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则是另外一番心思,因为宋庆太过耀眼,此时王千户早没了当初那种将宋家父子引为臂助的想法,反倒是觉得如果能和宋家父子搞好关系,将来王坚也算有个照应,甚至能够混的比自己还好,因此解说起来同样也是非常用心,生怕宋庆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将徐州卫大小事务逐个剖析开来,完全能够竞争徐州十大杰出教师。
求三江票,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六十七章 风起
接下来的时间里,宋庆白天操练整个徐州卫的兵马,晚上则跟王昌和宋虎闲聊,里里外外都是徐州卫和左卫,乃至整个徐州城的事情,包括知州杨清杨大人,以及各处三教九流之内,王昌和宋虎早些年没升上去,在市井中也有很多人脉,这一次回去之后正好也一股脑交给宋庆,让他真正做到黑白通吃,在徐州逐渐将自己的杆子拉扯起来。
男人一旦忙碌起来,注定会忽略掉女人,宋庆如今就是如此,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跟李婧儿那边根本没见过面,倒是丁魁最近没事总是不辞劳苦的往城里跑,不过某日回来时却哭丧着脸,宋庆下意识以为告白被拒绝了,问道:“丁大官人,这是叶女侠把你踹了?”
“那倒是没有,还挺难舍难分的。”
“那我看你这脸色不太对劲啊,出什么事情了?”宋庆刚刚问完,忽然觉得不对,赶紧又追问道:“你刚才说什么?难舍难分?叶莲要走?那李婧儿呢?”
“都要走,京城之围解了,人家师门长辈寻了上来,已经回峨眉派了,就刚刚离开的。”丁魁哭丧着脸道:“叶莲倒是和我说了,以后有机会会去徐州找我,李婧儿眼圈有点发红,我问她要不要来这边找你,可这姑娘最后也还是没来,只是托我给你带了句话,说不必再去追赶她们,将来若是有缘,自然还会再见,叫你不必牵肠挂肚,好生为国效力才是。”
“这叫什么事啊?”宋庆顿时大为烦躁,他最近确实很忙,不过也没忙到不管不顾的份上,本来还想着过些天进城去看看李婧儿,可是谁想到人家居然走了,还特意嘱咐不要追赶,好生为国效力,这姑娘还真把自己当成大明版岳武穆了?
丁魁也是不住叹气,看样子很为自己的初恋而惋惜,好在他这人心态不错,半晌抬起头来,很认真的说道:“峨眉派也是名门正派,应该都是言出必行的,她说要来找我,日后就一定会来,而且她们师门几个长辈为人也很和善,知道我是和建奴血战过的,还特意夸赞了几句,我觉得那边倒不是问题,只要她们日后肯来,咱俩一样会有机会。”
机会不机会的,宋庆根本没想过,他才不觉得武夫低人一等呢,若是赶上太平时节也就罢了,如今可是马上就要天下大乱,武夫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只要他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没有谁敢于轻视他,李婧儿自己对这事也不排斥,因此他根本不在乎峨眉派什么意见,大不了离开那门派也就是了,只要人到了徐州,谁还敢说自己的不是?
可如今这一分开,那可就是天高地远,这年月不像上辈子,徐州到川中飞机几个小时,现在从峨眉山走到徐州,那可是四千里地,要走两三个月的工夫,这还不算路上遇到各种事情,古代之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规矩,归根结底就是交通太不发达,很可能您这一趟远游,再回家时候爹娘已经撒手人寰了,这其中的变数实在是太大,根本不在他掌控之内。
宋庆有心想要去追,可人家姑娘已经放了话,他若是再赶上去,估计也是于事无补,说不定反倒惹得那几个师门长辈反感,觉得自己心怀叵测之类,只得强自将冲动忍下,狠狠跺了跺地面,再次回到了校场,只是今日的操练内容却增加了不少,规矩也是严苛了不少,不过谁都能看得出宋庆情绪很不美丽,也没人敢多说什么,倒是平白多了几分肃杀。
初恋这种事,从来都是很难忘记的,哪怕宋庆因为继承了上辈子记忆,其实已经不是什么初恋,但毕竟在这个世界中确实是头一次,而且印象还挺深刻,尤其又经历了这种狗血事件,让他想忘掉都难,好在他这人定性很强,绝不会让自己的这种情绪影响到练兵上头,因此兵马还是依旧操练起来,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偶然想起那个跟他打打闹闹的姑娘。
不过很快,宋庆就没时间去想李婧儿了,因为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来了,有鉴于最近后金的攻势基本已经停滞下来,甚至开始有部队往辽东方向撤退,基本上标志着本次大战开始走近尾声,至少京城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因此袁崇焕被抓起来之后一直都保持沉默,非常缺乏存在感的关宁军们终于开始发声,打算用自己的努力去拯救他们心爱的督师大人了。
作为一名长官,宋庆其实挺认可这种行为,无论袁崇焕是忠是奸,在这次的事情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部下的关宁军能够这么去救他,这无疑在向世人表达着他们的忠诚,凡是当官的肯定都希望自己有这么一群忠诚的属下,宋庆当然也不会例外,他可不希望万一自己将来真出什么事情,手下都在旁边作壁上观,甚至吃喝玩乐看热闹,那他就太失败了。
因此从带领属下的角度上来看,袁崇焕是很成功的,不过某种程度上他死也就死在这上头了,崇祯可是个多疑的人,如果说之前他把袁崇焕下狱,还是因为某些面子的原因,可要杀掉袁崇焕,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关宁军的这次大搞串联,至于说什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几乎是无稽之谈,一个年纪轻轻就能把老妖精魏忠贤干掉的人,会中这种低级计策?
