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走投无路手足无措时,是不是都会将希望与信仰寄托在某些东西之上。
周瑜忽然想起了娘亲带他去的那间洛阳东边最大的佛寺。如果可以再一次回去,回到那个佛寺外。他觉得他很有可能会抛开一切成见,像娘亲那般虔诚地,走进佛寺,跪下来面对那些佛,真诚地祈求佛能够保佑他们。真的,他觉得他一定会的,没有什么比此刻能够活下来,更重要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信仰。”看着周瑜叹息后沉默不语,孔明好像猜到了他的心事,于是问道。
“恩?”周瑜不明白孔明的用意。
“信仰这种东西,只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罢了。”孔明说话时的语气,很难想象到他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但是,它是只有建立在自己的自信心之上,才不会被轻易摧毁的东西。别看我年纪小,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与其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遥不可及的神明保佑里,还不如让自己学会乐观,学会永不言弃。结局,在还没有到来之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让这种可能性导向于利于我们的这一边。哥哥啊,不要放弃,不到最后那一刻,希望之光总会出现的。”
周瑜听完孔明的话,内心震撼不已。他突然感到很惭愧很抱歉,这里还有两个比自己小的孩子等着自己的保护和援救,自己怎么可以先丧失了信心呢?
(对,如果真的有神明保佑。娘亲那么诚心地祈求和祷告,神明应该感受到了。可是今日为何自己还是沦落到了这么狼狈的地步……神明是不可靠的,自助者天才助之。没有这种觉悟的人,只会被上天无情地舍弃。没错,要靠自己。还有,信任伙伴的力量……那道希望之光,一定会来的,不要放弃……)
周瑜感到眼前突然舒缓开阔了许多,他朝孔明会心地一笑。这时竟然有同伴若孔明此,真是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周瑜轻微地挪了挪身子,右手无意间碰到了一片薄薄的东西。他‘咦’了一下后,小心翼翼地拾起那片轻薄,拇指与食指按住根部转了转,那种熟悉感又一次袭来,还有那薄薄的触感。
“一片叶端裂开一半的树叶。”
听见周瑜的低语,孔明才发现那片周瑜给他的树叶在自己身上已经没了踪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掉落的。
“音乐之妙,在于到达一定的境界,悟懂人的一切行为其实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之后。此时,即使是一片树叶,也将是最精妙的乐器。”师傅的话在周瑜脑海中回响着,他一沉浸,似乎那些曾经美好的记忆如浪潮般袭来。
……
周异(周瑜的父亲)在周瑜很小的时候,便发现了周瑜极高的音乐天赋。
那是一个甜美的清晨,周瑜的娘亲坐在庭院的石案上,一把精美的古琴,一曲柔婉清新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娘亲的歌声似乎是琴声最佳的搭档,仿佛天籁的歌声与琴音袅袅荡漾在庭院里,似春风拂面,惬意中带着初恋的青涩。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周瑜好奇地坐在娘亲身边,见乐音在她指缝间流淌着。他不觉开始模仿了起来,拨弄挑按……每个细节几乎与娘亲同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声止息时,琴声绕梁悠悠。周瑜似乎把娘亲弹奏时的指法全部记了下来。这个过程全让周异给看见了。周异觉得新奇,于是让周瑜试着抚弄下瑶琴。没想到小周瑜毫不推诿,坐上石案后便学娘亲那样弹奏了起来。令周异夫妇大为称奇欣慰的是,那年周瑜才四岁,可是一曲《蒹葭》竟然弹得丝毫不逊色于娘亲。
这件事情很快便在洛阳里传开了。每次周异接待宾客时,总是会让小周瑜适时出场抚琴一曲。不经意间炫耀着他的得意。
周异有个好朋友名叫杜夔,是宫廷里最棒的乐师。
有一天杜夔来访,经过周瑜的房间时。周瑜正在房间里弹奏着诗经秦风里的那首《无衣》。杜夔在听到乐音后,不觉驻足品赏起来。
这首《无衣》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激励军中将士同仇敌忾而做的军歌。那曲风激越高亢,使人听完后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谁说没有战衣?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大王兴师保边疆,修造我的枪与矛,和你同仇敌忾士气高。就是这样的一首战曲,与秦筝的激越悲怆而又酷似兵争之象的急促浑厚相协调,成为历来激励军中将士士气的战歌。
