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办成,最后成绩还是他的。
“越王殿下怎么不见?”
谈话告一段落,小婉似乎无意地问道。
“四弟去码头了,听说码头已经完工了?”李承乾问道。
小婉点点头:“码头基本完工,沧州通往码头的道路基本上也已经竣工了,但还有其它一些道路还在施工,希望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完工。”
“张夫人,这些工程业已经耗资数万贯了吧?”高士廉突然问道。
“不错。”
小婉点点头:“不过这些钱多是民间筹集,而且筑成之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大唐各地都像沧州这般,何惧魍魉之辈兴风作浪”高士廉抚须慨叹。
越王李泰午餐的时候来赶饭局了,这个家伙精明得紧,竟然沉得住气不参加上午的谈话,这一点很让小婉佩服,果然是李世民的龙种,不是普通人可比。
不过接下来的谈话就是比较轻松了,因为谈的是如何赚钱,连高士廉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谈话,毕竟人人都需要钱,尤其是在官场上混的,要钱的地方多了,否则官何需贪?
送走太子、越王和高士廉,已经是夕照残阳时分,小婉揉了揉额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三个人代表了三个势力,虽然她没有左右逢源的意思,可人已经在自家的地头,而且不是汇聚在一堂,她没物选择的机会,都说政治令人早熟,可早熟的结果不能是增加皱纹啊
“夫人,张南过来了。”紫鹃轻声禀报。
“让他在客厅等一会儿。”小婉吩咐道,她对着镜子整了整妆,这才来到客厅之中。
在前一段时间,因为新酒上市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不过酒坊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原料,第二个就是产量。
幸好码头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很大的难题,至少是原料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不过,从远处运输,这一路上的损耗、运费等就增加了不少成本,从长久计,附近能够有一个多品种、大面积的种杆基地还是大有必要的。毕竟酒类行业是一个相当长远的买卖,可以说是一棵长青藤产业,经久不衰。
沧州这面,在今后主要就交给张南来打理,除了鹿鸣春之外,其它产业的协调、管理就主要由他来负责,当然具体事务自有其他人协助,很多事情已经由张南直接向小婉负责了。
小婉原本对于这个时代的门阀、世家制度没什么好感,但这些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她倒有些明白了。不过,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和河东张氏完全和解的打算,既然家族如此重要,那就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家族就是了,反正她还有两个小叔和一个小姑,而且家中的这些管事人都是孤儿,从某个程度来说,他们都已经是张家的人,深深打上了张家的烙印,而且随着张家的影响力日渐深远,一个新家族的崛起将不再是梦想。
张南是从张氏学堂毕业的,而且跟随小婉也有一段日子了,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更做得一手好报表,所有明细列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只是有几处地方需要重视的,小婉才会问道。
“做得不错。”
小婉点点头将报表放下:“张南,将沧州附近的果园查一遍,价钱合适的就买下来,另外再买一些山地,百十公顷的都可以。”
“夫人,前期小的曾经调查了附近的果园情况,买下来倒也无妨,可购买荒山却是为何?”张南有些不解。
“种果树。”
小婉轻轻敲着桌子道:“苹果、桃、梨、核桃,都可以种,那些荒山虽然无法种植庄稼,但种果树却合适,而且地价便宜,投入也少。”
“如果买果园,酒坊的原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大半,何必再种果树?”张南有几分不解地问道。
“谁说种果树就是为了酿酒?”小婉淡淡地道。
在她心里,自有一杆秤,现在玻璃的问题解决了,其实制造罐头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她已经让玻璃厂开始制作玻璃酒瓶并试制罐头瓶,只要解决罐头盖和密封问题就可以,至于真空……貌似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真空的问题。
“张南,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小婉的脸色严肃起来:“这一次从京里来了五十名火枪兵和五十杆精制火枪,你要将他们运到牡蛎岛上,要让他们熟悉海上的生活,而且还要从水手当中选五十名稳妥可靠的人学习火枪的使用。”
她将一本小册子交给张南:“上岛之后,那些人要全部换成便装,他们领头的那个叫罗亮,让他务必按照这上面的要求训练,过段时间这边准备完了之后,我会上岛查看。”
“是,夫人。”张南恭恭敬敬地接过了那本小册子。
第一卷 乱世 第三百七十六节 准备(二)
第三百七十六节 准备(二)
张南走后不久,张忠从外面进来。
“坐”
小婉示意他坐下,问道;“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前一段时间,家具厂和皮具厂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为我们的家具和皮制品不但样式新颖,而且质量好,是那些仿制品做不到的,而且在原材料处理方面比其它作坊先进,有不少皮制品作坊都是从我们的工厂采购熟好的皮子,他们大多也不好意思直接仿制我们的商品,倒是有不少小作坊承接我们的一些小活,比以前赚得更多,而且没有风险。
