用说,是她对陈家鹄的思念——朝思暮想——把时间拉长了,一个多月变成了久远,变成了遥不可及。陈家鹄以为给她去信可以冲淡她的思念,一个多月里给她写了六封信,可这位数学天才哪里知道,事实上他每去一封信,都会在妻子的内心深处种下一颗更加迫切、更加隽永的思念种子。嘉陵江的江风一吹,种子就会生根、发芽,装满惠子的心……
行至山顶,惠子停下来,立在一块岩石上,俯瞰整个城市。从东边看到西边,从眼前看到远方,从天上看到心里——不但看见了陈家鹄,还看见了日本,看见了她的父母亲、哥哥、嫂子、外公、外婆……看着看着,她突然鼻子发酸,眼帘下垂,嘤嘤地抽泣起来。她想起小时候外婆曾对她说过,早晨是不能哭的,哭了一天都会不顺利。她马上闭嘴,擦干眼泪,为了掩盖刚才哭过,她甚至哼起了欢乐的小曲。但她毕竟哭过了,外婆的话是很灵的。这不,当她下山沿着小径来到水渠边,发现那座老木桥已经塌掉。木桥对面,有几间房屋也已坍塌,裸露出烧黑的木头和板壁。这一定是前天飞机大轰炸造的孽。想到这些飞机是从她祖国飞来的,她又想哭了,但她必须忍住。这个不顺利已经够为难她了,她必须要走回头路,如果再哭,鬼知道还会给她带来什么不顺利。她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欢乐的小调,开始一路追赶时间。
其实迟到也没什么关系,惠子的工作很轻松,名义上是王总经理的翻译,其实王总又没什么外事活动,顶多是帮他处理一些外文信函、资料,接待一些外宾投诉或请求什么的。这毕竟不是天天有,大部分时间惠子在办公室里看《红楼梦》、练毛笔字、给陈家鹄写信,包括午间去菜场买菜等,都是私事。王总多半把她想成是萨根的情人,所以也没把她当自己的员工看待。王总想得很简单,等萨根有了新情人后,不在乎她了,他自有办法把她“请”走,他可不想养一个闲人,而且还是个日本人。
这天午后,惠子刚从菜场买菜回来,服务员就给她送来一封信,是家鹄写来的。她没想到,几天前才给家鹄去的信,告诉他萨根叔叔帮她在重庆饭店找了个工作,今天回信就来了,这么快。看来,家鹄工作的地方确实离她不远,说不定比她回家还近呢。这种空间距离的靠近,使她油然产生一种愉悦感。她赶忙拆开信看起来:亲爱的惠子:
每次收到你的信,我总要失眠,昨晚我深夜三点钟还没有睡着。听见窗外不时传来风吹树叶的声音,断断续续,但绝不停息。我是多么羡慕那风啊,来去自由,不留痕迹。爱一棵树,一片树叶,即使相隔万里,也要不顾一切用力飞过来,水乳交融,肢漆缠绵,哪怕在疯狂与热烈中化作乌有,也毫无关系。一念及此,我的胸口就像被铁锤狠狠敲打,痛心彻骨!我还不敢触碰它,一触碰,因你的来信而勉强黏合的伤口就会破裂,就会鲜血横流。惠子,我的惠子啊。我们明明共处一城,近在咫尺,却偏偏远过天涯,远过海角。这让我如何面对那东京樱花下、纽黑文榆树旁的自己以及那时许下的誓言?我说过,要分分秒秒地爱你、陪伴你、保护你!
你知道吗,我的爱人。在回国的路上,我已经预料到了我们将会面对阻力,不是一个两个,而是重重的、无数的阻力,但我始终坚信,所谓阻力,只会让相爱的人更加相爱。你还记得我曾跟你讲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我那时候想,如果中国这片土地实在难容你我,那我们大不了就做二十世纪的梁祝吧。
但现在的状况却让我为难,不得不承受与你暂时分离的悲哀和伤痛,悲哀难抑,伤痛欲绝。但你一定要相信我,我心中哪怕有再大的悲哀和伤痛,都会坚持一个入最起码的道德与尊严,绝不会堕落到要无赖让他们放我回家跟你团聚那种地步。那样的我,即便回来了,你肯见么?你肯见,我也无颜见你。是的,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都是不值得原谅的。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咬牙流血,那是勋章,但不能撒泼流泪,那是过错——很大很大的过错啊,大到足以使我一辈子抬不起头。
我已经想好了:在这里,我会放下之前所有的不安和怨怼,好好爱惜自己,安心培训,认真做事——因为这才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这才能以最好的方式早日见到你。是的,等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不但会送还给你一个身心都与离开时完全一样的爱人,还会附搭赠送一个有所作为的丈夫。你要记住,我在这里用一个男人最大的努力去接近荣耀,绝对不只是为了我自己。惠子啊,我最亲爱的人,我要用我全部的付出,让所有中国人都因为我而无条件认可你,接受你!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别在什么重庆饭店做事了,回家去,专心给我生儿子。我要你最起码给我生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比我父亲各多一个。哈哈哈,带着他们,我们的儿女们,在大街上漫步,大家纷纷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送上尊敬的问候。你说,人生至此,复有何求呢?
