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但是他相信这条路是对的。
真的有好多事情要做,如果可以的话杨司令真的想十年之内不打仗,但是国家的发展就如人生的命运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西伯利亚那片资源太多了,如果让日本人在东西伯利亚站稳脚跟,那几年之后的小日本将非常强壮。(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大戏开锣
小日本的战争准备做的不错,杨小林让黄宝通过很多途径去打探具体的情况,也没有探出一个所以然来。而且日本方面的海军还频繁的在南洋地区出招,摆出一副故意找事的架势。
这个动作不光让英国人和美国人十分害怕,就连杨小林都一度认为,小日本也许选择了在南洋挑起事端来,也许他们不会和中国在陆地上面较量,会把眼睛盯在菲律宾或者是南沙一带。
毕竟对于日本来说,只要控制了那片海域,就于是把中国给关在陆地上了,用他们擅长的海军来制衡中国,也是日本可能会采取的一个措施。杨小林甚至已经给海军下发了命令,让南沙一带严加戒备。
直到日本陆军经过动员之后,又有三十万部队开入了远东地区,杨小林才知道日本海军在南洋的动作全部都是用来骗自己眼睛的花招。自己真的上当了,等日本在俄国的部队增加到五十万的时候,可能光凭北方集团军的志愿兵就已经无法单独解决战斗。
而这个时候日本可能也觉得他最少能在那里站住脚了,那些日本的商人开始大批的进驻,就像当初掠夺中国的资源一样,对东西伯利亚进行了破坏性的开采。
这是中国和日本在对待俄国的问题上的又一个不同的立场,中国的开采可以说非常合理,之前都经过了勘测和计划,是一种长效模式的开采。从这上面上面也是看的出来两个国家信心上的差别,说句不好听的,破坏性的开采也就意味着日本方面根本不相信他们的陆军能够在西伯利亚站住脚跟,所以趁着现在,抢一点是一点。
大日本皇军在杨打鬼的面前真的没有多少自信,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不想在现在就打这一仗,但是和中国的目的一样,西伯利亚容不下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同时存在。
英法等国都以为在这个时候杨小林应该会做出强硬的表态了。中国和争夺的就是西伯利亚的资源,现在日本人已经开始开采,中国也早就进行这项工作了,他们都想独占这里,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好像马上就有热闹可以看了。
西方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还是偏向于看好中国的,可是日本也不是没有赢的可能,比如现在的形势对日本就非常有利,他们已经有五十万部队到达了战场。而中国方面的反应显然是慢了一拍。
面对日本军队忽然到达俄国的情况,中国方面好像有点慌了手脚,除了在报纸上对日本增兵的消息简单的报道了一下之外,中国的部队还停留在边境,虽然他们在做着战斗的准备,却没有出兵的迹象。
而俄国对日本方面的这种做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不满也就不满了,不管是克伦斯基还是托洛茨基,他们都知道现在俄国方面没有和日本五十万大军作战的能力。托洛茨基只是在西伯利亚中部继续布置自己的防御阵地,以抵挡日军的继续前进,丝毫没有出兵收复领土的打算,他做不到。
不过。西伯利亚自治区的自卫军领袖施特塞尔这个时候确是态度超乎异常的强硬。本来康斯内次的谈判是谈俄国的问题,日本的代表是去监督谈判的进行的,但是施特塞尔却在会议上非常强硬的要求日本部队马上撤出俄国领土。
日本人没有搭理他,其他国家也没有把施特塞尔当一回事。但是施特塞尔看到日本方面没有撤军的打算之后。再度发出了通告,这一次他是向全世界发出通告,如果日本部队再不撤离俄国。那么自卫军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施特塞尔喊出了他的口号:“就算是上帝也不能剥夺我们保卫俄罗斯的权利!”