这些作坊的生产规划都不大,我们将一些费时费工的零活交给他们,让他们只单一的加工一种部件,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供应,而且他们也不会对我们形成威胁,其中大部分作坊的生死其实已经控制在我们手中了,如果这个时候进行采购,他们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
“不需要。我们只是为了减少威胁,而不是吞并。”小婉笑了笑:“我们租他们的牛耕地,不一定要将他们的牛买下来。”
“是,夫人。”
张忠点点头,又介绍了长安其它产业和山阳、岭南那边产业的情交,总的来说,各大产业都开始良性发展,而且能够互相扶持,尤其是咖啡树已经在岭南种植成功,就看今年能不能结实了。
听着这一切,小婉非常满意,这些产业全部和她安排的那样发展,只要规矩不变,既便她不在,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控现象。
在张忠的报告当中,有一部分是利润的使用情况,这是出自张杨氏的计划,但被小婉稍作了一下改动。在最初的计划中,张杨氏原本打算每年拿出一部分钱做些善事,后来裴夫人等几个闺友知道之后也跟前凑趣出了份子钱,连长孙皇后也拿出一份钱。
但小婉听了之后,便出主意让她们将这些钱集中管理,成立了一个类似于现代基金会的组织,这会长当然是皇后,下面几个个体执行人员就好办了,关键在于——这个组织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张府。每年张府都会拿出一部分不菲的数额放在基金中,专门用于赈灾、修桥补路等善事上,像这次沧州修路,也使用了这个基金的一笔款子,将一些原本不在规划之内的线路也做了修建。
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免祸,随着张家的产业越做越大,利润像滚雪球一样的膨胀,偏偏人丁又不是很旺,极易引人觊觎,如果直接行善,少一点倒无所谓,多了未免有邀名之嫌,倒是用这个方法最易消除帝王的疑心,而且也能够受到有力的庇护,至于捐资的多少,张家自有一定的章程,这一点却不足为外人道了。
按照预计,十一月初就要出发,因此准备工作也在进行,除了船只的改造和水手训练外,还要准备各种货物,这做生意就要像个做生意的样子,虽然具体工作有人在做,可小婉也要检查、听报告,忙得不可开交。
就在小婉在沧州忙于准备的时候,位于长安的皇宫御书房里,在李世民的桌前,正放着一份奏折,这是太子李承乾和工部尚书高士廉的联名奏折。
久不行武事,这位大唐至尊如今却有些发福了,在旁边还坐着长孙无忌和李靖。这一文一武显然也看过那份奏折,眼中露出沉思的神色。
“船厂的事情建得比较顺利,但太子担心新式轮船会引起高句丽人的关注,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李世民问道。
“太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粟末靺鞨人本来就不擅长海事,所以不必担心,高句丽人确实有这个可能,但臣以为,夏大家必然会有所对策,如果高句丽人想在海上拦截,肯定是徒劳无功,倒是船厂方面要杜绝高句丽人的奸细渗入,毕竟那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一定要加强戒备,不能将轮船的秘密泄露出去。”
“李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又看向李靖。
李靖拱手答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只要先解决了突厥大患,高句丽指日可平,不在话下。这次太子所奏的火枪训练之法,当真是精妙绝伦”
“哦?有何精妙之处?”李世民颇感兴趣地问道。
李靖拱手答道:“这火枪最大的弊端就是准备时间较长,准备射击一枪的时间,足以射出数箭,所以微臣准备了可防止箭矢的特制铠甲。但是,由于装填火药的时间过长,在与突厥骑兵交战的时候,很容易被其突进身边,届时火枪兵必乱。但这种三段击、五段击的办法就非常不错。”
“说下去。”李世民微微点头,李靖一直在训练火枪兵,所以对此最为熟悉。
“将火枪兵分为三排或五排,第一排射击完后,立即蹲下去开始装填弹药,第二排开始射击……依次而行,当最后一排射击完毕后,前一、二排已经装填完弹药可以射击了,周而复始,自无间断之虞。尤其是在后面辅以长枪手护持,待敌兵冲近之后,火枪兵可退到长枪手后面休整。”李靖赞叹不已。
“太子找了个好老师啊”李世民摇头笑道。
“此乃大唐之福、太子之福”长孙无忌不失时机的戴上一顶高帽。
“太子和越王在那边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皇上,何不委任太子来督帅火枪兵呢?如果能够尽早回来,也好熟悉火枪兵的指挥。”李靖拱手说道。
火枪兵虽然有诸多缺点,但威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让他们掌握在其他人手里,哪有掌握在皇室手里来得强?李世民当然不可能亲自掌兵,而太子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李国公所言极是,皇上,太子殿下处理政务,颇多建树,但在武功方面还稍有欠缺,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也是一次磨练。”长孙无忌也在一旁进言道。
“朕知道了。”
李世民想了一下,点点头表示认可,火枪手这种强大的武力,当然还是掌握在亲近之人的手上好,而且他已经考虑过了,等解决完突厥人的麻烦之后,这支重要力量一定要打散,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分而治之。
“两位爱卿,突厥人为了缓解内部压力,频频放纵手下寇边,二位可有什么对策?”李世民问道。现在不是对突厥作战的最好时机,可如果放任他们掳掠,损失也是不少,所以他也有些矛盾。
“皇上,突厥人不谙农事,所谋不过是财帛、人口。”
长孙无忌拱手道:“只要让他们抢无可抢,掠无可掠即可。”
李世民站起身,踱了几步道:“如果对方攻打城池呢?”
