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现代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朝现代化-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申在网络上下载完整的老式蒸汽火车的制作图纸,并打印出来,准备第二天交给张君宝进行研究制造。

    宋朝次日清晨,文申拿出图纸,向机械厂赶去。谁知车开到一半,原本宽阔的水泥路居然出现拥堵,路上各种牛车,马车排了足足上千米远,把水泥路堵地死死的。

    文申对旁边的一个牛车车夫问道:“大叔,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你这车不错,是不是机械厂买的,啧啧,等俺有钱,俺也买辆这样的。”中年车夫羡慕道,“听说,机械厂今天开始卖各种新奇机器了,这么各个工厂的东家都想挣个先,这不就堵了。”

    “你这车上的箱子都拉的什么啊?”文申不自觉地问道。车夫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好像是银子。”

    文申笑了笑,便下车步行进入机械厂。“东家,你来了。”正在应付客户的张铁林见文申进厂,急忙上道请安道。

    “恩,我随便看看,你忙你的。”文申笑道,“对了,刘德华在什么地方?”

    “东家我带你去。”张铁林说道。

    文申两人左转右转来到一个二层的小楼旁,只见小楼前排一队人,每个人旁边都有一个大木箱子。文申和张铁林拨开人群进入楼内,楼内设计和现代银行差不多,唯一区别的就是这里用拇指粗的钢筋代替了防弹玻璃。

    柜台内,刘德华指挥五六个年轻小伙,收取众人的银子,验色称重后,兑换成相应的代金券。

    刘德华看见文申就要过来,文申挥手示意,让刘德华忙自己的。文申观察一会,发现没什么问题,便和张铁林来到张君宝的车间。

    当文申把火车的图纸交给张君宝时,张君宝如获至宝,竟然撇下文申两人,自己埋头研究起来。



………【第六十章 棉花】………

    文申顺着原路,来到原来停车的地方。此时,QQ车旁边围了一群旁观的百姓,纷纷指指点点的,有的趴在后视镜上,看着变形的自己,引起一片大笑声。

    文申扒开人群,进入车内,启动汽车,看着车前的百姓,恶作剧般的按了下喇叭。“叭……”巨大的声音把周围的百姓吓了一跳,纷纷后退。

    文申边开车,便看路两边百姓都穿着厚重的麻布,心想:“好像这个时代还没有棉花,自己是不是弄点棉花种呢。”想到此,文申开车向丰厚庄赶去。

    通过丰厚庄的路已经被整修过,虽然不是水泥路,但也说得过去。在这条投往外界的路上,大量百姓有的驾着牛车,有的推着手推车,推车满车的地瓜和玉米。

    看着这些来往的百姓,文申想起,自己好像没有允许老孙头他们买卖这些东西啊。文申脸一沉,加大油门来到丰厚庄。

    ……

    “老孙头,外面百姓是怎么回事,我没记得让你们买卖地瓜玉米什么的吧。”文申冷声道。

    听到文申冰冷的声音,老孙头小心翼翼道:“东家,我……,当初东家不是分给我们一些地瓜玉米,我们吃不了,就把剩余的换了钱。地瓜玉米虽然好吃,但也不能长吃啊。而且油盐酱醋茶都需要钱买啊。东家地窖的地瓜和仓库的玉米我们一点都没动。”

    文申听此,想想也是这个理,阴沉的脸慢慢地有所缓和。老孙头见文申脸色变好,也大舒了一口气,忙赔笑道:“东家,要去看看地窖和仓库嘛?”

    文申看了看众人,说道:“恩,走去看看。”在老孙头的领路下,文申视察了众多的地窖和库房,发现都是满满的,于是笑道:“恩,不错。对了,你们卖给外面的地瓜和玉米价格怎么样?”

    老孙头走上前,赔笑道:“回东家,外面百姓来买地瓜和玉米的都是当做种子买的,所以价格有点贵。地瓜一斤十文钱,玉米一斤十二文钱。”

    “哦,我的这些玉米和地瓜也按这个价格出售,但来买的人必须先到沂州城把银子兑换成代金券。”说完,文申拿出一套人民币递给老孙头,然后又介绍了人民币的防伪以及币值的大小和含义。

    “听明白了吗?”介绍完,文申问道。

    老孙头仔细看着手中的人民币,说道:“东家,我全都记住了。”

    “那就好。对了,今天来,我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今年我们将种植一个新作物。”文申笑道。

    老孙头眼睛一亮,上前急切道:“不知东家又有什么新作物啊?”

