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拼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拼图-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已经布置好了。”
  “科西嘉人在那里负责吗?”华盛顿传来的声音问道。
  “就是指那个在三天前加入的人吗?”
  “就是他。”
  “对,是他在负责。”
  “很好。”
  “既然提到澄清的问题,那么请问一下,是否仍然按照前议,我们把那名女子逮过来?”
  “不必。不管她是谁,她绝不是那个叫什么卡拉丝的女人;真的人早已死在布拉瓦海岸了,这点我们很肯定。”
  “那我们要怎么办?”
  “让莫斯科把她弄回去好了,让这个把他弄得昏头转向的女人,早点滚回苏联。至少这个诱饵已经生效了,他已经把话挑明了。他已经——”
  “‘无可救药’了。”罗马将话继续接上。
  “让她闪掉。我们不想再留下任何把柄或线索,牵连到我们头上来,‘布拉瓦海岸事件’从此烟消云散,再也不准任何人提起。科西嘉人晓得怎么办的。”
  “老实讲,我还不太懂。”
  “你不必懂。我们只需要你在办完扑杀的工作之后,能把他确实被处理掉的证据呈报回来。”
  “没问题,一定会呈报上去给您的。我们的人,会在现场目击的。”
  “好。再见。祝你今天愉快,罗马,不要出岔。”
  “不会的,绝不出岔。未录音、未记录,请放心。”
  “完毕。”那个自称是“暧昧”的人士说完,就将电话挂断了。
  坐在华盛顿国务院办公大楼上,某国办公室中的那个黑影,将电话筒凑在嘴巴上讲话,同时看着落地窗外的夜景。当他说完之后,才将坐的转椅一旋,转过身来,将话筒放回机座,顺势撑起手肘,张开两只手掌,夹住脸颊和下颚,从窗外透进的夜色与灯光,刚好隐约的照出了他的额上端头发鬓中,那撮雪白色的银发。
  助理国务卿亚瑟·皮尔斯,原名尼古莱·马耶可夫,生于莫斯科东南方的斯雷门斯科镇,在美国爱荷华州长大的人,用双手撑住头,慢慢深呼吸着,将自己弄冷静下来。
  他还有另一个决定要下达,这个决定并不比与“罗马”通电话要更安全,可是却势在必行。国务院“秘密行动局”的这批策略家,现在又再旧调重弹,翻“布拉瓦海岸事件”的老帐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在抽丝剥茧,一层层的将这个案件的虚伪外衣越剥越薄了,虽然,截至目前为止,他们还屁都不晓得,这些事实必须加以掩埋掉、消灭掉——他们必须也加以掩埋掉!不管将会引起多大的危险。“布拉瓦事件”必须再次予以消灭掉!