康斯内次的俄国人对施特塞尔的这个举动是大为支持,许多俄国人主动到了自卫军的军营门口,要求加入部队。随着事情的传开,施特塞尔一时间成了俄国爱国者的代表词。
不过日本真的不在乎俄国人到底有多爱国,直上松原在前线已经做好了迎击俄国人的准备,而日本本土的动员工作在援军到达了俄国和直上松原的队伍汇合之后,也不再有任何的隐瞒动作,他们的募兵依然在继续,规模更大。
在日本军队的眼里施特塞尔那些俄国人真的是可以挑战他们,真正的对手是中国义勇军,如此倾尽全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和中国打一场命运的决战了。
英法等国都没有吭声,虽然中国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除了在报纸上给予了俄国人一定的同情之外,中国外交部还发出申明,希望日本方面慎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希望俄国方面能保持克制。但是没有人相信施特塞尔的强硬背后没有中国义勇军的支持。
绅士们都做好了准备,在萨道义先生给伦敦的电报中说的非常肯定,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虽然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做出任何表示,但是从他们报纸的舆论导向可以看的出来,中国已经在宣扬西伯利亚对中国的重要性。
如果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处大戏的话,那么施特塞尔就是那个敲锣的人,锣已经敲响,戏就要开场。萨道义先生说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是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的,从日本方面的准备来看,中国就算最终能取得胜利也必然要经过艰苦的战斗,这一场战斗可能会打的旷日持久。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在这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挑战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地位,他们的国力经过这次战斗之后将急剧的衰弱,特别是中国,战争会打断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奇迹,不管是输是赢,中国崛起的脚步都必然会被限制。
萨道义先生说大英帝国现在要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一旦出现有利的时机,能够把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家伙都一巴掌给按下去,让他们以后必须再去过那种仰仗大英帝国鼻息的日子。
伦敦对萨道义的电报很是赞同,因为英**方经过多角度的分析之后得出了结论是萨道义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中日之间想在西伯利亚分出胜负最少要打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日本已经投入了五十万部队,那四个岛屿上面的日本人还在拼命的动员,预计如果中国人采取行动的话,日本方面可以在半年之内让西伯利亚的日本军队增加到一百万甚至更多。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想打赢现在的日本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当然,日本想击败中国也是很困难的,他们将在战斗中把国家的元气耗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亚洲可以平静了。
哈密尔顿少将一直在关注着中国部队的一举一动,他给英国方面打了好几份电报了,在电报中少将说的十分清楚,中国部队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是力度并不是很大。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士兵都是中国挑选出来的精锐,这些人是不会被战争左右他们的情绪的,所以很难断定中国方面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支持施特塞尔。
一出戏就是因为有很多悬念,所以才能吸引观众。而西伯利亚的大戏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相当的到位,日本那大动作一个接一个的不断,仿佛是戏台上那叫嚣的十分厉害的反派一样。俄国人就是那被欺负的悲情角色,施特塞尔提着一把菜刀要去拼命,有点悲壮,有点苍凉。而中国就像那个侠客,看着日本欺负施特塞尔,却始终不拔剑,脚踏丁字步在那里一动不动。
谁都知道这个侠客迟早会动的,大家都在等。
李德彪是义勇军高级指挥员,他知道中国已经在做着出刀的准备了,而且这一次出刀,中国的招式将无比的炫丽,杨司令说了,要么不动,动起来就要亮瞎绅士们的那双狗眼。
如果说维和部队是杨小林对中国新的战斗模式的试探的话,那么这一次和日本的人的战争,这个模式将被正式的启用。
彪子有点郁闷,当初他费尽力气抢来这维和部队的司令,就想着这可能是新中国迈出国门的第一次战斗。当小日本也出兵俄国的时候李德彪真的非常兴奋,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有表演的舞台了,可是没有想到中国要组成志愿军队伍加入战斗,而志愿军队伍的司令官就不是李德彪了,是吴佩孚。
这让李德彪觉得很不爽,唱了半天的文戏,摆了无数个造型,等到真正吸引人眼球的曲目开始的时候,他该下场了。
下去也就下去吧,如果杨小林让他回东北,也许还能捞到表现的机会,可问题是杨小林说了,维和部队一天不解散,李德彪就得一天在这里当他的司令,东北那片就别惦记着了,人家随炳去了以后一切做的挺好。
彪哥有一种上错船的感觉,正因为他知道中国这一次战斗的模式将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才更加的懊悔,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想的,为什么死乞白赖的非要来和这群洋人打交道呢?
