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世绘(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吗
“浮躁”一词对国人来说,相当地耳熟能详了。人人言必称“浮躁”,说“这个社会很浮躁”,谈“如何在浮躁中生存”。于是,那些原本不浮躁的,也耐不住性子,或者不好意思再清高,一应浮躁起来了。
在一个《重拍〈红楼梦〉》的节目里,屡次听到学者口吐莲花,谈到当下社会浮躁,不适合重拍《红楼梦》。于是,我就在想,那些说这个社会浮躁的人里,有很多就是学者了。
学者说“浮躁”,不知是和哪个时代相比的。一个原本以权为本位的社会,如今进到了以钱为本位的时代,并不能说就是更浮躁。确实,人人都在谈房子。那是因为福利分房寿终正寝,还因为国家需要启动国内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么说来,确实人心浮动、人人为房子而奔波终生,焉能不浮躁。
只是,这样的浮躁似曾相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进步而奔走呼号。
在六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不被革命运动落下、拖垮而转动脑筋。
在七十年代,人人为了立场、站队、文攻武卫而忙活。
在八十年代,人们考大学、去深圳、闯珠海、学外语、出国、下海。
在九十年代,人们请托、送礼、下海南、上美国、买房子、卖假货。
试问,若以“浮躁”论,中国人啥时候不浮躁来着。
再看一九四九年以前,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各次运动,中国何时不“浮躁”来着?是否非要回到汉唐,才有“不浮躁”的气象呢?
至于说时下是浮躁的原因,我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对一个时代迷惑不解的时候,就冠之以“浮躁”,以为不值一提,以为都是云烟。“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这句话时常出现在耳边,似乎在解释着什么,莫非这是说话者自己的心声。他也要去浮躁一番了。也许要等到退休,他才能恢复到安静的心态,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一起共振吧。
学者说“浮躁”是为了回避现实。既然不值一提,也就没必要去探求、研究什么,全是一地鸡毛的现象。于是就可以不直面,只批评不批判,只否定不肯定,只喷唾沫却不欣赏。权本位、钱本位交织在一起,肉体和灵魂上的纠葛也更复杂。学者说“浮躁”,是为了自慰,因为他们已经看不懂了。
至于还有些人在炒作“浮躁”,那是有其利益目的的。娱乐界营造偌大一个“浮躁”意象,为的是推销其娱乐产品。比如“超女”,就是妄想成名“浮躁”策划的成功案例。其实一般的邻家女也没那么多成名的冲动,可周围的女孩子都在一边喝酸酸乳一边大谈自己的立万计划,于是就参与其中,以为自己的条件并不差。
这个时代并不比其他时代更浮躁,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浮躁。
浮躁可以批判,也可以欣赏。当欣赏浮躁的时候,就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个时代是怎么从历史中脱胎而来的。在欣赏过后,打开书房的灯,继续你的事业吧。
女脱男抄
木子美脱了,流氓燕脱了,章子怡也脱了,然后木子美脱了又脱。直到芙蓉姐姐横空“出事儿”,她没脱,却赢得了“剩名”。
花儿抄了,郭四抄了,汉芯也抄了,然后花儿抄了又抄。直到四川的曾颖,靠着一篇被高考考生抄成满分的文章,名扬天下了。
信息发达,可抄的东西很多,能脱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渐渐成了“主流”。 。 想看书来
一、浮世绘(2)
信息发达的同时,作弊手段也发达。一个考四级英语的学生被背心里的电池给炸破了肚子,很多军事侦察技术被这样民用化了。
我们都是过客,就都有当过客的权利:女脱,男抄。
但似乎没哪个男的靠脱成名,也没哪个女的靠抄发家。
男的要是脱了,赢得的还不是骂名,而是人气骤降。因为男的脱出来没内容,要不就特丑陋,恶心得连名字也不看。
女的就不一样。可以边脱边写,自配插图,喝粥就点儿咸菜,喝酒还有小菜儿。
翻开古典名著,就能知道中国在“脱与不脱、脱多脱少、脱什么、怎么脱”这个课题上的研究可深厚去了。有着这么现成的资源,干吗不好好利用呢。所以说,脱,其实是对中国古文明的一次开拓性的进军。可喜可贺。
还是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经典:脱原理。
脱原理之一:古人在说脱的时候、在脱之前是很有一番排场的。其目的无非是调动一下男性的性积极。
可现在的某些女人,怎么说脱就脱了呢,而且争先恐后地脱起来,怪不得地球的气温升高得如此之快。南极冰山脱了,臭氧层脱了,北极熊也快脱了。
只是看到《无极》在公映前宣传张柏芝要脱,结果到电影院里没看到脱,失望之余,感到这社会还有那么一点儿艺术的良知在。
脱原理之二:快脱不如慢脱。
应该说,脱得最快的是网络偶像。脱得最慢的是电影明星。网络偶像脱得快,所以败得也快。她们没去电影学院进修过就是不行,她们脱的时候不带情绪,也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她们只说,我要虚脱了,结果就真脱了。于是,从一穷二白到一干二净。
而脱得最慢的,还是高明的芙蓉姐姐。人家也没进过表演进修班,就懂得这个一慢二看三不过的道理。
脱原理之三:身脱不如口脱。