    “今年我们将种植一种花,叫棉花。这个花可能用来生产布料。”文申从口袋拿出一块手巾,丢给老孙头,接着说道,“这布料就是棉花纺织而成。”

    老孙头摸着柔软的毛巾,笑道:“这还真是个好东西,比我现在穿的麻布衣服舒服多了。不知,这个棉花什么时节种植,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段时间就种植,把预留的地都种上,另外我再在附近购买些土地也都种上。种植的注意事项我会给你们放皮影戏,你们可要好好学。”

    “那是自然,我们庄家人就指望这个吃饭,怎敢不好好学。”老孙头笑道。

    “那好你给我准备一个库房,晚上我把种子运来。”

    ……

    回到现代,正是午夜时分。文申来到申城国际机场,发现正好还有一班飞往乌鲁木齐的,便急忙定了一张机票。

    六个多小时后,文申出现在乌鲁木齐。由于时差的效应,此时乌鲁木齐还是深夜。文申打的来到市里棉粮市场,本来以为大多数市民还是睡眠中,没想到此时棉粮市场居然灯火通明,各种运送货物的大货车川流不息。

    由于文申的需求量大,而且还是现金,很快文申就购买了一卡车的棉花种子,另外购买两卡车的化肥。老板见文申爽快,还赠送了文申一套棉花种植光盘和书。文申一看,这感情好,不用自己再上网下载了。

    在天亮前,文申终于把这些货物运到了沂州丰厚庄的库房里。搬好货物,文申在沂州文宅一睡了一会。醒后,见外面天已大亮,便通过空间来了丰厚庄库房。

    从库房出来,来到老孙头家。“东家,昨天你说的那个棉花种子运来了嘛?”见文申来自己家,老孙头问道。

    “恩,全都运来了。都放在库房呢。”文申笑道。

    接下来几天,文申又在丰厚庄周边购买了十万亩土地,周边八个村子四千多人,全为文申打工了。

    通过播放电影的形式,教授这些人棉花、地瓜、玉米等新生作物的种植技术。其实,很多作物的种植方法都是一通百通,稍微学习实践下便能学会。

    忙完棉花的事情,文申想起沂州书院很长没去了,也不知道沂州书院现在怎么样。于是,文申开车来到沂州书院。

    下车后,文申走在沂州书院道路上,两边的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这时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文申仔细一看此时正是孙茂盛。此时孙茂盛也看见了文申,小步快走来到文申身边,作揖道:“参见院长。”

    文申上下仔细打量着孙茂盛,居然有点不敢认。此时的孙茂盛理着一个毛寸,身穿中山装,脚踏黑皮鞋,胡子好像也修正过了,显得很是精神。文申笑道:“孙副院长,你这造型很很精神嘛。”

    孙茂盛老脸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那里,那里,……”但此时孙茂盛心里却异常开心,心想,这头没白剃。

    “对了,孙副院长,这段时间学校一切可好。”文申问道。

    “回院长,一切安好。现在初一开了一个班32人,而且外地又有慕名而来的老师。只是,每天都有百姓带着孩子来书院,想让孩子上学。”

    “恩,孙副院长,我事情比较多,书院的事情管不过来,以后书院的你要多操心了。如果缺钱你就说,别有什么顾忌。”文申笑道。

    孙茂盛老眼一红,作揖道:“多谢院长厚爱。”

    “对了初中的物理课是谁给上的?”文申好奇地问道。

    “是新来一个老师,叫沈万三,据他自己说,他爷爷是撰写《梦溪笔谈》沈括,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不过这人确实有些本事。”孙茂盛回道。

    “哦,还有这样的人,走,去看看。”

    ……

    文申和孙茂盛来到初中组老师办公室,此时办公室还有几个老师在备课,让文申惊讶的时,这些老师全都是短发,中山装,文申心想难道中山装这么流行了。文申有点怀疑地回头看了看孙茂盛,孙茂盛急忙说道:“老师们,觉得短发易清洗,而且还不怎么生跳蚤,比长发舒服多了。所以,就都留了短发。”

    “真是这样的吗?”文申问道。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面白无须的青年人,起身作揖道:“在下新来物理老师沈万三,参加院长。”

    “哦,你就是沈万三,这段时间在书院还适应吧?”文申客气的问道。

    “适应,我活了三十多年了,没有比现在更舒服的时候了。”沈万三笑道。

    “那你为什么来书院当老师呢?”

    “我不仅仅是老师,其实我还是一个学生,书院的真人皮影戏,丰富的藏书,都是我学习的好地方。”沈万三谦虚道。

    文申笑道:“你倒是谦虚的很啊,听说你爷爷是沈括?”

    “的确是,在下从小跟着爷爷学习,虽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学习的大部分是表象,而在这里我学习到了表象里面深层次的原因。让我原本混乱地方,现在是豁然开朗。”沈万三兴奋道。

    “那就好,我希望你学会后,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让这些知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文申回道。

    “那是,这么好的知识,如果断绝了,那才可惜呢。”



………【第六十一章 对讲机】………

    文申在沂州书院呆了一会,便回到文宅。“先生,您回来了。”王秀看见文申进门,急忙拿着一双拖鞋,放到文申脚前。

    “恩,你张姐呢,怎么就你自己在家?”文申问道。

    “张姐,回娘家了。对了,先生你吃饭了吗?我做了几个菜,还热呢,要不先生你吃点。”王秀幽幽地看着文申。

    文申笑道:“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饿。”

    文申随便吃了点,便和王秀说道:“秀,我这几天有点事,要外出。如果没事,你可以回家看看你爹娘。”

    ……

    文申通过空间回到满洲里,进入卧室,看见木子鱼还在睡懒觉,便出门买了点早点。拿着早点回到租住的地方,看见木子鱼已经起床,于是笑道:“怎么不在睡一会?”

