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龙斩-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时被礼请入京,或问道,或建醮,出入jin中,备受礼遇。朝廷又常为茅山宗建观、赐田产,敕封茅山长生之林,jin止樵采、田猎。唐代社会上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当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①之誉。

宋代茅山宗历代宗师多得宋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哲宗曾召他为皇后孟氏治病。绍圣四年(1097),敕命江宁府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刘混康死后,徽宗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②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

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1312),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其后,又有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茅山宗上清宗坛归并入正一道。它作为道教的一宗,虽仍有传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

据《茅山志》载,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嗣法宗师的绝大多数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阳、溧水、金坛等县世代崇道的隐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熏陶。嗣法宗师的传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杨羲、许穆、许翙所传上清经箓为凭。自刘混康获得朝廷赏赐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剑后,嗣法宗师的传法信物增添了印剑。现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砚、玉符四宝仍藏茅山道院,为‘镇山四宝‘。

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主要传承、修习杨羲、许谧、许翙所造的《上清大洞真经》,同时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天师道经戒法箓。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修炼理论在陶弘景时已基本形成,后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的弘扬而渐定型。

茅山宗也提倡炼丹。该宗历代修习的《真诰》载有不少炼丹服食成仙的故事。茅山华阳宫附近有陶弘景炼丹遗址,梁武帝曾服食陶弘景所炼丹药,唐玄宗、宋徽宗亦对茅山道士炼丹极感兴趣。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有吟咏茅山炼丹遗址的诗篇近二百首。

茅山道士在道内称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以出家居道观修炼为主,并注重文化和宗教道德修养。钻研道经,遵守法戒,施行斋醮多依古法。茅山宗有比较系统的教理和规范化的宗教仪轨。不少道士长于撰述,直到宋元时期。还有杜道坚、张雨以玄理诗文名世。笪蟾光《茅山志?真人著述经忏道书》收有《上清大洞宝经篇目》百部,《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箓》一部,《上清大洞宝箓篇目》三十五部,《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六十二部;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茅山道书目四十部。该宗著述宏富,为前期诸道派之冠。

在中国道教史上。茅山宗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在隋唐时期成为道教的主流,而且对道教理论和修炼方术也有较大贡献,组织制度也较健全。因而它在诸符箓派合并为正一道之前,能与龙虎宗、阁皂宗鼎立为符箓三宗之一,合并以后,又能以小宗单独承传直至近代。

龙虎宗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派。关于龙虎宗的创建时间,道书曾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汉天师世家》称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魏,张盛南奔龙虎山嗣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西晋永嘉中,张盛入龙虎山嗣教。

但二说皆不足信。据魏晋史籍所记:张鲁率全家降魏,张鲁五子被封为列侯,享受‘命婚帝族‘的荣宠,似不可能离魏去吴地龙虎山创教。且史籍所载张鲁五子中,根本未见张盛之名。至于说西晋永嘉(307~312)中,张盛去龙虎山创教,更不可能。姑且承认张鲁确有一子名张盛,假设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时,年为十岁,至永嘉元年(307),已九十八岁,即使健在,也无力跋出涉水去江西龙虎山创教了。

按常理推测,永嘉之乱后,张鲁子孙可能随晋室南迁,但因缺乏史料,不能考定。直至南朝时,始见史籍有张陵子孙之名和事迹的记载,如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记有张陵九世孙张玄真、十世孙张景?等十人。《道学传》和梁简文帝《招真馆碑》记载张陵十二世孙张裕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县西北)招真馆事,但这些天师子孙皆不居龙虎山。直至唐代中后期,始有张陵后嗣居龙虎山的记载。《全唐诗外编下》有唐元和(806~820)初进士信州人吴武陵《龙虎山》诗中有‘五斗米仙真有道‘之句;徐锴《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称,茅山道士邓启霞于唐咸通十二年(871)‘诣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十九代天师是张修,这说明龙虎宗开创时间约在唐中后期。

