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了什么?”
“他什么都没有说!”
这个回答让朗斯特里特微微笑了一下,然后他说道。
“我们曾经问他,法国人怎么还不来帮我们。说这对他们自己也有利啊!明摆着的,我们都知道,这对法国人很有利,他们应该帮我们,他们正在试图吞并墨西哥,如果北方赢了,到时候肯定会支持墨西哥人!可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说,问题在于“奴隶制”!你怎么看?“
索瑞尔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没有考虑过。
朗斯特里特有些愤慨地说道。
“他们认为我们是为了保留奴隶制度而。嗯他说大多数欧洲人都是这样看这场战争的。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朗斯特里特没有继续说下去。这场战争是有关奴隶制的,没错。虽然这不是朗斯特里特参战的理由,但战争是围绕它的,现在讨论这个没有意义。
“其实,我认为,现在我们更应该争取中国人的帮助……”
索瑞尔继续说道:
“中国人……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在里士满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中国外交官,他说,自他从他来到南方,从没听过“奴隶”这个字眼。他说,我们都叫他们“仆人”。你知道,这倒是真的。我从没想到这个,但确实是这么回事。”
朗斯特里特想起了在一场演说中听到的“……在一个奴隶即仆人、仆人即奴隶的国度,民主不复存在……”挺精彩的一句,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而索瑞尔还在那里继续说道。
“那个中国人倒是挺逗的。他说他所见过的美国人中,只人我们这些南方人最是彬彬有礼,就像是一个个的天然贵族一般,他还注意到我们不管到那里,都随身带着枪,说是终于弄明白我们那么有礼貌的原因了……”
索瑞尔笑出声来,在他看来,似乎这是最好笑的时候,当然他只是想用这个笑话调节一下这里的气氛。然后,他说道。
“不过我们觉得,相比于法国人,也许中国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帮助,他们对待奴隶的问题,根本就不怎么看重,在他们眼中,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与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法国人不同,他们却认为我们战斗的原因,是为了奴隶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战斗的目的……”
中国人并不看重奴隶的问题,甚至那位外交官曾询问过他们对于恢复奴隶贸易的想法,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拒绝,因为对于南方人来说,奴隶象征着财富,而奴隶之所以昂贵,正是因为奴隶贸易受到了限制,如果开放奴隶贸易的话,那么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奴隶的种植园主来说,无疑就是一场灾难。
中国人并不像英国人那么虚伪,当然这也和他们几乎控制着整个非洲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需要黑人为他们开垦土地、耕种农场,需要黑人在那里修建铁路,但是为了让他们的“契约劳工”显得更加的“高尚”,所以他们需要用奴隶加以衬托,只要南方以及巴西等地的奴隶还存在着,就没有任何人会在意“契约劳工”,没有任何人会在意这种“文明手段”,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介意恢复奴隶贸易。
“但是我们都知道,相比于法国,中国人更为贪婪,他们对土地的贪婪,甚至不亚于俄罗斯人,他们为了土地可以去挑战英国,可以与全世界打仗,如果……”
沉默片刻,朗斯特里特看着索瑞尔说道。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中国的帮助,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会从北方冲下来,到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向美国索取土地……”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朗斯特里特知道,即便是法国,恐怕也会对得克萨斯以及新墨西哥等地充满野心,对于南方来说,南方并没有多少筹码。也正是因为明白这种游戏规则,所以朗斯特里特才会对求助外援表现的远没有那么热心。
“但是,如果我们失败的话,我们将会失去一切!”
索瑞尔看着朗斯特里特沉声说道。
“我们都知道,林肯不仅仅只是想要给黑人自由,如果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就会摧毁南方的一切,我们所习惯的、我们所依赖的,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被他们摧毁,如果……为了保证南方的未来,我认为,适当的牺牲是可以接受的!”
在索瑞尔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朗斯特里特看着远方,然后默默的思索着……中国,真的能够帮助他们吗?
而这种帮助是无偿的吗?显然不是!如果不是无偿的,那么中国付出帮助的同时,他们又会索要什么?
