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年春夏之交, 北方牧人组成运盐队,每人赶着两百来只当地的绵羊,每只绵羊背

  上放两个褐色袋子, 装满湖盐,约二十来斤。不要小看一只绵羊才驮二十来斤,蚂

  蚁搬家嘛, 一个驮羊队就算二百只吧,也可驮四千斤。十个驮运队呢,不就是好几

  万斤了。不要嫌它走得慢,且走且牧,翻山越岭,好几个月,到农区后,宰杀了绵

  羊, 肉、奶、毛和湖盐双丰收。

  绵羊这种好东西是怎样在高原上出现的呢?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仙人,他

  看见众生当时茹毛饮血, 常处在饥渴中,便前往须弥灵山顶峰祈祷,祈祷有种什么

  东西出现, 能使众生从饥渴中解脱出来。仙人在须弥灵山祈祷了三天三夜,一种名

  叫绵羊的动物出现了。 这种动物个头不大,性格温驯,全身披着厚厚的绒毛。仙人

  大喜, 便将绵羊赐给蕃域众生。随着绵羊的出现,蕃域人又开始驯养野牦牛。有了

  牛羊,众生开始获得了安居的生活。

  驮盐队的头羊犄角上挂着红缨,颈脖下吊着铜铃,一路叮当叮当,给沉寂的驮盐

  路带来了些许生活气息。

  驮盐队,清一色的男人,在漫漫驮盐路上,他们唱道:

  靴子磨得无底了,

  走呀走,

  羊背磨得无毛了,

  走呀走,

  漫漫驮盐路,

  还是望不到头。

  我的腰刀闪闪亮,

  我的火枪砰砰响,

  黑色的山岩别挡我,

  我要奔向心爱的姑娘。

  傍晚,牧人选个避风的地方,把盐袋子从羊背上卸下来,堆放一起,让驮羊

  放牧吃草。牧人围坐,烧火熬茶。夜风阵阵,篝火点点,气氛古老而苍凉。

第三十一回、羌塘湖群日渐萎缩  无鳞鳅鱼生命顽强
在“羌塘”遨游,几乎是在湖群中穿行。这里湖泊很多,星罗棋布,什么盐湖、

  咸水湖、 淡水湖、堰塞湖、冰碛湖、冰川湖等,应有尽有。湖泊有大有小,大的水

  天一色, 碧波万顷;小的也是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边。在湖群中穿行,让来自大

  海的绿珠和白玉兴奋不已。

  一天, 当她们跨过一道隆起的石岗,眼前顿觉一亮,南边倾斜的盆地里,赫然

  呈现出一个椭圆形的湖泊, 碧蓝的湖水像一面巨大的凸透镜,反映出绚丽的天光云

  影。 湖边,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姹紫嫣红,成群的野鸭在水面划过一道道涟漪,想

  不到在这荒漠无人的地方,竟然有如此奇丽的景色。

  绿珠她们坐在湖边的草地上, 尽情欣赏这奇丽的景色,整个身心沉浸在静谧空

  灵之中。

  女魂巴姆说, “这叫冰川湖。”巴姆在高原上土生土长,对于高原上的事物,

  自然比绿珠和白玉知道得多一些。

  她指着湖背后伸延的一条深沟,接着说,“你们看,沟里不是堆积着厚厚的冰雪

  吗,那就是冰川,冰川跟冰川湖是连着的。”

  远古洪荒, 地球曾经历了漫长的冰川时代。那时,冰雪覆盖大地,气候十分严

  寒。 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雪逐渐消融,有的冰雪挟带着成千上万吨冰渍石和漂砾

  等物向下滑动, 巨大的重力和推力,把山体撕裂成一道道纵深的沟壑,沟壑中的悬

  冰、流冰,因其是从高处往低处伸延,形状如带,故名曰冰川。

  冰川系自然界长期降雪积累而成, 日积月累,有的冰盖厚达数百米。冰川具有

  很强的生命力,不断运动着、变化着。冰川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库,为江河湖泊之

  源,对人类的生活,对自然气候都有很大的影响。靠冰川补给水源的,就叫冰川湖。

  “羌塘”的冰川湖不多,大都是内陆湖。这些内陆湖群由于海拔高,干旱少雨,

  正在日益萎缩。

  一天夜里,一群湖神聚集在篝火堆旁吃烧烤野羊肉。

  一个细眉细眼的小湖神哭丧着脸对大湖神说,“你看,湖里的水越来越浅,我活

  动的地方越来越狭窄,要是湖水干了,我到哪里去安身啊!”

