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智慧右手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手智慧右手爱-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吓得她赶紧往岸上跑,一直跑到他跟前。
  “咦,你怎么睡着了,快跟我一起下海呀!”她推他,他一动不动,再推,还是不动。她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手里的相机只拍下一张关于大海的照片……
  原来,一周前他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患了肝癌,已是晚期,癌细胞大面积扩散,医生断言他至多还能挺一周时间。
  他黯然流泪了,倒不是惧怕死亡,而是怕她……毕竟他和她都那么年轻,还有很多美妙的梦幻没有实现呢。于是,他这几天除了加班加点地上课,回到家里还抢着下厨房,为她做了几顿可口的饭菜。又找医院领导特批了她的假,然后匆匆地带着她来看大海……
  在临终前,他终于完成了一个酝酿已久的美好心愿,微笑着走了。
  在大海喧嚣的涛声中,她泪雨纷飞:他该是忍着难以想象的剧痛,才陪伴着她完成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远行,那一步步向大海走去的,是岁月无敌的挚爱深情啊……
  此后,每当有人赞叹起大海,她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总要由衷地在心底感慨——人世间有一种爱,远比大海还要壮阔、还要神奇、还要美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远近都是爱
在她一次次把爱的缤纷思绪交给绿衣信使时,在她跋涉崇山峻岭赶赴心灵的约会时,那是她爱得激情澎湃如滔滔江河;在她蓦然回转身来,重新走回都市时,却是她爱得理智果决如无语的长堤。
  东北与西南间横亘着多少高山大川啊,可她用手指在地图上那么轻轻地一比划,天堑亦是通途,天涯亦是咫尺了。
  就在一次西南之旅中,极其偶然地,她结识了那个不知名的小学校里唯一的老师——那个让她莫名地心动的男孩。仿佛遇到了寻觅多年的梦中伊人,仅仅几语简短的交流,她顿觉有一种热切的召唤从心底涌起——她要义无反顾地走向他。
  蜿蜒起伏的盘山路,将他挥手的背影和那缕缕升腾的炊烟模糊成一体了,他的音容笑貌却仍在她眼前晃动着,越是努力地驱赶之,相逢时的点点滴滴,越是无比地清晰起来,以至面对着神往已久的美丽的九寨沟,她怎么也无法激动起来了。回到家中,她依然魂不守舍,脑海里面总是萦绕着他。
  她也揽镜自嘲——都近而立之年了,怎么还像一个清窦初开的18岁小女孩似的,情感的潮汐一起,转瞬间便汹涌澎湃呢?
  竭力自我压抑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她不由得抓起电话,但又立刻哑然——身处闭塞之乡的他,并没有给她留下一串接通情感的数码啊。于是,她开始给他写信,一任汩汩的情思泻满那久违的信笺。然后便是长长的期盼,度日如年的滋味莫过于此了。
  终于,收到了他那穿山越岭的回信,无边的幸福立刻簇拥了她。以后的日子里,她关了手机,疏远了电脑,与他频频地鸿雁传书起来。遥遥的时空,非但没成为阻隔情感的障碍,反成了拉近心灵的桥梁。
  第二年夏天,她再次急切地踏上了向西南行进的列车,倒换了三次汽车,在凸凸凹凹的山道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后,她终于又来到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小山村,站到了那个依旧很破烂的小学校前。
  对她的突然到来,他先是愕然,继而脸上浮起一抹苦笑:“你都看到了,许多地方比我在信里向你描述的还要糟糕。”
