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阄逝峒潘担骸安煌冀袢漳思耸拢比缰危俊迸峒疟臼翘右坏常耸奔钍烂竦檬郑宀话玻桓掖鸹啊;故且恢卑抵兄С掷钍烂竦南衄r、陈叔达出面圆场,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李渊见一旁的尉迟恭手按剑柄,咄咄逼人,只得勉强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令,才算平息了这场事变。

  李渊又召见李世民安抚。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李渊趾头,恸哭许久。即使有做作的一面,但也显示他心中着实难安,这种不安也保持了终生,所以才有后来他临死前向著名僧人玄奘询问因果报应一事。李渊见事已至此,不得不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据说这以后,李渊便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到了八月,被迫正式禅位。李渊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搬到位于太极宫之北的西内苑大安宫,不再预闻国事,从此退出唐朝的政治舞台。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唐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即位,时年二十八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尽管玄武门之变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过是李氏皇族的“家事”。然而,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却是以这一事件为起点。

盛唐130年…贞观之治1
李世民曾经多次提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好大喜功、奢侈淫逸、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杨广为戒,忌讳大肆兴修土木工程,与民休养生息。看起来,李世民留心治道,很大原因是因为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意识自己与杨广的惊人相似:都是家中老二;都是通过武力夺取了皇位;都有胸怀四海、放天下的雄心壮志。如果说这种相似令李世民悚然而惊的话,那么杨广的凄惨下场无疑更会让他战栗胆寒,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只能收敛起一切欲望,一切从治理天下的需要出发。于是,一场著名的君臣论政在太极宫中展开。

  贞观初年,国家初定,国内局势尚不稳定,边疆又面临突厥的军事威胁,李世民对此十分忧虑,多次召集房玄龄、魏徵、杜如晦、褚遂良、马周等重臣在太极殿论政,谈古说今,讨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及治国之道,希望能找到大乱之后实现大治的良策。

  贞观论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为了成为明君,李世民确实做到了勤于听政,勇于就谏,广泛听取不同的建议,接受正确的意见。他即位后,集中大臣们的智慧治理国家,政令源源不断地从太极宫中发出。

  由于隋朝末年战火纷起、连年战乱,土地荒芜,人口税减。拿魏徵的话形容便是:“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可见唐朝建国之初,面对的便是一个相当凄凉的局面:经济凋零,国库空虚,文化衰退。李世民即位后,用贤勤政,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休养生息,抚民以静,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结果政绩相当卓著,吏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武功鼎盛,民族关系融洽。天下大治后,百姓开始过上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歌舞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因为李世民年号“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成为与汉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另一著名盛世。李世民也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并盛的皇帝,既空前又绝后。

  根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这是一幅相当动人的太平世界图画:朗朗乾坤,牛马遍野,民康物阜,一切都富足而美好。“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盛世景象,终于在李世民手中实现。

  李世民能够做到这些,主要是因为他懂得“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他曾对大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灭亡。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大抵人君嗜欲太盛就要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民众就要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有危殆,国危了人君那得不丧亡?我以经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他自己以身作则,刚即位便下诏放三千宫女出宫,任其婚配。

盛唐130年…贞观之治2
唐朝立国之初,四方未定,百废待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后,依旧沿用了隋朝的皇宫——大兴宫,也就是后来唐睿宗即位后所改称的太极宫。李世民即位后,也以节俭为本,没有大兴土木营造新宫。杀兄夺位、逼父退位的阴影一度笼罩在太极宫的上空。据说有一天李世民生了病,听见皇宫中有鬼哭狼嚎之声,令人毛骨悚然。第二天,一夜未眠的李世民将这件事告诉了大臣。大将秦琼站出来说:“我和尉迟恭愿意为陛下在门口守卫。”说也奇怪,当秦琼与尉迟恭开始在太极宫守卫后,诡异的声音都消失了,一切都太平无事。从此,鬼怪也怕英雄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了。中国历来有新年贴门神辟邪驱鬼的习俗,秦琼与尉迟恭替代了传统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成为新一代门神,被贴在千家万户的门上。有意思的是,秦琼与尉迟恭成了前门的门神,单扉的后门还缺少一位。于是魏徵被演绎成“独坐”的后门门神。《西游记》中详细记载了秦琼、尉迟恭、魏徵当上守门神的故事。

