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这个密探用词不当。
密探就懵逼了,主公还问我后来?
这还需要问吗?
需要问吗?
请问这位主公,你是不是傻缺?
但二号密探马上就敬畏有加了,看起来,主公真是从容和淡定了。听到马钧叛变的消息,都一点情绪的波澜都没有。
不愧是我的主公。
二号密探深深敬畏,并且,对于自己的心态,就十分惭愧了。看起来,回去后,还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看主公,什么训练都没有经历过,就有这样的气度和风范。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天生的王者?
二号密探更加敬畏,并且,他也变的从容了许多,道:“后来,我中了马钧的奸计,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叛变了。他带着典韦等人,就用渔网吧我给抓住了。”
二号密探十分镇定的说了出来,原本他是很羞耻这件事情的。但被袁绍的气度所吸引,因此也不在意这些了。
什么!
尼玛!
叛变了!
袁绍终于听明白了,当时就吐血了。
田丰他们也都抽过去了。
尼玛。
请问这位密探,你都被抓住了,这么丢人现眼,你怎能还这么冷静的描述出来,好像被抓的人是别人的一样。
你还要点脸不?
真的一点脸都不要了吗?
密探又懵了。
这是啥情况?
主公怎么突然就不从容和淡定了呢?
眼睛怎么红了,难道要疯?
袁绍指着密探,嘴巴一张一合,竟然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何止眼睛红了,脸都酱紫了,一口气上不来所致。
要知道他刚才还当众夸赞马钧,还说再没有比马钧更加忠心的人了,还要好好重用的。
咔嚓,叛变了。
尼玛,我是来搞笑的吗?
成了最大的笑柄了。
因此,虽然谁也没有说什么,但无形中,袁绍的脸已经肿大了。
“你……,我……!”袁绍猛然起身,指着密探。他忽然发现,他没有什么可以指责密探的。密探一开始就说马钧叛变了,是他硬扯到了其他方向。
袁绍又抽过去了。
田丰他们都抽过去了。
这才知道,不是密探用词不当。而是自己太信任马钧了,因此才出现了没品的理解错误。
竟然叛变了,太可怕了。秦野用了什么手段,才能让如此忠心的手下叛变?
丫鬟又是摸胸,又是顺背,这才把袁绍抢救回来。
一口怒火支撑着袁绍,愤怒道:“肯定是极其卑劣的手段!”
“对,肯定是卑劣的手段!”众人都是这样呼应。
并且,在他们看来,也只有这一种可能,才能够解释为何马钧会叛变。还能怎么解释,只能这么解释了。
二号密探发现主公非但不是从容和镇定,简直变的喜怒无常,真是受不了这种神转折。他变的小心起来,摸出马钧的信件,“主公,这里有马钧的一封信。他放我回来,就是为了让我送信的。”
密探连带着讲述了自己为何能够回来。
“念!”袁绍怒挥手道。
密探不敢耽误,示意从未拆开过封口,这才拆开念了出来。
信中大概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袁绍无德,蛊惑人心,不顾百姓死活什么的。而秦野真心为民。马钧终于看穿了袁绍的真面目,对于之前忠心一个贼子,深感羞耻。
不过现在好了,终于弃暗投明。
袁绍听到对自己的这番怒斥后,发出几声奇怪的声音,便直接抽过去了。
田丰他们猛拽头发。
原本以为马钧是屈打成招,是被逼迫的。现在看来,人家完全是自愿的。
这份书信,简直已经把袁绍打的体无完肤。
尼玛,太凶残了,愣是不给一点退路。
然而他们岂能不知,真是不重视人家马钧。
人家马钧都垫脚了,也是仁至义尽了。
本以为能够暗算了秦野,没想到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脸也被打肿了。
袁绍哭了。便感到史书上写的都是骗人的,什么忠心,都是虚构的。
…………
于此同时。
一位游学多年的学子,来到了位于太原城中的一间办事处。
这里是袁绍麾下,专门接待有才学人士的地方。
这位学子来到办事处,就看到,有许多年龄仿佛的有志青年,都在院子里站着,好像在等待什么。
看起来是排队?
于是,这位学子很有礼貌的与他们打招呼,就站到了最后。
“这位贤弟,你不用在这里等待,可以直接进去报备的。我们都是报备完毕,才在这里等待的。”有人道。
“我们已经等了好几天了,据说最长的,已经等了快一年了。”有人发牢骚。
也难怪发牢骚,等了一年都没有结果,谁不发牢骚?