在这个问题上,那些提供色情声讯服务的,就是“榜样”。女作家们可以用语言来脱,远比用肉体来脱高级,而且长久。
想脱未脱的去主持个节目,于是脱口秀就成了口脱秀。那些擅长口脱秀的,哪怕脱个手套、脱个牙套,都一样性感而有性积极啊。这才是境界。
女人的脱如此有讲究,那么男人的抄呢,当然也非常高超。
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有如废品回收再利用,是功在当代彪炳千秋的德行。想那《梦里花落知多少》就让无数痴男怨女喜欢,有谁知道那历史的故纸堆里还有个《圈里圈外》呢。
抄经典是抄,抄垃圾也是抄。即使你有化腐朽的本事、点石成金的门道,可你还是档次不高。当然,抄冷门是一种策略,非如此则很容易穿帮的。抄冷门不易察觉,即使察觉,那时人已经火了。火了才是硬道理。即使法院判决抄袭,也可以不道歉。这才是真火啊。
韩国的克隆之父抄了,中国的汉芯之父也抄了。那个对打磨工艺异常专业的陈进把MOTO的芯片变成了汉芯,骗取了国家各部委、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交大的支持。硬件确实比著作更好抄,换个封皮儿就可以了。
脱是捷径,抄也是捷径。多少人从此成名得利,有了自己的所谓“事业”。这让那些还没脱还没抄还在原创的羊肠小道上奔驰的人眼红了。他们发现了脱和抄不仅是捷径,而且是金光大道。
于是,更多的女的开始脱,脱成了宝贝。宝贝们最爱的是美容手术,把飞机场和盆地改造成了托塔李天王。当有了脱的竞争,就会有脱的创新。通过什么脱,脱成什么样,脱得艺术不艺术,脱得到位不到位,脱得有趣不有趣,这都是需要策划的。因为大家都明白,脱到最后大家都一样。于是乎,更要在脱的过程当中体现出个性来。
一、浮世绘(3)
更多的男的开始了抄。其实抄这个东东自古就有了,只是现在的男人更会抄了。先抄别人,再时不时地抄自己。抄自己容易。抄别人难,抄别人而不露痕迹难上加难。
抄者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那是我的,那本来就是我的,可是被别人先拿去了,啊,终于物归原主了。这样的心理素质越高,所抄的东西就越好,抄出来的痕迹就越小,以至于无痕。
抄的境界,有三种。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意思是:能抄的都被人抄了,再抄就不合适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苦闷啊,哪里是可以抄袭又不会被发现的天涯路呢?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于是找来一堆可抄的,大抄特抄,抄它个天翻地覆。可是,抄来抄去,总觉得不适合自己。实在是啃口方便面都不脆啊。
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啊,原来我要抄的在这儿,就在我小学的一个笔记本里。
后现代社会的开始
中国的地理形势是西高东低。西部多大山、高原、沙漠、草原,东部多平原、三角洲、半岛。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社会势必呈现极其不平衡的信息生态。当西部山区还处在通信基本靠吼的原始状态时,东边已经把网络玩儿到了如此无聊的程度。
不可否认,共同富裕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奋斗目标。但信息生态上的共同富裕似乎更加遥远。在信息生态大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的同胞还在为希望工程孜孜不倦。而在信息生态超富集的池水里,一个无意义的滋生物迅速蔓延。
我们的后现代性居然在网络偶像的孵化下诞生了。
说到后现代的无意义性,不能不提我们的周星星和他的无厘头。
看过周星星的许多经典电影,发现其中的无厘头虽然搞笑,但电影本身还是很有世俗而庸俗的意义。
即使是《大话西游》,一样充满意义的波澜,那对爱情的由衷赞叹,让我们根本无暇顾及无厘头的风景。
到了《功夫》,那种除恶扬善的道德情怀更是甚嚣尘上,哪里还有什么无厘头的影子。后现代的时针也被拨回到现实主义的表盘上来了。
然而,网络偶像超越了周星星,让我们、让我们的媒体都大惊失色。何以玉体横陈、下半身文学火不过网络偶像?何以生理上的无聊为精神上的无聊所代替?我们何曾见过如此彻底的无意义呢,简直是全身肌无力。我们慌忙到处寻找那无意义中的意义,难啊,大家的眼球都直了。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徘徊在现代中国社会网络世界里的幽灵。它粉色透明,有着足以令现代人羡慕的未来时设计。它庄重典雅,似乎根本就是贾宝玉二代。
它一路走过来: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炒作学,使那些醉心于包装的公司、炒作大王血本无归;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偶像精神,使那些偶像花容失态、乱了猫步,对经纪人说,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学者权威,让他们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先把价值重新定义;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理想,把德先生和赛博士赶回了上个世纪;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独裁,代之以无轴心的民主、众生喧哗的狂欢;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知识,让文盲有了笑傲江湖的机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哲学,把驴唇马嘴奉为圭臬;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社会学,把周孝正弄得语无伦次;