  “可是因为你,这里有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看着危房内暗淡的光线,和他那比初见时还要消瘦的面颊,她的心不禁猛地一沉——那是现实与梦幻不可避免的冲撞。
  她固执地留了下来,和他一起教书、种菜、砍柴、盖房……
  一年后,他和她还是分手了。
  可以山高路远的爱情,何以夭折于近切的相处之中呢?绝对不只是物质生活贫瘠这样一个简单因素的缘故,可能世间许多爱情的美丽,就在于隔着一段距离,才有了种种浪漫的情节,才有了种种引人遐思的情趣,而一旦消失了中间那不可或缺的距离,无论是时空的还是心灵的,都可能破坏那份相望相寄的美好,这也正应了那条人们熟悉的美学原则——距离,产生美。
  没有人会怀疑她曾爱得怎样的痴迷、怎样的炽热如火,在她一次次把爱的缤纷思绪交给绿衣信使时,在她跋涉崇山峻岭赶赴心灵的约会时,那是她爱得激情澎湃如滔滔江河;在她蓦然回转身来,重新走回都市时,却是她爱得理智果决如无语的长堤。
  

清风明月里的爱情瓜语(1)
那么多的人生风雨过后,他依然怀抱着大学校园里特有的那份清纯,怀抱着诗意的痴情,在苦苦地期待着她能够读懂他的心语。
  自从男友东渡扶桑以后,无边的落寞就追随在她的左右,直到最担心的结局终于发生——曾经海誓山盟过的爱情,就那样轻飘飘地说走就走了。炎炎夏日,于她已是彻骨的寒冬,她欲哭无泪。
  邂逅同窗谭谈,她抛却了所有的矜持,向他倾诉了一个畅快淋漓。她知道他曾暗恋过自己,只是当年孤傲的她正被卓尔不凡的男友吸引,根本没心思阅读谭谈偷偷塞给她的那些情诗,甚至没在意学业一向平平的他怎样发愤,在老师和同学们惊讶中考上研究生,并留在了那所著名的林业大学做了老师。
  谭谈默默地倾听着,偶尔插一语:“都是缘分啊,也许感觉失去时正是得到的开始。”
  “你也相信世间真的有所谓的缘分吗?”望着谭谈,一缕怅然拂过她的心陌。
  “缘深缘浅,都在于慧心把握。”他的目光掠过大街上喧嚷的人流。
  “你怎么突然变得跟一个哲人似的?”她不禁打量起谭谈来。
  “有兴趣到我的城外桃源看看吗?”他的目光里盈着不容拒绝的真诚。
  “城外桃源?好啊,早就听说你的居所与众不同,正想着去参观参观呢。”她欣然与他碰杯应约。
  终于等到了周末,她急急地乘车赶往距市郊还很远的林业大学植物园。不巧,谭谈要接待一批实习生,他歉意地将宿舍钥匙交给她,叮嘱她中午先自己对付一口,等晚上他回来亲自下厨为她接风。
  谭谈的小屋被葱茏的树木四面围拢,屋前的小院里种满了鲜花。屋内的一床一桌、一椅一凳,都布置得简洁别致,颇具个性。细细地欣赏着,她的目光被电脑桌上那件根雕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个镂空的篮子里竟装着一根纤长的苦瓜。她不禁哑然:这家伙是从哪里弄来这么一件古怪的根雕?
  忽然,她的心一颤——桌上的玻璃板下面,那张模糊的照片上那个侧身的女孩,正是读大学时爱坐在窗台上张望爱情的她啊。轻轻抚摸着谭谈不知何时偷拍下来的那张照片,许多青春往事不邀而至,霎时搅得她心海难平。
  暮色苍茫时,谭谈带回来一大兜子蔬菜,他不要她插手,独自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一轮明月升时,谭谈手脚麻利地在飘着花香的小院里放好了饭桌。在她的惊讶中,他一连端上了四盘瓜菜:肉末苦瓜、炼乳地瓜、什锦南瓜、虾仁丝瓜,还有一碗翡翠冬瓜汤。
  “今晚有清风明月相伴,又难得老同学专为我摆了这一桌瓜宴,真让我开心。”她不客气地边大块朵颐,边连连赞叹。
  “承蒙老同学光临,我这小院又多了一道风景啊。”谭谈亦是满脸的兴奋。
  “想不到你的手艺还这么好,什么时候练的?”她好奇地追问,索性将最喜欢吃的炼乳地瓜搬到了跟前。
  “这个嘛,以后再慢慢跟你讲,你先尝尝这个苦瓜,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谭谈热情地向她推荐。
  她尝了一口,夸张地喊了起来:“苦啊苦啊,真苦啊。”
  “是吗?我可是默默地品尝了好多年了。”谭谈微笑着看她,津津有味地慢慢地咀嚼着苦瓜。
  她忽然想起了他电脑桌上的苦瓜根雕,纳闷地问他:“为何那么喜欢苦瓜?”
