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龙斩-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收心入静。

内视又有不动心,即心不为外物所扰的意思。《庄子列御寇》云:“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俞樾注曰:“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⑼对此,《太上老君内观经》论之甚详。它说:“心者,jin也,一身之主,jin制形神使不邪也”;“人常能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⑽这里,道教的内观修心已引进了佛教义理,颇具理论色彩,由此“内观形容”的内视术即演变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当是此术的高层境界。法器是科仪中的用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供布置科仪坛场之用的幡等物,另一类是科仪过程中使用的法尺、法剑和九节杖等。《道书援神契》和《上清灵宝**》等书,屡有记述其制作和要义。

幡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⑴幡的种类很多,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称,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灵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⑵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古幡仅二种,即迁神和回耀。迁神宝幡以“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亡魂睹此则得罪障解tuo,神迁南宫”。回耀灵幡以“白素黄缯,造幡长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书青玄全号。左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右足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左手书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书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长竿悬于坛下,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则夙生罪障,应时消灭,以至尘劳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宫,地狱开泰,死魂更生”。⑶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认为“世制之幡,皆以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因此,朱权“更其古制,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于二,以表天也。幡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⑷不过,此幡的制作并未流传于后。

法尺古人祓除不祥,用桃枝。传说后羿死于桃棒,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

法剑古之学道者,都有好剑随身。因为宝剑难于铸造,剑身如流矢,故传有神异。唐齐己《古剑歌》云:“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⑸《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介绍作大剑之法,要“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铤若快铁,作精利剑。镮圆二寸六分,柄长一尺一寸七分,剑刃长二尺四寸七分,合长三尺九寸”。剑身左右面和镮背上均以金银镂字,要求“此剑恒置所卧床头上栉被褥之间,使常不离身以自远也”。眠卧之时,要祝呼剑之名字,则“神金晖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百邪不害,天地相倾”。⑹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剑召遣神将。

九节杖亦称策杖。《洞玄灵宝道学科仪》称:“凡是道学,当知九节杖,辅老救危,各有名字,不可不知。”⑺九节各以星为名,其顺序为太皇星、荧惑星、角星、衡星、张星、营室星、镇星、东井星、拘星等。《上清灵宝**》载有九节杖制作之法,并称:“须择名山福地、净域灵墟,用吉日取向南净竹一枝,长五尺五寸,通有九节者,奉安净所,选甲午、丙午、丁卯或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将竹第一节左微曲一曲、右微曲一曲,于第三节下四面开四窍,纳以四岳内名,于顶中开一亢,安中岳内名。又实以灵书中篇,各以蜡封固,或专意佩持修用者,则用五帝符入杖中。以黄纹之缯作袋用,长短小大仅可容杖。”在科仪中使用九节杖时,于第二节下悬一小黄幡,长七寸,幡上书十方救苦天尊号及十方玄化符。平时佩受,则去幡。九节杖的功用是“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祇侍迎;指东北方,万鬼束形”。⑻现代道教九幽灯仪,即以九节杖作为召请天尊和破狱之用。

手炉古人灌献之礼用圭瓒。瓒之形如盘,柄像圭。盛酒其中,执瓒则不执圭。道教科仪中多有发炉一项,道士执手炉,内不盛酒而燃香。执炉时则不执简,以行朝礼。

简俗称朝板,有竹制、木制、象牙制等多种。道士在科仪中执之,以行朝礼。其仪法源自古礼,古之公侯皆执圭朝谒,《周礼》有桓圭、信圭、躬圭等说。

令牌即古人之虎符。古军队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道士在科仪中用令牌画符或击桌喝白以召天将,即沿用古制。

印科仪中的章表奏申、关牒符檄,都要用印。印者信也,因也。《上清灵宝》称:“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唯见于修真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救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⑼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区分巴蜀为二十四治时,传称张陵就有印,其文作“阳平治都功印”,其功用类似于衙门公印。随着道教的发展,“印,则各有师传者,yu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于是,印的种类和内容遂趋多样。金允中《上清灵宝》称,印分为通章印,“以此印通诚祖师也”;神虎总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召魂幡而已”;黄神印和越章印“用以布气治病之间而已”;“灵宝**师印”,其文为天章云篆,六字不可皆识,合经二寸五分周尺,灵宝之斋执法之用。⑽炼度是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的一种。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

