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退兵后,派大论(国相)禄东赞为使者,入唐谢罪。禄东赞性情明达严正,行兵有法,在吐蕃威望很高,是松赞干布最得力的臂膀。他带着嵌有朱砂宝石的金甲作为礼物献给李世民,再次表示求婚的诚意。李世民考虑到吐蕃是西陲的强国,没有计较松赞干布之前的侵犯,并答应考虑通婚的请求。
贞观十四年(640年)十月,松赞干布再次派遣相国禄东赞到长安,向李世民献黄金五千两,以及数百件珍宝做聘礼,请尚公主。李世民终于答应以宗室女子文成公主(一说是江夏王李道宗亲女)出嫁吐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盛唐130年…文成公主2
贞观十五年(641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一路车辚辚,马萧萧。到达青海吐谷浑境内时,文成公主一行受到了诺曷钵可汗和弘化公主的热烈欢迎,在此停留了一个月。之后,直到松赞干布死,吐蕃未再与吐谷浑兵刃相见。
松赞干布亲自带人马来到柏海迎接。文成公主娴静文雅的仪表和学识风度令松赞干布大为倾倒,他穿上唐王朝的衣冠,以女婿之礼见李道宗,欢天喜地地说:“我祖父未有通婚大国者,我今得尚大唐公主,当筑一城,以夸示后世。”然后与文成公主同返逻娑。
松赞干布后来果然守诺,特地按照唐朝的样式,为文成公主建筑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成为李世民民族政策成功的最活生生的实证。
正是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入藏带动了藏地佛教的发展。唐朝佛教盛行时,藏地无佛,而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均是虔诚的佛教徒,入藏时携带了大量的佛像、经典、法器、僧侣等,并决意建寺弘佛。文成公主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协助墀尊公主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又称为“公主柳”。大殿正中供奉着的释迦牟尼像,正是墀尊公主从泥婆罗国带来的。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里面供奉的释迦牟尼像则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
据说后来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盛传唐朝要派兵入藏,迎回文成公主所带入藏的佛像,于是吐蕃将佛像从小昭寺移到大昭寺明鉴南门藏佛洞暗室中,用泥封门,门上绘一文殊像,因汉地为文殊化地,汉皇帝为文殊之化身,故唐兵不敢毁坏文殊像。一直到六十年后,唐中宗养女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提到当年文成公主带入藏地的佛像,吐蕃才将佛像从密室中迎出,供奉在大昭寺中央。墀尊公主带来的佛像则被迎到小昭寺供养。
无论如何,自从两位公主入藏后,佛教开始慢慢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逻娑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唐装,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仿效唐王朝建立了严格的等级服饰制度。直到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仍然戴着源自唐代进士的金翅白纱帽。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如天文、算术、纺织、农牧、医药、星相、历法、建筑等,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的文化进程。自此,唐与吐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关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治任命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进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听说李世民去世,立即派人送信给李治,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赴国除讨。”并要求唐朝廷刻自己的石像,列于唐太宗昭陵玄阙下。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世民病逝后整整一年,松赞干布病死。因其嫡子早死,立其孙芒松芒赞为赞普。芒松芒赞幼弱,政事皆决于大论禄东赞。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并未要求回到唐朝,而是继续留在吐蕃生活。据说她经常到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于山顶东望长安,思乡之情昭然若现。她心中并非不思归故过,只是她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非常可惜的是,自松赞干布去世,吐蕃的政权一直把握在禄东赞及其家族手中。文成公主虽然备受尊重,可也无力左右吐蕃政治,面临许多无奈的时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击败西突厥和高丽,大力经营西域,力图完成唐太宗的遗志。就当唐军逐渐取得了对西突厥和高丽的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在禄东赞的主持下国势日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强大后必然要向扩张以获取物资,吐蕃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邻近的吐谷浑。两国互相攻伐,又因均曾娶过唐朝公主,各自派使者向唐朝申述,以女婿的身份要求援助。唐朝廷此时还没有看到吐蕃的潜在威胁,因此唐高宗李治采取了一概不理的态度。不久后,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逃吐蕃,将吐谷浑虚实详细告知,吐蕃发兵攻打,大破吐谷浑。吐谷浑诺曷钵可汗与弘化公主(唐朝公主)不得不弃国逃走,仅率几千帐逃到凉州一带,向唐朝廷请求收留。存在三百余年的吐谷浑政权就此灭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唐130年…文成公主3
