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随着敞蓬小车走了很长一段路,与其说我是追随芒果不如说我是在追逐心目中的偶像。我是读着这位工人诗人的诗长大的,我从小热爱诗歌并尝试着写过诗歌,希望也能成为一位工人诗人。他的创作经历似乎成了我进入诗坛的楷模,就像现在的追星族,终于有机会目睹偶像的风采,作为粉丝能不追逐着投去羡幕的目光?
二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人的命运处于不可捉摸与无可奈何之中。政治人物像走马灯来去匆匆,成过眼云烟。
顶着芒果光环兴奋了几个月之后,这位工人诗人所在的工厂群众组织对省革委开展的“三查”运动提出异议,这便触怒了当权者,于是,工厂群众组织被遣散,分别下放到各地县小厂劳动,作为群众组织头头的工人诗人,也被撤消职务,投进监狱。原本可以在报刊上热情讴歌的诗人,一夜之间成了向隅而泣的囚徒。
几年之后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省体育馆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又一次见到这位工人诗人。刚获自由的他精神依然昂扬,讲话被一阵阵掌声打断,脸上不再有迎接芒果时的微笑,剩下的是历尽沧桑后的冷峻与无奈。
三
修水地处赣西北一隅,是民风淳朴文风鼎盛之地,宋代的黄庭坚近代的陈氏三杰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修水县文化馆创办的《山谷诗报》曾发表过我的诗歌,主编冷克明先生与我交往甚密。1998年春天江西谷雨诗会在修水召开,我应东道主之约出席诗会。
谷雨诗会是六十年代初邵式平省长倡导召开的,以后一直延续成为传统,每年四月召开一次,成了江西诗人们的盛大节日。
这次诗会虽然在边远小县召开,仍吸引众多诗人前来。开幕式隆重热烈,县委领导致欢迎词,省文联领导讲话表示感谢。我郑重其事地坐在前排录音,准备回省电台后制成专题节目播出。会后安排参观黄庭坚纪念馆,一路上诗人们谈笑风生。
晚上,我和省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程维、秘书长王治川同住一室,谈锋甚浓,聊到深夜。第二天一早,一位年近六旬的长者来到我们房间,我一眼看去有点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名字。他很有礼貌地掏出名片分发,名片上标明他的身份是“广东XX制冷公司江西销售公司代理”,哦,原来这位不速之客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工人诗人,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经过多年的沉沦之后,对诗歌的热爱初衷不改,经商之余仍有雅兴,竟未请自来自费到这幕阜山沟里参加诗会。我打量着他的面容,岁月的风雨消磨了他昔日的风采,平静安详中看不出他明显的表情。他和我们寒喧了几句,找不到共同的语言,便留下几首诗后告辞。
翻阅他的诗稿,有一首题为《登滕王阁》是这样写的:
一座重建的滕王阁
欣立在洪都故郡
南昌新城
朱阁如画
重又高朋满座
胜友如云
煮酒高歌纵论古今
才华横溢诗思锐敏
水耀新彩
映照赣江岸景
山添秀色
装点井冈画屏
今日江西
山飞水奔展新貌
秋水长天
浓墨重彩写新春
看完他的诗,我们都没有说什么,能说什么呢?他的诗语言平直,构思简单,缺乏诗意,己经远离时代了。
在当晚的诗歌吟诵会上,许多诗人纷纷登台吟诗,有成就的老诗人被众星拱月般坐在显眼处,我却没有发现这位工人诗人的身影,他可是六十年代初参加过第一届谷雨诗会的*啊!诗歌毕竟是属于年轻者,那个曾引领过我走入诗坛的工人诗人只能属于历史。
四
若干年之后,我为万燕录制了一个文学专题节目,并制成CD光盘送给她留作纪念。万燕在外地工作,委托他人来取光盘。那天下午,一位老者来到我们编辑部,我一看竟有点惊讶,原来老人就是那位工人诗人、万燕的父亲。我那天正好花十元钱买了一袋芒果,我们坐下寒喧后,我告诉他,即将出版的《江西文学史》上,有他的名字,这可是三十多年来笫一次在正式出版物上出现他的大名。他默然地坐着,像一位出家人。我原想让他品尝一只硕大的芒果,又怕勾起老人的回忆,只好作罢。
赘疣之累
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鼻梁上生出一绿豆大的包块,原本无关痛痒的赘疣,由于那天王君的几句话,便成了我的闹心事。
我在文艺部负责《名人星期天》栏目,这是一档访谈类的文学广播节目,每周邀请一位知名作家回答主持人的提问,介绍创作经验和人生感悟。我常为邀请不到名人而犯愁,外省来访的著名作家来去匆匆,很难抓住,本省的一流作家人数有限,大都邀请过。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稍有成就的二流作家也被我奉为名人。
王君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作,和我有私交。那天他应邀来到文艺部,受宠若惊的样子,一见面他便从书包里掏出那本诗集和作协为这本诗集举办的作品研讨会发言记录,以此作为能成为名人的旁证材料。我笑着接过来放在桌上,起身用纸杯盛了水递给他,然后坐下来一起商量访谈提纲。
“你鼻子上这个东西应该去割掉。”
王君临走时突然盯住我的脸冒出一句话。我下意识地摸摸鼻梁:“都十几年了,不痛不痒的,不碍事。”
真的是有十多年了。记得十年前我在哈尔滨参加广播剧颁奖会时,同居一室的鞍山台老贺会相面,他说我鼻梁上的肉痣长得不是地方,刚好在正中,破了面相,所以晦气缠身,久不得志,只有将它除去,方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我一笑了之。心想,我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从未有过出人头地的非份之想。我都快奔五十的人,又不想搞婚外恋,破相就让它破吧。脸上有赘疣的大有人在,我所祟拜的作家王蒙不也有颗绿豆大的肉痣,只不过他生的鼻左侧,我生在鼻正中而已。
“你没发现吗,你这东西越长越大,越变越黑,千万要注意啊,别让小事引出大祸!最好到我们医院去看看。”
王君的话在我的心头敲击了一下,送走他后,我对着镜子仔细看,发现那小东西似乎真的变大了,变黑了。王君在肿瘤医院工作,让我上他那儿,难道这绿豆大的一颗痣也算是肿瘤!