炼度要旨《灵宝玉鉴》卷三十八《炼度更生门》对炼度的要旨有一个完整的说明:“灵宝,有受炼更生之道,外则置设水火,内则jiao媾坎离,九气以生其神,五芽以寓其气,合三光而明景,周十转以回灵,亦各依其本法而然耳。然必以妙无真阳之气,以具无质之质,以全真中之真,成此圣胎法身,蜕然神化,超出于二气五行之外,不生不灭之表者,实由夫即身之妙也。苟达即身之妙,则自然成真矣,在得鱼而后忘筌可也。况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故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则唯道为神,形同太虚矣。

所谓金液炼形,玉符保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是也。其炼度更生之道,确乎无以议焉。”⑴意思是,炼度科仪是灵宝斋法的一种,炼度醮坛上要设置水池和火沼,亡魂被召来后通过水池和火沼中的交炼,以涤除秽垢,内外莹彻,百骸流光,婴成升仙。所谓“内则jiao媾坎离”,指的是行仪法师的内炼,《太极祭炼内法》指出:“炼度是炼自己造化,以度幽魂。未能炼神,安能度鬼。全仗真心内事,其符其咒乃寓我之造化耳。”⑵所谓“即身之妙”,指的是生者行持之士,内炼jiao媾坎离,通过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与道合真,以生者之妙无真阳之气,度化亡魂,使亡魂具无质之质,全真中之真,炼成圣胎法身,度化自然成真,达到以生度死,以己度人的目的。

炼度源流明永乐四年(1406),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太极祭炼内法序》中称:“炼度魂爽,犹为灵宝之要,而炼度之简捷,犹以祭炼事略而功博,自仙公葛真君藏其教,位证仙品。”⑶意即炼度是重要的灵宝斋法,祭炼是炼度的一种,简便可行,它是由葛仙公(葛玄)创立,他也因此而得道升仙。宋明之间道教文献大多认定炼度仪是由葛玄传法于后的。

北宋郑所南(1241~1318)在《太极祭炼内法》卷下说到葛仙公在若耶山“精思精处”,使天上三真人感应而降,授以《法轮经》,“开阐仙公济度幽真之心”,称“今天台山桐柏观侧有法轮观,正仙公祭炼古迹”,并且说到,当时“或云有大威鬼王稽首长跪,谓仙公度鬼八十万数,皆得受生,三年之后,位证大仙,后仙公上升,留祭鬼径于冲虚靖坛,今竟莫考”。郑所南曾经查考了葛玄的传记,无可奈地称“葛玄传所纪甚多,却不载祭炼感应事”。⑷因此,可以推测炼度仪是灵宝派道士编成的科仪,只是托古称由葛玄所创。灵宝派早期经典《度人经》有云:“死魂受炼,仙化**。”但是,唐代以前,死魂之受炼,只是指死魂受到神灵的炼化。北齐严东注称:“南宫者,长生之宫也,度命君治在其中,讳吁员。得入南宫之中,吁员即炼度朽骸,生童即灌其生津,著生契于四极,给自然之羽童。生童者,日中灵童也。”唐薛幽栖注则称:

“死魂举度于南宫,则以流火之膏,炼其鬼质,从兹改化,便得仙也。”⑸因此,古灵宝法中并无以生度死之意。

一般认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明《道藏》收有杜光庭编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等斋仪著作约十九种,经查考,在这些著作中,却并无炼度仪的记载。但是,在北宋末年出现了郑所南关于炼度的专著《太极祭炼内法》。同时,南宋时期编纂的几部斋醮仪范总集,都有关于炼度仪的专篇,例如由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就有二十多处。其中,卷二十五至二十六有“开度通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一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仪,卷九十五有“青玄黄箓斋用”的炼度醮仪,卷一百六有“明真斋用”的炼度仪,卷一百十四有“迁拔道场用”的太极心法祭炼仪,卷一百三十有“度星斋用”的经法炼度仪,卷二百六十三至二百六十五有炼度品,等等。⑹另外,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六十六卷和金允中编的《上清灵宝》四十五卷,也有大量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炼度仪已广泛流传于南宋政权控制的地区内。从这些记载来看,炼度仪似乎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创,各种炼度仪式程序和召请神将也或有异同。值得注意的是,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卷三十七称:“炼度之仪,古法来(应作未─引者注)立,虽盛于近世,然自古经诰之中,修真之士莫不服符请气,内炼身神,故刘混康先生谓生人服之可以炼神,而鬼魂得之亦可度化,是炼度之本意也。混康,即宋朝三茅山宗师观妙冲和先生,乃华阳道士。大观二年(1108)再赴,解化于阙下,是以炼度之符莫**师自炼度之法。”⑺金允中以推侧的语气提出炼度之符出自刘混康之手,但现存有关刘混康的史料,并无刘混康参与炼度仪编撰演习的细节。不过,金允中相距刘混康为时不远,因此,刘混康可能对于炼度仪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炼度程式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卷四十四列有南宋末年经过他校订的“炼度”科仪文本,炼度的程式包括:祝香,启闻上帝;焚降真召灵符,高功就座召将吏,存将吏降临,次念五帝真讳收召亡魂,水火交炼,焚符九章,使亡魂之脏腑生神说戒赞道经师三宝鬼神十戒,九真妙戒,举奉戒颂读符告简牒高功下座,送魂度桥焚燎,举三清乐,等等。⑻其**部分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炼”。据《杭俗遗风》载:“道士超度道场,法师于寒林台前,画符掐诀。