至北宋,龙虎宗开始显露声势,其间有六位天师,受封为‘先生‘: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为澄素先生,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为虚白先生,二十八代天师张敦?为葆光先生,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瑞为葆真先生,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虚靖先生。至南宋,又有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先后受封为正应先生和仁静先生。

元代更以政府名义承认了张陵子孙的‘天师‘称号,并授予管领江南道教的职权。元世祖忽必烈为灭南宋,曾派人密赴江南与龙虎宗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联系,张可大预言二十年后忽必烈将统一天下。忽必烈灭南宋后,为安定江南,于至元十三年(1276),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领江南道教,以资笼络。此后三十七代张与棣,三十八代张与材,三十九代张嗣成,四十代张嗣德,四十一代张正言,代代被封天师、大真人,主领江南道教。其职权主要是荐举任免江南诸路各级道官及宫观提点,奏请新建宫观的赐额,还有权出牒度人为道士等。皇朝的宠xing为龙虎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它在元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它的支派玄教发展更盛。至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后,龙虎宗合并其他符?派而为正一道,即进入它发展的另一阶段。

龙虎宗以符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茅山的上清?,阁皂山的灵宝?,龙虎山的正一)之一。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后,统称正一符?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龙虎宗亦以斋醮仪式著称,宋元时期,许多代天师都不时奉命为皇室设醮,或与其他道派首领共同主领醮典,以为皇室祈福禳灾。这一时期所出的斋仪之书,亦多出于龙虎宗道士之手,如出身龙虎宗的南宋道士留用光即撰著《无上黄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

元代中后期,龙虎宗虽与其他符?派合并为正一大派,但至明中叶以后即衰落不振。

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偶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跟左派。偶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同学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弟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偶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阐教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阐教之中的人事构成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老子。后来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但这一教在历史上要等张角跟张鲁两个姓张的给他创出来。所以那时老子还很寂寥,老哥儿一个住在八景宫。座下弟子玄都**师。师父跟徒弟都是莫测高深。

老子之后就是元始天尊,正宗的教主,印把子在手。元始座下弟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计有玉虚十二门人。十二门人中: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跟玉鼎真人这十一个雷打不动,另外一个名额或是云中子或是灵宝**师。这样算来已经有十三个人了,再算上玉虚本部常驻的南极仙翁,一共十四个。

这些人都是正牌的元始座下弟子,另外的小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萧臻之类的数目就不详了。所以说阐教人数其实也不少,只是种类比较单调而已。

在第一代教主跟第二代十二门人之间,活跃着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燃灯道人。老道实战功夫不行,法宝只有一个紫金钵盂,而且超被动。要等人家主动望上撞,恰似守株待兔里那树桩子。但封神演义里的兔子显然不多,是以这钵盂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除去法宝狼狈,燃灯辈分不低,十二门人都要尊他为首。

他道行是比较高深的,法号燃灯,顾名思义,眼前果然有一盏灯。这琉璃灯的灯芯有一阵也跑了出去,找姜子牙的麻烦。物品如此了得,主人可想而知。所以大概真的要比十二门人高。后来在佛教里也有一尊燃灯佛,西游记里揭穿了无字真经的那位未出场人物。照理说,象这种苦守孤灯住在藏经阁上的,倘若不真是废物,那么一定非同小可。(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和尚)。

这人特立独行,自成一系,姜子牙要叫他老师,但他又要叫元始天尊老师,具体分辈偶实在头疼,只好把他单个刨开,算一代半人物。

除去三个光杆司令:慈航,黄龙跟灵宝师,第二代玉虚门人大多收了徒弟,这些弟子算第三代,领军人物杨戬。其次哪吒,韦护,雷震子。这四个人是第一阵营。首先他们都不是凡人。哪吒是灵珠子,雷震子是将星。杨戬跟韦护不详。其次大伙儿都活到了最后。

第二阵营李靖,金吒,木吒。也活到了最后。以上七个人肉身成圣,但这三位明显没上四位牛。李靖侥幸拜到了燃灯道人门下,混了座玲珑宝塔托在手里。辈分是不低,也免了跟三个儿子做同门师兄弟的尴尬。但那塔在燃灯手里可以罩住哪吒烧,在李靖手里就只能当铅球砸人,也不知道这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