二
我睡眠不好,心里有事更容易失眠,妻一觉醒来,见我仍坐在床上吸烟,问我今天怎么啦,我支支吾吾把王君要我上医院的事说了。妻说:“他是危言耸听,让你上他们医院,好以示关心,讨好你,你不要往心里去。”妻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仔细盯着我鼻子看了半分钟,又说:“你也早该把它除掉,鼻子上好像又长了个小鼻子,看上去总觉得不舒服,过几天我陪你上医院。”
王君的访谈节目如期播出,他打电话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我给他刻一张CD光盘留作纪念,我笑着答应:“名人来做节目,忙碌了半天,不发稿酬,送张光盘还不应该嘛!”王君最后说:“什么时候到我们医院来呀,千万不要延误啊!”看来我是非去不可了。
肿瘤医院位于城东,刚翻修的大楼虽然壮观,给人的感觉却是阴森森的,里面的病人大都与绝症有关。我在妻陪同下来找王君,他正在里面给病人放疗。稍候他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圆帽带着白口罩出来了,和助手交待几句后,领着我们去找胡医师。一路上王君都在夸胡医师医德如何高尚,医术如何高明,他与胡医师关系如何铁,算是找对了人。
在门诊部诊疗室,胡医师面前有好几位病人,王君耳语说明来意,胡医师抬眼扫了一下我的鼻子,不假思索地在单子上写字,一边写一边说:“先去做个心电图,拍个胸片,化验一下血液,我再安排住院手术。”说完,递给我几张单子。妻忙说:“他不久前做了体检,结果我都带来了。”胡医师不容置疑地说:“我们要重新检查,这是对患者负责。”说完转过脸又忙着继续给下一个看病。
我手握几张单子,按图索骥,上窜下跳,先去五楼做心电图再下二楼拍片又上四楼验血,全部做完后被安排进住院部肿瘤科六号病房。
三
一进病房心底便投下一片阴影。
病房里有六张床,五个病友都是肿瘤患者。其中一个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身上插满了管子,正在吊氧气,一个半大的孩子守在床边。紧靠门的那张床上坐着四位乡下人,一个个阴沉着脸,他们的亲人一早就进了手术室,现在还未出来,正焦急地等着。对面病床上的中年人头发己经落光,头皮上有紫色的药水划出的线条,那是做放疗留下的印迹。靠里两张病床上的人在被子里躺着,看不见他们的脸,说不定正处于半昏迷状态。
楼上楼下地折腾了一上午,两条腿像灌铅一样累。躺在病床上目睹眼前这一幕,更觉得累,那是一种更可怕的累,心累。
妻见我愣着不说话,拍我一下,问我中午想吃点什么?我回过神来,说胸口堵得慌,实在吃不下,你上街吃碗牛肉面吧,再到家里把要用的东西拿来,别忘了带随身听,在这种环境里,闭上眼听音乐,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送妻下楼后返回病房,过道上遇见一位老邻居。她五短三粗一身肥肉,头特别大,加上一头蓬松杂乱的卷发,远看像大头娃娃,邻居们背后都叫她“猪头”。
“哟!你怎么在这里?”她像是发现新大陆。
“我在这里住院。”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完后感觉不妥,无奈覆水难收。
她抬眼看一下楼道门上“肿瘤科”三个大字,说:“想不到你也得了这种病,人是三节草,不知那节好啊!我去看一个病人,你多保重。”
望着“猪头”一摇一摆的背影,咀嚼她刚才的话,我顿时像吃进一只苍蝇,实在难受。
四
病房原本应该是最整洁最安静的场所,此时六位病友及其陪伴人员挤在不到二十平米的空间里,像是战争时期的难民所,抑或和平时期的地震棚,到处充斥着杂乱、污秽、噪音。坐在床上等候手术者归来的四个人挤在一起,有的疲惫地斜躺着,肆无忌禅地悬起脱了鞋的脚,一股浓郁的臭袜子味令人窒息。那个半大的孩子靠在病床上打盹,嘴角不时流出口水。一个中年妇女刚送饭来,正在为半躺着的男人喂饭,一声咳嗽,饭菜喷出一片狼藉。光头的中年人像多动症的孩子,在病房里不停地转圈……病房的门敞开着,进进出出像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位穿着时尚的女人自称是抗病明星,给每一位病友发放宣传材料,逐个告诫病友参加她们的协会,团结起来战胜病魔,我怀疑她是某医药公司的医托。明星走后,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笑吟吟地逐个和每一位病友聊天,不厌其烦地介绍一种最新药品的神奇疗效。
下午五点胡医师才来病房察看,并通知我明天早上九点进手术室,由他亲自主刀。我不解地问:“上午做的血检化验单还没拿到,胸透X光片也没拿到,要不要等拿到后再做手术?”