  再过数小时,从“莫里涅山口”就会拍回一份秘电给国务院:
  “扑杀工作已执行完毕。授命人:代号‘暖昧’——该代号,系由秘密行动局局长丹尼·史登所建立,以供高阶层长官,授命执行该项任务时辨认之用。”
  而也只有那三个人——史登、道森和米勒——才晓得他们已把“暖昧”这个代号,转告给了他皮尔斯。所以,这三个人必须加以清除,才不致暴露他的底细。
  由于是他“假传圣旨”,未事先转告麦锡国务卿,就下达了格杀哈洛克的命令,因此他终于又发出来他第二道的“催命符”。
  他足足又在办公室里呆坐了两小时,仔细将他所采取过的行动,反复的思考检查了一遍,没有什么漏洞。绝不可能会有任何意外和失败的因素被他疏忽掉。
  那几个策略家,现在已经死于非命了。所有晓得他就是那名代号“暖昧”的人,全死光了,再也扯不上他了。
  当然,这件事迟早还是会被他们查出来的。他们必须花上一段时间。会几天,一星期,一个月。也许吧。他们一定要找出这个人——他——才能搞清楚这一连串神秘事件的真相。
  他们迟早总会找到他的,因为他已经留下了一条线索——一条“恐怖”的线索——不对,恐怖,是恐怖的线索——而只要有任何线索留下来,他们迟早必定找出主谋人是谁。因为只有“恐怖组织”的暴力集团——由苏联安置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冬眠组织”——才干得出这些残忍的事。
  但是无可否认的,包括国务院权力大到一手遮天的“秘密行动局局长”,和另外两名资源策略家,都会不明不白的同时死于非命的残忍事实,也必然把其他华府的上下有关人土活活吓个半死,他们必定会主动将这些事情——包括“布拉瓦海岸事件”在内——尽快加以掩饰掉,从此再也不提。
  亚瑟·皮尔斯在黑暗中站起来,将两条腿踢了踢,挺了一挺腰杆,才重新坐回椅子。
  他今夜必须整晚躲在办公室里等天亮,等上班时间到了,五楼的办公室和走廊上,又充满其他下级职员的时候,他才会闪出去,混进这些人之中,跟他们打招呼,互道早安,表示他也刚刚才来办公室,然后又告诉他们,他必须立刻再赶回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有什么办法,麦锡国务卿指派他为联络人,他只好来回奔波。
  突然之间,“马可耶夫——皮尔斯”的身躯在椅子里一僵。他还必须打个电话给“罗马”,要他再去干掉一个人:就是坐在无线电室里,替他和“罗马”,将电话施以“保防干扰作业”的那个人——他曾经记录过一个电话;曾经将一通由华盛顿刚刚打进来,然后才改为“保防干扰作业”的电话,予以录音存查过。
  第十一章
  “她不在船上,我可以发誓!”“特蕾莎号”的船长抗议道。他这时正坐在船尾小船中的办公桌上。“假如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搜,先生,谁都不会管你。我们早在三……三个半钟头以前,就送她上岸了。这简直太不象话了!太疯狂了!”
  “什么意思?从哪里上岸的?”
  “还什么意思,就跟你一样疯狂!反正离艾玛塔吉亚南方还有十二里时,就有一条摩托快艇驶上来把她接走了。我发誓,我根本什么也不知道!早知道会搞成今天这种局面的话,我他妈还会接这笔买卖?!我他妈回到西港时,非宰了那个混帐不可!还骗我说是什么历史从巴尔干半岛逃出来的政治犯,他是跟我这么讲的——说她身上有一笔钱,在巴黎有些朋友。我当初并没有怀疑他在骗我,这年头他说的那种人本来也不少。我帮他个忙也无伤大雅啊!”
  哈洛克弯身将丢在桌上的那张“美国领事馆参事识别证”收起来,反正唬唬人,证件有效日期过了也没有多大关系。
  “是不伤什么大雅,假如你当初真是这么相信的话。”他冷静的说。
  “是真的,先生!我在海上跑船跑了三年,有机会捞点钱,也只是为了以后退休舒服一些。可是我从来不走私毒品!老天不许!可是偷渡几个人——却常干。这算不了什么,对吧?送个把人逃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不问他们逃亡的原因。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何罪之有?”
  “可是你这样子盲干,岂不是作孽?”
  “我不相信这女子是个罪犯。”
  “我并未说她是罪犯。我只是说,我必须要找到她。”
  船长也点头承认。“请你不要到警方去告发我。我不想进监狱。求求你,谢谢你,美国老兄。”
  “我也没说要这么做。”哈洛克心平气和的说。
  船长一听,顿时两眼一睁,又惊又喜的望着他。“真的?”
  “当然真的。”
  “说话算话?”
  “当然。不必挂念。我只是希望你能尽量与我合作。”
  “一定一定!你放我一回,我再不老实就不是人!”