    “醒了,睡不着,就起来了。你干什么去了?”木子鱼挠了挠蓬松的头发,问道。

    文申举了举手里的早点,笑道:“这不是给你买早点了嘛,好了,洗洗手,趁热快来吃。”

    木子鱼洗刷完毕,来到餐桌旁,边吃早餐,边看着文申,问道:“文申,我们时候回烟台?”

    文申盯着木子鱼,笑道:“过段时间吧,现在回去不是很安全?”木子鱼回道:“文申你在外面,干什么的,很危险吗?”

    “你真想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文申反问道。

    “想!”

    文申看了看木子鱼,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色小本,递给木子鱼,说道:“我是安全局龙组的组长,怎么样,够厉害吧。”

    木子鱼翻看着红色证件,怀疑道:“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没事骗你干什么。”

    “是真的就好,我就怕你在外面干了不该干的事情。”

    文申笑道:“现在你也知道我是干什么了,以后就别瞎担心了。因为我这个工作要经常在外面跑,这不刚才接到一个任务,需要出去下。今天你就自己在家好了,没事就到附近的公园逛逛,晚上就别出去了。”

    木子鱼倔着嘴,有点不情愿道:“好吧,那你要早点回来,晚上我一个人害怕。”

    “恩,我知道了。那我走了。”文申上前,亲了下木子鱼的额头。

    ……

    南海某海礁,文申拿着一个全球通手机,说道:“王昭君,我文申,你哪里查的怎么样了?”

    “文申!这几天你怎么把手机关了,我一直联系不上你,你现在在哪里呢?我担心死你了。”王昭君听到文申的声音,激动道。

    “我现在在南海,你那里怎么样了?”

    “我们初步查明应该是日本的黑龙会干的。”王昭君说道。

    “哦,原来是小日本啊,我说怎么这么明目张胆啊。对了,你能不能给我搞一批军用的对讲机。”文申问道。

    “军用对讲机,不是什么违禁品,其实这东西很多厂商都有卖的,淘宝网上就有。算了,我给你弄几个吧,你要多少人用的?”

    “不用太多,一百个人同时用的吧。”文申想了想,回道。

    “好,你什么时候要,我今天就能搞定。”

    “那好,晚上八点,你把对讲机拉到我们申城的别墅,到时我去取。”文申说道。

    打完电话,文申把手机丢到空间,然后回到申城。在申城找了家印刷厂,利用上好的塑料印刷了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二毛、五毛六种小额币值的代金券,总值两亿。不得不说,印刷厂见文申付现款,便加班加点给文申印刷,经过五个多小时终于印刷完毕。

    文申找了辆小卡车,把东西全部运到了别墅。回到别墅,下午四点多,文申见王昭君还没有来,便把代金券全部运到了沂州机械厂自己的办公室。

    文申差人把刘德华、钢厂王铁、机械厂张铁林、书院孙茂盛以及水泥厂刘掌柜全都请到机械厂开会。

    半个时辰后,文申见众人到齐,笑道:“大家都是自己人不要拘谨,都坐吧。”众人见文申发话,便互相客气一番后,一人找个一个椅子坐下。

    “东家,不知今天把我们都招来,有什么事情?”张铁林问道。

    “今天我把大家招来,有一个事情给大家说一下,就是以后发工钱的事情。”文申看了看刘德华,说道,“德华,你这里兑换代金券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德华起身作揖道:“回东家,兑换工作一切顺利。到现在为止,一共兑换了三百万两银子。对了东家,很多百姓拿着铜钱来兑换,因为你说只收银子,所以我没有给他们兑换。”

    “恩,就这几天时间就兑换了三百万两,还不错。对于,铜钱暂时不兑换。今天,我新制作了一些小面额的代金券,大家可以看一下。”说完,文申让刘德华打开一个纸箱,把里面新印制的代金券一一分发给众人。

    王铁看着手中的代金券,问道:“东家,这代金券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啊,似布非布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啊。”

    文申笑道:“这是我最近新研制的一个材料所制作,这种材料防水防潮,不易腐烂可以长时间保存,唯一的缺点就是怕火。”

    “这已经很强大了,如果在防火岂不是无敌了。”刘德华惊讶道。众人听从,顿时哈哈大笑。

    “好了,说正事。以后所有工钱全部发放代金券,不再发放铜钱和银子,如果工人想要银子,你们就让他们拿着代金券,来机械厂德华这里兑换。”文申正色道。

    众人听从,一阵沉默。文申扫视众人,笑道:“怎么,刚才我说的你们没有听明白?”张铁林急忙说道:“明白,我这里没有什么问题。”

    “我这里也没什么问题。”王铁说道。

    “东家,我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如果工人来机械厂兑换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