“如果他们肯这么干,那就更好”长孙无忌说道。
“朕知道了,长孙爱卿,就按这个意见办理,将边塞的百姓都迁回内地,让草原狼在那一带无所得。”李世民下令道。
上京城。
两艘怪模怪样的船驶进了小龙泉的码头,码头上刹那间便汇聚了无数人,都来看这两艘怪船。
“你们看到了吗?这两艘船用的不是帆,刚才进港的时候都着火了,浓烟滚滚的。”
“你们看那两个大轮子,有没有两程房子高?”
“带着这两个大轮子怎么走?”
“你这就不知道了,那两个大轮子是划水的,就跟划船似的,可快啦”
……
码头上人头攒动,议论纷纷。同泊一个码头的其它船只上,也有不少人纷纷涌上甲板,打量这两两艘奇特的船只。
小龙泉码头,是在龙泉以东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粟末靺鞨人的造船厂,也有渤海湾唯一的一个码头,沿海设有七、八座望楼,因为有高句丽人称霸海上,所以海贸不是十分繁茂,包括刚刚进港的张家两艘轮船,还不到三十艘大船,倒是有不少渔船往来穿梭——这个码头,连大唐内地的一些水边城市的小码头都不如,更别提类似于扬州、泉州这类的大码头了。
不过,这里的防守倒是不弱,在离岸不到半里的地方,分左右建有两座石堡,每座石堡约可容兵数百,堡墙上有数张巨弩,主要是对付海盗或者马贼,不过要是遇到真正的攻城大战,这两座石堡跟平地也没多少区别。在码头的西北方还有一片兵营,里面大约驻着一千余名骑兵,也是护卫码头之意。
小婉站在甲板上,她换了一身胡人的装束,脚上踏着鹿皮马靴,腰间配着大马士革弯刀,身长玉立,也颇显刚健婀娜。
在她的身后是同样装束的紫鹃,还有几名护卫警惕地站在甲板的不同方位,而站在小婉身旁的正是客素,他指点着岸上风物,向小婉一一道来。
“客素,你其实不必冒险过来的。”小婉说道。
“夫人请放心,我的那个仇人已经死了。”客素说道。
“哦?”
“时间是最强大的复仇者,那个仇人两年前病死,随后他的家族也被人瓜分,下场与我家相似。”客素的脸上有几分怅然。
“过去的就过去了,客素,相信令尊泉下有知,也会为你骄傲的,我们上岸吧。”
小婉安慰道。
她转身对张有吩咐道:“告诉船上的水手,看好了船,任何人不得随意登船,必要的时候可以武力震慑”
“是,夫人。”张有答应一声,立即将小婉的命令传达给两艘船的船长。
第一卷 乱世 第三百七十七节 龙泉上京
第三百七十七节 龙泉上京
龙泉上京城是大草原东北最具规模的城市,南傍镜泊湖,城环长白山余脉,三面临水,建于一块开阔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畜牧为副,所产响水稻,名闻大草原,被视为米中极品。
上京城只有长安四分之一大小,亦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四面开十门,南北各三、东西各二,中央大街把城市分作左右两半,当然亦唤作朱雀大街,直通内外城的正南门。另外尚有四条主街,纵横交错,配上其它次要道路,像长安般把城内民房划分作大小坊里。内城位于北部正中处,周围九里,宫城处内重。城东是禁苑所在,内设池塘、小桥、假山、亭榭,景致极美。
上京城的城墙虽然远远不及长安城那样宏伟壮观,但在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也算得上是巍峨了——城墙高达五丈,同样是以玄武岩筑成,非常坚固,配合城头上高耸的箭楼,在草原上已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了。
“客素,粟末靺鞨人的建国企图不是被突厥人阻止了吗?怎么还让他们保留如此坚固的城防?”小婉问道。
“这里靠海,又比较富裕,正是海盗和马贼垂涎的肥羊,如果再没了城墙,那就只能是任人宰割了。后来大王贡献了国库大半的积蓄,又将箭楼拆了大部分,这才被允许保留城墙,上面还留有拆除的痕迹呢。”
“这里的建筑似乎仿的都是长安城的模样?”紫鹃问道。
“是的。早在隋文帝的时候,大王就派人学习中原文化,还特地派人绘制了长安城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