由一道士以竹梢挂纸旛一首,持向法师。法师于寒林台前,列水火盆各一,以竹梢纸旛烧去,然后一抖,则更出一首,再烧再抖,左右向水火盆作四五度后,随后抖出数十丈长白纸一条,供于正荐桌上,名曰水火炼度。”⑼这一记载显示该仪的特色是设有“水火盆各一”。

水盆,即水池。火盆,即火沼。据王契真《上清灵宝》卷五十九称:“火池用圆炉盛真火,水池用方器盛真水。

立水池、火沼二牌。火池用绯旛,水池用黄旛,五方用五色旛,书五帝符于上。”其中的真水,取自拂晓时“东井中,人未汲者”,经焚请水符后,在烛光下,汲水入净器内,即是真水。真火是在正午时,“面日,截竹取火,下用印香引之”,火着后,焚请火符,引火烧炭,即是真火。⑽各种炼度仪的异同从南宋末年到明代,炼度仪式种类明显增多。明代编成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汇集了多种炼度仪式,诸如:三光炼度、南昌炼度、灵宝炼度、混元阴炼和九炼生尸,等等。现存的全真道派仪范总集《广成仪制》中还有“九天炼度”、“九天生神”、“玉清炼度返生玉符”、“铁罐斛食”等。但这些仪式的程式,主干部分大致相同。

各种炼度仪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仪式召请的神将有所不同,对于亡魂再生形质的构想有所不同,并因此使之具有不同特点。三光炼度的三光指日月星。请召的神灵有太阳日君、太阴月君和南昌朱宫的炼度官将等。认为“元始开图,本自然之一气;朱陵度命,法总出于三天”,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就可以“炼三气于三光,视九阳于九道,魂魄宫阙,耳目精神,当从此更生,使神迁而受化”。⑾南昌炼度的南昌即南昌受炼司,神仙世界中主管炼度亡魂的机构。白玉蟾称:“南昌宫所摄二宫,一曰上宫,一曰下宫。上宫主受炼司事,下宫主受度司也。”⑿召请神灵除三清等外,主要是南宫炼度真人、南宫朱陵上帝、开光尊神、火府高尊、水宫仙圣、炼度司主宰等。认为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后,摄召五方五帝之气,即:东方青帝(青气)护魂,南方赤帝(赤气)养气,西方白帝(白气)侍魄,北方黑帝(黑气)通血,中央轩辕黄帝(黄气)中主,就可以“五回三转,气通太灵”,“九孔纳冥,解tuo本形”。⒀灵宝炼度召请的同于南昌炼度,但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在亡魂经水火交炼后,焚化十二经络符,摄召十二气,即一气生肾,二气生心,三气生肝,四气生肺,五气生脾,六气生膀胱,七气生小肠,八气生胆,九气生大肠,十气生胃,十一气生三焦,十二气生心胞胳,经十二气炼化,亡魂“五脏六腑,胞胳根元”。另又据人生禀受九天之气的理论,奏请郁单天气降为胞、禅善天气降为胎、梵监天气降具真魂,寂然天气降具魄,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气降化胆,洞玄天气降化腑,灵化天气降明窍,高虚天气降具三部八景之形,无想无结无爱天气降具神,“以阳气为魂,阴气为魄,阴阳既济,形神化生”,“三关五脏,六腑九宫,金楼玉室,十二重门,紫户玉阁,三万六千关节,根源本始,一时生神。令神布气满,声尚神具,毛发生神”。⒁混元阴炼的混元是元气之始的意思,指“混元合气,聚而合灵。三元九数,周分十二。在天,则十二宫;分野在人,则十二经络脏腑,以应六阴六阳,表里化生成形也”。⒂以茭草作人形,穿上亡者死时衣样,引于炼度坛下。经水火交炼后,焚十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