然而那时杜夔听到的这首《无衣》,却是另外一种轻柔的曲风。那婉柔声中透着一股柔韧的肃杀之气。恍如叮咚流淌的溪水隐隐中有种水滴石穿的凛冽。
杜夔闭上眼睛,只听那乐声便猜到是犀玉瑶琴的琴声。然而那琴声中,不再止于像以前秦筝《无衣》那样只感受到出征将士的豪情。而是在这个之外,竟然还能感受到整个国家中妇孺老少的空前高涨士气。举国皆兵同仇敌忾赳赳国民共赴国难,那种战国的大争气息竟然被这样一首不同风格的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杜夔内心不觉被震撼到了,他迫不及待地对周异说,无论如何一定要给他机会,让他可以指导下周瑜。否则,这种奇才他这辈子可能再也遇不到了。
于是,杜夔成为了周瑜的师傅。
第二十二章 叶音之乐【2】
杜夔是东汉末年汉王朝的雅乐郎,是当时全天下最棒的乐师。人们谈到他时,总会提到他擅长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是个音乐方面的全才。
那次杜夔教导过周瑜后,对周异评价周瑜说:“公瑾之才,有中出新。他能不拘泥于常理,常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融入乐音之中,赋予了音乐更多的人性,活力以及创新。这样的奇才,实属难能可贵。”
当听到杜夔如此评价周瑜时,周异感觉比自己当了皇帝更高兴百倍。于是,在他的恳请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杜夔成为了周瑜的专职乐师。那时候朝廷已经开始出现内忧外患,杜夔被解职赋闲在家,于是正乐得担当周瑜的音乐老师。
有一次,周瑜将伯牙那首成名的《高山流水》用古琴弹完。杜夔正在庭院的秋风下闭目养神。
“师傅师傅。”小周瑜放下琴,来到了杜夔身边。“这首曲子我弹得怎么样?”他小小年纪,却自信到几近自负。他脸上绽开着笑容等着杜夔的品评。
“好——”杜夔依然闭着眼一脸安详。“伯牙在世,想来也不过尔尔。”
周瑜要偷笑了,他感到有些飘飘然,一丝骄傲的微笑悬挂在嘴上。伯牙哇,师傅竟然拿伯牙和他相比。这伯牙可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不但琴弹得厉害,作曲也帅到嗒嗒的(流口水的声音)。周瑜记得曾经读过荀子的《劝学》,里面讲到伯牙时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意思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连马儿也会配合着曲调鸣叫。可见伯牙琴艺若此。然而杜夔却说伯牙的琴技跟周瑜的相比也不过如此。这怎么能不让他感到兴奋呢。
一阵秋风拂过周瑜的脸颊。长发引领着微风轻飘。一只飞蝶舞过杜夔的身前,周瑜看到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倏然睁开了眼睛。
杜夔伸出了手掌,恰好一片未黄透的秋叶颓废地跌落在他的手上,他用拇指和食指按着秋叶的根部转了转。
“音乐之妙,在于到达一定的境界,悟懂人的一切行为其实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之后。此时,即使是一片树叶,也将是最精妙的乐器。”杜夔意味深长地说。
在周瑜还没来得及领悟杜夔的话时,只见杜夔将那片树叶凑近嘴边,嘴唇含着叶边,像吹奏横笛一样吹起……
周瑜愣怔了。
(叶子也是乐器么?)
仔细听去,似乎有种奇特的声响在破空而出。周瑜能感受到,那是由几个简单的乐音组成的曲子。
(可是,真的只是这么简单么。这曲子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呀……)
周瑜闭起了眼睛更加专注地聆听着,他感到四周的乐音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止于叶子发出的几个简约的声音。细听中,秋风,鸟鸣,流水,虫叫,树枝摇摆,云开云合。仿佛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以及音乐的律动。所有的自然之声都在相互配合。一曲无与伦比的天籁倏然间幻化成一幕幕场景,在周瑜的脑海里交织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
红日西下,渲染着缠绵的暧昧。
青巾束发的年轻男子,用左手轻抚着美丽少女的长发。
两只青鸟追逐着飞过了那片带着红晕的天。
少女泛红着小脸,接过了还带着男子余温的短剑,抱在了怀里。
夕阳捂起了眼坠入了爱河,男子轻轻拥吻了少女
……
大风呼啸,军队整齐肃穆地开出了王城。战车辚辚,马鸣萧萧。
男子顶盔贯甲威风凛凛。他举起长剑,指向远方,那是军队开出征战天下的方向。
其实,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只是为了保家卫国。
望着军队出城,少女握着男子赠给她的短剑,唱起了一首送别依依的歌谣。那美丽的嗓音直上凌霄,荡气回肠在四周。
皎皎明月兮,寄我痴心。