推荐一本科幻类小说《星际人类文明的崛起》,一本不错的小说,喜欢科幻小说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无语的新书最近就会发布,希望到时候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第679章 师徒两人
开宏六年的帝都,完全笼罩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在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里,国人似乎已经适应了战争,同样适应了战争给中国带的变化,当然几乎每个人都沉浸在开疆拓土所带来的“盛世天朝”的感觉之中。又一次帝国陆军占领了英属北美的重大胜利已传遍帝都,传遍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平素看起来的沉寂儒雅的人们,面对这样的胜利,又一次拥上街头、再一次为军队的胜利而欢呼着。城市、街道、广场以及公园,到处都是一片人潮涌动的模样,国旗更是在人群中飘扬着。对于国人来说,这样的祝捷游行在过去是陌生的,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荣民协会以及其它各种民间团体便开始组织的祝捷游行,从那时起,百姓们就像凑热闹似的总喜欢参与其中,对于爱看热闹的国人来说,这种祝捷游行无疑是极受欢迎的,而在这种有组织的游行之中,每一个人都很容易找到某种心理上的契合点,进而主动的融入其中,并受到集群的影响,进而沉浸于这种爱国的狂潮之中。环境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充斥着爱国主敲锣打鼓游行之中,让国家强盛的使命感一下子被灌输到每个人的身上,使人们的情操得到了升华,生命获得了新的意义。当数以万计的人们唱着那些庄严的歌曲时,所有人都感到与这个集体融在一起了。在这一刻,人们可以为祖国去死。没有人会怀疑,没有人会去质疑。而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内心的骄傲感,这是过去数百年间,从未曾有过的那种骄傲感、使命感。此时这种在国家机器的刻意引导下产生的种族、国家的优越意识,已使整个国家上下都陷入一种对战争的疯狂崇尚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是中国为了“不受西洋人欺侮实施的自卫之战”,是维护尊严与荣誉的战争,为了胜利他们投入了惊人的热情。当然,回报也是惊人的!有关殖民地的富庶与肥沃总是不断的出现在报纸上,通过这祝捷游行,殖民地的富庶第一次深入人心,使得人们愿意主动的离开祖地的,前往未知但却非常富庶的殖民地,在那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每个人都有战争中受益!农民得到他们的需要的土地、商人得到了市场与原料,军人得到了财富与荣誉,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自然不可避免的沉浸于这场战争狂热之中。而一位正在帝都的法国记者目睹着眼前的景像时,面对一场场盛大的祝捷游行时,在惊愕之余他在发回国内的报道中写道:“那些性格温和的中国人只知顺从,而不知反抗,相比于欧洲各国民众,他们的国家意识极强,也许是因为历史上被鞑靼人殖民的关系,其民族自尊心更是敏感至极,任何轻微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这个国家做出激烈的反应。这样的国家是最危险的,他们随时会在任何地方干出令人意料不到的疯狂事情,就像其在巴拿马的科隆。法兰西绝不能对中掉以轻心……”
从城外皇村别墅中返回帝都城区后,李鸿章没顾得上回家,便径直让车夫向帝国殖民地部赶去。一路上,街道上那些欢呼胜利的人潮已影响到了交通,这令他十分厌烦。
从心里说,他对外面这些看似狂热的普通民众,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屑一顾,尽管他会感叹民心可用,可他同样也知道,这民心是什么。
民心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今天,他们为了胜利而欢呼,明天,他们就会因为失败,而质疑政府,对于他来说,在潜意识之中,李鸿章并不赞同这种对民心的操纵。
玩火者终**!
现在陛下可以轻车熟路的操纵民心,借助这种方式团体国内的民众,让国人在胜利中骄傲、欢呼,可,当民众习惯了这种集体性的游行的时候,他们习惯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表达他们的要求时,那么,将来,他们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诉愿。
到那时,又该如何阻挡他们呢?
而身处帝国中枢的上层,李鸿章很清楚,看似如一池春水似的帝国中枢,实际上并没有外界眼中的那么平静,尽管这些年通过对两江、两广等地的官员的晋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湖广系的一家独大。但是李鸿章最能体会现在朝廷中枢所面临的矛盾和永无休止的争吵。
月前现任的总理大臣张亮基向陛下请辞后,各方势力都把眼睛盯上了总理大臣一职,这总理大臣就是过去的宰相!
左宗棠、胡林翼……一个个名字在李鸿章的脑海中闪动着,他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原因,恐怕恩师也有可能会成为其中的人选……
派系!
地域之见一直影响着中华朝,几乎从中华朝成立的那天起,就从没有摆脱过这一切阴影。
想起这些,李鸿章就有些头痛,尤其是作为殖民地部尚书,他可以说是手握大权,他的权力甚至不逊于宰相。因为殖民地部有权向陛下的推荐殖民地总督,并且任命殖民地官员。
几年前,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殖民地。“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而现在的中国同样也是如此,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以及北美。
“现在中华帝国已经步入了鼎盛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5亿人也就是全球人口的约二分之一都是中华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4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报纸上的言语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却充分表明了一点。在过去的两年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60%的土地都是殖民地!