第三阵营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五个人除土行孙外一百年道行会地行术外,余人都没根基,草草锻炼十几年就放出来了。本身修为最强也就是跟金吒木吒差不多,原则上就这种低配置也指不上他们去狙人,老师们发了狠心,基本上都给配一身好装备。黄天化玉麒麟穿心钉。杨任五火七禽扇飞电枪云霞兽(注意,小黄跟杨任一个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确实挺猛,居然有两只座骑。)殷郊翻天印落魂钟,殷洪阴阳镜+八卦紫绶仙衣,利马把这四个菜鸟培养成四头霸王龙,格斗能力相当的高。

可惜都死了,没挺到最后。

第三代第四阵营韩毒龙薛恶虎,道行天尊的门下,除了给西歧送一次米,别的虾米也没干就牺牲了……

第三代诸弟子除杨戬收了武夷山金毛童子外,别人都没徒弟,所以玉虚第四代也就是金毛童子。

截教

说完阐教,再说截教。后来截教被围攻的一大罪名就是滥收弟子,但偶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截教弟子虽多,核心弟子却比玉虚十二门人还少。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1,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所以火灵圣母被广成子拿翻天印拍死,严格说来广成子是以大欺小,怨不得人家生气),2,金灵圣母,三,无当圣母,四,龟灵圣母。

就这四个。多乎哉?不多也!

这四个大弟子认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多宝道人后来为替师父出气,昏了头去单挑老子,自然被捉。但他硬吃了翻天印一印,除了被打个跟头,并不怎样,可见本身道行是很高的。第二金灵圣母,死于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的夹攻。她毕竟不是教主级人物,被人这样打,再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不能说她不强,只能说对手太不仗义,没有费厄泼赖的精神。第三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tuo,不知所终。第四龟灵圣母被同是教主级人物的接引道人拿下,在无意中被西方的蚊子叮死了。

龟灵圣母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出场就被翻天印逼的现了原形,好象很弱,实则不然。因为翻天印威力非同小可,纵是广成子自己也接不下。龟灵圣母虽然现了原形,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象他们那个级别的仙人,一动上手,谁先出法宝谁赢。龟灵圣母缠着广成子斗剑,表面上是欺负他,实际上还没翻脸。因为纵观整部封神,还没有哪两位神仙不比法宝单靠斗剑论胜负的。法宝龟灵圣母也有,后来不是拿日月珠打跑了惧留孙?只不过当时一念慈悲,没使在广成子身上而已。本来就想吓唬吓唬广成子出口气算了,谁想到红脸汉子不jin逗,终于惹出大事。……这是后话。所以,单论道行,龟灵圣母还是有的。

四大弟子之下的杂牌弟子还有几个,但也不多。六耳定光仙投降了阐教。毗芦仙归了西方,这都是有根器的。实际上,截教第二代门人的数量相当有限,不见得多于阐教,甚至还少。之所以造成截教人数众多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碧游宫里法宝太多,以至于众多截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门人手里都握有相当强悍的法宝,足以令玉虚第二代的十二门人头疼。

截教第三代望下数目太过庞杂,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闻仲,有很多人都奇怪以闻仲的人臣身份怎么会在截教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多人来替他助拳。实际偶们想闻仲是金灵圣母门下,这辈分不低,跟火灵圣母之流是一辈的,截教散落在海岛山川上的诸门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级。加上闻仲个人魅力相当的强,乃是靠一人撑一国的伟人级角色,所以有这样的威望跟号召力不足为奇。殷商制内,高手众多,以魔家四将的凶悍,黄飞虎如何在他们眼里?只有太师闻仲才压得住。何况还有孔宣张奎一堆猛人。殷商第一高手孔宣,那是连陆压都只能开溜的厉害角色。封神整部书里除了教主级人物,孔宣差不多可以排到第一。这样的人都能为殷商所用,阐教这边的封神要如此大张旗鼓也就顺理成章了。

法宝概论

且说这个法宝在封神演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