  “把她曾经和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告诉我,越快越好。”
  “可是大都是些废话——”
  “我不是指这个。”
  “我懂了。她很冷静,看上去也相当讥智,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私底下,她其实只是个被吓得半死的女人而已。她上船之后,一直躲在船里,没出来过——就躲在这里面。”
  “喔?”
  “别误会,不是跟我,我可以向你担保。我几个女儿都和她差不多一样大了。我只是来陪她吃三餐饭而已。因为她到大船去跟我下面的人吃饭很不妥——我也不会让我自己的女儿去跟他们在一张桌上用餐的,再说,她身上带了一大堆钞票,花的偷渡费可也不是小数目……她猜测今天晚上会遇上不少麻烦。就是今晚。”
  “什么意思?”
  “她问过我,是否曾去过利格里安山区,莫里涅山口附近的那个村庄。”
  “她跟你提过莫里涅山口?”
  “我想她大概以为我一定晓得,其实我只管她偷渡行程中的一段路程而己。事实上,我的确曾去过莫里涅山口好几次……”
  “快说下去。”
  “那儿是通往法国边境的必经之路。小村庄风景很美,山泉处处……它是阿尔卑斯山较低的—处山口,过往的行人旅客并不多。那儿不太好走,通过山口的交通设置很差。而且守山口的法国佬,是所有法意边境中最差、最懒散的一群人,向来是法国香烟不离嘴,根本懒得花力气去瞟一眼过境旅客的护照。我曾经劝过那位女客人,叫她根本不必怕,绝对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边境检查哨的。”
  “你认为她和护送的人,都会从那个检查哨通过吗?”
  “那当然,因为要通过边界,就必须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座桥,一个检查哨。有什么好怕的?!根本不需要贿赂边境警卫,就可以安然通过了。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跟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们,大摇大摆的就可以走过去了,有什么人要她去怕的?”
  “像我这种样子的人。”
  “那就难说了,先生。”船长背往后靠,打量他对面的美国官员。“假如他们不走这唯一的一条通路,那就必须绕远路,走森林,爬岩石,别忘了还有那条急流。”
  “谢了。我就是要问清楚这些。她有没说过,为什么她要从这条路走?”
  “还不是老套。所有的机场都被人监视住了;火车站也是,还有直通法国的那些大公路。”
  “被什么样的人盯住了?”
  “难道不是被你这样的人,先生?”
  “她是这么说的吗?”
  “老实讲,她并没有这么说过,而且我也没问。这是实话。”
  “我相信。”
  “那你认为呢?是否还有其他人晓得呢?”
  “我不太清楚,”哈洛克说。“这也是实话。”
  “我之所以问,就是说,假如别人晓得了的话,我很可能会锒铛入狱呢。”
  “那我想可能还不至于,他们是不会来碰你的。因为我指的人,都是像我这一类的人。假如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来碰过你一下,那大概就有两种可能:他们根本不晓得你,要不然,就是不想去碰你。”
  船长用炯炯的眼光望着哈洛克,过了一下他才说,“你指的这群人——跟你有牵连,却又不是一伙的——对吧?”
  “这不重要。”
  “你想去帮助这个女人,对吧?你并不是是想……去整她吧?”
  “对。不是。”
  “好,那我可以再告诉你一件事。她问过我,是否晓得在莫里涅山口附近,有一条飞机跑道的事。我从来没听说过,所以我告诉她说没听说过。”
  “一条飞机跑道?”哈洛克马上就明白了。船长相信了他,才把真正最重要的关键情报吐给了他。“你是说——有一座桥横跨山溪,再过去,还有一条飞机跑道在附近——今晚?”