作为殖民地部尚书的李鸿章,无疑也就成为各部之中权力最大的尚书。也正因如此,地域之争,同样也把他卷入其中,甚至不得脱身。
每一个殖民地的总督人选,他都需要经过再三的考虑,首先要考虑到平衡,其次要才能考虑到他们的能力,可即便如此,在他的桌面上,永远摆放着成堆的文件,等待着他批阅,等待着他做出决定。
这不是最让他头痛的,地域之争所引起的争持,即便是在殖民地也无法得到平衡,在殖民地除了总督的人选之外,还涉及到其它的很多利益,移民的安置,当然,更重要是企业进入殖民地后在殖民地产生的竞争,这些企业各有各有靠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依靠地域、乡谊维系着这一切。
甚至就是李鸿章自己,同样也是徽商的靠山,尽管“发匪”对徽商造成了非常大打击,但是现在徽商仍然迅速崛起了,尤其是通过对淮南煤矿等厂矿的投资,使得他们垄断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煤炭供应,这使得徽商得以重新崛起,有了在殖民地与其它地域商人竞争的资本。
而李鸿章正是徽商集团最大的靠山,而他也总会照顾一下同乡,当然他知道,陛下同样也准许他这么做,因为陛下并不希望一家独大,无论是中枢,亦或是经济,都需要平衡。
甚至在当初创办淮南煤矿时,陛下就刻意关照过徽商,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平衡。同样也是帝国之道,只有通过这种地域上的平衡,在财力上、权力上的平衡,才能达到国家的稳定。
而对于作臣子的李鸿章来说揣摩到了圣心的情况下,他就需要遵从陛下的想法去办一些事情,所以在很多时候,得罪人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他去处理,就像他把缅甸的油田指定交给一个北直隶的商人开采,这是因为北方商人在国内的力量最为薄弱,所以需要适当的扶持。
为此,李鸿章没少被报纸讽刺现在没有了言官,官员们不需要再考虑言官的掣肘,但是报纸反倒变成了另一个言官,报纸在监督的着官员。那些商人们同样通过报纸对一些官员的施政大加指责,这,甚至受到法律的保护!
“下次,一定要让他们多办几家报纸!绝不能让那些湖北人、广东人掌握所有的报社……”
心底这么嘀咕着,李鸿章已经想到了处理报纸的办法办报!通过办更多的报纸,在报纸上与对手打擂台。
但真正令他头疼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件事,真正让他头痛的是就在两天前,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块豆腐大小的文章,在文章里提到殖民地部这几年的功绩显著,言里言外只有一个意思推荐他做总理大臣!
做宰相!
尽管这同样也是李鸿章所渴望的,但是,现在面对这篇报道,一向稳重的李鸿沟一时有些慌乱,他感到一场狂风暴雨正向他铺天盖地地袭来。
因为对于李鸿章来说,他觉得自己的资历还不够,如果再过几年的话……他定会当仁不让,但是现在,肯定不行!
“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李鸿章的眉头紧锁着,他能够感觉到在这件事背后隐藏着的阴谋,阴谋的气息几乎是在他看到报道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那扑面而来的阴谋,让他意识到,现在他已经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之中,成为某些人的敌人!
在马车接近殖民地部的时候,李鸿章突然推开车窗,对车夫吩咐道。
“去曾相府上!”
或许,现在只有老师能解答他心中的疑惑了!
虽同为尚书,但所谓的“相却是一种尊称,那是对曾国藩的尊重,同样,别人也会喊李鸿章为“相”,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各部尚书都可为相,但真正的宰相是谁?
是总理大臣!
“恩师!”
面对恩师,喝着杯中的茶,李鸿章显得有些心魂不定,他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害”他,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在中枢之中,只有恩师能帮他,毕竟……曾国藩是湘省重臣,与湖广系打断骨头连着筋。
“少荃,你今天来,是为了那份报纸吧!”
曾国藩开门见山的说道,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显出了相国之才,将来他必定会成为一国之相。
“学生不敢相瞒,自从看过那份报纸后,学生便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每每思及,便是惶恐不安啊!”
李鸿章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他之所以会担心,是因为他很清楚,在地域之争中,两江系的力量相对薄弱,他可没有张亮基的根基,他不相信自己能够平稳各方。
“有什么好害怕的?”
曾国藩反问道。
“少荃,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有人这么一提,到时候你就会进入他人的视线之中,到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李少荃是个威胁,要趁早打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