  一脸无奈的大湖神长长地叹了口气,“唉!我还不是照样着急嘛!你们看,我们

  几个,” 大湖神环顾周围的几个小湖神说,“原本是一家子。现在可好,一家子被分

  隔在几个地方,而且越离越远了!”

  另一个灰头土脸的小湖神凑上来说,“你们还好,大小还有个地盘。我呢,成了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盐碱味熏得人实在受不了,过不几天,自己都快成熏肉干了!”

  这番话引得众湖神一个个紧锁眉头,唉声叹气,连吃烧烤野羊肉的兴致都没有了。

  湖神们的忧虑确实令人焦心。

  绿珠她们走过一道长长的沙砾堤坎, 这道沙砾堤坎把原来的一个湖分成了两个

  湖。湖水看起来虽然清澈,但尝一尝带咸味,盐碱化了,不再适宜生物生存。

  她们还走过了一个个颜色灰白,表面像玻璃版一样光滑的圆形地面。这些地面原

  来碧水泱泱,波光云影。如今,湖水干涸了,变成了盐湖。

  绿珠她们走进了一个偌大的湖盆地带, 湖盆地带像口大锅。四周岩壁上残留着

  一圈一圈的水蚀痕迹和许多浪蚀岩洞, 水蚀痕迹多达五六十圈。最顶上的一圈比现

  在的水面高出二三百米。那是古老的湖岸线,湖水退缩后留下的痕迹。

  白玉指着岩壁上的水蚀痕迹问,“那是什么?”

  没人能回答,绿珠和女魂巴姆都不知道。

  当初,高原从古海中隆起时,这里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湖面该是多么的辽阔,

  湖水该是多么的深, 水中的生物和湖岸的植物又该是多么的兴旺!如今气候越发干

  冷, 湖水减少了,浓缩了,盐类聚集,深的变浅,淡水变咸,咸水成盐,于是便出

  现了遍布水蚀痕迹的湖盆地带。湖群的盛衰消长,反映了高原的演化进程。

  绿珠和白玉带着女魂巴姆继续向西南方行走。她们来到一条溪流造成的水潭边,

  看见有个什么黑呼呼的东西在水潭里游动?

  仔细一看,原来是鱼。她俩长期生活在海里,对鱼类既熟悉又亲切,可是对高原

  上的鱼就陌生了。

  高原地形, 东南低,西北高。她们自从渡过央恰波藏布,(从上部高坡流下来

  的大水, 即今之雅鲁藏布江)以来,朝西北方后又折向西南方已经走了二十多天,

  一路都是慢上坡,现在所在的地方,想来地势已经很高了。她们当时计算不了高度,

  要是现代来说,估计至少在五千米以上。

  这样高的地方,居然还有鱼?绿珠说,“抓一条来看看。”

  白玉眼明手快, 一伸手,一条半尺长的鳅鱼就被抓出水面。这条鳅鱼圆而短,

  全身*,触须也短,牙齿稀疏,样子老化,是鱼类中的侏儒。

  在高原剧烈隆升, 环境骤然变化之际,不适应的鱼类大都灭绝了,只有少数鱼

  种不断改变自己, 以适应新的环境。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温低,食物稀少,生长

  缓慢。海拔越高,特化现象越严重。五千多米的地方还有鳅鱼,鳅鱼的生命真顽强!