这位学子就进了屋。
就看到,堂上一个老掉牙的老头子,服饰十分华丽,所用器物更是精美。
据外面的年轻人说,这个老头很有来历,是太原王家的一位大人物,叫王盛。
王家是并州最大的豪门,有北中郎将王柔、安东将军王泽,后世里,还有王泽的儿子王昶,做到了魏国三公、征南大将军的位置。
老头看了看进来的学子,发现不认识,表情就冷漠下来,“姓谁名谁,籍贯何处?”
“学生徐庶,字元直。”
老头便感到名字表字都很不错,“吴郡徐家的吗?”
徐庶一愣,“不是,学生是长社徐家的。”
“长社有徐家?”老头哑然道。
徐庶顿时愤怒。
老头识人无数,岂能看不出徐庶的不满,又是一个寒门庶民而已。只以为学了一些书文,就能够飞黄腾达,真是可笑。于是草草写了几笔,扔出去一张条子,冷道:“等着去吧。”
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野的檄文
徐庶游学多年,见天下大乱,有心出一份力。他有感四世三公袁家,为天下做事百年,特别来到袁绍这里。
却没想到,遭受到了这样冷漠的对待。
他联想到外面等待的年轻人们,就知道自己的遭遇,并非个例。
看来对于袁绍的某些负面评价是真的,并非空穴来风。
徐庶冷视过去,根本没有去拿条子,转身离开了大堂。
王盛摸了摸花白的胡子,“无知小儿而已。”便也不以为意,继续拿起礼经研读。
徐庶回到了院子里。
满院子的年轻人看过去,看神情,应该是早就知道了结果。
众人同命相连,几个人还专门去迎接出来的徐庶。
“这位贤弟,切勿心灰意冷。等一等总会有机会的。”
忽然有哭声传来。
看过去,是那位等了最长时间的学子。
有人激动道:“兄长莫哭,袁公乃是四世三公之后,士族领袖。事务肯定繁忙,因此一时间顾不及安排我们。”
多数人看过去,都是看白痴的模样。
徐庶带着满腔热忱来到这里,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却是这样的结果,一时间不知敢何去何从。
其实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处境,就在这里一直等待着。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中年人。
衣着华丽,气度不凡。
众人就目送他进了大堂。
少顷,大堂里传来洪亮的声音,“在下是颍川荀家的荀谌。”
外面的学子们吃了一惊。
这荀谌也是有些名头的人,并且家庭背景不凡。颍川荀家是老牌士族,影响力还在太原王家之上。
这是大家族来人投奔袁绍,肯定待遇不一样吧。
“等着去吧。”
少顷,大堂里传来熟悉冷漠的声音。
外面的众人都懵了。
什么情况,他们这些寒门庶人,没关系没背景,不接待可以理解。人家可是系出名门,怎么也是一个待遇?
只见荀谌很愤怒的走了出来,“并州各家,真是目光短浅。”他目视徐庶这些人,“袁本初看起来也是无能之辈,既如此,便去他处。”
众人目送荀谌离去,纷纷表示不理解。
徐庶若有所思,更加失望。
这时候,又进来一个公子哥,三五个下人在两旁猫腰虚扶着走。
趾高气扬的横扫了徐庶等人一眼,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大堂。
“在下雁门赵家的赵恩,见过伯父大人。”
里面很快传来喜悦的声音,“贤侄都长这么大了,也该到了为国效力的年纪。先去驿站等待,有人会接待你,很快就会安排去郡上公务。”
公子哥很高兴的走了出来,傲视徐庶等人,从容而去。
众人明白了。
愤怒了。
为何荀谌那样有些名声的人都没有得到安排,原来是并州的这些人把持了政务,任人唯亲。只安排并州大族的人,不安排其他人。
许多人都哭了。
荀谌那样有名望有背景的人都不会安排,他们别说在这里等一年,恐怕等一百年,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看起来,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有机会。
“咱们走,去其他地方!”有人道。
“其他地方也是一样,我们又不是名士,根本得不到机会。”
之前,也许他们或多或少还有保有一些希望,但此刻,以感到生无可恋。满腔热血,没有一个归处,真是心灰意冷。
徐庶便第一个离开这里,的确已经没有必要留下来。
这时候,外面进来一个人,根本没有看清楚是谁。徐庶就发现怀里多了一个东西,低头一看,是一个火漆的竹筒。
徐庶马上就看出这是官方传送消息的设备,里面肯定是重要文件一类的,冷对离去的人道:“这个人,你给错人了吧,我不是在这里任职的人。”
“这是征东将军的檄文,你们看一看吧。”来人也不会头,直接就走了。
这个人其实是秦军的密探。
秦野手中也开始组建情报组织,并向各地派出人人员,以便第一时间传递天下的情报。
毕竟一些事情靠百姓口口相传,传过来是太慢了。并且,一些机密的消息,百姓也很难知道。
众人都听到了密探临走之时留下的话。
征东将军的檄文!