可无论是什么原因,关宁军的大串联开始了,虽然目前还只是刚刚搞起来,动作都十分收敛,不过宋庆判断很快就要逐渐扩大化,而且自己肯定是逃不掉的目标,毕竟他地位虽然不高,可名声却真的很大,而且如今谁都知道皇帝非常赏识他,加上徐州卫如今在京城附近俨然一股强劲实力,肯定也会有人过来找他甚至找孙伯平,必须要采取措施。
所谓的采取措施,就是彻底躲开这件事情,根本不要跟这帮人进行解除,否则你肯定要选择站队,而这件事情你无论站在哪边最后都落不着好,因此躲开是最稳妥的办法,宋庆从赵满熊那里得到消息之后,决定立刻去找孙伯平,却见指挥使大人已经匆匆赶来,正在校场门口朝他招手,脸色颇为惶急,如果不是因为其他事情,那就是也闻到味儿了。
求三江票,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六十八章 扫荡北直隶(上)
关宁军的大串联从行动组织上来看很成功的,但从本质上是很失败的,二十几万人马齐齐为袁崇焕求情,甚至跑到京城下面集体磕头,请求释放袁崇焕,这让皇帝怎么想?你们到底是大明的关宁军,还是袁家的关宁军?
当年岳飞很重要的一个死因,就是因为岳家军这个名号,尽管这一点似乎不太被人重视,那是因为被人工塑造并且眼中扩大化的秦桧帮忙挡了枪,岳飞当时的地位可是国防部副部长,而且是正经手里头有兵的实权派,皇帝如果不点头的话,秦桧根本没那个能耐害死他,归根结底还是高宗皇帝对岳飞起了杀心,岳家军这个名号在其中功不可没。
这也不怪高宗皇帝,封建王朝天下都是皇家的产业,至少名义上是如此的,哪怕那些赚大钱买卖经营都在士大夫手中操控,天子其实也只是挂个名而已,可军队这种东西却真的不能掌握在别人手上,尤其南宋当时刚刚在江南站住不久,正是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皇帝对任何人其实都是很有戒心的,尤其是这些统兵大将,更是严加提防的主要目标。
如今的形势和当时非常类似,现在虽说还没到南明,可却已经要有点总兵割据的苗头了,宋庆记得己巳之变各地军马返回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总兵割据的开端,崇祯虽说目前还没意识到这个极大隐患,可他总归是个皇帝,而且是个职业素养挺高的皇帝,哪怕是出于皇帝或者皇族的本性,他也不能够容忍这么受到关宁军爱戴的袁崇焕继续存活下去。
不过哪怕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目前却肯定没人会仔细听自己分析这些东西,关宁军们不管出于何种心态,反正是非常爱戴袁崇焕,甚至都有把袁督师当爹的冲动,因此大串联行动依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已经不止局限在关宁军内部了,开始向着各地的勤王军以及京营蔓延,宋庆派人出去打听过,大致理由就是念在大家武人一脉,又在京城联手抗敌的情谊,帮着他们也造造声势,去求皇帝赦免袁崇焕,哪怕丢官去职都可以,至少先把性命保下来。
去‘求’皇帝,这个字用的很好,也没有什么失礼逾制的地方,问题是谁见过串联这么多军头去‘求’皇帝的?这要是换个神经敏感点的皇帝,直接就让京营和御马监全城戒备了,照这么看崇祯还算那种不太冲动的。
求情得罪崇祯皇帝,不求情又得罪关宁军,而且袁崇焕在后世最初阶段被一群笔杆子写的跟圣人似的,天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名声,左思右想之后,宋庆决定再次出战,跑出去收复失地,躲开这一场大官司。
他如此,孙伯平也是如此,指挥使大人心思细腻,很敏锐的察觉出了最近气氛变化中的怪异,自己琢磨两天之后差不多拿定了主意,不过为了给自己增加点信心,也显得他对宋庆爱重,因此特意找上门来,来询问一下宋千户的意思。
在宋庆以极快速度崛起的时候,孙指挥使曾经分析过这个很显眼的属下,得出一条结论来,宋庆可不止是单纯的武将,而是能文能武还会耍心眼那种,像这种事情不可能不注意到,因此问问他的意见肯定没错。
短暂交流以及互相询问早餐种类之后,指挥使大人终于羞羞答答的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思,大意就是我这人是个活泛性子,久闲必生疾病,有什么好办法治疗一下吗?