  李世民是否真的从此能够安然入睡,人们不得而知,但他自即位后,便一直居住在太极宫中。太极宫宫室偏低,每到盛夏渭河水涨之时,宫中就会潮湿闷热,而李世民患有“气疾”,不宜居住在湿地。他确实一度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打算以宫殿破旧为名,重新建造一新殿居住,连材料都准备好了,但突然想到秦始皇、隋炀帝营造宫室而亡的教训,便立即停止了工程。大臣们上书请求皇帝单独建造一阁居住。李世民依旧却节俭为由,坚决拒绝了,即使大臣们多次请求也无济于事。

  为了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李世民甚至亲祭先农,躬御耒耠,藉于千亩之甸,使观者莫不骇跃。京畿地区曾发生大面积的蝗灾,庄稼大受损伤,李世民亲自视察灾情,还气愤地抓起一把蝗虫骂道:“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于是举起蝗虫要吃掉。身边的大臣急忙阻止说:“恶物或成疾。”李世民坦然回答说:“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竟然真的吞吃了蝗虫。

  正因为李世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恢复,“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备粮,取给于道路焉”。

  在贞观时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李世民继位以前,是骑在马上打天下,继位之后,认识到天下不能再“以马上治之”,于是采纳魏徵的建议,大阐文教,发展文化教育。即位之初,李世民在弘文殿汇聚四部图书二十多万卷,在殿侧设置弘文馆,精选全国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任弘文馆学士,令他们轮流在弘文馆值宿。又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充任弘文馆学生。李世民本人也经常在理政的间隙来到殿内,谈古论今,商量政事,有时到深夜才结束。

  李世民另一为人称道的一面是他能勇于求谏。贞观元年(627年)正月,李世民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而他本人也能从谏如流,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魏徵。

  魏徵早年当过道士,参加过瓦岗军,又是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谋划过暗害李世民,李世民继位后丝毫不记前仇,委以重任。魏徵刚正不阿,敢于谏诤,当时担任谏议大夫,其实就是谏官。李世民对魏徵极为重视,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也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性格耿直,认为皇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他曾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盛唐130年…贞观之治3
李世民即位后不久,简点使外出征兵。宰相封德彝(隋朝时曾为杨素心腹,杨素堂妹夫)鉴于有些折冲府的兵源不足,建议将不倒参军年龄的中男(唐初十六岁为中)全部征召入军。魏徵坚决反对。李世民非常生气,下令说:凡是中男身体健壮的,都须征兵。并命中书省起草诏令后,送至门下省审议,再交尚书省执行。魏徵当时是门下省给事中,专门负责在诏令商签名盖章,尽管天子发了火,他还是不同意,无论如何不肯在敕令上签字。封德彝多次交涉也未能成功。李世民无奈,只好亲问魏徵原因。魏徵回答说:“我听说竭泽而渔,并不是打不到鱼,但明年无鱼;焚林而猎,并不是捕不到兽,但明年无兽。如果将中男全部征召入军,他们的田地由何人来耕种?国家又从何处取得赋税呢?”然后又指出了李世民自即位以来,前后已经有三件失信于民的大事。李世民一时愣住,半天才反应过来,当即醒悟,郑重地向魏徵检讨,下令取消了“简点中男入军”的决议。

  在李世民之前的皇帝中,先后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和汉光武帝刘秀在泰山进行了封禅,意思显示有昭告天地的功德。贞观之治后,唐朝臣民认为李世民也有资格封禅泰山,显示盛世。贞观五年(631)正月,赵郡王李孝恭(李渊堂侄)等人上书:“以为天下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对李世民而言,能够封禅泰山,与昔日秦皇汉武并肩,自是一种荣耀,但他却以“凋残未复,国畴多旷,仓廪犹虚”为由拒绝了李孝恭等人的提议。次年,群臣纷纷上书,人为“时不可失,天不可违”,再次奏请封禅。李世民举棋不定,便请教魏徵的意见。魏徵直言不讳地说:“陛下功高德厚,华夏已安,吉祥的征兆也一天天出现。但是东封泰山,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道路萧条,进退艰阻,恐劳顿百姓,引起别人的邪议,那就悔不可追了。”于是封禅之事就此而止。

