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考
第一章 思考
我们做为人类生存于地球之上,自认为万物之长,对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精神。天文,地理,自然等的知识都在不断的增长之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
但是人类对自己本身却无从知晓,不禁问自己:“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人是否有灵魂,如有的话灵魂的本质又是什么?”自人类有了意识以来,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人类的问题。
让我们纵观历史,从文化,宗教,文明,先人不断努力并积累的知识中寻找人类的起源,本质,去向等的踪迹。
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宗教并不是迷信,也不带有封建色彩, 所以它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信仰。不同的宗教对人类的来源有不同的释义,如:
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2年前(一说3000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释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佛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佛教对于「人类起源说」的解释,其重点是在于说明:人类在先天上是「光音天」天神的后代,即具有神性的部份,有就是“人人皆有神性”因此,任何人只要愿意修行,即可回归到祖先尚未堕落前的原始境界。佛教修炼者讲究六根清净,重在自身修炼,观察并提升自己的小宇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道教的修炼者讲究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打开自身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相沟通。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赛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 耶稣(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信仰的神是上帝,有上帝创世纪第六日造人之说。
*教7世纪初兴起于*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a1一Islam)系*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这是一个顺从真主安拉胡、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
信仰与人的一生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自我感觉中,就有一个对世界的概括,那便是信仰。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信、解、行、证”;“信、愿、行”等。)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可以使人的能量场中能量的振荡频率达到很高的协调统一性,使外现形神兼备。
文明
【一】五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巴比伦王国时,宗教表现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古巴比伦神话:相传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咸水,叫提亚玛特,还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苏,它们分别代表阴阳两性,在汪洋中不断交汇,生出几个神祗,到安沙尔和基沙尔时,他们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于是宇宙出现了最初的几代神灵。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始)古埃及宗教信仰的基础是对自然的崇拜。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被认为是神祇所造成。神的力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人类只是创造的一部份,野生和驯养的动物都可能是神性的具象。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
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古希腊的宗教不是由传教士、预言家或圣人创造的,而是靠诗人、艺术家用神话为主要内容发展起来的结果。神话故事中的神灵观念成为希腊宗教的核心,并为希腊宗教确定了一个系统的神灵观念信仰体系。最初宇宙是混沌的,后来从混沌中产生地母该亚,该亚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和该亚结合,生下12个提坦巨神。在诸提坦巨神中,普罗米修斯是创造人类的大神。提坦神族的统治被宙斯推翻,宙斯成为宇宙的主宰。以后,他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奥林匹斯山(在北希腊)诸神的统治
古印度 (公元前2000年始)古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佛教对于「人类起源说」的解释,其重点是在于说明:人类在先天上是「光音天」天神的后代,即具有神性的部份,有就是“人人皆有神性”因此,任何人只要愿意修行,即可回归到祖先尚未堕落前的原始境界。
古中国 (公元前1600年)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的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中国古代关于人类的起源传说有女娲造人说。
'二'恐龙的高极文明论
生命的起源约140亿年,人类起源约400万年。恐龙生活的时间是2亿3千万年前至6千5百万年前,存活时间为1亿6千万年。由此可见,恐龙生存的时间是人类生存时间的40倍。可以推断出恐龙及有可能会有比人类更加高级的文明。
文明并不以其特定的形式存在,每个特定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文明形式。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研究包括以下三种:1。观念形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政治等意识形态的东西;2。精神产品: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代表性的场所为博物馆与图书馆;3。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所以研究文化,对于人类的起源是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的。
灵魂观
宗教的灵魂观
灵魂的宗教意义:
灵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不同的宗教对人死亡后灵魂去向解释不同:死后灵魂就会烟消云散;死后永生,到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复活,例如古埃及。
死后生命,相信死后会再次轮回,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例如印度教和佛教。
灵魂来自一个全能的神灵。在人类的原始宗教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力量、灵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换的观念。这些力量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为例,他们将灵魂分为内部灵魂和外部灵魂。内部灵魂是整个身体(即物质部份);外部灵魂则是可以离开身体之外的部份。外部灵魂会离开身体,并会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
中国人认为,灵魂分作“魂”和“魄”两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传统上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惊吓,可能会使魂魄离开身体,若不好好处理的话,人就会步向死亡。因此,当有人被吓至昏迷之时,民间会举行一种特别的“招魂”仪式,意图使昏迷的人起死回生。
佛教的灵魂观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灵魂。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否定灵魂存在,而因果关系所联系的是记忆,不是灵魂。佛教各派对灵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先灵,因而使得中国佛教发展灵魂观念。通俗之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极乐西方,这明显是肯定灵魂观念之做法。
道教的元神说
除了魂魄说以外,中国的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并称之为“元神”、又叫作“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而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他们称之为“元神出窍”。
基督教的灵魂说
原始基督教将灵魂分作“灵”和“魂”两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即生命力)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因此,西方人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显示,是没有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传统认为灵魂乃是不灭的,最终会到天堂或地狱。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将人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根据《圣经》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体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改革宗传统和加尔文宗等支持。另一个观点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这受到一些基督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别所接受。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灵魂是会轮回转世。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有对灵魂作描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对灵魂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
*教的灵魂观
*教灵魂观所根据的是《可兰经》。灵魂的意义与“呼吸”、“风”相关联。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
回教的灵魂观包含了传统、神学、哲学、神秘主义等四种看法。
科学界的灵魂观
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索灵魂的奥秘。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英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后,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结论。柏颇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世界科学家们所采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贡献的科学成就而被英国女王册封爵位。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和实验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 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博士曾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项特殊的实验: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病患者移放到一架很大但非常灵敏的光束天平上,大约过了3小时40分,病人的面部表情骤然消失,一刹那间光束发生了偏移,有克的重量失去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源
第二章 源
(一) 地球
'一' 简介
年龄:46亿岁
公转周期:天
自转周期:小时
体积:10832亿立方千米
质量:600000亿亿吨
平均密度:克/立方厘米
赤道半径:千米
两极半径:千米
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
大气:主要成分:氮()和氧(21%)
地壳:主要成分:氧(47%)、硅(28%)和铝(8%)
卫星:一颗(月亮)
地球约有45至46亿年老,表面却很年轻 ,只有5亿年左右。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地球是个大磁体,内部构造如左下图:
'二' 公转自转
太阳与地球有引力;万有引力来提供地球的向心力;使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 因为赤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是66度34分 ;地球不断的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地球此时所受力不均衡;所以要围绕地轴不断自转;使它处于平衡状态。
地球在9亿年前,一天只有18小时,一年有481天。现在是一天24小时,一年有365天。可见,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一天时间在增长;公转速度在加快,一年时间在减少。
'三' 地球磁场南北极偏转
大多数人认为,指北针当然指向北方。数千年以来,水手依靠地球磁场来导航;而鸟类和其他对磁场敏感的动物已经应用这个方法有更长一段时间了。说来奇怪,地球的磁极并不是一直都指向现在的方向。 矿物可以记录过去地球磁场的方向,人们利用这一点,发现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地磁的方向已经在南北方向上反复反转了好几百次。
地球物理学家很早就知道,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地球中心的深处。地球像太阳系里的其他某些天体一样,是通过一个内部的发电机来产生自己的磁场。从原理上,地球“发电机”和普通发电机一样工作,即由其运动部份的动能产生电流和磁场。发电机的运动部份是旋转的线圈;行星或恒星内部运动部分则发生在可导电的流体部分。在地心,有着6倍于月球体积的巨大钢铁融流海洋,构成了所谓的地球发电机。
驱动地球发电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