  “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
  由“莫涅西镇”通往法国边境的公路,其实并不窄,它之所以看起来不好走,是因为这条山路上,沿途巨岩大石危然耸峙,使公路看起来就变得窄了,好像只适合大卡车或吉普车行驶。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哈洛克雇的那辆计程车在驶到距离“莫里涅山口”尚差半里时,他就打发掉计程车,改为步行上去了。
  他已经打听到在那座桥前面,有一家小酒馆,它是专供法语两国的边界军警休息喝酒的地方,来往法意两国的旅客,也常到里面歇腿过夜。由于其他新开的公路通车以后,这个边境山口已经失去了它往昔的繁忙,而两国的政府对这个地方,也可以说根本不问不闻,边境的检查手续完全只是一种形式。
  傍晚的艳阳,这时巴像一面橘红色的扇子般,慢漫落到“马里台阿尔卑斯山”的群峰之后了,暮色也正在缓缓逼近,使得这条山路看过去变很更狭长、更难走。再过几分钟,蜿蜒曲折的山道,就要溶入灰暗朦胧的暮色之中了。
  哈洛克边走边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罗马”方面,可能已经查到“‘莫里涅山口’”的事了。从过去这段时间所发生过的事件,他实在弄不懂到底谁才是骗子?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什么来历?也许,也许等太阳落山之前,他就能查出来了。而且假如来追捕他或者珍娜的人是从罗马方面派来的话,他就很有把握斗得过他们……他每踏出一步,就觉得距离“答案”又进了一步。
  他突然从山路的左边,看到有灯光透过树林枝叶财过来。他马上蹲下来研究它,想分辨出它到底是什么灯光。它没有移动;一直在原地,而且除了它以外,再无其他任何光线射过来。
  他往前爬,边爬边胡思乱想的推敲着,向时也有点害怕:那到底是什么?
  等他爬出一段距离,才突然松了一口大气站起来。原来山路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在转弯的凹处,有一建筑物的轮廓可以看得出来:它正是那家山中酒馆。刚才灯光突然之间亮起来,乃是因为有个人把酒馆门口的灯开亮罢了;屋内其他的灯光也将会纷纷亮。夜色很突然的罩下来,显然太阳已经落到山后面去了,只除了悬崖的岩石和那些松林的尖端还能捕捉到几抹黯淡的夕阳。窗子都开始亮起灯光,有三盏看起来特别近,还有更多的灯光亮自酒馆的正面——至少有六盏之多。
  哈洛克步入松林观察了一下环境,他发现地上长的野草和灌木,都还可以应付,所以他决定从松林里,先向那三扇亮着灯的窗户推进。现在已经不能大摇大摆的从公路上走过去了,这样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走到松林的边缘,背向松树巨大的树干,望到面前有一条硬土路直通酒馆一侧,看起来好像可以通到一处停车场的样子,停车场的旁边,好象正是酒馆的送货入口。从他现在站的位置,到对面那三扇窗户的直线距离,大约是二十五尺。他从松树干后面跨出去。
  没想到他才向前一跨的那刻,突然就被一辆刚刚转过土路的大卡车车灯,照得眼睛差点没瞎掉,卡车正由他右手边三十码外绕过土路直开上来。哈洛克猛一收脚向后方倒窜回去,闪到一棵树干后方的同时,早已把插在左胸肋间的“勒马”抓在手中。卡车这时毫不停留的从他前方又蹦又跳的驶过,他可以听到车内正有几个人在破口大骂司机,说他乱开乱转,弄得他们很不舒服。
  哈洛克躲在树干后方,有点纳闷刚才被车灯照到的时候,不晓得有没有被驾驶座的人看见。他想想不对,马上朝地下一蹲,开始戒备观望。
  卡车歪七扭八的冲到停车场入口时,突然来了个紧急刹车;司机等车一停,马上开了车门跳下来。
  哈洛克一看不对,立刻又向后方退出数尺,准备随时闪进树林。
  结果并不是他所想的情况;司机一下车就被灯光照到,看出来是个意大利的边界军警,他走到卡车后方把门打开。
  “滚出来,你们这群杂种!”他用意语大吼。“在值班以前,你们至少还有一个钟头可以去大灌老酒。我先到桥那边去跟上—班的人说一声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