啊,每次提笔之前,都觉得有千言万语,可写着写着又才惊醒,语言是一个可恶的、削弱我对你那浓到化不开的思念的陷阱,看似迷人,其实危机重重。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我这封薄薄的书信能够满载着我对你无限的爱意,住进你的心里去。虽彼此相隔两地,却温暖如未曾分离。
永远爱你的家鹄
及:
4 1 10 49 30 52 47 27 111 29 50 178 34 19 11 52 41 4 111 1 1
惠子心里突然感到一种痛,感到她和家鹄的心痛在了一起。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每次收到家鹄的信,她都会如饥似渴地读,反复读,读得心潮澎湃,痴痴迷迷,思绪万千,魂萦梦绕……她老是想他们过去的事,想他们在一起时的耳鬓厮磨,恩爱缠绵,放大、加深了独守空房的孤独和相思。她几乎已经形成习惯,每次看信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抱着陈家鹄的枕头,把头亲亲地贴着它,一边看一边使劲地咬着枕头,吸着陈家鹄留下的仿佛依稀尚存的气息。还在谈恋爱的时候,惠子就发觉自己特别爱闻家鹄的体味,一种夹杂着烟草味和男人气的气味。陈家鹄临别那个晚上抽剩的六个烟头,惠子至今都没丢,用烟壳装着,放在枕头下。这样枕头上的烟味经久不息,每次抱着它,她都能如愿以偿闻到一股暖人的气味,仿佛爱人依然在身边。每每闻着这缕暖身温心的气息,惠子总是对着茫茫暗夜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家鹄,家鹄,我亲爱的家鹄……”心驰神往,如梦似幻。有时她还会咬着枕头发狠地想:等他哪天回来了,我一定要紧紧地抱着他,绝不再失去。
但是此刻连枕头都抱不到,办公室里哪有枕头嘛。失去了枕头,这信看得好没有形式感,好没有情趣、滋味,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好在家鹄又留了一串密电码在那儿:
4 1 10 49 30 32 47 27 111 29 50 178 34 19 11 52 41 4 111 11
好,看你又跟我要什么流氓了。惠子抓起铅笔,甜蜜地投入到破译密电码的过程中去,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四个……已经熟能生巧,很快密电码被解开了,是这样一句话:
惠子,我心里有了一个人,不过放心,是个男的,哈哈哈。
这个“男的”,陈家鹄是指海塞斯,他相信惠子肯定不明白。
萨根突然鬼头鬼脑地溜进来,“在干什么呢,这么认真。”冷不丁地说,把惠子吓了一大跳,从椅子上弹起来,啊啊地叫,“是你,萨根叔叔,你……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不欢迎吗?”
“欢迎,欢迎。”惠子偷偷将信塞进抽屉,一边起身请萨根坐。
“不坐了,”萨根说,“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哪里?”
“一个你想去的地方。”
“到底是哪里?”
“去了就知道了,走吧。”
“可我在上班。”
“我刚从你们老总那儿过来,他知道我找你有事。”萨根拿起惠子的包,递给她,“走吧,我要带你去的地方可是你做梦都想去的。”
萨根今天像新郎官一样,一身新西装,面颊刮着干干净净,胡子修得整整齐齐,白净的脸蛋里透出一种红润——他正为今天要干的大事兴奋着呢,或许也有点紧张。他要干什么?带惠子去看她夫君的保密单位。地址就在手上,是真是假,他要去看一看,验一验。他对汪女郎并无疑窦,可万一邮局那个老色鬼骗了她呢?先去看一看再说吧,这么大的事可别出差错。要去,单独去哪有让惠子陪着去好?那样的话即使有个三长两短,有惠子顶着,他沾不上事的,正如汪女郎去邮局他要设计让陈家燕作陪一样。萨根做事其实很谨慎的,只是用人不慎,居然信任一个妓女。可以预期,如果汪女郎都照萨根说的去做,事情可能会出现转机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汪女郎已经被捕猎夹牢牢地夹住了。
几分钟后萨根开着车,带着惠子,往西郊方向驶去。车子是雪佛兰双排越野车,收音机里是美国之音的节目,播放着当时美国最流行的爵士乐。萨根一路都在跟惠子说笑,显得亢奋,殷勤,快乐,他那酷似东方人的脸庞上,始终挂着得意的春风,阳光,笑容,和满脸疑惑的惠子恰成对比。好几次惠子想开口问萨根到底要带她去哪里,但约翰·哈蒙德歇斯底里的呐喊声实在是太狂野太喧嚣,吵得她心慌意乱,几次话到嘴边都被打压下去。惠子想关掉收音机,却又不知开关在哪里。
萨根看她手悬在空中,“你想干吗?”
惠子脱口而出:“把收音机关了吧。”
萨根关掉收音机:“怎么,你不喜欢这音乐?”
惠子说:“太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