吐蕃攻灭吐谷浑对唐朝震动很大。因为吐谷浑故地青海一带均为吐蕃占领,吐蕃的领土便开始直接与唐朝领土相接。有这样一个虎视眈眈的强邻,唐帝国在西域、河西、陇右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唐朝廷不得不谋划以武力解决吐蕃和吐谷浑之争。唐高宗李治以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驻在凉、鄯二州,防备吐蕃军。又以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吐谷浑的后援。吐蕃禄东赞也在不甘示弱,在青海屯兵,并派使节论仲琮到长安,一来陈述吐谷浑的罪过,二来要求与唐和亲。此时,李治正打算扶助吐谷浑复国归故里,以作为唐朝屏障,当然拒绝了吐蕃和亲的要求,还封吐谷浑诺曷钵可汗为青海国王,以此来表示将要对付吐蕃、帮助吐谷浑复国的决心。
就在唐朝表现出要用武力解决的态度后,吐蕃禄东赞病死,其子钦陵继为大论,执掌国政。其人有雄才大略,极力主张走出雪域高原,扩大势力,而首要的目标就是唐朝治下的西域。从此,吐蕃以强势的姿态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与唐朝长达两百年的战火纷争。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与于阗联合攻陷龟兹拨换城。唐朝不得不罢去安西四镇。西域鄯善、且末等国,也为吐蕃所据。从唐太宗一朝开始的对西域的苦行经营,至此全部化为流水。吐蕃取代突厥,一跃成为唐朝最大的敌人。
唐高宗李治决定还以颜色,以军事还击,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奉命率领十余万人*吐蕃。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是当时的名将。铁勒九姓合众十余万人侵扰唐边时,薛仁贵奉命抵挡。铁勒先派出几十名勇士出来挑衅。薛仁贵白衣白马,亲自出阵,三箭射杀三人,当场惊骇住了敌人。铁勒部众一箭未发,便开始了大溃败。薛仁贵一路追击,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唐军胜利凯旋时,一路高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薛仁贵在当时威名远震,他出征突厥时,突厥骑兵一见到他,立即相顾失色,下马列拜后争相逃走。
薛仁贵进军吐蕃,决定直捣其心脏逻娑。但唐军孤军深入,辎重运输艰难,地形不熟,面临许多困难。薛仁贵便分成两队,自己率轻锐部队前进,副将郭待封(名将郭孝恪次子)率二万人及辎重屯驻在大非川固守。薛仁贵一队倍道兼行,在乌海大败吐蕃。而另一队郭待封本该就此筑围栅保护辎重,但他素来不服薛仁贵,为了争功,率辎重跟随薛仁贵而去。结果在半路遇到吐蕃大军二十余万人,郭待封大败,辎重也全部丢失。薛仁贵失去后援,只得撤军。吐蕃大论钦陵亲率四十万大军追击,唐军死伤殆尽。最后还是薛仁贵主动与钦陵讲和,钦陵看到文成公主的面上,仅放薛仁贵、郭待封及另一员唐将阿史那道真三人身还。
此战唐军全军覆没,不仅唐朝帮助吐谷浑复国完全没有了希望,吐蕃也由此一跃成为能够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
吐蕃在西域称霸后,不断骚扰唐边境。唐高宗李治决定大战吐蕃,力挫其锐,派中书令李敬玄为帅,并亲自于殿庭赐宴。但李敬玄非将帅之才,唐军再一次大败。唐军副总管王孝杰也被吐蕃均俘虏,因为其相貌被认为酷似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的父亲,被送到吐蕃后得到了很高的礼遇。王孝杰颇有心计,了解到吐蕃的虚实后,想方设法逃归大唐,并在十多年后率唐军力战吐蕃,收复了西域,由此成为一代名将。
仪凤四年(679年),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已经于676年病死)立芒松芒赞之子墀都松赞为新赞普,墀都松赞时年八岁,依旧由大论钦陵主政。当时吐蕃有一股势力想立墀都松赞之弟为赞普,以此来与大论钦陵争位。唐高宗李治听到消息后,想派人趁虚而入。正在谋划时,文成公主派使者到来,请求再次与唐朝和亲,建议以唐朝公主出嫁吐蕃新赞普,来挽救唐朝与吐蕃日益恶化的关系。此时李世勣已死,李治一度感慨无名将可用,决定暂缓对吐蕃用兵,计划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然而就在次年,文成公主病死,唐朝和吐蕃之间失去了最后的纽带,微弱的和谈希望也就此熄灭。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一直备受礼遇,深得吐蕃人民的爱戴。她逝世时,吐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仪式,并记载在吐蕃史书中,这是吐蕃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事。直到今天,藏族的传统八大藏戏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对于藏族民众而言,文成公主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文成公主去世之时,吐蕃势力强盛,达到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走出雪域高原的吐蕃给亚洲大陆的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变化。只要重新回顾一下历史事件,便能发现有诸多玩味之处:
公元629年,一支大食军队攻击东罗马帝国的叙利亚南部地区,这是*教向沙漠外世界跨出的第一步征服之路。
公元630年,唐朝灭掉*厥。
公元632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并迁都到逻娑。两年后,松赞干布派遣使者与唐朝通好。
这三个政权,在之后的二百年完全左右了亚洲大陆的格局,却是在几乎同一时间开始了对外的经营。最终,三方在西域发生了生死攸关的利益关系,势必要产生激烈的碰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盛唐130年…高丽之败1
昔日汉朝帝国最强盛之时,一度控制过东起朝鲜北部、西至西域、南到越南北部的大片领土。此后,历代王朝有作为的帝王都梦想能恢复昔日汉帝国的疆域。隋朝统一天下后,隋炀帝杨广频繁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并着手为经营西域做准备,其实就是出于恢复泱泱大帝国的雄心壮志。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有心完成隋炀帝杨广未能完成的开疆拓土之业。*厥在李世民即位后不久即被铲平,由此更加助长了他的气势,但在后来对西突厥和高丽的战争中,远不如之前对付*厥那般顺利。对高丽之战是李世民一生中为数极少的几场败仗之一,可以说是最惨重的一次。
当时朝野半岛上有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均与唐朝通好。但三国之间世代结怨,相互攻伐,战事连绵。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立即派国子监助教朱子奢前去朝野半岛,劝三国讲和,三国因此罢兵,而且均上表谢罪。
昔日隋炀帝杨广曾经三征高丽,几乎是倾尽国力。唐朝立国后,唐高祖李渊曾经致书给高丽王高建武,要求交换隋朝时陷于高丽的战俘。高建武当即同意,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由此被放归中原。仅此一点,便可知道当年隋炀帝杨广攻打高丽规模何等之大。高丽还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京观又称武军,是中国古代军队作战的一项惯例,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高冢,用以夸耀武功。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长孙师为使臣,到高丽毁掉京观,收隋朝阵亡将士尸骨,埋葬并加以祭奠。这实际上是一个有力的信号,表示远在长安的唐帝国并没有忘记高丽这块领土。
此时,唐帝国刚刚灭掉了*厥,声威正隆。高丽王高建武十分恐惧,知道李世民早晚要*高丽,于是发动举国之力,修建了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大海,总共花了十余年的时间,这就是高丽长城的来历。
李世民得知高丽修建长城后,心中很是不喜,已经起了*之心,只是他为人深谋远虑,没有立即发作,而是静静地等待时机。
当时因为西突厥势大,控制了西域地区及丝绸之路。自隋朝以来,中原政权便一直渴望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因此唐朝廷所关注的重点仍然在北部和西部。等到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灭掉高昌国之后,高丽问题就立即被提上了日程。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暗中打探城邑情况。陈大德回来后告诉李世民说:“高丽听说高昌国被唐攻灭,非常害怕。”李世民说:“高丽本来就是汉武帝所置的四郡,是我国领土。如果水陆并进,攻取高丽不难。”可见此时,攻伐高丽的计划已经在他胸中酝酿。
到了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发生了内讧。当时高丽权臣泉盖苏文(姓泉,名盖苏文)残暴不法,恣意妄为,高丽王高建武与其他大臣商议,决定杀死泉盖苏文。泉盖苏文知道后,将所部兵马集结起来,佯称要校阅,并设置酒宴,召集各大臣前来观看,趁机杀死大臣一百多人,并且入宫将高丽王高建武杀死,立高建武弟之子高藏为王,由他自己做莫离支(官名),专霸国政。
高丽政变后,营州都督张俭向唐太宗李世民报告了泉盖苏文发动政变的经过。朝中有人请求*高丽,李世民认为出兵高丽,山东(太行山以东)州县必将成为供应唐军的基地,而此时“山东雕弊”,意思是经济疲惫,时机尚不成熟,因而没有同意。不久后,李世民正式册封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相当与认可了泉盖苏文的政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盛唐130年…高丽之败2
很快,朝野半岛三国再起风云。百济与高丽联合,夺取新罗的四十多座城,还刻意阻绝新罗通唐的道路,新罗派人向唐朝求援。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信到高丽,让高丽停止进攻新罗,不然唐朝将出兵*。贞观十八年(644年)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将信交给高丽,掌权的泉盖苏文不肯从命。
李世民得到回报后大怒,决意亲自率军*高丽。褚遂良等重臣极力谏止,认为征高丽不可行。然而,李世民有心*高丽已久,加上沙场征战出身,自马上打得天下,对戎马生涯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当年他未能亲自参与铲平*厥的战斗,已经是深以为憾,如今,他即将到知天命的年纪,无论如何不会错过他人生中可能的最后一战,因此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