  “因为它与爱情有关。”
  “跟爱情有关?”谭谈神秘的样子,引得她好奇叠生。
  “是的,现在最时尚的爱情表白不是送玫瑰,而是送瓜。从欧美流行过来一套很有意思的爱情瓜语,以不同的瓜传递不同的爱情感受:南瓜代表追你追得很难,地瓜代表暗恋着你,丝瓜代表相思缕缕,苦瓜代表着爱你爱的好辛苦……”
  “确实是很别致的爱情瓜语。”她若有所悟地打量起那盘苦瓜来。
  “其实,我并不喜欢吃苦瓜,但是……”谭谈欲言又止地望着她,柔和的月光里,那脉脉含情的双眸里,藏着怎样的万语千言啊。
  “谭谈,谢谢你!”这时,她才蓦然发觉,那么多的人生风雨过后,他依然怀抱着大学校园里特有的那份清纯,怀抱着诗意的痴情,在苦苦地期待着她能够读懂他的心语。
  “怎么哭了?”
  “谁哭了?都是苦瓜苦的。”
  谭谈掏出一方白手帕,轻轻地拭去她眼角滚动的晶莹,又夹起一大口苦瓜,大声喊起来:“奇怪啊,这苦瓜怎么突然变甜了?”
  “是啊,真奇怪,怎么不苦了?”两人不禁相视而笑。
  因为那充溢在清风明月里的幸福的爱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永远的豆香
那来自久远岁月中的浸润着爱意的一把黄豆、一块豆饼,自有一缕特别的芬芳。
  这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日,过度的劳累和严重的营养不良,让年轻瘦弱的她晕倒在课堂上,被学生扶回宿舍。
  等她醒来时,她面前放着一碗豆饼粥。那个不曾和她说过一句话的他,正守候在她身边,微笑着将碗递到她手里,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吃下那一碗豆饼粥。然后,又从兜里掏出两小块粗糙的烤豆饼,放到她的床头,冲她会意地点点头,走了。
  此时,她的父母正一座城市里疯狂地投身于一场革命,她听从了父母的“下去锻炼锻炼”的教诲,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当上了教师。
  那个他,其实和她来自同一座城市。她不知道,他还是她父亲揪出来的“右派”呢。留过学、能摆弄大机器的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人逼死,自己也无奈地被“发配”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书呆子”,只好去喂牛马。
  因为上面有“划清界线”的指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不敢与他接触,她也不例外。他也很自觉地远离人群,整日沉默寡言,一心一意照看那些牛马。渐渐地,人们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
  那带着一丝霉味的豆饼粥,让那个寒冷的夜晚陡然温暖了许多。暗夜中,她抚摸着他留下的豆饼,眼前一再闪现他微驼的身影、破烂的棉袄、带着草屑的头发,还有他那善意的微笑……
  坐在四壁空空的小屋里,她的心头涌着一股股的暖流,不由得将他留下的那两块豆饼放到鼻子底下。这一回,她竟闻到了一股香味儿,虽说很淡很淡,却是那样地真实,让她久久地闻着,不忍放下。
  再后来,他隔三差五地悄悄送来几块豆饼,有一次,竟是一把他积攒了许久的金黄的豆子。再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只是会意地微笑着互相点点头;没人的时候,她和他也简单地交谈几句。只是谁也没提那豆饼的事儿,似乎那是一个需要彼此珍藏的秘密。
  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美丽的她做出了一个惊人骇俗的决定——她要嫁给他。父亲“不相认”的威胁和母亲苦苦相劝的眼泪,都未能让她改变自己认定的抉择。似乎很自然地,她被取消了当老师的资格,跟着他喂牲口,跟着他靠拾荒熬过那些难以想象的苦日子。
  再后来,他被平反了,进了一家大型企业当上了工程师,她也随他进城了。