悠悠清风兮,携我真情。
锵锵长剑兮,傍君沙场。
潺潺流水兮,盼君回还。
两心无悔兮,日月不改。
良人归来兮,红颜桑麻。
……
恶战三月尽离殇,累累伤痕,肩上剩下的力量,还能支撑他回到心爱的女子身旁么?男子勾下了头,沉重的叹息声。
一只鸿雁,带来了一封抵千金的家书。
少女只是个极其普通的百姓,在那个*的年代,读书识字永远只是少数人的奢侈。
男子展开家书,入目处是少女画的一副画。
画得并不好,抽象而难懂,却带着熟悉的亲切与爱意。
少女说,不管何时,他们的心都是在一起的。作战,他并不孤独,因为少女其实一直守护在他身边和他并肩作战。男子读懂了少女画里的话。
爱的力量似乎被无限地扩大,使男子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他在血腥的战场上从不放弃地活下来。
……
男子身先士卒,势如破竹地攻破了敌营。
回来的那天,布衣高官。
男子却毫不留恋这无聊的权利与金钱。他只担心,曾经的少女怎么样了。
皎皎明月兮,寄我痴心。
悠悠清风兮,携我真情。
锵锵长剑兮,傍君沙场。
潺潺流水兮,盼君回还。
两心无悔兮,日月不改。
良人归来兮,红颜桑麻。
歌声似谷风幽幽,男子倍感亲切。
追寻着歌声,男子在城墙上找到了曾经的少女。
原来少女每天都在城墙上,唱着歌,等着男子。
两人相见,早已泪眼朦胧。
“执子之手。”男子握紧少女的双手,柔声说。
“与子偕老。”少女不再矜持,而是情不自禁地吻了男子。
那轮夕阳,又渲染起缠绵的暧昧。
……
那乐音渐渐止息,故事的场景渐渐被隐去,余音却袅袅绕梁不绝于耳。
周瑜在那乐声中,见证了一段唯美的爱情,内心一热,感动得泪盈眼眶。
杜夔将叶子递到了周瑜面前,目光柔和地问道:“瑜,听懂了么?”
周瑜呆呆地点了点头,接过了叶子。他内心的湖水正泛起阵阵涟漪,却不是骄傲和浮躁。因为他才明白,音乐的大道上,他其实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路,漫漫其修远兮……
……
“一片叶端裂开的树叶?”此刻在木屋的黑暗里,周瑜感受到了手中那片树叶的轮廓。
第二十三章 孔明的回忆
(突然有种冲动,想像师傅一样吹奏一曲……)
孔明隐约看见周瑜身影的动作,猜到他把那片树叶的叶边放在唇边。黑暗中正不知道他要干嘛,只一小会,一股奇妙的乐音倏然从周瑜那荡漾了出来。
(用叶子也能吹奏?)
孔明甚感好奇,他沉默不语,只是仔细地聆听那叶子发出的奇妙乐音。
初听下没什么特别,因为叶音实在是很单调。可是那声音好像万里沙场上指挥台上的将军,正用他的令旗劈下。瞬息之间四周好像变得蠢蠢欲动的样子。
之后渐渐听下去,孔明感到不止是屋里的世界,屋外的世界仿佛都在叶音的指导下活了起来。河水潺潺,流风萧萧,鸟鸣楸楸,鱼跃声,虫叫声,山兽呼啸声……初听似乎杂乱无章,可细听之后才感觉得到,那些自然之声仿佛有了自觉,在叶声简约的指挥下,演绎着一曲天籁之乐。
(师傅说,音乐是因为有了人的情感才活了起来……)
周瑜感到自觉渐渐明白了杜夔说的话,此刻他身上所有的音乐细胞似乎都觉醒了过来。心念所至,那乐音便如喷涌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透射进屋里的那几道微弱的月光,很神奇地慢慢汇聚在了一起,倾泻在周瑜身上,使周瑜身边变得皎洁而梦幻……
孔明不得不惊讶了,他感到那些飘动的乐音正试图钻进他的脑海,慢慢交织成一个场景。他也不阻止,毕竟那是种从未体验过的美好感觉……
于是,乐音们肆无忌惮地钻进孔明的脑中,交织成一段段回忆……
……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治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春日的阳光透过窗口斜照进屋里。一个小男孩靠在窗边,正在背诵着《梁父吟》。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哈哈……”一个长裙少女托着水果拼盘进了屋里。
“琴姐姐,你也会《梁父吟》啊?”孔明放下竹简,惊讶地看着眼前比自己高一个头的少女。
“孔明,啊——”少女微笑着将一瓣梨子递进孔明嘴里。“女子也是要读书的。读书才能明德识礼,这样才能成为夫君的贤内助喔。”
“哦,那我要考考你。你知道‘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么?”
“孔明,是你自己不懂吧。”
“厄,我懂!”孔明努着嘴说。
“哦,那是什么意思呢?”少女捂着嘴笑了笑,悠悠问道。
“几个孩子为争抢两个桃子,打架了……”孔明说得有些心虚,因为他真的不是很清楚这个典故。
“孩子气。”少女揶揄道。
“唔……”孔明勾下了头,看向另一边。
“哈哈。”少女悠然一笑,说:“这是一个典故,发生在春秋的齐国。”
孔明抬起头,表情显得很认真地听着。
“那时候齐国有三个力士,分别叫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三人为齐国立了很多功劳。但是他们却自持功劳,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