“不需要!用不着看那些。”
我怒吼道:“你他妈混蛋!既然不需要看结果,你让我忙碌一上午做那么多检查干什么!让我白白花冤枉钱干什么!这就是你的高尚医德!这就是你的高明医术!”
我的怒吼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在心里。表面上我还是在点头,服从安排。有什么办法呢,明天还是他主刀,得罪了他,他故意在我鼻子上开一个大口子,留一个大疤痕,我以后怎么见人。再说,进院之前要求做各项检查,似乎成了医院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医生们生财的便捷之道,并非胡医师首创。
妻在旁边怯怯地问:“你看他这点东西是良性的还是?”
“现在还很难说,等手术完后切片化验才知道,一切皆有可能。”胡医师居然调侃似的用了一句广告语。
五
手术室在六楼,护士小姐领着我进入大门。整个楼层设有大大小小十多个手术间,格局像是高档餐厅的包厢,又像是KTV包房,然而包厢、包房是人们食与性的天堂,而这里却是灵与肉的炼狱。我被安排在最小的一间,护士小姐示意我脱去外衣,平躺在手术台上。她优雅地转身离去,晾我独自等待胡医师到来。
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手术室安静得令人心悸,我从未经历过这种氛围。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有节奏的心跳声,这声音似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急促。身体躺着不动,思维却异常地活跃。我想起胡医师那句调侃式雷人的广告语,如果切片化验真的不良,那该是多么可怕。六年前母亲也是在这里的手术台上躺过,术后两年便痛苦地离去。此刻我躺在同样的手术台上,突然间意识到我在等待着宣判,并有可能判为极刑缓期X年执行。
我不知道等候了多久,终于胡医师走了进来,告诉我不要紧张。局部麻醉后,他用小刀在我鼻子上轻轻切开一小口,清洗一下缝上几针贴上纱布,手术大功告成,前后不到十分钟。我猜想这是胡医院职业生涯中最轻松的一例手术。
妻在外等候,见我从手术室出来,问:“没事吧?”我回答:“没事。”又问:“痛吧?”我回答:“不痛。”妻不解地说:“那你干吗脸色阴沉沉的,怪吓人!”我无言以对。
六
第二天下午,我躺在病床上沉默,妻坐在病床旁沉默。正当百无聊赖时,文艺部一正两副三位主任走了进来,我们急忙让坐,病房里哪有座位,主任们只能站着问长问短以示关怀。企客难留,主任们很快告辞,临走时塞给我一个信封,并留下一句话,待会儿有更高级别的领导会来探望。
信封里装有一叠百元大钞,一数,竟有二十张。这就奇了怪,我一个普通编辑,无病无灾的,只是莫名其妙地住了两天院,领导居然如此慷慨地送来大红包。这年头,下级给上级送红包,草民给官员送红包,无权者给当权者送红包,算是天经地义,蔚然成风,今儿怎么会反过来呢?
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前来,那会是谁?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几年前文艺部一位音乐编辑住院检查,诊断为绝症,部里的领导都去探望并送上红包。台长大人也在百忙中亲临病房探视,这是最高规格的礼遇,只有绝症患者才能享受到。
昨天手术后的切片化验结果难道出来了?结果出来后难道还有什么需要瞒着我?二十张大钞的红包难道是最后的晚餐?更高级别的领导难道会是台长大人?这一连串的问号像一道道闪电,在我的心头掠过,我骇出一身冷汗。
台长大人,您千万别来啊!
七
工会主席笑吟吟地走进病房,悬念才被解开。他带着水果蜂蜜等物品代表组织前来慰问。凡是职工住院他都要携带二百元左右的营养品去探视,以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他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他搬走了压在我心头的石头,原来是自己多虑了。心情放松后仔细想一想,那二千元的红包也应该是解释得通的。台里今年要求文艺部创收二十五万,现在有望超额完成,我的一位诗友下海经商成了民营企业家,在我的《名人星期天》栏目投了十二万的广告费。我算是创收大户,部里乘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