  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大多违犯李世民意旨,然而李世民均虚心接纳,并择善而从。魏徵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李世民的虚心纳谏对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李世民能够取得贞观之治,善于用人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李世民发掘马周的故事。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下诏命百官上书直言政事得失。中郎将常何是一介武夫,不通文墨,便让门客马周代写。李世民发现常何的奏章能切中时弊,大为惊叹,却不相信常何有如此见识。召来一问,常何如实相告。李世民感到马周是个人才,立即下令召马周进宫。马周迟迟不到,李世民又先后四次派使者前去催促。以堂堂帝国皇帝之尊,对一个落魄的布衣如此急不可待,可见他求才若渴的心情是何等迫切。见面后一谈,马周言辞“机辩明锐”,切中时弊。李世民非常满意,立即让马周到门下省为官。马周由此成为一代名臣,后累官至中书令。时人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俪俪,令人忘倦”。

  天下大治,唐朝国势也迅速强盛,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此时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方还属于沉睡的大陆。只有中国赢得了空前的统一,并在文化和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所说:“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播,同西方世界的*、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鲜明。……在唐朝,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贞观之治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太平盛世,成为中国历史有力的政治象征,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称“唐人街”,也是来源于此。

  帝国京师长安繁华如梦,四方朝拜使团潮涌如流,日本遣唐使乘风破浪,丝绸之路上商队如织,诗坛艺苑百花齐放,由此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大唐文明,震古烁今,千余年来,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东方和世界。 。 想看书来

盛唐130年…天可汗1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计策分化突厥,一度令突厥俯首称臣。但隋朝命数短促,二世而亡,尤其是隋朝末年,群雄并起,不少中国人为避战乱,北上投奔突厥。突厥再次强盛,号称“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突厥如此势大,北方各路割据势力为了倚突厥为外援,均争相向其称臣,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不例外。李渊于太原起兵时,接受谋士刘文静建议,亲自写信给*厥始毕可汗,言辞卑微,还附上了厚礼,实际上就是向突厥俯首称臣。突厥始毕可汗回信表示,如果李渊称帝,愿以兵马助之。如此一来,李渊起兵便无北顾之忧。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随后开始了统一中原的步伐。*厥始毕可汗打算趁机捞上一把,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夏州(今陕西横山西),打算入寇太原。唐高祖李渊闻讯急忙派右武侯将军高静带着大量钱币出使突厥,与突厥交好。不料就在此时,始毕可汗意外病死,因其子什钵芯年纪还小,其弟俟利弗设继位,称处罗可汗。高静到达丰州(今内蒙五原西南)时,唐朝得知始毕可汗的死讯,急忙敕令高静不再出使,其所携带的钱币直接交入丰州的府库。处罗可汗知道后非常恼怒,立即大张旗鼓地准备南侵。此时唐朝忙着统一中原,无力应付边境事务,唐丰州总管张长逊连忙派高静奉币出塞,代表唐朝致送财物,处罗可汗才勉强收兵。

  李渊不惜降尊纡贵与突厥交好,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边境的和平。然而,这种以钱帛换来的安宁很快就被隋朝义成公主打破了。义成公主为隋朝宗室女,公元599年嫁给突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他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死,按照突厥风俗,处罗可汗再娶隋义成公主。义成公主一心复兴隋朝,处罗可汗听从义成公主的建议,决定与唐朝为敌。义成公主派人将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等隋朝皇室迎接到突厥,并立杨政道为隋王,将突厥领地内的一万多中国百姓全部交给他统领。杨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设置百官,都城设在定襄(今山西平鲁)。

  对面义成公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