众人有些小激动的,征东将军是谁?秦野秦孟杰,大汉新一代的军神,太行山根据地的奠基者,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不过人们对于秦野进入山中,十分不解。在他们看来,秦野应该在冀州和公孙瓒、韩馥斗争才对。
在众人的要求下,徐庶也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檄文。一时间,他就成了千头观音,多少脑袋在他背后瞅着看。
这檄文,是秦野招贤纳士的檄文。
自从秦野的引水渠工程告一段落后,干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时候,荀攸提到了人才的储备。
秦野早晚会走出山区,本方的人才储备很重要。这里的人才,主要是中基层人才。
虽然这是荀攸提出的,但荀攸也感到很困难。他曾邀请许多人来根据地,但都嫌弃山区不愿来。他想不出来办法,所以提出来,看大家有没有办法。
众人都是面露难色,毕竟自己是在山区,很难吸引人才。
但秦野却有不同的见解,他提出檄文天下,邀请天下爱国之士,爱国学子,爱国青年,来根据地。
秦野指出,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治世理念,公布与天下。相信有识之士,会作出他们的选择。
秦野根据他在后世的,和当今的一些见识,组合起来,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的檄文。
荀攸他们看到后,十分激动,“这已经可以作为我主治理天下的纲领了。”
于是,秦野的檄文传于天下。
徐庶他们现在看到了希望。
他们十分吃惊,认为檄文中描述的未来,不可能会是真的。描述的根据地的情况,也不可能有那么好。
这来自于,长达半个世纪的黑暗时代,让他们无法相信天下还有这么清明的地方。
有人表示,可以看看这里,四世三公的袁家,当世最有影响力的领袖,其治下是个什么样子。
其他地方,只能更差,不可能更好的。
徐庶望着质疑的众人,将檄文送给其中一人,哈哈大笑而去。
“你看,都笑了,肯定描述是假的,就是骗我们上当去的。”有人道。
“上苍意难料,天下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远处传来徐庶的声音。
在场的爱国青年们,稍楞后,明白了诗中的含义,抽了一地。
那谁,你是谁呀,骂人不带脏字。
“好,那咱们就也去根据地看看,到时候描述不符,定要好好羞辱这个人。”
“那谁,你别走,咱们一起去!”
众人都追了上去。
第二百八十七章 本初派出探员
“元直,秦将军是大救星,这我们都知道。”
“但你也看到了,就连四世三公那边,都无法做到一些事情。”
徐庶笑道:“正是因为袁本初的背景,许多事情他无法去做。而秦将军就完全不同了,加上他的治世理念,能够为天下带来真正的安宁,百姓才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众人若有所悟,但还是避免不了担忧。
毕竟他们在袁绍那里,真是怕了。
“我已经没有钱了,若是秦将军也不接纳我们,我恐怕就要去要饭了。”
这句话到是戳到了众人心里面。
因此更加担忧。
然而当他们来到根据地,吃惊的发现,竟然有专门的人员来接待他们。
“诸位仁兄,小弟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看过去,现在根据地什么都不缺,就缺有文化知识的人。老学究他看到就吐血,还是待见年轻人。
众人看着司马懿,十分羡慕,小小年纪,就得到了重用。虽然司马懿系出名门,但这么小年纪就被重用,也能看出任人唯贤。
“这里是你们的住处。”司马懿道。
众人骇然了,竟然给免费安排住处。
“那边有食堂,一日三餐都是免费提供的,不过不要过了吃饭的点。”司马懿又道。
还能白吃白喝!
众人抽了。天下竟然还有这么好的事情?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难道还有更高的要求?”司马懿如临大敌,他也是第一次接待这么多的年轻人,还都是男人,“这可是因为你们都是知识分子,将来还需要你们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才给你们这样的待遇。”
“你们可不要有什么奢侈的想法,难道还想找妹妹?”
众人吐血了。
找你妹的妹妹!
知识分子?
精神文明建设?
徐庶从中领悟到了太多东西,心里热血沸腾。
“咱们根据地,有力出力,有文化出文化。”司马懿上下打量所有人,“你们中若是有滥竽充数。”
众人都是挺起了胸膛,表示自己都是有文化的年轻人,绝不是滥竽充数的。
“也不惩罚你们,就去种地吧,也能吃上饭。”司马懿最后道。
众人哭了。
真是仁德之主。
原来混乱的天下,十万里黑暗江山之中,还有这么晴朗的地方。
真是根据地的天,是晴朗的天,根据地的军民最爱大救星。
徐庶他们一路走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