  女魂巴姆说, 她生前所在的南山牧场河流里鱼很多,蕃域人一般不吃鱼,认为

  鱼是死人尸体变的,乃腥臭之物。

  绿珠她们把鳅鱼重新放入水潭。鳅鱼一边游动,一边频频回首,朝绿珠她们不住

  点头。 。。

第三十二回、大草原雀鼠同穴  赛猛狮獒犬守门
这里算是“羌塘”南部,波浪似的山峦,绵延不断,流水潺潺,牧草青青。牧

  神在冥冥中, 十分关注它的子民。它把阳光和雨露赐与那些勤奋的劳动者,把丰

  美的牧草和肥壮的畜群赐与那些热爱高原和生命的人。

  大草原真辽阔, 一眼望不到边,漫坡漫岭皆是一片草绿色,只是有的草地上还

  露出点点土斑,那是地老鼠打洞挖出的泥土。

  绿珠、 白玉和巴姆在大草原上尽情奔跑。跑着跑着,白玉脚下一滑,不禁摔了

  一跤。 她刚爬起来,突然尖声惊叫,“哎呀!快来看,好稀奇哟,老鼠跟花雀雀咋

  个住在一个洞里?”

  绿珠和巴姆连忙跑过去,只见一只灰色尖喙的地老鼠在草地上吱吱乱窜,一只羽

  毛黑白相间的小雀子正朝空中飞去。

  白玉对跑上来的人说,“ 她一脚踩进一个草洞洞,老鼠和花雀雀就一起从这个洞

  里跑出来了。”

  女魂巴姆抢着说,这叫“雀鼠同穴”,她听人说过。

  白玉问,它们又不是一家子,住在一个洞里不打架吗?

  “不打架。”巴姆说,“打架还能住在一起”。

  白玉对这个回答显然不满意,紧盯着巴姆追问:“为什么它们要住在一起?”

  地老鼠与花雀雀为什么要住在一个洞里? 这个问题,当时,不光是巴姆说不清

  楚, 谁也说不清楚。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雀鼠同穴”是蕃域草原上的一种“共

  生现象”。草原上没有树木、刺丛,小雀靠地老鼠打的洞躲避风雪,保护自身安全。

  冬天, 冰雪覆盖草原,地老鼠在雪地上,眼睛看不见,于是就驮着小雀,靠小雀指

  引觅食, 小雀则吃地老鼠屎充饥,互相帮助,共同生存。严格的说,这种地老鼠跟

  内地的地老鼠还不一样,它的尾巴短,叫兔鼠。

  绿珠她们继续朝西南方行走, 不觉来到一个名叫“羌热日柱”的地方,那里六

  个蕃民居住的部落,像莲花的六个花瓣合抱在一起。

  她们走进了南边的玉尔牧场。玉尔牧场坡平谷广,背风向阳,一条明亮的小溪,

  从牧场中间流过。小溪边上趴卧着一个像大黑蜘蛛似的什么东西?女魂巴姆说是牧人

  居住的牛毛帐篷。

  啊!牛毛帐篷,绿珠她们头一次见到蕃域牧人居住的牛毛帐篷时,觉得很新鲜。

  巴姆告诉绿珠和白玉, 制作一顶牛毛帐篷很费事。先得把牛毛搓成线,织成粗

  氆氇, 织得越密实越好,利于保暖。然后再裁成一块一块的,根据大小需要缝制而

  成。 搭帐篷的时候,先支起帐篷杆,四周拉上帐篷绳,背后和左右两边堆上挡风的

  草胚或干牛粪。帐篷中间是灶塘,顶上留有一个长方形的通风口。牛毛帐篷暖和轻便,

  只需用几头牦牛驮着帐篷和帐篷杆,就能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适于牧民逐

  水草而居。

  新的牛毛帐篷绿颜色是黑的。珠她们眼前的这顶牛毛帐篷,颜色已微微发黄,帐

  篷绳也结了疙瘩,从帐篷顶上的通风口正冒出淡淡的烟雾,表明帐篷里面有人。

  “慢!”巴姆一把拉住绿珠,她正急匆匆地朝眼前的这顶牛毛帐篷奔去。“你看,

  有狗!”