一、浮世绘(4)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经济学,把张朝阳的眼球也给气掉了;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新闻学,使之向非典预防科学取经;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精神病学,对治疗抑郁症贡献良多;
颠覆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学,让人类记住了一个比自由女神更高大的虚拟背影。
它颠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它甚至颠覆了我们对无意义的理解。
在网络偶像的广泛影响下,一个追求无意义性的粉丝族形成了。
他们和网络偶像其实在精神气质上非常近似,
他们早已接受八卦文明史的滋养,
他们从头到脚都是极限运动留下的烙印,
他们眼睛里充满网语的密码,
他们脸上挂着大话的神情。
他们早就在等待着一位姐姐型的精神领袖出现,
好带领他们超越木子美的青春沼泽,
躲避流氓燕栖息的神秘小树林,
直接抵达他们要去的动感地带。
当网络偶像倒下,我们却看到一个幽灵飞起。它多像那第一个核糖核酸分子,在蛋白质的包裹下开启一个新纪元。它直接开启了中国后现代社会的大门。
那些水木清华的莘莘学子,那些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小资,那些呼哧带喘游荡在绿茵场上的运动员,那些买房子是为了卖房子的小市民,他们都将以期待网络偶像百倍的热情期待着后现代的到来,就像春的钟声。
在后现代的飞地上,我们的网络偶像已经被后来者所唾弃。但网络偶像的伟大抱负也将在这些后来者身上附体与还魂。
文化垃圾论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同样也生产大量的文化垃圾。虽然十几亿人口平摊下来物质资源就所剩无几,但我们每个人能分得的文化垃圾却还是相当了得。这些垃圾基本上没有出口的希望(当然也有少数出口的,那是老外们眼光太低级),只能在国内进行消化处理。
没有问题。那些垃圾制造者,掌握着发行渠道和媒体频道,掌握着宣传包装的手段和势力,所以制造起文化垃圾来就更加肆无忌惮。
垃圾之一:清宫戏
一个令我们相当难堪的朝代,那时的官服相当难看。可导演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清朝呢,一个原因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浩繁史料简直就是给这帮偷懒导演预备的脚本。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清朝的腐败故事太多了,这样可以把戏份搞得更有意思。我们熟悉清朝的历史,但我们对那些清宫戏里皇上长奴才短的镜头更熟悉。我们发现这些清宫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奴性的娱乐。连刘恒这样的大作家都编起了《少年天子》,当然这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脉相承,也就不必惊怪了。
垃圾之二:武侠戏
那些腰系钢丝飞来飞去的大侠在玩儿什么呢,是不是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或者返祖到了可在林间跳跃的猿猴时代?这种成人童话其实是和清宫戏如出一辙的。有一个金口玉言的皇帝,势必出一个武功盖世的魔王。表现冷兵器时代的风云,肯定比表现星球大战省钱得多。
垃圾之三:民歌MTV
近年来,民歌教育很兴盛,使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原生态民歌,这和“绿色农业”、“有机农产品”有点儿接近。然而,当绿色的有机的来自民间的民歌被包装成MTV,就算是完成了深加工。那些极度艳丽的民族服饰作陪衬,那些极其华美的唱腔作旋律,那些唯美的环境和伴舞演员,怎么看怎么像是电脑制作、化学合成的,不知道搁了多少激素化肥、多少色素添加剂、多少硫化氢二苯四胺素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浮世绘(5)
垃圾之四:晚会歌曲
中国不知道何时出现了那么多的晚会,可能是太平盛世就要歌舞升平吧。晚会基本上由歌和舞组成,一般是舞伴歌,也有歌伴舞。听听那些歌曲,基本上是两段。第一段叙事,第二段咏叹。然后重复第一段的旋律,但歌词有所不同。再然后同理重复第二段旋律。最后以高调歌唱最尾旋律片段两到三次结束。有的时候,最后那几个字还要像结巴一样重复一下。这种速朽的垃圾歌曲居然是在烘托一个很高尚或很伟大的晚会主题,实在让人作呕。更加令人作呕的是,居然我还听过这样的歌曲而且还要评论它。
垃圾之五:爱情小曲
可以说歌曲的最初形态便是情歌,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可是,当爱情成为这个时代唯一的信仰,当情歌变得充耳不闻无法令人再感动,而那些歌手还在闭着眼睛继续扭捏作唱,也就离垃圾不远了。
垃圾之六:一首歌主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