  如今,已做奶奶的她,每每给孙儿们讲起那年那月的故事,总会情不自禁地慨叹一句:“那豆饼可真香啊!”这样说时,仿佛那香气已弥漫了整个屋子,缭缭绕绕,不绝如缕……
  这是我迄今所听到的最简单、也是最让我难忘的爱情故事。那个她就是我的芳邻,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我已好多次听她在讲述那个年月里的故事,她那一脸的幸福,常常让感动不已,那来自久远岁月中的浸润着爱意的一把黄豆、一块豆饼,自有一缕特别的芬芳。无疑,那爱的豆香,不仅会永远地飘在他和她的生命中,也应该飘在我们的生活中……
  

近处的星光
要知道,远方的星辰再灿烂,也没有近处的烛光温暖,更何况近处的也是一颗颗闪亮的星子呢。
  那时正是追星的年纪,不断涌现的各类明星,吸引了我们许多目光,占去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时间,我们曾乐此不疲地把最热烈、最痴迷的情思,献给了远方那一个个耀眼的明星们。
  记得有一次班会上,同学们炫耀似的,争先恐后地罗列了长长的一大串自己崇拜的明星,并把他们璀璨的名字写了满满一黑板。对此,老师微笑着未置一词评语,而是让我们再写出这样几个人的名字——最关心你的人,给予你教诲最多的人,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对你帮助最大的人。
  结果,我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的名字,几乎没有一个是明星。
  “同学们,最关心你们、给予你们最多的教诲和帮助、对你们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远处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你们周围最熟悉、最普通的人,可你们恣意抛撒的热情,对谁过于慷慨,对谁又过于吝啬了呢?要知道,远方的星辰再灿烂,也没有近处的烛光温暖,更何况近处的也是一颗颗闪亮的星子呢……”老师一脸的肃穆,让我们低下了沉思的头颅。
  是啊,给予我们最真切、最实在的恩泽的,正是近处的星光,最应该关注、最应该感恩的人,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那不该忽略的,却常常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深思的问题啊。
  岁月荏苒,许多事情已随风飘逝,唯有那节课还记忆犹新,而且越品之越有味。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可以记不住星河中那些灿烂的名字,但我们不应该忘却身边那些普通的人们,是他们默默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才让我们拥有了骄傲的今天和绚丽的明天……
  当许多人还在把更多仰慕的目光投向舞台中央的明星时,我却愿意默默地把心中深深的感激,敬献给牵我之手、引领我迈向成功的周围那些最平常的人们,他们虽然不像明星那样光彩照人,但他们却有着更为恒久的魅力,他们是近处的星光,即使是淡淡的一抹,有时也会给我们一生的温暖。
   。。

另起一行
最可爱的一点,是他屡屡碰壁之后,懂得人生在该转弯时要毅然地转弯,就像写作时另起一行,开始书写新的段落。
  他年轻曾进入政界,但命运似乎总是有意地跟他作对,因政见不同,他又喜欢率性直言,不免屡遭政治是非的牵连,数次被投入监狱。50岁那年,当初与他一起入伍的同乡,如今已胸前佩满勋章荣归故里时,他仍没有获得一官半职,依然穷困潦倒。
  从政之路屡败屡战的他,终于在年过半百时决定另辟新路――投身商海。他雄心勃勃地涉足了好多个领域,从金融到房产,从餐饮到加工贸易。然而,也许是命运多舛,他在商海中频遭风雨,虽然他顽强打拼,但收获的还是一连串的失败,到头来不仅血本无归,还债台高筑。华发满头的他,常常为躲避上门的债主而有家难归,四处漂泊。
  53岁那年,在许多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