  帐篷门口用铁链拴着一头獒犬。獒犬浑身漆黑,长毛卷曲如狮鬃,它凶猛强悍,

  牙齿尖利,守卫帐篷,真如猛狮一般。

  獒犬是蕃域牧人专门饲养的, 追回跑散的牦牛,驱赶豺狼保护羊群,看守帐幕

  防止盗贼等,无一不是主人得力的助手,一头好的獒犬要值几头牦牛。

  獒犬一见来了陌生人,立即咆哮纵扑,把铁练挣得嚓嚓响,多亏主人及时出来拉

  住,绿珠她们才得以安全走进帐篷。

  帐篷里,只有女主人在家。女主人,一个皮肤黝黑、面目和善的中年妇女让绿珠

  她们坐在灶塘跟前,说那里暖和。

  女主人端出煮熟了的人参果招待客人。 人参果装在小木碗里,上面浇了酥油,

  香喷喷的。 巴姆偷偷告诉绿珠和白玉,这叫人参果,系草原上的一种草根植物,形

  状跟花生米差不多,晒干后煮食,很滋养人哩。

  傍晚时分, 是牧场上一天中最繁忙最欢快的时候。牛羊陆续回到帐篷附近,牧

  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羊群咩咩欢叫,羊羔活蹦乱跳,好斗的公羊拧着脖子,抵得犄

  角嘣嘣响。 公牦牛尥蹄甩尾,恣意追逐母牦牛,母牦牛东躲西窜,引起牛群一阵阵

  骚动。

  头上梳着许多小辫, 戴着珊瑚、玛瑙等红绿首饰的妇女们,刚挤完奶又忙着把

  一只只体弱的小羊羔抱进帐篷。 男人们光着臂膀,吹着口哨,把那些膘肥体壮的牦

  牛赶进用石头堆砌的牛圈里, 把油光水滑的小牛犊拉过来,拴在帐篷旁边的牛毛绳

  上。

  天色差不多黑尽了, 牧人们才回到各自的帐篷,围着中间的火塘坐下来,喝酥

  油茶, 抓糌粑,用腰刀割下一片片风干的羊肉,蘸着盐,津津有味地吃着,时不时

  还随意哼上几句牧歌。

第三十三回、干牛粪是个宝 湿牛皮成酷刑
大草原连一棵拳头般大小的树木也没有。绿珠一直在想,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拿什

  么东西生火作饭呢?来到玉尔牧场,进入帐篷之后,这才找到了答案,答案是干牛粪。

  牛吃的是青草, 拉的是青草渣,一头牛就是一架粉碎机。把牛粪摊在地上,摊

  成一张张薄饼, 让太阳晒干后,就成了燃料。刚来的时候,绿珠她们看见帐篷背后

  和左右两边都堆着许多干牛粪,原来那是牧人储存备用的。

  女主人说,干牛粪在牧区可是个宝。冬春时节风雪满天,升火取暖,烧茶做饭全

  靠它。有一年,暴风雪延续时间特别长,玉儿牧场一片白茫茫,积雪堆得帐篷门都打

  不开,牛羊饿得互相啃对方的尾巴。次旺老爹一家能吃的全吃光了,能烧的干牛粪全

  烧光了,三口人困在帐篷里,冻僵得奄奄一息。这时,多亏苯教朗多巫师骑着羯鼓,

  带着一袋干牛粪,从天上飞来,才救活了这家人。

  “用干牛粪当柴烧, 煮出来的东西有怪味不?”起初,绿珠心里还是免不了有

  疑虑。但等到她们喝了茶,吃了肉,疑虑也就消除了。

  第二天下午, 女主人和绿珠她们正在帐篷里煮人参果。昨天,绿珠她们刚来到的时

  候, 女主人用煮熟的人参果招待她们,她们觉得很好吃。今天上午,绿珠她们自己

  动手在附近草地上挖了一些。

  这时, 帐篷门口獒犬狂吠,有人在喊什么?绿珠和巴姆跟女主人到帐篷外面去

  看看,叫白玉照看一下灶上煮的人参果。

  绿珠她们走了, 灶前就剩白玉一个。她见灶前堆着一堆干牛粪,便拿起一块准

  备扔进灶膛,忽听得有个暗哑的声音,“救救我!仙姑。”

  白玉四周张望,没有人。

  她又准备把这块干牛粪扔进灶膛,那个暗哑的声音又响了,非常急迫,“ 救救

  我!仙姑。”

  白玉感到很奇怪,她看了看手中的干牛粪,判定声音是从这块干牛粪里发出来的。

  白玉问,“你是何人,让我怎么救你?”

  那个暗哑的声音说,他是落难之人,只需要念三遍“浪卡浪加萨杜耶”就行了。

  白玉刚照着念了一遍,绿珠她们回来了,说刚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