李德彪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是他没有办法。杨小林和李德彪说的清楚,让他在维和部队中挑选一些士兵抽调到志愿军里面去就可以了,志愿军需要一批到过俄国,并且和施特塞尔他们的队伍相对熟悉的人。
然后剩下的事情你李德彪就不用操心了。他的任务就是伺候好维和部队里面的这帮老爷们,这些人就是一面旗帜,以后有用的上他们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闪电蓄势
这帮洋大人真的很难伺候,除了英国和德国的部队之外,包括法国的维和部队都不是职业军人。所以维和部队中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英国方面抽调的还是印度籍士兵,这帮阿三们的素质不必多说,当初杨司令赤手空拳一个打他们十几个。
卢森堡来的根本不是卢森堡人,比利时的维和部队天天就是睡觉,睡醒了去找瑞典人打牌,俩国家正好四个人,一桌。意大利人像是来度假的,整天就在待遇上面和李德彪计较,而法国人呢?一开始他虽然过分的注重仪表,可好歹算是一直部队。后来不知道是哪一个先发现了中国部队卫生队的几个小姑娘非常漂亮,十几个人身强力壮的法国男人身体就开始虚了,总是需要打针吃药。
现在整个维和部队都知道,找瑞典人去卧室,他们肯定在打牌,找意大利人去厨房,找法国人去战地医院。
也就是中国这里的后勤供应系统非常完善,为了这几万人的队伍,后方几十万人在忙碌着,运输部门组成了十几个车队,五百多辆卡车就在来回的为他们运送物资。不光是吃喝住行给他们考虑的十分周到,每天晚上睡觉前还能让他们洗一个热水澡,这个条件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大英帝国都无法做到。
即便如此这些洋人们还是不太满意,用法国人的话来说:“这里的生活太单调了。”
李德彪真的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再做什么,是不是要让中国士兵每天都找这些人练练,他们才会感觉到生活很精彩?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洋人们心中到底要什么的,不过洋人们自己为自己考虑的十分周全。
从北京传来消息,英法美三国考虑到新的一年马上到了,前线维和的士兵这一段时间非常辛苦,所以特意组成了一支由绅士们和名媛们组成的慰问团,将在明年一月来这里对各国的维和士兵进行慰问。
慰问团是什么东西李德彪真的没有见过。义勇军之前也没搞过这样的事情,要做什么准备工作,他也是不知道了。他更不明白的是,自己身边这些老爷们很辛苦么?就说意大利人,一天吃四顿,实在不知道他们辛苦在哪里。
彪子真的不想伺候这些老爷们,但是没办法,杨司令说的话他必须要听,而且这个位置,还是他之前死活硬要的。现在看到后面准备打大仗了就想撂挑子,他自己都感觉没这个道理。
李德彪司令在准备迎接洋人们组成的慰问团的时候,西伯利亚自卫军和大日本皇军之间的战斗打响了。施特塞尔这次打出的旗号就是收复国土。
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真的让所有的国家都感觉到有些意外。西伯利亚自治军的人数只有三万余人,刚刚征召的部队正在进行训练,从部队的数量上看他们和日本之间的差距是相当的明显,施特塞尔主动去攻击日本军队,让人感觉到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砸。
包括直上松原都没有把这些家伙放在眼里,直上松原派了两个师团来和自卫军作战。其他的军事力量他还是用来防备中国人,他认为两个师团已经足以应付这些俄国人了,日本的主要敌人是中国义勇军。虽然中国部队到现在还没有出兵的迹象,但是依照松原君对杨小林的了解。这个禽兽一定会扑上来的。
战斗一打起来直上松原马上发现自己错了!西伯利亚自治军中间大部分士兵都是以前经历了中俄战争的,他们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素质也还不错。这一段时间也在按照中国部队的作战模式进行训练,加上这些家伙手中的装备全部都是中国方面提供的。战斗力之强当真出乎日本人的预料。
他们还得到了俄国老百姓的支持,日本两个师团四万多人,再和西伯利亚自卫军的交手中居然节节败退。一个星期的功夫被俄国人把战线往被推进了七十多公里,而且还干掉了小日本六千多人,第十八师团差一点就被西伯利亚自卫军给包了饺子。
直上松原这才意识到自己轻敌了,马上又调集了四个师团过来,在兵力上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之后,才把阵脚稳住。
西伯利亚自卫军的胜利更是鼓舞了俄国人的斗志,在施特塞尔向日军宣战的时候有很多的俄国人认为施特塞尔这样的做法是一种不自量力的愚蠢,尼古拉就发表了申明,说西伯利亚的问题应该交给国际社会来主持公道,像施特塞尔这样的莽撞,只会让俄国人的鲜血流的更多。
尼古拉二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正在谋求日本对他的支持,他希望日本能从东边牵制托洛茨基和克伦斯基的军事力量,这样他能找到挽回局势的机会。至于他和日本之间有没有达成什么秘密的协议,其他人就无从得知了。
初战的胜利让俄国人看到了希望,尽管在日本人做出兵力调整之后自卫军的攻势被遏制住了,但是施特塞尔非常坚定的告诉所有的俄国人,他将战斗到最后一刻,他说自卫军愿意用生命来保卫俄国的完整。他说自己愿意把鲜血洒在俄国的土地上,他希望自己倒下之后能有更多的俄国人站出来。
至于尼古拉二世,施特塞尔对他说了一句话:“让那些懦夫们站在一边看着真正的骑士为了祖国而战斗吧!”
他不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着迎面扑来的日本六个师团的强大兵力,西伯利亚自卫军并没有退缩,他们摆出了一副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的架势出来。
面对日本几十万大军,自卫军的这种行为给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一时间俄国人群情激愤,支援西伯利亚成了俄国人的战斗口号,连托洛茨基同志的革命队伍中都出现了要求托洛茨基放下争议,马上出兵去和自卫军一起战斗的要求。
在西伯利亚的俄国人这个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在理念上发生了变化,以前他们都不认为施特塞尔的自卫军是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