久闲必生疾病?宋庆心中暗自鄙视这位自比关王爷的指挥使,将那句何弃疗深深掩埋下去,慨然道:“如今北直隶各处仍在建奴铁蹄之下,百姓哭嚎震天,流离失所,我辈大明军人,怎可坐视不管?”
指挥使大人闻言双目通红,几乎垂下泪来,大赞宋庆忠肝义胆,立刻同意了这个计划,并迅速向兵部呈文,决定率领徐州卫扫荡北直隶,收复被后金攻占的土地,兵部如今自己还是一锅烂粥,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当下也没多想,直接回文批准,徐州卫数千人马第二日便拔营启程,沿着通州一路东行,朝向三河方向前进,气势非常雄浑。
的确,徐州卫如今可和来的时候不同,那时候他们只是客军中的一支而已,而且自己都不觉得有多强,心气儿方面也是不怎么高,哪怕是最想建功立业的宋庆,那时候都没多少信心。
可如今却不同了,经过几次大战之后,徐州卫的信心完全被打出来了,毕竟他们有宋庆这个在京城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英雄,有目前来看同等数量综合战力排在各军前三名的狗营,其他人也都是打过硬仗的,因此心态早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甚至有些不满太过安逸的生活,不少人都想要出去再找辫子兵打上几场,想要再次立下新的功劳。
因此对于这次的‘扫荡北直隶’计划,没人提出异议,虽然同样也没有谁觉得只凭着几千人马就能扫荡北直隶,但对于这种主动出击的做法,大部分人还是很满意的,极少数像赵满熊这类渴望过安生日子的,则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嘴,老老实实跟着大军出发,赵把总原本打算为这事找宋庆聊聊的,他甚至已经找丁魁简单交流过,可在听说了关宁军的动静之后,立刻老老实实当起了自己的行军管家,专心致志为士兵们服务去了,再也不谈要呆在京城附近的事情。
当然,扫荡北直隶这种事情,宋庆自己也是不相信的,他们毕竟就只剩下四千来人,虽然都上过战场,但指望这点人数扫荡这么大片地盘,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其实徐州卫的进军非常轻松,而且丝毫没有目的性,每天都是用游山玩水的心思到处走走看看,沿途遇到小股敌军便打上一仗,遇到大队便立刻向周围友军靠拢,到达平谷之后开始按兵不动,反正没有监军,也犯不上向谁解释什么,就这么屯住下来,每天朝四周派出探马,打听周围各部的动静。
感谢煮不熟熟的蛋打赏!求三江票,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lt;a&;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lt;/a&;gt;
第一百六十九章 扫荡北直隶(下)
大明有两个都城,早年太祖皇帝建国时候定都南京,将北平封给了燕王朱棣,到后来建文削藩,靖难之役,四叔干掉了大侄子,从燕王变成了永乐大帝,先是在南京住了一段时间,可后来不知道是觉得南京不安全,还是真的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反正毅然决然自然且必然的回了北平,并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从此之后就在那里长治久安下来。
直隶,说白了就是直接归中枢管的地方,因为大明有两个都城,直隶自然也是两个,南直隶是南京周围也就是江苏一代地区,北直隶自然就是后来的河北省,包括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以及遵化和蓟镇宣府等地。
徐州卫现在就在前往遵化的路上,或者说此行最终目的是遵化,至少在明面上来看是这样的,当然他们已经在平谷停下了,对外宣称是敌情不明,需要看清楚才能继续上路,好在他们这不是什么死任务,甚至还都是自己要求出兵的,因此也没什么人盯着他们,如今虽说战斗已经不算太激烈,但后金兵依旧在附近徘徊,一些倒霉蛋或者做事比较粗陋的家伙,还真是在附近被埋伏过,有小股的明军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徐州卫这么干倒是也合情合理,没人能说得出什么。
平谷是个好地方,宋庆上辈子就有不少出身平谷的同学,不过那时候平谷已经算到了北京里面,但在这个时代,显然还处于比较外围的存在,而且归给了蓟州管辖,往东南走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蓟州,西北方向是密云,东北方向是将军石关和马兰峪关,沿着马兰峪关继续向东,就是目前还被后金所占领的遵化了,这同样是一个宋庆非常熟悉的地方。
上辈子宋庆虽说是京城人,可父母当年都是插队知青,是在河北结识并结婚生子的,宋庆小时候都在河北长大,不过每年春节时候会跟着父母回北京,途中蓟县迁西遵化等地都要经过,而且那时候他很悲催的晕车,每次都是差不多支撑到遵化的时候,就要放开嗓子开始呕吐了,因此遵化这个地名给他留下过不少阴影,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带兵收复此地。
当然,这个所谓的收复,那是后面的事情,说确切点就是后金决定彻底离开京城,只留下少量部队在北直隶,而明军方面则开始大举收复失地,孙承宗奉命挂帅,那个时候收复遵化才是最佳选择,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